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ES核心期刊
SCD核心期刊

全文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论文
    王宏明1, 杨广林1, 李桂荣1, 潘亚明2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1(4): 434-4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20.04.010
    为优化时效处理参数,探索时效处理对材料的强韧化影响机制,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研究了单级时效处理对6082铝合金挤压型材微观组织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时效处理可以使6082铝合金棒材挤压成型材的过程中储存的残余应力得到有效去除,晶粒出现细微长大现象,平均尺寸由7.02 μm增长为9.80 μm;平均晶界角度降低,从25.51°降到16.06°,低角度晶界比例显著提高,从47.91%提高至67.47%;时效处理可以使晶粒{100}和{110}方向的晶粒分布发生明显的变化,明显增强了试样在{100}和{110}方向的织构.这些转变有利于6082铝合金挤压型材综合性能的提高.
  • 论文
    贾立山1, 罗剑2, 李世其1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3(4): 373-37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12.04.001
    在车道偏离预警、防止及车道保持等基于机器视觉的驾驶安全辅助系统中,为解决单一直线模型无法预估道路曲率,而曲线拟合方法计算量大等问题,应用车道线直线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远端直线拟合的弯道曲率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车道线仍使用全局直线描述,估计曲率时对远端候选点进行直线拟合.由于保证了较多的候选点数量且使用Hough变换检测直线,以及利用跟踪、滤波等方法,算法在保证车道线检测鲁棒性的同时,基于远端直线拟合方法实现了对弯道曲率的相对定量估计.采用装有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实车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增加候选点数量以提高曲率估计精度的同时,保障了算法的实时性.
  • 论文
    左言言, 常庆斌, 耿烽, 杨建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2(6): 647-6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11.06.006
    为了得到轨道高低不平顺激励下的车体振动响应,并对车体振动情况做出评价,进而分析车辆的乘坐平稳性等级,首先建立了车体的垂向振动力学模型并列出运动微分方程,然后对轨道垂向不平顺进行了描述,并将轨道不平顺的垂向空间域功率谱转换为时频域功率谱,计算出轨道不平顺的位移时间序列,再利用Pro/E软件建立了车厢的三维模型,用动力学仿真软件SIMPACK建立轮轨模型与列车仿真模型.将垂向不平顺作为激扰函数,输入到轨道车体振动系统仿真模型中,通过计算得出车体在轨道高低不平顺激励下的垂向振动响应.根据时域响应对车辆的运行平稳性等级进行了评价,在频域分析了车辆的垂向振动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参照我国列车平稳性指标,给出了车体的平稳性和振动性等级.
  • 论文
    王海, 蔡英凤, 张为公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2(3): 254-25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11.03.002
    针对传统的基于雅可比矩阵最优解的数值方法对于有着冗余自由度的7自由度(7DOF)的机械臂逆运动学求解有着计算量大、只能求得单一解的不足,提出一种逆运动学的解析算法.在传统6维位姿矩阵的基础上,额外提出一个elbow angle新约束,利用位姿目标矩阵和该elbow angle共7维约束推导出7DOF机械臂逆运动学的一种可求得冗余解的解析算法,并利用该算法仿真实现了位姿控制和瞄准控制的应用.仿真结果表明:该7DOF机械臂逆运动学解析算法有着精度高、计算速度快、应用性好的优点.
  • 论文
    陈汇龙, 刘新爱, 袁寿其, 李庆利, 崔亚兵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29(4): 317-3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08.04.011
    在石灰浆荷电雾化脱硫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石灰浆雾滴吸收SO2的传质模型,计算荷电前后不同气液流量,不同n(Ca)/n(S)时的气相传质系数、液相传质系数、总传质系数和增强因子,并进行SO2吸收特性分析.结果表明:n(Ca)/n(S)一定时,随着入口SO2体积分数的增加,脱硫效率增大,SO2吸收速率逐渐增大,增强因子逐渐减小;相同入口SO2体积分数时,加大液气比可以增大脱硫效率,同时使脱硫吸收速率增加,但是增加到一定量后,吸收速率开始下降.无论何种工况,荷电后的吸收速率和增强因子都比非荷电时大,说明荷电对SO2传质和化学反应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 论文
    钱孟波1, 俞高红2, 张雪芬1, 褚炳彬1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7(1): 44-4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16.01.009
    以偏心-非圆齿轮为例,全面阐述了非圆齿轮传动机构设计流程及方法,通过偏心-非圆齿轮几何模型和节曲线封闭条件,基于VB软件编写非圆齿轮齿廓设计程序,并应用软件得出非圆齿轮廓线,实现偏心-非圆齿轮三维建模、装配和运动仿真.针对非圆齿轮断齿现象做了疲劳强度分析,通过应力分析,得出偏心-非圆齿轮外啮合传动过程中最大应力部位,分析粉末冶金齿轮的材料成分和加工工艺,找到非圆齿轮失效原因,提出故障避免措施.
