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应用型核心期刊
中国医药卫生核心期刊
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收录
波兰《哥白尼索引(IC)》收录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收录

过刊目录

  • 全选
    |
    目录
  • 目录
    2024, 34(04):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细胞焦亡专题
  • 细胞焦亡专题
    李洁, 冯烨, 陆庆雪, 等.
    2024, 34(04): 277-2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 2,Nrf2)蛋白为切入点,基于Nrf2/NLRP3/GSDMD信号通路探究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焦亡的调控作用,结合Nrf2激动剂(4-OI)、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ound oligomerized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受体抑制剂(MCC950)探究EPA调控焦亡信号通路的机制。方法: LPS体外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HBZY-1)焦亡模型,并根据不同药物处理分别设置空白对照组、LPS组、LPS+EPA组、LPS+EPA+4-OI组和LPS+EPA+MCC950组,其中LPS浓度为10 μg/mL,EPA、4-OI和MCC950的浓度均为200 μmol/L,按分组将药物同时加入培养板中处理48 h,利用CCK-8法、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TUNEL染色检测细胞损伤,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IL-1β、IL-18释放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Nrf2、NLRP3、Caspase-1、GSDMD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LPS与EPA共处理HBZY-1细胞的细胞活力实验表明,10 μg/mL LPS刺激48 h显著降低了细胞活力(P<0.05),但20~200 μmol/L EPA对其有明显的保护作用(P<0.05)。采用200 μmol/L EPA进行后续实验发现,EPA可明显保护LPS造成的细胞损伤(P<0.01),减少炎性因子(P<0.01)、LDH的释放(P<0.01)和DNA的断裂并抑制焦亡信号通路的激活,促进Nrf2蛋白的表达(P<0.01)。结合4-OI、MCC950共处理发现4-OI可以促进EPA对焦亡的抑制作用(P<0.05),减少相关蛋白的表达以及因子的释放(P<0.05),并增强EPA对细胞的保护(P<0.01),而MCC950对EPA发挥的作用无显著影响。结论: EPA通过Nrf2抑制LPS诱导的HBZY-1细胞焦亡信号通路各分子的表达,发挥细胞保护作用。
  • 细胞焦亡专题
    钱云英, 钱桂英, 蔡奚梅,等.
    2024, 34(04): 2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细胞焦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Caspase-1)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在胎膜早破孕妇胎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常熟市中医院妇产科就诊并分娩的胎膜早破孕妇13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产检并分娩的健康孕妇13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胎膜组织中NLRP3 mRNA和Caspase-1 mRNA表达。依据妊娠结局将135例胎膜早破孕妇分为妊娠不良组(n=50)和妊娠良好组(n=85),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胎膜早破孕妇妊娠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s,RCS)分析胎膜早破孕妇胎膜组织中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量与妊娠不良的剂量反应关系;依据独立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观察组胎膜组织中NLRP3 mRNA和Caspase-1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就诊时间≥2 h、生殖道感染、NLRP3 mRNA和Caspase-1 mRNA高表达是胎膜早破孕妇妊娠结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CS结果显示,胎膜早破孕妇胎膜组织中NLRP3 mRNA、Caspase-1 mRNA表达量与妊娠结局不良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在NLRP3 mRNA表达量为1.20(OR=1.818,95%CI:1.673~1.932)和Caspase-1 mRNA表达量为1.25(OR=2.735,95%CI:1.132~3.821)处发生妊娠结局不良的风险最大;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准确性和临床适用性。结论: NLRP3 mRNA和Caspase1 mRNA在胎膜早破孕妇胎膜组织中呈高表达,二者是胎膜早破孕妇妊娠结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表达量升高,胎膜早破孕妇妊娠不良的危险性也随之升高。
  • 细胞焦亡专题
    陈哲铭,葛婧雯,陈延玮,等.
    2024, 34(04): 29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细胞焦亡是一种由焦孔素(gasdermins,GSDMs)家族蛋白介导的炎症性细胞死亡,是一种新发现的免疫原性细胞死亡方式。这一过程能够促进炎性介质释放、免疫细胞群活化,将原本免疫反应较弱的“冷”肿瘤微环境转变为免疫反应活跃的“热”环境,从而提高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得益于当前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材料展现出作为新型焦亡诱导剂的潜力。然而,纳米材料介导细胞焦亡的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探索。本文综述了细胞焦亡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深入分析了多种纳米材料在诱导细胞焦亡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机制及其疗效。同时,本文还全面评估了纳米材料的安全性,旨在增进对细胞焦亡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的深入理解,为纳米材料在细胞焦亡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推动临床肿瘤治疗领域的持续发展。
  • 细胞焦亡专题
    丁玉婷,王荟,赵杨静,等.
