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ES核心期刊
SCD核心期刊

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车辆工程
    胡珑渝1, 纪少波1, 吕承举2, 刘振革3, 张珂1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24.04.002
    根据纯电动装载机传动系统特性,基于装载机运行参数和行走电动机控制器上传至整车控制器的转矩和转速,制定了坡道防溜控制策略.由整车控制器确定纯电动装载机进入防溜模式的条件,并采用比例-积分 (proportional-integral,PI)算法计算防溜模式时下发至行走电动机控制器的目标转矩,使装载机可在无踏板动作时稳定在坡上.基于Simulink搭建纯电动装载机坡道防溜控制算法模型,使用Simulink自动代码生成技术生成可应用于整车控制器的程序并进行试验验证及参数优化,使用装载机在坡上停车和坡上起步阶段的溜车距离分析坡道防溜效果.结果表明:所制定的坡道防溜策略在各坡度坡道上可有效驻坡;坡度为30%时,装载机在坡上停车的最大溜车距离为8.0 cm,在坡上起步的最大溜车距离为4.0 cm,可满足安全驻坡要求.
  • 农业与机械工程
    孙龙霞1, 吕宁2, 於锋1, 葛迅一1, 胡双燕1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5(3): 295-30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24.03.007
    针对工厂化蘑菇种植中人工采摘费时、费力等问题,研制了一款蘑菇采摘机器人.首先,采用模块化设计了采摘机器人机械结构,基于D-H法推导机器人运动学正解和逆解,并进一步分析了采摘手臂的动力学性能;以采摘效率为目标建立了手臂尺寸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用遗传算法求最优解;然后建立Adams虚拟样机模型,对优化前后的机器人模型分别进行采摘动力学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在电动机输出转矩相同情况下,大臂关节和小臂关节最大角速度分别提高22.9%和18.6%,单次采摘时间由1.60 s缩短到1.36 s ,速度提高15%;最后研制原理样机并进行采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机器人可适用于工厂化蘑菇种植模式下多层菇床中狭小、大面积作业的自动化采摘,单次蘑菇采摘时间约为2.0 s.
  • 车辆工程
    李胜琴, 孙鑫, 张民安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24.06.001
    录用日期: 2024-12-30
    针对单一传感器环境感知系统不可避免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将激光雷达与相机进行融合,综合2种传感器的优势,形成互补,提高无人车的环境感知能力.研究了激光雷达与相机的融合技术,将传感器融合技术应用于城市道路交叉路口的目标识别.基于Flood Fill算法的搜索理论与谱聚类算法的切图理论结合,同时考虑点云之间的欧氏距离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激光雷达目标检测方法研究.提出了基于激光雷达与相机融合的目标识别方法,对传统的PnP求解原理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平面法线对齐的方式求解位姿转换关系,并引入遗传算法对求解结果进行优化,利用自动驾驶仿真软件,对激光雷达与相机的融合结果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激光雷达与相机融合方法,可以对城市道路交叉路口中的车辆目标进行准确识别,使无人车在城市道路交叉路口具备感知无人车周围360°范围内目标的能力,保障无人车的安全以及提高无人车的环境理解能力.
  • 车辆工程
    吴麟麟, 胡迎香, 汪若尘, 罗丁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5(3): 265-27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24.03.003
    为了预测温差发电(thermoelectric generator,TEG)系统的动态特性,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了用于求解温差发电系统温度场分布的瞬态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型和用于研究温差发电模块瞬态响应特性的分析模型,提出了混合瞬态CFD-分析模型,并经过瞬态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由于热惯性的影响,TEG系统的转化效率会出现一个瞬时的较高值;相较于尾气温度和质量流量的瞬态波动,热电半导体的热端温度和冷端温度会存在时滞;在美国环保局的高速公路燃油经济性测试(highway fuel economy test,HWFET)模式循环工况下,瞬态模型求解得到整个温差发电系统的平均输出功率、平均转化效率分别为35.63 W和3.40%,瞬态模型的输出电压平均误差为6.41%;该模型能够以较高的精度及较短的计算时间预测温差发电系统在瞬态热源激励下的瞬态响应特性.
