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
覃湘松, 庞珍珍, 顾金花, 覃晓云, 莫胜林, 黄小红, 付凯, 陈涛, 张鹏, 蒋忠胜
2025, 35(05): 442-447.
目的: 探讨临床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影响因素,建立并验证活动性肺结核临床诊断模型。
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柳州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住院患者958例,其中活动性肺结核658例,根据病原学结果将402例病原学阳性肺结核纳入建模组,256例病原学阴性肺结核纳入验模组;社区获得性肺炎300例,根据2∶1随机原则将200例纳入建模组,100例纳入验模组。对可能与活动性肺结核诊断相关的自变量,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个人史评分、临床表现评分、影像学指标评分、免疫学指标评分、血清腺苷脱氨酶和红细胞沉降率(ESR)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意义的变量(P<005)作为自变量,以活动性肺结核作为结局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诊断模型,用ROC曲线评价模型的诊断预测效能;最后利用验模组数据进一步验证该模型的诊断效能。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BMI、临床表现评分、影像学指标评分、免疫学指标评分、腺苷脱氨酶和ESR等8个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人史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临床表现评分、影像学指标评分和免疫学指标评分是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活动性肺结核临床诊断模型=BMI×10+临床表现评分×14+免疫学指标评分×27+影像学指标评分×10。ROC曲线结果显示,建模组和验模组AUC分别为0.922(95%CI:0.868~0.976)和0.766(95%CI 0.723~0.830)。
结论: BMI、临床表现评分、影像学指标评分和免疫学指标评分是临床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此构建的临床诊断模型对病原学阴性肺结核活动性的判断有一定的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