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应用型核心期刊
中国医药卫生核心期刊
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收录
波兰《哥白尼索引(IC)》收录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收录

过刊目录

  • 全选
    |
    目录
  • 目录
    2014, 24(06): 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基础医学
  • 基础医学
    黄燕1, 周月鹏2, 肖寿华1, 张志坚3
    2014, 24(06): 4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角膜穿通伤后局部应用IL-10对视网膜炎症反应的抑制和对神经溃变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清洁级成年雌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损伤组和治疗组,后两组(每组21只)再分为损伤1 d、2 d和3 d组(每小组7只)。损伤组用无菌注射器刺穿眼球颞侧角膜缘角膜,制作角膜穿通伤模型。治疗组在角膜穿通伤后用IL-10溶液滴眼。各组2只大鼠用于制作眼球切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角膜穿通伤后炎症因子IL-1β、IL-6 和TNF-α以及神经丝蛋白-200(neurofilament protein-200,NF-200)、血影蛋白(α-Ⅱspectrin)及钙蛋白酶2(m-calpain)在视网膜中的分布特征;另5只大鼠用于提取视网膜蛋白,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于角膜穿通伤24,48,72 h后,视网膜组织内NF-200和血影蛋白降解产物以及活性钙蛋白酶2相对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  对照组视网膜结构层次清楚,IL-1β、IL-6、TNF-α和m-calpain 免疫荧光很弱;血影蛋白和NF-200免疫荧光染色可清晰显示阳性神经纤维;角膜穿通伤后,视网膜结构层次模糊,TNF-α、IL-1β,IL-6 和m-calpain免疫荧光增强,主要分布在内层;NF-200和血影蛋白免疫荧光染色显示阳性神经纤维明显减少;IL-10治疗后,TNF-α、IL-1β,IL-6和m-calpain免疫荧光减弱,血影蛋白和NF-200阳性神经纤维明显多于损伤组。免疫印迹检测结果表明,损伤组视网膜组织内大分子的NF-200和血影蛋白含量逐渐减少,其小分子的降解产物以及小分子的活性m-calpain逐渐增加;在IL-10治疗组,NF-200和血影蛋白的降解产物以及活性m-calpain的增加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角膜穿通伤可刺激视网膜细胞高表达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导致组织的炎症损伤,同时激活m-calpain,后者降解视网膜细胞骨架蛋白NF-200和血影蛋白,造成神经溃变;局部应用IL-10可减轻炎症反应,抑制m-calpain对骨架蛋白的降解,从而对视网膜细胞产生保护作用。
  • 基础医学
    陆喆, 束波, 吴柳松, 钱民章
    2014, 24(06): 4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胆固醇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活性氧生成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12.5,25,50,100 mg/L的胆固醇与HUVECs作用24 h,用50 mg/L胆固醇与HUVECs分别作用6,12,24,48 h,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生成量。分别用12.5,25,50,100 mg/L的胆固醇以及50 mg/L胆固醇+N乙酰半胱氨酸(NAC)与HUVECs孵育24 h,MTT法测定细胞活力,FCM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12.5,25,50,100 mg/L胆固醇作用HUVECs 24 h后,均可诱导HUVECs中ROS升高,与对照组(不加胆固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50 mg/L范围内组间差异明显(P<0.01),呈剂量依赖性。50 mg/L胆固醇作用HUVECs 6,12,24,48 h后细胞内ROS生成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4 h内组间差异明显(P<0.01),呈时间依赖性。MTT结果显示,12.5,25,50,100 mg/L胆固醇作用HUVECs 24 h后均能降低细胞的存活率,加入抗氧化剂NAC后,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1)。凋亡率分析结果表明,50,100 mg/L胆固醇作用HUVECs 24 h后,凋亡率比对照组明显上升(P<0.01),加入抗氧化剂NAC后凋亡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 胆固醇可通过诱导HUVECs 中ROS的升高,促进 HUVECs的凋亡。
  • 基础医学
    徐炜1, 单秀红1, 胡慧1, 谌业荣1, 陈建华2, 丁国文3, 范钰4, 王亚非1
    2014, 24(06): 4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CT定量反映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组织缺血坏死程度及葡萄糖代谢水平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52例NSCLC患者,测量患者术前早期增强CT图像上病灶的缺血坏死CT定量值(ischemia necrosis CT quantitative value, INCTQ);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患者术后肺癌组织标本中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 Glut 1)和碳酸酐酶Ⅸ蛋白的表达。结果:  52例中,Glut 1表达0级、1级和2级的INCTQ分别为0.35±0.23、0.52±0.55和1.55±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633,P=0.000);Glut 1和碳酸酐酶Ⅸ无表达组、单表达组和共表达组的INCTQ分别为0.32±0.25、0.85±0.83和1.37±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49,P=0.017)。结论: NSCLC早期增强CT能较为准确地评价NSCLC的缺血坏死程度和葡萄糖代谢水平。