  • 车辆工程
    李胜琴, 邢佳祁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5(3): 249-25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24.03.001
    为了提高自动驾驶跟踪过程中路径跟踪的精确性和车辆的操纵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原理并结合转角补偿的轨迹跟踪控制方法.将整体控制结构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轨迹跟踪控制层,根据获得的道路信息及车辆行驶状态,利用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得出车辆的前轮转角控制量;下层采用滑模控制理论设计转角补偿器,以汽车的横摆角速度误差为控制目标,实现精确跟踪.结果表明:与单点预瞄策略相比,模型预测+转角补偿的轨迹跟踪控制策略能更好地控制车辆实现轨迹跟踪,且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峰值明显降低,稳定性更好.
  • 车辆工程
    梁军1, 李哲宇1, 张星1, 华国栋2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5(3): 257-2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24.03.002
    针对智能车横向跟踪控制算法传统切换策略中模型匹配策略总是处于激活状态,占用计算资源和运动平顺性变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 LSSVM)的控制模式切换策略,在不同工况下根据误差判断策略切换控制模式.从安全性、舒适性和跟踪精度3个方面构建控制效果评估函数,并根据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实时执行系统最优控制量.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切换策略能够保证智能车在不同工况下具有优秀的横向跟踪性能,路径跟踪偏差范围为±0.1 m,横摆角速度波动范围为±2 (°)/s,jerk值的范围为±10 m/s3,与传统的单一控制算法相比,具有更好的跟踪精度、稳定性和舒适性.
  • 车辆工程
    李傲雪, 费凡, 江浩斌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24.06.003
    录用日期: 2024-12-30
    针对智能网联环境下传感器感知和车车通信(vehicle to vehicle, V2V)都存在时延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双时延和多前车反馈(dual delay multiple lookahead full velocity difference,DDMLFVD)的智能网联汽车跟驰模型.根据智能网联汽车感知特性引入双时延信息,结合多前车速度差和期望速度信息提出DDMLFVD模型.通过微小扰动法求解DDMLFVD模型的临界稳定性条件,同时结合模型参数研究前车数量和时延大小对模型稳定域的影响.利用直道场景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着重研究变扰动和变时延场景下DDMLFVD对交通流的稳定效果.结果表明:面对复杂扰动影响,DDMLFVD模型能够较好吸收扰动,可提升交通流的稳定性.
  • 车辆工程
    田韶鹏, 方正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 46(1): 1-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25.01.001
    针对纯电动商用车采用双电动机驱动时存在的转矩分配问题,提出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模糊控制策略.首先在Simulink/Stateflow软件中搭建整车动力系统物理模型,以粒子群算法为基础,进行整车转矩分配.由于计算量大,无法运用于实车,故根据粒子群算法的结果,结合传统项目经验,设计一个参数实时调节模糊控制器来进行转矩分配.该方法运行速度快,且基本达到粒子群全局优化的效果.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与原车单电动机动力系统相比,采用该方法的双电动机动力系统能量消耗减少了12.08%;在双电动机动力系统下,该方法与平均分配控制策略相比,电动机总能量损失降低了13.09%.
  • 农业与机械工程
    潘中永, 陈嘉豪, 张帅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24.06.008
    录用日期: 2024-12-30
    为了研究多翼离心风机在旋转失速阶段的压力脉动特性,以多翼离心风机为研究对象,利用Creo软件对其进行三维建模,并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进行非定常数值计算.在叶轮出口不同周向、径向以及轴向位置设置监测点,分析旋转失速工况下风机内部压力脉动规律,计算结果表明:隔舌处监测点的压力系数最大,且随着流量的减小,压力脉动剧烈程度增大;叶轮出口受叶轮与蜗壳之间动静干涉影响,压力系数幅值最大,往蜗壳壁面径向移动,压力脉动程度减弱;压力脉动规律受轴向位置变化影响较小,旋转失速程度的变化会引起压力脉动的变化,旋转失速越强,压力脉动越剧烈,低频脉动范围越广,失速频率幅值越高.