    2024, 34(04): 2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脓毒症是可导致机体严重器官功能障碍、危及生命的炎性综合反应,一般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引发,近年来发生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是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细胞焦亡是新发现的一种伴随炎症因子释放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可一定程度上抵御微生物的感染,但过度激活会诱导和加重脓毒症。目前有研究证明,细胞焦亡的许多相关分子都参与了脓毒症的发病进程,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对脓毒症中细胞焦亡的研究不仅可深入阐明细胞焦亡的病理作用和机制,也有助于对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预判,尤其为发现治疗脓毒症的靶点拓展新思路。
  • 泌尿系结石专题
  • 泌尿系结石专题
    蒋晓峰,李云智,金铭,等.
    2024, 34(04): 3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lexible ureteroscopic lithotripsy,FURL)中采用可弯曲负压吸引鞘(flexible vacuum suction ureteral access sheath,FVSUAS),通过碎、吸结合技术,术后出院不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治疗>2 cm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FURL术中采用FVSUAS治疗的>2 cm上尿路结石患者43例的临床资料,与随机选取的同期常规FURL术治疗的40例患者进行对比,试验组选用FVSUAS进行FURL,术后3天拔除输尿管支架管出院;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输尿管导引鞘(ureteral access sheath,UAS),术后常规留置输尿管支架管,4周后二期膀胱镜或输尿管镜下拔除输尿管支架管;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围术期指标,统计术后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术后第3天清石率为93.02%(40/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2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术后3天血尿、疼痛、发热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周血尿、疼痛、发热比例对照组明显高于试验组(P均<0.05);术后3天满意度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周满意度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FURL联用FVSUAS治疗>2 cm上尿路结石,术后3天拔除输尿管支架管无管化出院,可取得较高结石清除率,并可明显减少发热、血尿、疼痛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泌尿系结石专题
    韩孝洲,赵诚,周明眉,等.
    2024, 34(04): 3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与输尿管硬镜联合拦截网篮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4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直径>10 mm的输尿管上段结石92例,随机分入软镜组46例和硬镜组46例,软镜组接受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硬镜组接受输尿管硬镜联合拦截网篮钬激光碎石术。将两组患者根据肾下极水平线分为上部、下部亚组,比较整体及亚组间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严重并发症和1个月结石清除率、3个月结石清除率。结果: 两组手术成功率比较:整体上软镜组(95.7%)明显高于硬镜组(80.4%);分亚组比较,软镜上部组(96.0%)明显高于硬镜上部组(70.8%),软镜下部组(95.2%)与硬镜下部组(90.9%)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成功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整体及分亚组比较,软镜组均明显长于硬镜组(P均<0.05)。两组严重并发症比较:整体及分亚组比较,软镜组与硬镜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个月结石清除率比较:整体上软镜组(84.1%)与硬镜组(6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亚组比较,软镜上部组(83.3%)明显高于硬镜上部组(52.9%),软镜下部组(85.0%)与硬镜下部组(80.0%)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3个月结石清除率比较:整体及分亚组比较,软镜组与硬镜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输尿管软镜与输尿管硬镜钬激光碎石术均为相对安全的手术方式。对于肾下极水平以上的输尿管上段结石,软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手术成功率和1个月结石清除率高于输尿管硬镜联合拦截网篮碎石术,是该部位更优的手术方式。对于肾下极以下的输尿管上段结石,软镜碎石和硬镜联合拦截网篮碎石的手术效果无明显差异,但硬镜手术时间更短。
  • 泌尿系结石专题
    戴江名,龙启来,徐志兵,等.
