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应用型核心期刊
中国医药卫生核心期刊
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收录
波兰《哥白尼索引(IC)》收录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收录

推荐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基础医学
    罗洁, 曹梦菲, 付可威, 等.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35(02): 161-165. https://doi.org/10.13312/j.issn.1671-7783.y240093
    目的: 改进原代乳小鼠心肌细胞的分离及培养方法,稳定获得高活性以及高纯度的原代乳小鼠心肌细胞。方法: 取1~3日龄新生乳小鼠心脏,采用胰蛋白酶联合Ⅱ型胶原酶两步消化法,通过差速贴壁分离纯化心肌细胞,体外培养于含10%马血清的改良DMEM。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学特征及搏动规律,台盼蓝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利用肌钙蛋白T(cTnT)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心肌细胞。结果: 原代乳小鼠心肌细胞分离培养24 h后基本贴壁,并出现自发性搏动,第4天聚合成簇,呈同步性搏动;细胞存活率平均为90.63%,心肌细胞纯度平均为93.17%。结论: 本实验采用改良分离及培养方法能够稳定获得高活性以及高纯度的原代乳小鼠心肌细胞。

  • 消化道肿瘤专题
    于正悦, 王慧之, 丁运韬, 等.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35(02): 93-101.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核仁小分子RNA宿主基因11(small nucleolar RNA host gene 11,SNHG11)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和干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通过TCGA和GTEx数据库分析SNHG11在泛癌和对应癌旁组织、胰腺癌和胰腺组织中的表达;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SNHG11在胰腺癌PANC1、PaTu8988、MIApaca-2细胞中的表达;在胰腺癌PANC1和PaTu8988细胞中分别转染pcDNA3.1、pcDNA3.1-SNHG11质粒,在胰腺癌PANC1和MIApaca-2细胞中分别转染sh-EGFP、sh-SNHG11质粒,qRT-PCR检测质粒转染效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数及大小,qRT-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干性指标NANOG同源框蛋白(NANOG homeobox protein,NANOG)、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相关HMG盒基因2(sex determining region of Y-chromosome related HMGbox2,SOX2)、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amer 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OCT4)、细胞癌基因myc(cellular oncogene myc,c-myc)和LIN28同源物A(LIN28 homolog A,LIN28A)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干细胞成球实验检测干细胞成球数量及直径变化;RNA免疫沉淀实验检测SNHG11和LIN28A结合情况。共转染pcDNA3.1-SNHG11+sh-LIN28A或sh-SNHG11+3×Flag-LIN28A,qRT-PCR检测干性指标NANOG、SOX2、OCT4、c-myc mRNA相对表达水平,干细胞成球实验检测干细胞成球数量和直径变化。结果: LncRNA SNHG11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包括胰腺癌。SNHG11在胰腺癌细胞中相对表达量从低到高依次为胰腺癌PaTu8988、PANC1、MIApaca-2细胞(P均<0.05)。上调SNHG11表达,胰腺癌细胞增殖和干性能力明显增强,下调则与之相反(P均<0.05)。SNHG11可以与LIN28A结合。过表达SNHG11致胰腺癌细胞干性能力明显增强,干扰LIN28A致胰腺癌细胞干性能力明显降低,在过表达SNHG11的胰腺癌细胞中下调LIN28A表达,胰腺癌细胞的干性促进能力明显被抑制(P均<0.05);与之相反,干扰SNHG11致胰腺癌细胞干性能力明显降低,过表达LIN28A致胰腺癌细胞干性能力明显增强,在低表达SNHG11的胰腺癌细胞中上调LIN28A表达,可明显逆转胰腺癌细胞的干性抑制作用(P均<0.05)。结论: LncRNA SNHG11可能通过上调LIN28A表达,促进胰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并增强其干性能力。

  • 消化道肿瘤专题
    赵其杰, 周时胜, 娄文辉, 等.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35(02): 102-109.