  • 能源与动力工程
    葛凤华, 蔡鸿志, 张源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5(3): 330-3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24.03.012
    以夏热冬冷地区的办公建筑为例,利用瞬态系统仿真程序(transient system simulation program,TRNSYS)构建主动式相变蓄能地板模块,建立了主动式相变蓄能地板空调系统和常规风机盘管加新风空调系统的仿真模型,对其节能性和经济性进行模拟计算.以典型日和供冷季晚间蓄冷运行工况为条件,研究冷冻水温对主动式相变蓄能地板的蓄释能特性、室温波动与热泵制冷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夜间相变蓄冷工况下,在满足每平方米冷负荷为74.78 W情况下,9 ℃为最佳供水水温;采取晚间低电价时段间歇运行蓄冷热泵的方案,能够有效提高热泵运行时的制冷系数,并降低运行费用;主动式相变蓄能地板空调系统供冷季的能耗相比于常规风机盘管加新风空调系统减少30.5%,运行费用减少44.24%,夏季制冷综合能效比达到了2.38.
  • 车辆工程
    朱峰, 唐昭, 邓云云, 张晴宇, 张学泽, 李双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 46(2): 125-13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25.02.001
    为了进一步提高声品质评价模型的稳定性和评价准确率,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网络和注意力机制的汽车车内声品质评价模型(ALSTM).首先采集了不同品牌汽车在不同工况下驾驶员右耳处的稳态噪声样本,并以烦恼度为评价指标开展噪声样本的主观评价试验,建立了车内声品质评价数据集.在此数据集的基础上,将噪声样本的梅尔倒谱系数(Mel-scale frequency cepstral coefficient,MFCC)作为特征输入,构建了基于LSTM网络的声品质评价模型,同时引入注意力机制对模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提出的声品质评价模型能够有效地对车内噪声进行评价,在测试集上的准确率高达97.07%;与其他方法相比,ALSTM模型的稳定性、收敛速度和分类准确率均有所提高.
  • 车辆工程
    肖哲, 王宇宁, 赵国强, 黄斌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5(3): 273-2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24.03.004
    为了分析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设计以及能量管理方案对整车性能的影响,以某款燃料电池汽车为研究对象,对其主要动力系统部件进行了参数匹配.以提升整车经济性能为目标,提出了功率跟随式能量管理策略和基于模糊控制的能量管理策略,并采用滑动平均滤波算法对模糊控制策略输出量进行优化.基于AVL-Cruise和Simulink建立了联合仿真平台,搭建整车及能量管理系统模型,验证了整车动力性能,对比分析了3种控制策略下的整车经济性能.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后的能量管理策略燃料电池输出功率曲线更加平滑,且一直处于高效率输出区间内,基于燃料电池优先保护原则,经过优化后的能量管理策略性能最佳.
  • 土木工程
    张西良1, 苏小青1, 陈成1, 徐云峰1,2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24.04.017
    为了适应栽培基质等非均相体系pH值的在线检测,并提供稳定的参考电位,采用磁控溅射沉积银膜、NaClO溶液氯化获得的AgCl层和多巴胺沉积修饰膜,研制了聚多巴胺修饰的Ag/AgCl固体薄膜参比电极,并在沉积时间分别为4、8、12、16 h时,对聚多巴胺修饰的参比电极在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中的稳定性、可逆性和循环伏安特性曲线进行了对比测试.结果表明:参比电极在PBS溶液中电位标准差均约为1.00 mV,在不同pH缓冲溶液中均能够恢复到相对稳定的电位,且偏差小于5.00 mV,具有良好的可逆性;在50次循环伏安试验中电位漂移很小;根据参比电极的氯离子灵敏度为2.00~2.50 mV/pCl,聚多巴胺修饰的参比电极对氯离子浓度不敏感,证实聚多巴胺修饰的参比电极可以用作参比电极;沉积时间为12 h时的参比电极在各项试验中综合性能表现最优,应用试验表明该参比电极更适用于开展栽培基质pH检测.