  • 论文
    盘朝奉1,2, 张良1, 陈龙1,2, 江浩斌1,2, 丁亚强1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38(2): 133-1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17.02.002
    针对纯电动汽车在放电过程中发热严重的问题,对不同放电倍率下电池的发热情况进行探究.建立一个准确的电池发热模型.首先进行不同温度下的内阻试验,采用密集的温度区间进行试验,探究不同温度对电池内阻的影响,验证了电池内阻随温度变化的规律,然后通过CATIA建立单体电池3维模型,导入到ICEM中划分网格,在网格质量达到标准的前提下,最后通过FLUENT软件对锂电池进行热流场的分析,分别模拟不同放电倍率下电池发热情况,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放电倍率对电池的温升影响很大,大放电倍率下的电池温升更快,温度更高.
  • 论文
    淳庆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2(3): 355-35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11.03.022
    采用FRANC2D软件对中心裂纹试样、单边裂纹试样和双边裂纹试样进行计算分析,比较研究了位移相关法、虚裂纹闭合法、J-积分法等3种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方法和最大周向应力准则、最大应变能释放率准则和最小应变能密度因子准则等3种裂纹扩展判据.结果表明:3种计算方法中,J-积分法和虚裂纹闭合法计算精度优于位移相关法,虚裂纹闭合法和J-积分法计算的误差总体随着裂纹扩展而减小,而位移相关法计算的误差总体是随着裂纹扩展而增大.在3种判据中,最大周向应力准则和最小应变能密度因子准则优于最大应变能释放率准则,最大应变能释放率准则计算时间和扩展角度误差要比另外2种方法大.
  • 论文
    李小龙1,2, 彭美平1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3(6): 671-67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12.06.010
    为解决基于OPNET网络仿真器的Zigbee传感器网络仿真系统的控制开销大、网络延时大、可扩展性差、不能保证节点全部接入网络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仿真系统.利用OPNET仿真开发平台提供的IEEEE802154协议的MAC层进程模型和无线管道模型,设计了与Zigbee协议兼容的网络层协议、路由算法,创建了嵌入路由功能的网络层进程模型.给出了其模型结构和功能实现方法,将所提出的模型与Zigbee自带模型进行了试验对比,对网络接入开销、端到端延时等性能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建模过程中的一些经验.结果表明,新系统在不同网络规模下入网控制开销小、网络延时小;而且可扩展性强、节点全部入网所需的路由器节点少,可有效应用于面向工业监控的传感器网络.
  • 论文
    宋厚彬, 李伟力, 杨逢瑜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4(3): 281-28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13.03.007
     为了研究支架结构形式对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轴径向通风结构散热效果的影响,根据风力机工作原理,设计了前弯式支架通风结构,在增加径向安放角的基础上,调整轴向安放角,应用流体流动理论进行分析,对模拟数据进行试验可靠性验证.结果表明:合理的增加轴径向安放角能提高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的散热和单面进风的径向进风;径向安放角为15°时比径向安放角为0°时绕组的最高温度低34%;在径向安放角为15°,轴向安放角为20°时比轴向安放角为40°时绕组的最高温度低5.0%.径向安放角15°,轴向安放角20°时,散热效果最佳,使得整机主要产生热量部件发电机的温度不超过55 ℃.