    目的: 探讨O连接的N-乙酰葡萄糖胺(O-linked N-acetylglucosamine,O-GlcNAc)糖基化修饰对胃癌细胞和细胞外基质之间黏附能力的影响以及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UALCAN数据库分析人泛癌和胃癌组织中己糖胺生物合成途径(hexosamine biosynthesis pathway,HBP)中谷氨酰胺-6-磷酸果糖转氨酶1(glutamine-fructose-6-phosphate transaminase 1,GFPT1)、氨基葡萄糖磷酸N-乙酰转移酶1(glucosamine-phosphate N-acetyltransferase 1,GNPNAT1)、磷酸葡萄糖变位酶3(phosphoglucomutase 3,PGM3)、UDP-N-乙酰葡糖胺焦磷酸化酶1(UDP-N-acetylglucosamine pyrophosphorylase 1,UAP1)、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N-acetylglucosamine transferase,OGT)和O-GlcNAc水解酶(O-GlcNAcase,OGA)mRNA相对表达量;通过DepMap数据库分析胃癌HGC-27、AGS和SNU-1细胞中GFPT1、GNPNAT1、PGM3、UAP1、OGT和OGA mRNA相对表达量;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检测人胃黏膜上皮GES1细胞和胃癌HGC27、AGS和SNU1细胞中GFPT1、OGT和OGA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以及O-GlcNAc糖基化修饰水平;通过基因富集分析检测OGT和OGA差异表达的信号通路;通过黏附实验检测人胃黏膜上皮GES-1细胞和胃癌HGC-27、AGS和SNU-1细胞的黏附能力。通过OGT抑制剂OSMI-1和OGA抑制剂Thiamet G(TMG)分别降低和升高胃癌HGC-27和SNU-1细胞O-GlcNAc糖基化修饰水平,随后采用黏附实验检测其黏附能力。结果: GFPT1、GNPNAT1、PGM3、OGT和OGA mRNA表达量在泛癌尤其是胃癌组织中较癌旁组织明显升高(P<0.05)。与胃癌HGC-27和SNU-1细胞相比,胃癌AGS细胞中GFPT1、GNPNAT1、PGM3和UAP1 mRNA表达量较高,但是OGT和OGA mRNA表达量较低。GFPT1蛋白表达量在人胃黏膜上皮细胞和不同胃癌细胞系中无明显区别,但是OGT和OGA蛋白表达量在胃癌HGC-27和SNU-1细胞中相较于人胃黏膜上皮GES-1细胞明显升高(P<0.01)。O-GlcNAc相对表达水平在胃癌SNU-1细胞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人胃黏膜上皮GES-1细胞和胃癌HGC-27和AGS细胞(P<0.01)。基因富集分析表明,OGT和OGA可能通过调控胃癌细胞OGlcNAc糖基化修饰水平来调节其黏附能力。降低胃癌HGC-27和SNU-1细胞的O-GlcNAc糖基化修饰水平可以显著降低其黏附能力。结论: 胃癌HGC-27和SNU-1细胞中O-GlcNAc糖基化修饰水平明显升高,其可能通过影响HBP中相关黏附蛋白的表达,从而增强胃癌HGC-27和SNU-1细胞的黏附能力。

  • 消化道肿瘤专题
    孟昊莹, 吴冠中, 毛竹君.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35(02): 118-124. https://doi.org/10.13312/j.issn.1671-7783.y240154
    目的: 探讨薯蓣皂苷元(Diosgenin)对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潜在的机制。方法: 选择胃癌MKN-28和BGC-823细胞,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溶媒组(培养基中加入与薯蓣皂苷元组等体积的乙醇)和薯蓣皂苷元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5、2和8 μg/mL薯蓣皂苷元),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细胞胃癌EMT抑制肽(inhibitory gastric cancer EMT-related peptide,IGCE)相对表达量;另将胃癌细胞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Lv-control组(培养基中加入重组慢病毒Lv-control)、Lv-IGCE组(培养基中加入重组慢病毒LvIGCE),病毒感染72 h,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再将胃癌MKN-28和BGC-823细胞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转染组(细胞转染pcDNA-IGCE-aa-GFP),转染48 h,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选用pcDNA-IGCE-aa-GFP转染后的MKN-28细胞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溶媒组(培养基中加入与薯蓣皂苷元组等体积的乙醇)、不同浓度薯蓣皂苷元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5、2和8 μg/mL薯蓣皂苷元),共孵育48 h,采用蛋白印迹检测融合蛋白IGCE-aa-GFP表达;将胃癌MKN28细胞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Lv-IGCE-smORF组(培养基中加入慢病毒Lv-IGCE-smORF),病毒感染48 h,再经放线菌酮处理不同时间,分别于0、0.5、1、2、4和8 h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检测Krüppel样因子4(KLF4)蛋白表达。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薯蓣皂苷元组胃癌MKN-28和BGC-823细胞中IGCE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细胞功能实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v-IGCE组胃癌MKN-28和BGC-823细胞增殖活性和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均<0.01)。镜下观察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转染组胃癌MKN-28和BGC-823细胞中有明显的绿色荧光信号。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薯蓣皂苷元组转染后MKN-28细胞中IGCE-aa-GFP表达明显增强(P均<0.01),且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经放线菌酮处理后,Lv-IGCE-smORF组MKN-28细胞中KLF4蛋白表达在0.5、1、2、4和8 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薯蓣皂苷元可能通过上调IGCE-aa表达并抑制KLF4蛋白降解,进而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 临床医学
    陈闪闪, 嵇金陵, 潘胜男, 等.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35(01): 62-69.