  • 车辆工程
    付翔, 肖帅, 徐超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 46(1): 9-1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25.01.002
    基于并联式轮毂电动机驱动实车构型,分析影响制动能量回收效率的主要因素,采用联邦卡尔曼滤波纵向车速估计算法,提出了三层式复合制动控制策略.该策略中的制动决策层根据踏板输入信号和行驶状态来识别制动工况,并进入相应的制动模式.制动控制层根据制动决策层的指令,在常规制动工况下通过粒子群优化(PSO)算法优化前、后轮电制动力矩分配,实现电池有效回收效率最大化;紧急制动工况下,通过模糊自整定PID算法实现车辆在不同附着路面上各轮滑移率的安全有效控制,优化了制动防抱死控制的鲁棒性,提高制动安全性.制动执行层响应制动控制层的指令,设计了电制动补偿机制,以迅速补偿调节各轮轮缸的压力误差,提高车辆制动稳定性.最后实车验证了该复合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
    鲍煦1, 方宇1, 林锋2, 黄小红2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5(5): 565-57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24.05.010
    针对传统的水产品溯源中心化严重、数据易被篡改等问题,运用区块链技术,基于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设计水产品溯源体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样品数据指标进行处理,确认了养殖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在确定关键信息的基础上,设计了智能合约对水产品溯源各环节的上传数据进行判定.从系统可行性出发,分别对系统功能、共识拓扑、溯源编码进行详细设计.搭建水产品溯源系统,并对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的交易吞吐量固定在320笔/s上下,平均交易延迟在0.5 s左右,交易成功率在99.8%左右,完全可以满足生产实践的需求.
  • 农业与机械工程
    龚康鑫1,2, 席志君1,2, 贾冬冬2, 祝清震1, 郭文忠2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5(5): 535-54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24.05.006
    工厂化水培生菜立体错位栽培系统是在不影响生菜光照的基础上,兼顾提高单位面积栽培株数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生菜栽培方法.为提高该系统机械化率、降低劳动强度,针对立体错位栽培架特点,提出了在定植盘推入前将定植杯抬起一定高度,使定植杯跨过栽培槽堵头,再将定植盘推上栽培槽的方法,并开发出一套定植盘搬运装置.以生菜定植盘为试验对象,采用 Box-Behnken 试验设计方法探究影响搬运装置上盘成功率的因素,并寻求最优参数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当栽培槽水平安装误差为0~5 mm、导向板角度为60°、推进速度为0.22 m/s时,上盘成功率达到99.33%,满足工厂化水培生菜立体错位生产需求.
  • 土木工程
    吴成龙1, 尚育卿1, 郑灵枫1, 王其辉1, 潘昊1, 赵飞2, 王明2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5(3): 354-3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24.03.015
    为提高装配式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基于仿生学设计,提出一种具有结构“保险丝”功能的可更换人工塑性铰连接构造,设计了9个不同参数的可更换人工塑性铰试件.利用Abaqus软件,对可更换人工塑性铰试件施加低周往复荷载,探究该构造的破坏模式、滞回性能、刚度退化等抗震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可更换人工塑性铰构造的破坏位置主要集中于翼缘屈曲可更换连接板处,破坏模式为翼缘屈曲可更换连接板屈曲变形和抗剪耗能杆的剪切变形破坏;梁端弯矩-层间位移角的滞回曲线饱满,且有螺栓滑移现象,等效黏滞阻尼系数为0.30~0.45,延性系数为3.64~14.00,表现出良好的塑性变形和耗能能力.
  • 农业与机械工程
    王梓衡1, 沈继锋1, 左欣2, 武小红1, 孙俊1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5(3): 286-29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24.03.006
    针对单网络模型存在对数据产生学习偏好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型融合的农作物病害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对4种主流卷积神经网络ResNet50、DenseNet121、Xception和MobileNetV2进行单模型性能评估,然后对这4种单模型分别进行特征级和决策级多模型融合,最终输出识别结果.特征级融合方法分别对每个子网络的最后输出特征层进行平均化、最大值化和拼接压缩融合,实现异质特征的高效互补;而决策级融合方法分别对每个子网络的输出概率进行最大化和平均化融合,实现概率分布决策的高效联合.在农作物病害数据集PDR2018上的试验结果表明:特征级融合明显优于决策级融合和单模型方法,且拼接压缩特征融合方法具有最高的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8.44%.此外该模型在PlantDoc数据子集和实际拍摄图像的跨库试验结果同样表明:特征融合方法比单模型方法具有更好的精度和泛化性能.