  • 论文
    陈龙, 喻力, 崔晓利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4(3): 249-25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13.03.001
    传统的阻尼可调减振器,主要通过改变节流口面积实现阻尼可调,工作模式比较单一,阻尼可调范围有限.为了增加阻尼可调的工作模式和调节范围,以某被动式液压减振器为基础,设计出一种具有多状态特性的阻尼可切换减振器.为了分析该减振器的性能,结合流体力学及热力学理论,建立了阻尼多状态切换减振器系统的数学模型,运用Simulink仿真分析了减振器输出力与减震器行程、频率的关系,并与减震器的台架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阻尼力试验值与仿真值的偏差较小,所建的减振器数学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且减振器阻尼状态变化明显,阻尼切换控制准确,为汽车半主动悬架的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 论文
    汪伟, 赵又群, 姜成, 武健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4(3): 261-2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13.03.003
    为了提高轮胎的防刺破、防爆胎及其安全性能,提出一种用于某型越野车的新型机械弹性车轮,其主要创新点在于车轮的无充气弹性结构.深入分析了车轮的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通过对车轮驱动与制动2种工况下进行的装车试验,得出车轮结构中各部件的变形关系与其工作原理基本一致.在驱动与制动2种工况下,分别对新型机械弹性车轮内轮和外轮进行了力学分析,得出车轮内部结构的力学传递关系.最后通过ADAMS软件分别对车轮在驱动与制动2种工况下进行力学传递特性动态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验证了该新型车轮能够有效地进行力的传递,保证了汽车的正常行驶.
  • 论文
    陈宇飞, 张旭, 孙佳林, 林彩威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4(3): 335-3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13.03.017
    以聚氨酯增韧环氧树脂为原料,有机化的纳米TiO2作为改性剂,制备了TiO2/PU-EP胶黏剂.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扫描结果表明:聚氨酯与环氧树脂之间形成了“海岛结构”,且无机相在聚合物基体中的相容性较好,可均匀分散在“海岛结构”中.利用电子拉力机、差热分析仪、介电谱仪以及耐压测试仪等手段,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能、介电常数、介电损耗和击穿场强.测试结果表明:掺杂一定量的纳米TiO2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当TiO2的掺杂量为3%时,剪切强度和热分解温度达到最大,分别为27.14 MPa和39782 ℃,较掺杂前分别提高22.6%和17.48 ℃;在工频下,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分别为427和002,击穿场强为1403 kV·mm-1.
  • 论文
    曹大富, 富立志, 杨忠伟, 秦晓川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3(6): 721-72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12.06.019
    研究冻融循环作用后混凝土受拉峰值应力、受压峰值应力、受拉峰值应变、受压峰值应变、受压极限应变及受拉初始弹性模量与相对动弹性模量之间的关系.对经过0, 25, 50, 75, 100和125次冻融循环作用的C20, C30, C40和C50抗拉试件进行单轴拉伸试验,对经过0, 25, 50和 75次冻融循环作用的C20棱柱体试件进行抗压试验,得出各力学性能随相对动弹性模量变化的规律,回归得出相关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冻融循环作用后,随着相对动弹性模量的降低,混凝土的受拉峰值应力、受压峰值应力及受拉峰值应变等力学性能指标逐渐减小,而受压峰值应变及受压极限应变却逐渐增大.
  • 论文
    成立, 奚家健, 李宁, 严鸣, 王振宇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4(3): 304-30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13.03.011
    为了增大电动车制动模式下铅酸蓄电池充电接受率(充受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半/全桥PWM切换策略的能量回馈方法.借助无刷直流电机(BLDCM)整流电路,通过判断制动信号来切换半/全桥PWM波形,以实现正常行驶和回馈能量两种工作模式. 当处于回馈能量模式时利用全桥PWM序列脉冲,控制对蓄电池瞬时快充并间歇放电,以较多地回收能量,获取较佳的储能效果. 将所提出的PWM切换策略能量回馈法与Boost升压电路回馈法作了试验比较,分析了回馈模式的电流波形,并对比了两种方法回馈能量的效果. 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行驶条件下,采用所提出能量回馈法的电动车,其蓄电池平均内阻比Boost回馈法降低了216 mΩ,同时增大了蓄电池充受率约62%,且延长了行驶里程约6.6%.