    目的: 研究脓毒症患者发生脓毒症相关肝损伤(sepsisassociated liver injury,SALI)风险的影响因素,建立并验证预测患者发生SALI风险的模型。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415例,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分为SALI组(n=97)和非SALI组(n=318),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和临床资料,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行单因素筛选;然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一步筛选,并以此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bootstrap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以评估列线图性能,包括区分度、准确度和临床适用度。结果: LASSO回归筛选出9个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一步显示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基转肽酶、机械通气、肾功能衰竭、国际标准化比值和急性呼吸衰竭为SALI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构建的模型行内部验证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823(95%CI:0.773~0.873);同时模型表现出理想的准确度(P>0.05);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预测模型预测脓毒症患者发生SALI风险在5%~100%阈值范围内产生净收益。结论: 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基转肽酶、机械通气、肾功能衰竭、国际标准化比值和急性呼吸衰竭是影响脓毒症患者发生SALI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所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糖尿病并发症专题
    吴优, 邓霞, 贾珏, 等.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34(06): 461-468.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探讨铁死亡(ferroptosis)参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枢纽基因和潜在机制。方法: 从GEO数据库中获取数据集GSE20966(T2DM)和GSE43292(AS),利用Limma R包鉴定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绘制热图和火山图,交叉分析获得与2种疾病相关的DEGs;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探寻DEGs的生物功能。交联从FerrDb数据库获取的铁死亡相关基因(ferroptosisrelated genes,FRGs),利用LASSO回归和随机森林分析筛选枢纽基因,使用ROC曲线以及验证集GSE76895(T2DM)和GSE28829(AS)进行验证。最后绘制基因miRNA网络分析枢纽基因的作用机制。结果: 在T2DM和AS数据集中共鉴定出606个相关DEGs。与FRGs交联获得了20个潜在相关基因。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1A(cyclin-depedent kinase inhibitors 1A,CDKN1A)、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8(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 8,PARP8)、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1(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binding protein 1,PEBP1)和孕酮受体膜成分1(progesterone receptor membrane component 1,PGRMC1)是铁死亡参与T2DM患者AS的枢纽基因。4个基因在数据集GSE20966和GSE43292中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均大于0.7,具有诊断价值。PEBP1PGRMC1在验证集GSE76895和GSE28829中显著下调。此外,13个miRNAs与4个枢纽基因密切相关。结论: CDKN1A、PARP8、PEBP1PGRMC1通过铁死亡参与T2DM患者AS,有望成为新的治疗靶点。
  • 糖尿病并发症专题
    单云洁, 于洋, 尹思琪, 等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34(06): 469-475.