  •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
    田亮1,2, 金积德1,2, 郑庆祥1,2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24.04.010
    为了给驾驶员提供实时准确的行人信息、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出一种检测增强型YOLOv3-tiny(detection of enhanced YOLOv3-tiny,DOEYT)行人检测算法.创建鲁棒的特征提取网络,首先使用非对称最大池化进行下采样,防止随着感受野增大行人横向特征的丢失;其次使用Hardswish作为卷积层的激活函数优化网络性能;最后使用GC(globe context)自注意力机制获得全文特征信息.在分类回归网络部分,采用三尺度检测策略,提升小尺度行人目标的检测精度;使用k-means++算法重新生成数据集锚框,提高网络收敛速度.构建行人检测数据集并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对DOEYT算法的性能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非对称最大池化、Hardswish函数、GC自注意力机制分别使平均准确率AP提高14.4%、7.9%、10.8%;DOEYT算法在测试集上检测的平均准确率高达91.2%,检测速度为103帧/s,可见该算法可快速准确地检测行人,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风险.
  •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
    丁飞1,2, 朱跃1,2, 艾成万1,2, 孙进1,2, 张登银1,2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24.04.012
     针对行人航位推算(pedestrian dead reckoning,PDR)室内信号易受到环境和多径效应干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模型融合的室内PDR优化建模方法.给出多模型融合的室内PDR建模方法系统模型,包括步数检测、步长推算、方向推算以及位置推算4个关键阶段.该方法在步数检测阶段融合了峰值检测算法、局部最大值算法以及提前过零检测算法;在步长推算阶段融合Weinberg方法和Kim方法,并利用卡尔曼滤波算法校正步数检测和步长推算的误差.基于不同场景从步数、步长、方向、位置误差方面与传统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组合模型结合了传统步数检测和步长推算算法的特征识别结果,可实现对步数检测、步长推算过程中信号特征的优化处理;在手持场景下,步数检测识别准确,步长推算中值误差在0.060 m以内,方向推算平均绝对误差最小为3.06°,位置推算平均误差为0.235 3 m,取得较好的室内步行状态识别与定位性能.
  • 能源与动力工程
    王海, 张帆, 林宏, 王军锋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5(5): 590-5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24.05.013
    为解决低温高湿环境中超疏水表面防霜失效问题,通过超疏水表面粗糙基底灌注润滑油方法制作了超滑表面,并对其润湿特性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设计并搭建了防冰霜系统和竖直融霜试验测试平台,对超滑表面、超疏水表面和纯铜表面的动态结霜和融霜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滑表面可在基底多孔的粗糙结构中形成动态油膜层,能够有效减少霜晶形核吸附,防止“冰桥”形成,霜波传递速度与结霜质量均显著低于超疏水表面和纯铜表面,展现了优异的抑霜性能;在竖直融霜排液过程中,测试表面融霜效率与结霜质量呈正相关,超滑表面融霜水残留质量及表面覆盖率略高于超疏水表面,但远低于纯铜表面,具有良好的融霜排液效果.
  • 能源与动力工程
    王芳群, 钱锋, 高宇, 李子健, 王少俊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5(3): 337-3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24.03.013
    基于无槽无刷直流电动机具有体积小、功率密度高、无齿槽转矩的特点,采用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技术设计了一种导管泵用无槽无刷微型直流电动机,提出了基于3D多物理场耦合模型分析方法,对导管泵用无槽无刷微型直流电动机进行了损耗分析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导管泵用无槽无刷微型直流电动机的铜损占整个电动机损耗的88%左右,是导致电动机发热的主要原因;在温度场仿真中,温度变化会改变电动机损耗,影响电动机输出转矩;在流场仿真模型中,电动机温度会使人体血液温度升高,影响血液相容性;流动的血液会带走部分热量,降低电动机温度;绕组优化后的导管泵用电动机输出转矩得到提高,损耗得以降低.