  • 论文
    郭桂良, 牟荣增, 杜占坤, 阎跃鹏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2(1): 70-7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11.01.015
    针对片上Gm-C滤波器的自动频率调谐电路结构复杂、功耗大和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精确的恒定跨导偏置电路.该电路通过使跨导管的跨导恒等于片外高精度电阻来稳定滤波器截止频率.给出了电路的推导,设计了滤波器及跨导器.将此电路应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芯片中九阶低通滤波器,进行了仿真;基于SMIC中018 μm、1.8 V的1P6M CMOS工艺,采用无源LC滤波器原型综合的方法实现滤波器,并完成测试.结果表明,该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与设计值相差仅为1%,带内纹波小于0.8 dB,输入噪声电压小于25 nV/Hz,功耗仅为1.6 mW,满足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芯片的要求.
  • 论文
    梅德清1, 张永涛1, 袁银南2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4(1): 23-2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13.01.005
    摘要: 为了研究生物柴油燃烧过程NOx形成机理,进行了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和石化柴油的对比试验,并基于实测的缸内压力示功图计算了燃烧放热规律.以实际的瞬时放热率并结合燃料燃烧的化学平衡分析,建立了基于Zeldovich机理的NO生成模型.从放热时刻、燃烧温度、含氧量等燃烧特征参数分析了对NO形成的影响,对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产生较多NOx排放作出了解释.结果表明:尽管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的缸内平均温度有所降低,但由于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的着火时刻较早,较早地达到了NO生成的触发温度,此外生物柴油属于含氧燃料,燃烧区域的氧浓度高,这两者的贡献使得生物柴油发动机产生的NOx排放比柴油发动机多.
  • 论文
    陈许冬, 李铁柱, 严振兴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4(3): 254-26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13.03.002
    为研究轻型汽油车在南京市区道路上的细颗粒物排放特征,建立了车载测试系统.通过对比实际道路和底盘测功机测试结果探讨了机动车速度、加速度及行驶工况对细颗粒物排放的影响.实际道路下,加速状态下的车辆颗粒物数量、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其他行驶状态;在低速情况下,核模态(Dp<50 nm)细颗粒物数量浓度较大,高速条件下积聚模态(50 nm<Dp<565 nm)的颗粒数量较多.底盘测功机试验的颗粒物平均数量浓度为车载试验下的162倍,但质量浓度仅为车载试验的018倍.粒径100 nm以下的细颗粒物数浓度占整个测试的绝大部分.高速及急加速下,车辆会产生更多细颗粒物.结果表明:实际道路轻型汽油车的细颗粒物排放特性可用该车载系统来描述.
  • 论文
    刘湘雯, 王良民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7(5): 562-57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16.05.012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数据挖掘与分析为目的的数据发布实现了信息的高度 共享,但也因此造成数据中包含的大量敏感隐私信息的泄漏风险.匿名技术是解决数据发布中的隐私泄 露问题的主要方法.首先简要介绍数据发布隐私保护中的数据匿名化处理场景;其次分别对处理单敏感 、多敏感属性的静态数据发布、增量数据发布、数据流发布、轨迹数据发布的匿名模型进行归纳,总结 匿名模型对不同的攻击形式如链接攻击、同质攻击、背景知识攻击等的抵御能力;接着分析比较了泛化 、抑制、聚类、微聚集、分解、置换等匿名化方法;然后讨论了匿名技术在数据聚合、位置服务、社交 网络等领域的发展;最后总结并指明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 论文
    廖兰, 赵谋明, 王芹, 任娇艳, 赵海锋, 崔春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2(1): 16-2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11.01.004
    以盐酸对小麦面筋蛋白的脱酰胺作用效果为参比,选取氮溶指数、脱酰胺程度为表征指标,利用SDS-PAGE、FTIR和SEM研究柠檬酸脱酰胺改性过程中小麦面筋蛋白分子构象和功能特性的内在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脱酰氨程度下,柠檬酸脱酰胺改性明显改善小麦面筋蛋白的起泡性,其改性蛋白的起泡性是盐酸脱酰胺改性样品的4倍;当脱酰胺程度为60%时,柠檬酸改性的蛋白其乳化性高于盐酸改性效果, 且其改性蛋白的分子柔性较原始面筋蛋白有所提高.盐酸脱酰胺改性对分解样品蛋白50~100 kDa亚基条带和增多小于14 kDa亚基条带的影响明显高于柠檬酸改性的影响,并且盐酸脱酰胺改性导致样品各二级结构的波数位置明显偏移原始面筋蛋白的二级结构的波数位置,而柠檬酸改性样品无偏移.
