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统计源期刊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录期刊

过刊目录

  • 全选
    |
    论著
  • 论著
    惠杰,邹操,刘明,宋建平,陈弹,蒋彬,蒋廷波,李勋,杨向军
    2012, 21(2): 7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EnSite3000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电隔离治疗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64例房性心律失常患者(持续性房颤6例、阵发性房颤50例、房速8例),在三维标测系统(EnSite3000/Navx系统)指导下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消融的主要终点为肺静脉电位消失。随访 3个月,无房性心律失常发生视为成功;虽有房性心律失常但不伴有症状视为有效。 结果   46例患者消融成功,成功率为71.8%;有效8例,有效率  12.6%。并发症主要包括心包填塞2例、少量心包积液2例、下肢股静脉栓塞1例、股动静脉瘘1例,无死亡病例。   结论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环肺静脉电隔离是治疗房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的方法。
  • 论著
    钱丽娟1,周俊东1,方纬2,吴锦昌1
    2012, 21(2): 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99Tcm标记突触结合蛋白I-C2A片段突变体(99Tcm-Syt I-C2A-G4C)在心肌凋亡显像中的应用。 方法   (1)采用亚锡还原法制备99Tcm-Syt I-C2A-G4C。    99Tcm-Syt I-C2A-G4C经纯化后通过纸层析法测定放化纯;细胞结合实验测定99Tcm-Syt I-C2A-G4C与磷脂酰丝氨酸的结合能力。(2)选用5头小猪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静脉注射99m Tc-Cyt-C2A-G4C 2 h后进行图像采集,计算心肌异常高放射性区/本底(T/B)比值;同时使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分析损伤心肌中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  (1)标记后的99Tcm-Syt I-C2A-G4C放射化学纯度为(96.42±0.76)%;(2)99Tcm-Syt I-C2A-G4C与喜树碱处理组细胞结合测定的放射性计数是未处理组细胞的5.23±0.38倍;(3) 99mTc-Cyt-C2A-G4C注射后2 h,心肌部位可见明显的局部放射性异常浓聚,T/B比值为3.40±0.43 ;高放射性心肌组织标本,TUNEL染色亦可见大量黄染的凋亡细胞。 结论    99Tc m-Syt I-C2A-G4C可用于心肌细胞凋亡显像。
  • 论著
    李厚荣,何娟,杜国伟,殷波,金海燕,向娟,李倩
    2012, 21(2): 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心率震荡(HRT)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对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及心率变异(HRV)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200例AMI后窦性心律的患者,平均随访20.6个月。入选者记录24 h  动态心电图,分别检测HRT的震荡起始(TO)、震荡斜率(TS)及HRV的时域指标、24 h R-R间期标准差(SDNN)并  进行分析,终点事件为心源性死亡。 结果   AMI后死亡组(36例)TS明显减弱(P <0.05),TO明显升高,与幸存组(164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TS与SDNN之间存在相关性(r =0.447, P =0.009)。 结论   HRT  参数TO和TS值可成为评估AMI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预测恶性心血管事件及心性猝死的新指标。
  • 论著
    赵建祥1,石桂良1,邓新桃1,郑金国2
    2012, 21(2): 8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以晕厥为主要症状的冠心病介入治疗(PCI)的疗效。 方法  选择合适条件的患者行PCI治疗并随访观察。 结果   14例患者造影结果显示有冠脉病变,植入支架治疗后随访:1例猝死,1例死于心肌梗死,1例再发行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2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永久起搏器,其余患者治疗效果满意。 结论   发作性晕厥患者伴有冠心病易患因素者,应警惕冠状动脉病变,尽早行冠状动脉造影,如发现冠状动脉病变,采取PCI术解除狭窄,对防治冠心病猝死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论著
    陈明,谭晓林,吴嘉荣
    2012, 21(2): 9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钾血症的心电图表现及临床意义。 方法  对64例高钾血症新生儿的心电图与电解质钾浓度进行分析。 结果  新生儿高血钾的心电图表现主要有P波异常、房室传导阻滞、QRS增宽、T波高尖、Q-T缩短、室速、窦室传导等,其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概率与血钾浓度显著增高有关。 结论   心电图检测是发现新生儿高钾血症最简便、及时的检查方法,当发现新生儿心电图异常时,应及时检测血钾浓度,以防止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
  • 论著
    施巍
    2012, 21(2): 9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对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年龄为40岁以上自觉胸闷而收住入院的患者32例,经动态心电图检查均有房室传导阻滞。对其中28例再进行冠脉造影检查。 结果   28例患者冠脉造影显示,12例(42.8%)患者右冠后降支堵塞70%,8例患者右冠后降支堵塞30%~50%,3例患者左冠回旋支堵塞50%,3例(11%)患者冠脉造影阴性。 结论   以胸闷为主诉的40岁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大多有冠状动脉堵塞,应进一步进行冠脉造影检查以确诊。
  • 论著
    苏小文
    2012, 21(2): 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评价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 方法  对15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口服胺碘酮治疗。首先每次口服胺碘酮200 mg,3次/d;口服3天后,改为每次200 mg,2次/d;口服3天后,再改为每次200 mg,1次/d,口服3天后停药。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天、第6天、第9天作动态心电图检查,将治疗前后室性心律失常事件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150例中胺碘酮抗室性心律失常有效132例(有效率为88%)。   结论  动态心电图是检查胺碘酮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以及随访的必要检查项目。