  • 基础医学
    窦毅, 杨旭东, 黄秋生
    2014, 24(06): 4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组胺H3受体激动剂IMETIT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模型豚鼠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 30只豚鼠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致敏组、药物处理组。对照组以生理盐水,另2组以卵清蛋白为致敏原,复制AR模型,3组均以1%卵清蛋白生理盐水溶液滴双鼻激发,记录30 min内喷嚏、挠鼻次数。AR模型建立后,对照组、致敏组、药物处理组分别以生理盐水(10 mL/kg)、生理盐水(10 mL/kg)、生理盐水(10 mL/kg)+IMETIT(30 mg/kg)灌胃,每天1次,连续5 d,处死。取鼻中隔黏膜组织行HE染色,观察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含量。结果:  致敏组和药物处理组30 min内喷嚏次数分别为20.90±4.88、23.10±4.59,30 min内挠鼻次数分别为26.80±4.80、25.00±3.8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00)。致敏组、药物处理组每高倍视野下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分别为21.60±4.23、22.37±3.08,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16±3.09)%、(29.60±2.88)%,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581和0.676)。结论: IMETIT不能减少AR模型豚鼠鼻中隔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及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含量。
  • 基础医学
    戴娜1, 周培2, 张莹莹2, 王炳芳1
    2014, 24(06): 4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芦荟大黄素(aloe-elodin,AE)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细胞模型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正常人肝细胞株L02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用普通培养基,实验组按培养基含30%脂肪乳剂终浓度不同再分为0.25,0.5,0.75,1 mL/L组,培养72 h后予以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和细胞内脂肪滴数量,测定培养液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三酰甘油含量。选择最合适浓度(0.5 mL/L组)建立NASH模型,再设立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实验组加入10-4,10-5,10-6mmol/L的AE,分别于培养24,48,72 h监测细胞内脂滴数量、三酰甘油含量和细胞培养液中ALT、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α)等指标。结果:  用含30%脂肪乳剂0.5 mL/L的培养液培养L02细胞株72 h,成功建立NASH肝细胞模型。不同浓度AE干预NASH细胞72 h后,培养液中ALT、AST、丙二醛、内毒素、TNF-α等含量均较模型组明显下降,SOD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AE可改善肝细胞脂质过氧化程度,减轻炎症反应及细胞损伤。
  • 基础医学
    王亮, 李倩倩, 余江南, 徐希明
    2014, 24(06): 4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三维有序大孔(three-dimensional ordered macroporous,3DOM)二氧化硅作为难溶性药物尼群地平的载体,对三维有序大孔结构进行表征,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 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胶体晶体模板法制备3DOM二氧化硅载体,通过溶剂沉积法将药物载入载体中。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孔结构的表征,粉末X射线衍射法(XRD)考察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法研究药物与载体的相互作用,考察载药量对体外释药的影响。结果:  PMMA胶体晶体模板法制得的3DOM二氧化硅载体呈三维有序多孔网状结构,当药物载体质量比为1 ∶3和1 ∶5时,药物的结晶状态明显减弱,在2 h时体外释放度达到80%。结论: PMMA胶体晶体模板法成功制备了3DOM二氧化硅,作为难溶性药物载体能显著提高其体外溶出性。
  • 检验医学
  • 检验医学
    姚逸正, 王华, 倪颖, 沈以新, 徐驰, 孙凤英, 邵世和
    2014, 24(06): 4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Ⅳ型分泌系统cagQ基因缺失株。方法: 通过PCR扩增出cagQ基因编码区侧翼同源臂序列,经TA克隆后进行双酶切,并将纯化后上下游同源臂连接至两端含有卡那霉素抗生素基因的载体pBluscriptSK II(-) ,构建为cagQ基因自杀质粒。利用电穿孔法将自杀质粒导入H.pylori,进行同源重组。培养后通过卡那霉素抗生素筛选出基因缺失株,并经PCR及核酸序列分析进一步确定基因缺失株。结果:  H.pylori 的cagQ基因自杀质粒pBlueKM40-△cagQ经酶切验证无误,进行电转化后经PCR及核酸序列分析结果正确。结论: 成功获得H.pylori cagQ基因缺失株,命名为Hp26695△cagQ。
  • 检验医学
    赵琪