    2024, 34(04): 3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结合化学计量学鉴别肾结石中三聚氰胺的方法。方法: 通过制备含三聚氰胺的体外模拟草酸钙(CaOx)结石,分析其中三聚氰胺特征基团信息,筛选出用于化学计量学分析的1 535~1 548 cm-1、983~997 cm-1和704~716 cm-1的特征响应波段。以模拟CaOx肾结石和人体肾结石样品建立训练集,以人肾结石建立验证集,对所获肾结石样品红外谱图进行基线校正、平滑、矢量归一化、二阶求导、标准正态变量变换法等预处理,采用光谱分析OPUS软件及数据分析软件Unscrambler对肾结石样品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鉴别人体肾结石中三聚氰胺。结果: 训练集中,聚类分析对含三聚氰胺肾结石的识别率达到90.9%,主成分分析对含三聚氰胺肾结石的识别率为91.8%;验证集中,95.0%的含三聚氰胺肾结石被识别。结论: FTIR结合化学计量学可以有效鉴定结石中是否含有三聚氰胺。
  • 泌尿系结石专题
    厉晓伟,袁杰,沈大渝,等.
    2024, 34(04): 3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经尿道输尿管软镜(flexible ureterorenoscopy,F-URS)联合可弯曲负压吸引输尿管导引鞘(简称负压吸引鞘)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联勤保障部队第906医院收治的456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负压组(n=230)和常规组(n=226)。负压组采用经尿道FURS联合负压吸引鞘治疗,常规组采用经尿道FURS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住院时间、围术期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456例患者均一期完成手术。负压组230例中,200例顺利置入负压吸引鞘并行F-URS钬激光碎石术,5例输尿管扭曲狭窄改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NL),25例输尿管狭窄改行支架管置入术,待后二期FURS。常规组226例中,188例顺利行F-URS,8例输尿管扭曲狭窄改行MPNL,30例输尿管狭窄改行支架管置入术,待后二期FURS。负压组平均手术时间(71.60±15.60)min,明显少于常规组(102.23±291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负压组结石清除率为82.50%(165/200),明显高于常规组69.15%(130/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负压组围术期尿源性感染率为8.50%(17/200),明显低于常规组25.53%(48/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常规经尿道FURS钬激光碎石术对比,经尿道F-URS联合负压吸引鞘治疗复杂性肾结石能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结石清除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 泌尿系结石专题
    周理林,曾健文,廖俊豪,等.
    2024, 34(04): 3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基础医学
  • 基础医学
    马蓉,李娟,王芳.
    2024, 34(04): 3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姜黄素对卵巢癌OVCAR-3细胞顺铂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1) 体外常规培养卵巢癌亲本细胞OVCAR3并构建顺铂耐药OVCAR-3/DDP细胞,将OVCAR-3细胞分为Control(常规培养)、DDP-1(1 μmol/L顺铂)、DDP-5(5 μmol/L顺铂)、DDP-10(10 μmol/L顺铂)、DDP-15(15 μmol/L顺铂)、DDP-20(20 μmol/L顺铂)、DDP-30(30 μmol/L顺铂)、姜黄素+DDP-1(20 μmol/L姜黄素+1 μmol/L顺铂)、姜黄素+DDP-5(20 μmol/L姜黄素+5 μmol/L顺铂)、姜黄素+DDP-10(20 μmol/L姜黄素+10 μmol/L顺铂)、姜黄素+DDP-15(20 μmol/L姜黄素+15 μmol/L顺铂)、姜黄素+DDP-20(20 μmol/L姜黄素+20 μmol/L顺铂)、姜黄素+DDP-30组(20 μmol/L姜黄素+30 μmol/L顺铂);将OVCAR-3/DDP细胞分为Control(常规处理)、DDP-10(10 μmol/L顺铂)、DDP-20(20 μmol/L顺铂)、DDP30(30 μmol/L顺铂)、DDP-40(40 μmol/L顺铂)、DDP-50(50 μmol/L顺铂)、DDP-60(60 μmol/L顺铂)、姜黄素+DDP-10(20 μmol/L姜黄素+10 μmol/L顺铂)、姜黄素+DDP-20(20 μmol/L姜黄素+20 μmol/L顺铂)、姜黄素+DDP-30(20 μmol/L姜黄素+30 μmol/L顺铂)、姜黄素+DDP-40(20 μmol/L姜黄素+40 μmol/L顺铂)、姜黄素+DDP-50(20 μmol/L姜黄素+50 μmol/L顺铂)、姜黄素+DDP-60组(20 μmol/L姜黄素+60 μmol/L顺铂),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计算顺铂半数抑制浓度(IC50),筛选顺铂和姜黄素的合适作用浓度。