  • 论著
    郑先菊
    2012, 21(2): 9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体表心电图早期定位诊断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的相关性。 方法  将159  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特征(以ST段梗死和Q波梗死)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广泛前壁V1 ~V6导联ST段同时抬高19例,伴不同导联病理性的Q波出现及伴I、aVL、Ⅱ、Ⅲ、aVF导联ST段下移,主要病变在前降支和左旋支。正前壁V3~V5导联ST段抬高24例,同时伴病理性的Q波出现,主要病变在前降支及左旋支;前侧壁V4~V6抬高15例,V 4、V5可见病理性Q波出现,主要病变是左回旋支,其次是左降支。前间壁V1~V3导联ST段抬高11例,V2、V3病理性Q波形成,伴Ⅱ、Ⅲ、aVF ST段下移,主要病变在左旋支,其次为右冠状动脉;下壁Ⅱ、Ⅲ、aVF导联出现ST段抬高的同时有病理性Q波形成43例,主要病变在右冠状动脉,其次为左回旋支;下侧壁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33例,I、aVL、V 1、V 6导联ST段下移,主要病变血管在右冠状动脉,其次回旋支,左降支少见。下间壁Ⅱ、Ⅲ、aVF、V 1、V2导联ST段抬高,V3~V6导联ST段下移6例,主要病变血管为回旋支,部分在右冠状动脉,极少数为左降支;高侧壁I、aVL导联ST段抬高伴病理性Q波出现,Ⅱ、Ⅲ、aVF、V 5、V6导联ST段下移,主要病变为左旋支,其次是前降支;正后壁V7、V8导联ST段上抬,V 1、V2、V3R   、V4R   导联ST段下移,主要病变血管为右冠状动脉,其次是左旋支。15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冠脉造影确认,均为双支或3支病变。 结论  冠脉的解剖及供血特点决定了心电图不同导联对梗死相关冠脉的诊断定位。随着对梗死区对应导联与闭塞冠脉之间的对应关系更深刻的认识,心电图对梗死相关血管的定位诊断价值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 论著
    杨志军,甘昭春
    2012, 21(2): 1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抗癌药多柔比星(ADM)对心脏的毒性反应。 方法  对1 088例接受多柔比星化疗患者的心电图改变进行观察和对比。 结果   1 088例患者用多柔比星化疗前心电图均正常,化疗后出现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房性及室性期前收缩、ST段压低、T波低平、T波倒置、肢导联QRS波群低电压、心房纤颤、房室传导阻滞352例(异常率32.3%)。 结论  多柔比星有较强的毒性作用,而心电图作为一种监测化疗药物对心肌毒性的方法,经济、实用、简便,重复性好,可在临床用于监测药物的心脏副反应。
  • 专家笔谈
  • 专家笔谈
    王福军
    2012, 21(2): 1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家笔谈
    罗玉兰
    2012, 21(2): 1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研究报告
  • 研究报告
    杨彬,刘金群,游秀平
    2012, 21(2): 1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缺血性J波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 方法  将8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按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是否出现J波分为J波组和非J波组,比较两组临床情况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等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   J波组恶性心律失常等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J波组(P <0.05)。 结论  缺血性J波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出现心脏性猝死的一个高危预警指标。
  • 研究报告
    尹冰
    2012, 21(2): 1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十二导联体表心电图(ECG)在健康体检中的异常情况,及如何在体检结果中辨别正常变异。 方法   对5 000例钢厂在职普通工人作ECG检查并进行分析。 结果  心律失常702例(14.04%);短P-R  间期84例(1.68%);ST-T改变或T波改变317例(6.34%);左室面高电压252例(5.04%);其他各种异常70例  (1.4%)。 结论  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期期前收缩、轻度ST-T改变在20~39岁年轻人中多为生理性,在>40岁人群中,应结合病史及其他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左室面高电压且体重较高者平时应密切监测血压。
  • 研究报告
    徐春红,沈丽萍
    2012, 21(2): 1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本地区青年及中老年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特征。 方法  选择109例高血压患者, 按照动态血压,将其分成青年组42例、中老年组67例,比较2组患者的24 h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数、白天收缩压(DSBP)和白天舒张压(DDBP)均数、夜间收缩压(NSBP)和夜间舒张压(NDBP)均数。 结果  青年组的DBP、DDBP明显高于中老年组,而SBP、NSBP明显低于中老年组,两组的SBP、DBP及DDBP、NSB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充分了解本地区青年高血压发病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及早规范地诊治以减少靶器官的损害,对改善青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有重要意义。对于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则应积极给予降压治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靶器官受损害的危险。
  • 研究报告
    彭旭
    2012, 21(2): 1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观察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电图对照及阿托品试验,分析胆心综合征产生的机制。 方法  对我院2005至2010年入院手术的胆汁淤积性黄疸34例,结合手术前后的心电图及阿托品试验进行分析。 结果  全部病例中,术前90%的窦性心动过缓患者阿托品试验阴性,术后70%的患者心电图恢复正常。   结论   去迷走化能解除胆道疾患引起的窦性心动过缓,而外科手术治疗原发病灶也可以使大多数患者恢复正常心率。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出,去迷走化能解除胆道疾患引起的窦性心动过缓,支持胆道神经反射学说是GCS产生的机制。同时,对于合并有心动过缓的胆汁淤积性黄疸的患者,手术不是禁忌证而是适应证,积极治疗原发病,能解除胆心反射,可以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 研究报告