    目的: 探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小细胞外囊泡(hucMSCs derived 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hucMSC-sEVs)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大鼠肾脏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hucMSCs并从培养上清液中提取hucMSC-sEVs。高脂联合链脲佐菌素构建DKD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KD组和hucMSC-sEVs组,每组6只,hucMSC-sEVs组在造模8周后进行尾静脉注射hucMSC-sEVs,24周后收集肾组织。肾脏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和纤维化样改变;蛋白质印迹检测肾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检测大鼠肾组织血小板反应蛋白1(THBS1)及其受体CD36和CD47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KD组大鼠肾脏发生明显的病理改变,如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增生,肾小管扩张伴有空泡变性,间质发生明显纤维化改变伴炎症细胞浸润,肾组织中Bax表达明显增加(P<0.05),Bcl-2表达显著下降(P<0.01),THBS1及其受体CD36和CD47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01);与DKD组相比,hucMSC-sEVs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损伤和纤维化水平明显缓解,Bax表达显著下降(P<0.01),Bcl-2表达显著增加(P<0.01),肾脏中THBS1及其受体CD36和CD47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01)。结论: HucMSC-sEVs可明显减轻DKD肾组织损伤发挥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靶向抑制THBS1的表达有关。
  • 糖尿病并发症专题
    许思婷, 侯丽娜, 杨萍, 等.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34(06): 476-484.
    目的: 探究CXC趋化因子配体14(CXCL14)对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小鼠脂肪组织焦亡及AS斑块的影响。方法: ①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ApoE-/-小鼠,对糖尿病小鼠高脂喂养20周,构建糖尿病AS模型(模型组),对照小鼠仅高脂饮食(AS组);② 在糖尿病小鼠后肢内侧皮下注射抗CXCL14短肽(抗CXCL14组),对照糖尿病小鼠仅皮下注射生理盐水;③ 在糖尿病小鼠后腹股沟皮下脂肪组织原位注射腺相关病毒(AAV)以抑制消化道皮肤素(GSDMD)介导的细胞焦亡,分为:AAV-shscramble组、AAV-shGSDMD组、抗CXCL14+AAV-shscramble组、抗CXCL14+AAV-shGSDMD组。各组小鼠高脂饮食饲养20周后,麻醉下收集小鼠血清,应用生化试剂盒检测小鼠血脂水平(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HDL-C)。处死小鼠,取附睾脂肪组织进行电镜扫描及HE染色观察脂肪细胞变化;利用qRT-PCR技术分析附睾脂肪组织焦亡相关因子GSDMD、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NLR家族吡啶结构域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白介素1β(IL-1β)和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的变化。分离提取小鼠主动脉,通过HE染色和血管大体油红O染色观察主动脉AS斑块的相对面积。结果: 与AS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附睾脂肪组织中的脂肪细胞肥大并数量减少(P<0.01),主动脉AS斑块面积显著增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水平明显升高,HDL-C明显降低;附睾脂肪组织的焦亡相关因子和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表明糖尿病促进小鼠AS斑块与脂肪组织焦亡。注射抗CXCL14短肽可以减少主动脉斑块面积,改善血脂水平,并抑制脂肪组织焦亡,脂肪细胞数量增多。GSDMD敲减后,附睾脂肪组织中脂肪细胞数量增多,主动脉AS斑块面积减少;然而注射抗CXCL14免疫肽后,AAV-shGSDMD组AS斑块面积变化不显著。结论: 抗CXCL14可以减轻脂肪组织焦亡并缓解糖尿病AS的发展。
  • 风湿免疫病专题
    卢小平, 蔡旭, 陈新鹏, 等.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34(05): 377-382.
     目的: 开发一种有效且简单的工具,用于评估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风险,以便提早进行干预,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方法: 通过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我院RA患者53例及RA合并OP患者44例。收集24个预测因子,采用Lasso、Boruta和SVMREF算法筛选关键预测因子,并使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建立预测模型。进一步通过KNN及Lightgbm算法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筛选出4个关键预测因子:白介素4(IL-4)、总甲状腺素(TT4)、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和年龄。建立的临床预测模型C指数为0.82;ROC曲线下面积为0.821;临床决策曲线结果显示,在不损害其他患者利益的情况下,当阈值概率为0.02~0.90时临床净获益水平最高,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KNN及Lightgbm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均为0.973,PR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4和0.969。混淆矩阵结果显示,KNN预测模型敏感度为0.886,特异度为0.962,准确率为0.928,F1值为0.918;Lightgbm预测模型敏感度为0.955,特异度为0.925,准确率为0.938,F1值为0.933。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一种针对RA合并OP的临床预测模型,发现年龄、Anti-CCP、TT4是高危因素,而IL-4是保护因素。
     
  • 综述
    邱双洋, 臧雪燕, 张帆, 等.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34(03): 271-276.