  • 论文
    杨春光1, 徐鹤1, 徐烈2, 都萍1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5(2): 229-23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14.02.019
    为了研究过渡型和环境友好型聚氨酯泡沫的低温比热容对低温绝热机构设计的影响,建立了一套绝热量热装置,通过各种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漏热损失,对传统的CFC-11泡沫、过渡型HCFC-141b泡沫及环境友好型HFC-245fa泡沫,在温度为60 K至常温范围内的比热容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泡沫的比热容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上升;同种泡沫,密度增大时,泡沫比热容也随之增加,但在低温区密度的影响程度变小;相同密度下,3种泡沫的比热容由大到小的顺序为HFC-245fa,HCFC-141b,CFC-11;在低温区发泡剂对比热容的影响很小.
  • 论文
    黄勇强, 徐明力, 吴春笃, 吴涛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3(2): 219-22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12.02.019
    针对暴雨径流及屋面初期雨水水质较差,不能满足雨水利用的要求,采用初期雨水弃流的水质控制技术,设计了一种组合式屋面初期雨水弃流装置.根据雨水污染物冲刷的规律和降雨的强度,确定了所需弃流池的容积;设计中,将截留在弃流装置中的雨水由底部透水部件直接渗入地下;装置结构主要采用再生树脂复合材料,底部透水土工布主要采用骨料和粘结剂的合成材料.试验结果表明:弃流量为3 mm时,该装置可以截留屋面初期雨水50%~70%的污染物,以SS、浊度、COD为主,最高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4.95%,50.00%,60.90%;装置不需要进行雨后管理,只需进行定期维护.
  • 论文
    熊俊涛, 邹湘军, 陈丽娟, 彭红星, 吴定中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3(1): 1-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12.01.001
    针对采摘机械手在自然环境下对荔枝的识别和精确定位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分析自然环境成熟荔枝的颜色特征,选取HSV颜色模型进行阀值分割,去除荔枝图像的复杂背景,并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法(FCM)对图像中荔枝果实和果梗进行分割,试验结果表明:有效识别果实和果梗的正确率为933%.通过计算果实“质心”与果梗的距离最大值确定荔枝采摘点,利用基于色调空间的彩色图像匹配法和极限约束法进行果梗采摘点的立体匹配,实现了采摘点的空间定位,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定位坐标中深度值误差小于3 cm,深度值误差率小于564%,能满足实际作业中荔枝采摘机械手的定位精度要求.
  • 论文
    李仲兴, 黄建宇, 刘亚威, 江洪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7(5): 503-50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16.05.002
    根据GB/T 7031—2005对不同路面不平度系数下随机路面高程均方根值的要求,确定了白噪声输入拟合表达式.对速度相关参数e进行重新计算,针对e值的波动拟合出速度增益函数并建立完善的路面不平度时域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对所建模型进行仿真并与标准路面等级的谱密度曲线进行对比,验证其正确性.结果表明:e值大小与速度相关与路面不平度系数无显著关系,速度较低时,e值有轻微波动;速度较高时,e值趋近于0.218;模型完善后,仿真生成的路面随机高程均方根值与路面分级标准间的误差为0.157%~1.730%,此路面不平度时域模型与传统白噪声时域模型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度.
  • 论文
    宋强, 万海桐, 米玉轩, 叶山顶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38(1): 1-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17.01.001
     以纯电动汽车在加速过程中的驱动转矩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以加速踏板开度和电动机转速确定纯电动汽车基准转矩的方法.根据纯电动汽车在不同车速加速时对驱动转矩的需求不同,建立了以车速和加速踏板开度及其变化率为输入变量,转矩补偿增量为输出变量的模糊控制器,并对基准转矩进行转矩优化.针对纯电动车加速时,不同车速对转矩补偿增量的影响程度,设计了不同驱动转矩控制策略在相同加速踏板动作下的加速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考虑加速时车速因素的转矩优化控制策略提高了纯电动汽车在中低车速时的加速动力性和高速时的加速操稳性.