    姚耿圳,叶焕文,郑朝阳,盛小刚
    2012, 21(2): 1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研究报告
    周国丽,邵芳,于维雅,赵馥,许书平
    2012, 21(2): 1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常规心电图和立体心电图诊断下壁心肌梗死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对比分析,探讨立体心电图在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及心血管定位中的应用。 方法  选择经临床及体表心电图检查疑似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16例,并于一周内行立体心电图和冠脉造影检查,以冠脉造影结果为标准,评价立体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及心血管定位诊断价值。 结果  心电图对心肌梗死的诊断准确率为67%。立体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的准确率为91%,显著高于心电图(P <0.01)。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脉和左回旋支者分别为66例和17例。 结论  对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中,立体心电图准确率明显高于心电图诊断,因而临床工作中对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有疑虑时,应行立体心电图检查,有助于鉴别和明确诊断,避免漏诊。
  • 研究报告
    凌燕
    2012, 21(2): 1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研究报告
    叶焕文,陈全福,陈娟
    2012, 21(2): 1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心电图作为临床医生必须具备的基础技能之一,在医学院校的教学与带教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由于心电图抽象,波形多变,需要反复记忆,因此应用适当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记忆,并与临床紧密结合,重点在于记忆常见的、危急的心电图,有利于培养临床医生或实习医生的心电图阅图技巧,并应用于临床。
  • 研究报告
    贾新宁,莫静
    2012, 21(2): 1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研究报告
    杨桂英
    2012, 21(2): 1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研究报告
    李丽杰,盛爱芳
    2012, 21(2): 1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研究报告
    汪竹青1,龚仁泰2
    2012, 21(2): 1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综述
    明小星
    2012, 21(2): 1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分析
  • 病例分析
    曾德芳,王力英,陈红梅
    2012, 21(2): 1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分析
    轩雪玲
    2012, 21(2): 1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分析
    谈剑诚,程有伟,查晴,张天贶,张大东
    2012, 21(2): 13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分析
    欧亮,魏玉凤
    2012, 21(2): 13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分析已确诊为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探讨扩张性心肌病的心电图特征。 方法    选取近年临床及超声心电图证实为扩张性心肌病的32例住院患者,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 结果  超声心动图检查表明全部病例均有左心功能下降,心电图检查显示患者存在左心室肥大、左心房扩大、导联ST-T普遍异常、 心律失常、肢导联低电压等现象。 结论  扩张性心肌病心电图特征以ST-T改变、心律失常、房室肥大为主要常见改变。
  • 病例分析
    郭惠玲,谌亮
    2012, 21(2): 1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分析
    刘秀梅
    2012, 21(2): 1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脑梗死入院患者常规12  导联心电图检查资料。 结果   537例患者中20~49岁78例,心电图异常47例;50~85岁459例,心电图异常314  例。在异常心电图最常见的为ST-T改变、窦缓、左心室高电压及心律失常等。 结论  脑梗死患者中,年龄越大病情越重者,心电图异常项目越多,患者心电图异常随着病情的平稳而好转,年轻者较老年人心电图恢复较快,在临床上对判断预后,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 心电课堂
  • 心电课堂
    2012, 21(2): 14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心电课堂
    2012, 21(2): 1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心电课堂
    2012, 21(2): 1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心电课堂
    2012, 21(2): 14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心电课堂
    2012, 21(2): 14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心电课堂
    2012, 21(2): 1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心电课堂
    2012, 21(2): 1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心电课堂
    2012, 21(2): 15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心电课堂
    2012, 21(2): 1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心电课堂
    2012, 21(2): 1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心电课堂
    2012, 21(2): 1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心电课堂
    2012, 21(2): 1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