(2) 将OVCAR-3细胞分为对照组(常规处理)、DDP组(20.5 μg/mL顺铂)、姜黄素组(20 μmol/L姜黄素)、姜黄素+DDP组(20 μmol/L姜黄素+20.5 μg/mL顺铂);将OVCAR-3/DDP细胞分为对照组(常规处理)、DDP组(42.1 μg/mL顺铂)、姜黄素组(20 μmol/L姜黄素)、姜黄素+DDP组(20 μmol/L姜黄素+42.1 μg/mL顺铂),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检测miR-135b-5p表达,qRT-PCR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瓣状核酸内切酶-1(flap endonuclease 1,FEN1)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相同顺铂浓度时,与DDP组比较,姜黄素+DDP联合组OVCAR-3和OVCAR-3/DDP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均<0.001)。DDP作用于OVCAR-3和OVCAR-3/DDP细胞的IC50分别为20.5 μg/mL和42.1 μg/mL。与OVCAR组或OVCAR/DDP组相较,姜黄素或顺铂致OVCAR-3和OVCAR-3/DDP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均<0.001),两者联合作用时效果更显著。此外,姜黄素或顺铂处理可明显降低OVCAR3和OVCAR-3/DDP细胞中miR-135b-5p表达及FEN1表达(P<0.01或<0.001),两者联合时效果更显著。结论: 姜黄素可增强卵巢癌OVCAR-3细胞顺铂敏感性,其可能与降低miR-135b-5p和FEN1表达相关。
  • 基础医学
    褚秀,金蔚.
    2024, 34(04): 3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转导蛋白β样1 X连接受体1(transducin beta-like 1 X-linked receptor,TBL1XR1)在卵巢癌患者组织中表达,及其对卵巢癌A2780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10对卵巢癌组织、癌旁组织中及人卵巢癌IOSE80、A2780、CP70、SKOV-3中TBL1XR1 mRNA表达,筛选TBL1XR1 mRNA高表达细胞株。选择4~6周龄雌性BALB/C裸鼠,建立卵巢癌人源肿瘤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s,PDTX)模型;将10只模型鼠均分为siR-NC组和si-TBL1XR1组,每组5只,分别给予siR-NC、si-TBL1XR1局部注射,10 mg/kg,每3 d注射1次,18 d后取各组瘤组织,计算其体积与重量。取卵巢癌A2780细胞,将其分为siR-NC组、si-TBL1XR1组、pcDNA3.1组和pcDNA3.1-TBL1XR1组,分别予以siR-NC、si-TBL1XR1、pcDNA3.1空载质粒和pcDNA3.1-TBL1XR1质粒处理;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卵巢癌细胞周期蛋白表达,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细胞比例,以及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 卵巢癌组织中TBL1XR1 mRNA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人卵巢癌A2780细胞系TBL1XR1 mRNA表达明显高于卵巢癌IOSE80、CP70、SKOV-3细胞系(P<0.05)。与siR-NC组相比,第18天si-TBL1XR1组瘤体积明显减小(P<0.05),重量明显降低(P<0.05)。与siRNC组相比,si-TBL1XR1组促癌细胞周期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pcDNA3.1组相比,pcDNA3-1-TBL1XR1组表达则明显升高(P<0.05);与siRNC组相比,si-TBL1XR1组卵巢癌细胞迁移数明显降低(P<0.05),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与pcDNA3.1组相比,pcDNA3-1-TBL1XR1组卵巢癌细胞迁移数明显增多(P<0.05),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结论: TBL1XR1在卵巢癌组织中呈高表达,降低TBL1XR1 mRNA表达可抑制卵巢癌A2780细胞增殖和迁移。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
    康银林,李毅,唐云琳,等.
    2024, 34(04): 3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伴胰岛素抵抗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奥利司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50例肥胖型PCOS伴胰岛素抵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炔雌醇环丙孕酮等基础治疗,研究组采用基础治疗联合奥利司他治疗;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人体测量学指标、糖脂代谢指标及性激素水平差异。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体重、体重指数、腰臀比、体脂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稳态模型评估IR(HOMAIR)均明显降低(P<0.05);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P<0.05);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睾酮、泌乳素和LH/卵泡刺激素(FSH)明显降低(P<0.05),FS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肥胖型PCOS伴胰岛素抵抗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奥利司他治疗可更好地改善糖脂代谢,减轻体重及胰岛素抵抗,改善性激素紊乱。
  • 作者 读者 编者
  • 作者 读者 编者
    本刊编辑部
    2024, 34(04): 3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
    孙展,羊逸飞,许辉.