  • 土木工程
    孙泽阳1, 刘阳1, 杨俊锋2, 吴必涛3, 赵启林4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5(3): 346-3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24.03.014
    为研究大跨径桁架式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应急抢修桥梁成桥后的动力性能,基于导梁推送施工92 m跨度的FRP桁架桥模型,编制FRP桁架桥的车桥耦合算法,研究抢险车辆的车速、质量及路面不平顺对FRP 桁架桥的跨中竖向位移、竖向加速度和关键杆件轴向应力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路面越不平顺,车辆对桥梁结构的冲击作用越大,且路面等级对竖向位移的影响大于对关键杆件轴向应力的影响;车速为20~50 km/h 时,车速变化对冲击系数影响较小,但车速超过50 km/h时,车速的影响逐渐增大;车辆质量对桥梁各项指标动力响应的峰值曲线呈线性增大趋势.当车辆质量为2.80×104 kg,车速30 km/h 时,最大跨中竖向位移为167 mm,未超过抢修桥梁位移限值(L/120),表明该桥梁的设计可以满足抢险的通行要求.
  • 材料与环境工程
    姜燕, 程振华, 宋娟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5(3): 362-3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24.03.016
    通过退火处理去除了石墨烯薄膜上的吸附气体和杂质,改变了石墨烯表面吸附情况.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和开尔文扫描探针显微镜,对退火处理前后的石墨烯薄膜表面进行了原位扫描,分别得到其退火前、后的表面形貌和表面接触电势差图.根据表面接触电势差测量结果进一步计算其功函数,并对退火处理导致的功函数变化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退火处理使得石墨烯薄膜与SiO2衬底间的水分子层逸出,从而导致石墨烯薄膜与SiO2衬底间距减小,降低了石墨烯薄膜的P型掺杂水平,使得费米能级上升、石墨烯薄膜功函数减小.
  •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
    白杰, 江先亮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24.04.011
    针对现有检测算法HRNetV2p无法很好地平衡各尺度缺陷的检测精度等问题,在HRNetV2p中引入一种结合通道注意力机制的特征融合模块,自适应地调整融合特征中空间-语义信息的比率,解决浅层特征缺乏语义信息的问题.建立一个玛钢管件表面缺陷检测数据集IIDD,进行数据标注及数据统计.在HRNetV2p网络中引入CG密集跳跃传输单元及CG自适应融合模块,通过整合、重新校准和重新整合3个操作自适应地调整浅层特征空间-语义信息比率.给出了试验的设置以及评价指标,完成了改进的玛钢管件表面缺陷检测算法在IIDD测试集上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HRNetV2p算法在IIDD上的平均检测精度AP50为91.3%,相比原始HRNetV2p提高了2.6%,其中对大、中、小尺度缺陷的平均检测精度分别提高了2.7%、2.7%、5.6%.
  • 农业与机械工程
    秦云, 张成成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24.04.007
    为了提高原有导航系统中低成本传感器的数据检测精度和船体航迹跟踪的控制效果,引入数据融合算法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航迹跟踪算法.导航系统首先对船体进行多次坐标变换,通过两次卡尔曼滤波器融合出更精准的船体航向角、坐标和速度;其次提出了一种基于消除航迹速度偏差和航向角偏差的控制算法,将传统的PID控制器设计成由PI控制器和微分控制器组成的串级控制系统,作为内环的微分量正好由现有的加速度计和陀螺仪检测变送,省去了对微分参数的调节,对检测精度不高的系统也可以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最后解算出船体两个明轮各自需要的出力情况,以提高航迹跟踪效果.在试验平台上控制无人作业船进行多次巡航试验,通过上位机实时监测船体的状态数据和运行轨迹,并对整体优化后的航迹跟踪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卡尔曼滤波器融合后的航向角、定位和速度,数据方差更小,更接近于理想值;对于控制算法,系统的超调量不超过3%,响应速度足够快,且稳态误差接近0;航迹跟踪的直线段成功率由优化前的80%提升到了95%,拐弯段的成功率由优化前的60%提升到了90%,直线段的最大偏航平均距离由优化前的0.83 m降到了0.12 m,拐弯段的最大偏航平均距离由优化前的1.25 m降到了0.22 m;拐弯后平均需要0.95 m长的调整距离就可以进入直行状态,直线段和拐弯段的跟踪效果明显得到了改善.