           外泌体是含有来源细胞内容物的细胞外小囊泡,通过传递蛋白、核酸及脂类等生物活性分子介导细胞间通讯。肿瘤来源的外泌体与肿瘤的耐药性密切相关,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种环形稳定的内源性非编码RNA。近年来,关于外泌体转移circRNA在多种肿瘤耐药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取得进展。因此,本文总结了外泌体circRNA参与肿瘤发病和耐药机制的研究内容。
  • 泌尿系结石专题
    许婷, 张颖, 邓琼, 等.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34(02): 104-110.
     目的: 探讨草酸钙肾结石大鼠模型肾脏组织髓袢细胞亚群基因表达谱特征。方法: 应用乙二醇氯化铵诱导法构建草酸钙肾结石大鼠模型,通过Von Kossa′s组织染色验证模型构建成功。单细胞测序方法鉴定髓袢细胞,对比分析草酸钙肾结石大鼠模型肾脏组织髓袢细胞亚群基因表达谱特征,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的GO、KEGG以及GSEA富集分析。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大鼠肾脏组织中发现钙盐沉积区域呈黑色或棕黑色,表明草酸钙肾结石大鼠模型构建成功。单细胞测序分析发现,在实验组髓袢细胞亚群共有差异表达基因3 510个,其中880个表达上调,2 630个表达下调;其中LOC499584,白介素7(interleukin 7,Il7),双特异性磷酸酶1(dual specificity phosphatase 1,Dusp1)以及基质Gla蛋白(matrix Gla protein,Mgp)表达上调最为显著;HORMA结构域蛋白质2(HORMA domain containing 2,Hormad2),LOC361914,JUN二聚体蛋白2(Jun dimerization protein 2,Jdp2)以及生长抑素-B和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结构域蛋白(somatomedin-B and thrombospondin type-1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Sbspon)表达下调最为显著。KEGG分析发现实验组髓袢细胞亚群氧化磷酸化、代谢途径、丙酸代谢、自噬、溶酶体以及胞吞作用等信号通路发生显著改变。结论: 本研究首次揭示了草酸钙肾结石大鼠模型肾脏组织髓袢细胞亚群基因表达谱特征,为肾结石的形成及其介导的肾损伤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 消化道肿瘤专题
    李政, 刘雅雯, 陈家希 , 等.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 34(01): 1-10.
     目的: 探讨异质核核糖核蛋白A2B1(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A2B1,hnRNPA2B1)对胰腺癌细胞铁死亡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将3种胰腺癌PaTu8988、MIA-paca2、PANC1细胞用不同浓度Erastin处理3 d,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计算3种细胞Erastin半数抑制浓度(IC50)并比较其对Erastin的抵抗力;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3种胰腺癌细胞中hnRNPA2B1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通过GEPIA平台分析hnRNPA2B1在胰腺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通过GEO数据库下载临床数据集分析差异性表达hnRNPA2B1患者的预后。在PaTu8988细胞中干扰hnRNPA2B1表达,分别转染sh-Control、sh-hnRNPA2B1质粒;在PANC1细胞中过表达hnRNPA2B1,分别转染Vector、Flag-hnRNPA2B1质粒;分别采用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转染效率,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hnRNPA2B1对胰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通过CCK8法检测hnRNPA2B1对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对sh-Control组和sh-hnRNPA2B1组、Vector组和Flag-hnRNPA2B1组,分别予以对照(0 μmol/L