    2014, 24(06): 4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一步法抽提宫颈脱落细胞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DNA的方法。方法: 收集200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分别采用柱式法DNA提取试剂盒和一步法抽提HPV-DNA,用微量核酸测定仪测定DNA的纯度和浓度,采用PCR反向斑点杂交(PCR-RDB)法进行HPV-DNA分型检测。结果:  柱式法抽提的DNA纯度和浓度分别为(1.91±0.14)μg/mL和(139.78±18.21)μg/mL,一步法抽提的DNA纯度和浓度分别为(1.86±0.19)μg/mL和(124.36±17.35)μg/mL,两种方法的DNA纯度和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柱式法和一步法HPV分型的总阳性率、单一感染率、多重感染率分别为17.5%(35/200)、7.5%(15/200)、10%(20/200)和17.5%(35/200)、8%(16/200)、9.5%(19/200),两法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86,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一步法提取宫颈脱落细胞HPVDNA步骤简单,DNA质量高,完全适用于临床样本的HPV分型检测。聚合酶链反应; 反向斑点杂交; 人乳头瘤病毒; DNA提取; 一步法; 分离方法
  • 检验医学
    张淑瑛1, 2, 卢小东1*, 王玉月2
    2014, 24(06): 4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1,3)-β-D葡聚糖 [(1,3)-β-D-glucan assay,G test]和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Aspergillus galactomannan,GM test)抗原联合检测对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和真菌病研究组(EORTC/MSG)的诊断标准结合我国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IFI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将临床72例高度怀疑IFI的患者分为临床诊断组32例,非感染组40例,采集外周血进行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结果:  G试验和GM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Youden指数分别为68.75%、80.0%、73.33%、76.19%、0.487 5和62.50%、82.5%、74.07%、73.33%、0.45;G/GM试验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Youden指数分别为90.63%、72.5%、72.5%、90.63%、0.631 3。经统计学分析,单独检测时两试验敏感性、特异性均无显著性差异,而联合检测可提高敏感性。结论: G试验和GM试验对IFI有一定诊断价值,而联合检测大大提高了敏感性,对IFI的诊断更有价值。
  • 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
    冯亚敏1, 鲁一兵1, 缪珩1, 金俊飞2, 祝群1
    2014, 24(06): 4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降糖药物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的氧化应激指标及内皮功能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将62例经彩超诊断为颈动脉硬化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格列汀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西格列汀组在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加用西格列汀(适当减少胰岛素剂量),对照组维持常规降糖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内皮素-1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丙二醛、SOD、内皮素1含量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西格列汀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丙二醛、内皮素1明显降低,SOD明显升高(P均<0.01);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丙二醛、SOD及内皮素-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西格列汀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患者氧化应激状态和内皮功能。  
  • 临床医学
    鞠长年1, 钱唯韵2, 朱天一2, 等
    2014, 24(06): 5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高分子质量(high molecular weight,HMW)脂联素水平,探讨其与血压、肥胖、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 纳入76例研究对象,以有无原发性高血压分为对照组和高血压组(各38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 hINS)及血脂水平,并以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酶免法检测HMW脂联素水平。结果:  高血压组血清HMW脂联素质量浓度为0.82(0.46~1.46) ng/L,明显低于对照组\[2.53(1.70~5.75)ng/L,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MW脂联素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MAP)、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三酰甘油、空腹血糖、2 hPG、HOMAIR、hsCRP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显著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收缩压、三酰甘油是血清HMW脂联素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MW脂联素是高血压的保护因素(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人群血清HMW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且与血压、肥胖、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及hs-CRP密切相关,提示低HMW脂联素血症可能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 临床医学