    2024, 34(04): 3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IL-23抑制剂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探究其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基因6(tumor necrosis factor-α stimulation gene-6,TSG-6)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江苏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11月至2023年1月诊治的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30例,在第0、4、12、20、28周接受200 mg IL-23单抗皮下注射治疗。在第0、4、12、28周采用皮损累及体表面积(body surface area,BSA)、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银屑病头皮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scalp severity index,PSSI)、甲银屑病严重程度指数(nail psoriasis severity index,NAPSI)、掌跖银屑病严重程度指数(palmoplantar psoriasis severity index,PPASI)、静态医师整体评估生殖器(static physician′s global assessment of genitalia,sPGA-G)及银屑病关节炎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 psoriatic arthritis,DAPSA)评估病情,记录不良反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治疗前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及TSG-6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治疗后第4周患者平均PASI评分下降50.6%;第28周PASI 75及PASI 90的应答率分别达到了50.0%及43.3%;第28周患者平均PSSI下降89.0%、NAPSI下降67.5%、PPASI下降66.0%、sPGAG下降83.7%、DAPSA下降62.9%;达到PASI 75的患者累及特殊部位的比例更低(P<0.05),合并关节病变比例也更低(P<0.05),达到PASI 75患者血清TSG-6水平低于未达到PASI 75患者(P<0.05),达到PASI 75患者平均血清hs-CRP水平高于未达到PASI 75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s-CRP及TSG-6水平是IL-23抑制剂疗效欠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合并关节病变的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IL-23抑制剂应答率更低。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及TSG-6水平可作为评估IL-23抑制剂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疗效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关键词]银屑病;IL-23抑制剂;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基因6;
  • 药学
  • 药学
    魏旭,周丽红,姬孝轩,等.
    2024, 34(04): 3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一种同时测定甘草中芹糖甘草苷、甘草苷、芹糖异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查尔酮B、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查尔酮A含量的方法,并对乌拉尔甘草、光果甘草与胀果甘草药材中上述成分含量进行测定。方法: 采用InertSustainTM ODS-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6 nm和360 nm,柱温为30 ℃。结果: 芹糖甘草苷、甘草苷、芹糖异甘草苷、异甘草苷在10~500 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甘草查尔酮B、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查尔酮A在1~5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3%~100.54%,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3%。芹糖甘草苷、甘草苷、芹糖异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在乌拉尔甘草中的含量最高,甘草查尔酮A和甘草查尔酮B在胀果甘草中的含量最高。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同时测定甘草药材中8种黄酮类成分的HPLC方法,该方法简便、高效、准确,可为甘草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有益参考。
  • 综述
  • 综述
    渠允薇,张世纪,张铎腾,等.
    2024, 34(04): 3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Lon蛋白酶是一种存在于细胞中的ATP依赖型蛋白酶,主要负责细胞内异常蛋白质的催化分解,以维持生物体内蛋白质的质量水平。Lon广泛参与细胞凋亡、细胞分化和DNA修复等细胞活动。近年来研究发现,哺乳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Lon(LONP1)异常表达与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包括线粒体缺陷相关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癌症等。鉴于LONP1活性的检测与调控对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本文针对LONP1结构、功能、与相关疾病的关系、活性调控及检测方法作一系统综述。
  • 综述
    刘慧星,莫似恩,朱雪红,等.
    2024, 34(04): 3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宫腔粘连是指子宫内膜损伤后导致宫腔或宫颈部分或全部粘连,可产生继发不孕、闭经和周期性下腹痛等症状。宫腔粘连的临床治疗首选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联合术后辅助治疗,但术后宫腔再次粘连的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殖潜力。目前,临床上应用于宫腔粘连术后的辅助治疗手段众多,但尚未明确其最佳诊疗方案。仿生物电刺激联合超声针灸是一种新型的物理治疗方式,具有无痛无创、安全、可操作性强等优点,目前已广泛用于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近来,研究发现仿生物电刺激联合超声针灸在治疗宫腔粘连方面有显著疗效,本文对此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