Erastin)、Erastin(IC50浓度)处理,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比色法检测丙二醛和组织铁含量,此外shhnRNPA2B1组和Flag-hnRNPA2B1组加入Erastin的同时加入铁死亡挽救剂Ferrostatin-1,坏死挽救剂Necrostatin-1或凋亡挽救剂ZVAD-FMK,台酚蓝染色法检测细胞活性;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胰腺癌细胞转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TFRC)、铁蛋白重链、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等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3种胰腺癌细胞对Erastin抗性由高到低依次是PaTu8988、MIA-paca2、PANC1细胞,其Erastin IC50依次为18.020、15.760、2.947 μmol/L;hnRNPA2B1表达量由高到低的趋势与Erastin IC50趋势相同,于PaTu8988细胞中最高,MIA-paca2细胞中次之,PANC1细胞中最低(P均<0.05);胰腺癌组织中hnRNPA2B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高表达hnRNPA2B1患者预后较差(P均<0.05)。下调hnRNPA2B1表达后,PaTu8988细胞迁移、侵袭和增殖能力明显降低,上调则与之相反(P均<0.05)。经Erastin处理后shhnRNPA2B1组和Flag-hnRNPA2B1组降低的细胞活性仅可被Ferrostatin-1挽救(P<0.05);与sh-Control组相比,sh-hnRNPA2B1组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和组织铁含量明显增高(P均<0.05);与Vector组相比,Flag-hnRNPA2B1组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和组织铁含量明显降低(P均<0.05)。hnRNPA2B1可抑制TFRC表达,干扰hnRNPA2B1则与之相反(P均<0.05)。结论: hnRNPA2B1通过抑制TFRC表达阻止铁蓄积,从而促进胰腺癌细胞铁死亡抵抗。
     
  • 基础医学
    褚良妹, 姬倩, 胡静, 等.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 35(01): 32-38.
    目的: 探讨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对放射性肠炎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对对照组(未照射)和照射组的野生型(WT)小鼠肠组织进行RNA测序,分析其转录组变化,并用qRT-PCR进行验证;采用免疫荧光检测两组WT小鼠的肠组织5-HT水平。对WT和色氨酸羟化酶1(Tph1)基因敲除(Tph1-/-)小鼠进行照射,取肠组织行HE染色和Ki67免疫组化染色,比较肠组织损伤程度。对WT照射组和Tph1-/-照射组小鼠肠组织进行RNA测序,分析其转录组变化。小鼠抗细菌和抗真菌处理后进行照射,采用免疫荧光检测5-HT水平,并取肠组织行HE染色和Ki67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肠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指标。结果: WT小鼠照射后的肠组织中Tph1 mRNA表达显著升高,且5HT合成增多。WT照射组小鼠肠组织遭受明显损伤,而Tph1-/-照射组小鼠肠组织损伤相对减轻。与WT照射组小鼠相比,Tph1-/-照射组小鼠肠组织中的促铁死亡基因显著下调,抑铁死亡基因显著上调,肠组织MDA含量明显下降,GSH/GSSG比值明显上升。经抗细菌和抗真菌处理后照射,WT小鼠肠组织中5HT减少;同时,照射的肠组织损伤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且MDA含量下降,GSH/GSSG比值明显上升。结论: 肠道菌群可增加5-HT水平,可能通过诱导铁死亡加重放射性肠炎。

  • 神经系统疾病专题
    周继勤, 倪玮, 凌亚亭, 等.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 33(04): 277-283.
    目的: 探究神经干细胞分泌组(neural stem cell secretome,NSC-S)对体内外神经炎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脂多糖诱导神经炎症小鼠模型,通过旷场实验评估NSC-S对小鼠行为学的影响,免疫荧光染色和尼氏染色评估NSC-S对脑皮质小胶质细胞表型和神经元损伤的影响;体外用脂多糖刺激诱导BV2小胶质细胞炎症模型,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NSC-S对BV2细胞表型的影响,采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抑制剂GW9662研究NSC-S的抗炎机制。结果: 经NSC-S治疗的小鼠在旷场实验中运动总距离及平均运动速度均显著提高(P<0.05),NSC-S调节小鼠脑皮质中小胶质细胞表型极化并抑制神经元损伤;NSC-S在体外抑制BV2细胞M1表面标志CD86表达(P<0.05),促进M2表面标志CD206表达(P<0.01),然而,GW9662阻断了NSC-S对BV2细胞表型的调节作用(P<0.05)。结论: NSC-S通过调节小胶质细胞表型在脂多糖诱导的体内外神经炎症中发挥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