  •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
    张洲1, 梁军1, 张致豪1, 陈小波2, 陈龙1, 魏文权3, 李慧3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24.04.009
    针对常规线性卡尔曼滤波越来越不能满足多机动目标跟踪精度需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多模型粒子滤波的协同跟踪方法.首先,主车和协同车分别执行自适应交互式多模型粒子滤波(adaptive interactive multi model particle filter,AIMM-PF)算法,获得环境中目标车辆的运动状态;其次,协同车通过车车通信将跟踪到的目标状态发送给主车;最后,利用基于匈牙利算法和快速协方差交叉算法的数据关联和数据融合技术实现多机动目标的协同跟踪.搭建了V2V通信、雷达和定位仿真系统,选定两辆智能车作为主车和协同车,感知并跟踪200 m范围内的7辆目标车,进行了仿真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单车跟踪相比,协同跟踪扩大了感知范围,且在不影响跟踪效率的情况下使跟踪误差降低了31.1%.
  • 车辆工程
    何美玲, 付文青, 韩珣, 武晓晖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24.06.002
    录用日期: 2024-12-30
    为了解决冷链物流的城市配送路径优化问题,面向物流企业低成本、高效率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新的具有软时间窗的电动汽车多温共配路径优化模型.该模型基于蓄冷器与保温箱,使不同温层货物可以在普通电动汽车上同时配送,提高车辆利用率.提出一种改进的蚁群算法来求解,将两元素优化(2optimization,2opt)算法与蚁群算法相结合,提高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基于Solomon数据集进行算例分析,验证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相较于单温配送模式,多温共配可以减少配送成本、提升配送效率;随着时间窗宽度扩大,车辆数随之减少,配送成本呈减少趋势,当车辆数降到最少后,由于激励成本与货损成本持续下降,带动总成本缓慢下降.
  •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
    倪育德1, 闫苗玉1,2, 刘瑞华1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5(5): 556-56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24.05.009
    针对利用北斗星基增强系统(Beidou satellite-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BDSBAS)实际数据评估该系统对民用航空相应运行性能支撑研究的不足,进行BDSBAS单频增强服务性能评估及分析.基于国际相关标准全面梳理了BDSBAS精度增强和完好性增强的解算流程,通过公开播发的BDSBAS-B1C报文实现精度增强和完好性增强,利用增强结果评估2022年第二季度BDSBAS在中国地区的精度、完好性和可用性的服务性能.结果表明:在本次测试时段内,BDSBAS单频增强服务能够支持垂直引导进近(approach procedure with vertical guidance,APV)-I运行所需的精度和可用性,水平精度和垂直精度范围分别为1.5~5.5 m和2.5~10.3 m,APV-I运行的可用性为99.871%(优于99.000%);虽然短暂出现完好性不支持APV-I的要求,但定位误差被保护级100%包络,无误导信息以及危险性误导信息事件发生.
  • 车辆工程
    范蓉蓉, 李文浩, 刘志恩, 裴书卿, 袁牧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录用日期: 2024-12-30
    基于某动力电池液冷板结构,以质量流量分配均匀为目标,对液冷板进行结构优化.通过Isight优化平台集成建模软件CATIA和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软件STARCCM+,采用试验设计中的最优拉丁超立方方法在设计空间中生成样本点,在此基础上,建立各流道质量流量的响应面近似模型.针对目标,采用多岛遗传算法与序列二次规划法相结合的组合优化策略,对响应面模型进行优化,得到最优设计.建立液冷板电池组联合模型进行热仿真验证,验证了所建立的优化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液冷板各流道质量流量分配与目标质量流量误差均小于5%,优化后的电池模组最高温度降低了约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