  • 论文
    孙力, 蔡健荣, 李永平, 赵杰文, 袁雷明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4(3): 293-29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13.03.009
    通过分析TOF(time of flight)成像信息,将场景反射光强度与深度信息采用图像表示,应用各向异性扩散与冲击滤波耦合的滤波模型,滤除深度图中的噪声,采用阈值分割、区域生长、区域最小外接圆等算法将柑橘从背景中分割出,并以区域距离极差、距离方差和识别柑橘半径值为约束条件,对识别的柑橘区域进一步筛选,再结合三维数据库信息提取柑橘的基本特征参数,最后实现树上柑橘的实时识别与定位.自然生长状态下柑橘的识别正确率达867%,误判率为0,深度误差小于12 mm,实际半径误差小于13 mm,图像实时采集与处理耗时小于100 ms.
  • 论文
    潘剑锋, 卢青波, 王谦, 万彦辉, 张梦云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3(4): 390-39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12.04.004
    为了改善柴油机燃烧室内混合气的形成状态和燃烧质量,对改装DLH1105型直喷柴油机缸内喷雾和燃烧过程进行了动态数值模拟,并在压缩比不变的情况下设计了3种不同结构的燃烧室,分别为敞口型、直口型和缩口型.通过STARCD软件对3种结构的燃烧室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获得了柴油机的缸内流场、燃油质量分数分布和温度场.结果表明:模拟出的缸内喷雾和燃烧过程与可视化试验的结果吻合,计算模拟的方法可靠;缩口型燃烧室有较强的挤流强度,较长的涡流持续期,使混合气质量和燃烧性能优于直口燃烧室和敞口燃烧室,缸内压力和平均温度最高,Soot生成量最少,同时NO的生成量最大.
  • 论文
    潘伟, 左文全, 朱熀秋, 魏劲夫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3(3): 293-29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12.03.010
    为解决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BPMSM)快速稳定启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指令电流控制的转子初始定位方法.给出了BPMSM悬浮原理;分析了BPMSM实现准确转子初始定位的充要条件,初始定位中定位步距角的确定,初始定位的定位相序优化,同时确定了120°→240°→0°的BPMSM初始定位相序,并在BPMSM数字试验平台上进行了空载三步定位试验,给出了试验波形.结果表明:基于指令电流控制的初始定位方法可使定位精度控制在-1°~1°范围内,定位角度值最小分辨率为02°,电机转子的径向位移被控制在200 μm之内,能准确地完成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的初始定位,确保电机快速稳定启动.
  • 论文
    汪诚, 赖志林, 安志斌, 何卫锋, 周留成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4(3): 331-3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13.03.016
    对TC4钛合金的熔覆试样进行激光冲击强化试验,比较了激光冲击强化前后试样的显微硬度、表面残余应力、显微组织和疲劳性能.TC4钛合金熔覆后,修复区表面残余拉应力为225 MPa,激光冲击强化消除了熔覆产生的拉应力,产生了449 MPa的残余压应力,在基体残留的压应力高达672 MPa;激光冲击强化后,修复区硬度由强化前的333 HV提高到381 HV.TEM显示:3次冲击后,在TC4材料表面形成了纳米晶层.对强化前后的激光熔覆试样进行高周疲劳试验,结果表明:激光冲击强化提高熔覆后钛合金疲劳强度达158%.经分析,冲击后细化晶粒和残余压应力对高周疲劳性能的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
  • 论文
    徐日庆1, 王兴陈1, 朱剑锋1,2, 张俊1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3(3): 345-34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1-7775.2012.03.020
    针对两种级配不同的福建标准干砂,在不同固结压力下进行常规三轴试验,着重探讨不同初始相对密实度对砂土抗剪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考虑砂土的初始结构性,即初始相对密实度不同时,砂土的强度特性会发生较为显著的变化.相同试验围压下,随着密实度的增加,试样的初始切线模量有所增长、试样的峰值偏应力逐渐增大;而相同密实度的情况下,随着试验围压的增加,初始切线模量也有较为显著的增长、试样的峰值偏应力也逐渐增大;试样的内摩擦角随着初始相对密实度的增加基本呈线性增长.结合试验结果建立了砂土抗剪强度指标与初始相对密实度之间的关系,进而考虑初始相对密实度对莫尔库伦准则进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