    钱炜1, Bipin Kumar Rai1, 袁即山2, 刘嫣方3, 等
    2014, 24(06): 5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正常软骨与骨性关节炎软骨中线粒体几种关键酶的表达差异。方法: 收集9例骨性关节炎患者及12例正常人的软骨,HE染色观察软骨的病理学表现。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两组软骨中NADH氧化还原酶辅酶1(NADH dehydrogenase ubiquinone 1 alpha subcomplex 1, NDUFA1)、琥珀酸脱氢酶复合体铁硫亚基(succin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 subunit B,SDHB)、细胞色素b (cytochrome b,Cytb)、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ochrome c oxidase,COX)、V型H+ATP酶(vacuolar-type H+-ATPase, V-ATPase H )、苹果酸脱氢酶(cytosolic malate dehydrogenase, MDH)、短链羟烷基辅酶A脱氢酶(hydroxyacyl-coenzyme A dehydrogenase, HADHSC)的表达情况。结果:  骨性关节炎软骨中滑膜细胞增生,淋巴细胞浸润,严重者甚至出现斑片状钙化和纤维化。骨性关节炎软骨中NDUFA1与COX表达比正常软骨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SDHB、Cytb、V-ATPase H表达比正常软骨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DH与HADHSC在两组中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 线粒体关键酶的变化可能在骨性关节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 经验技术交流
  • 经验技术交流
    强立, 严永东
    2014, 24(06): 5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同病程肺炎患儿炎症指标与支原体感染与否的差异。 方法: 分析100例肺炎患儿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与血清支原体IgM抗体的资料,应用单因素χ2检验、Logistic回归以及分层Logistic回归分析病程≤2周组及病程>2周组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单因素χ2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病程患儿白细胞计数、CRP、PCT等炎症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年龄和支原体IgM抗体阳性对病程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按照支原体IgM抗体分层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支原体IgM抗体阴性患者中,年龄对病程的影响效应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的患者中,年龄则是病程较长的危险因素。结论: 炎症指标的水平与肺炎病程长短无明显相关性;对于支原体肺炎,年龄大是病程较长的危险因素。
  • 经验技术交流
    邵佳1, 何爱琴1*, 张玉泉2, 刘继斌3
    2014, 24(06): 5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miR-34a和miR-34b/c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特异性甲基化PCR分别检测80例卵巢癌患者卵巢癌组织及血浆中的miR-34a和miR-34b/c基因甲基化水平,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80例卵巢癌组织中有58例miRNA34a甲基化阳性,血浆阳性31例;有69例miRNA-34b/c基因甲基化阳性,血浆阳性40例。联合检测血浆和组织miRNA-34甲基化具有一致性。miRNA-34基因甲基化与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有无包膜及病理类型无关(P>0.05)。术后76例随访3年,有45例复发(59.21%),复发组癌组织和血浆miRNA-34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95.6%(43例)、62.2%(28例),明显高于无复发病例组[77.4%(24/31)和35.5%(11/31),P均﹤0.05];发生转移的36例患者癌组织和血浆miRNA34甲基化率亦明显高于无转移组(40例)。结论: miRNA-34甲基化异常表达可作为晚期卵巢癌预后不佳的分子标志物。
  • 经验技术交流
    袁菊芳, 陈正, 邵东华*
    2014, 24(06): 5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房颤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芬太尼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组(复合组)。记录患者入室后静卧10 min(T0)、注药后10(T1)、20(T2)、30(T3)、60(T4)、120(T5) min及术毕(T6)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 Ramsay镇静评分;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芬太尼的用量、停药后清醒时间、满意度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手术时间、停药后清醒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复合组在T1、T2时的血压、心率较芬太尼组明显下降(P<0.05),芬太尼用量[(200.8±26.9)μg]亦比芬太尼组[(415.5±52.1)μg]明显减少(P<0.01),满意度、恶心呕吐发生率也明显优于芬太尼组(P<0.05)。结论: 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可明显减少芬太尼的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 经验技术交流
    王丽, 连云, 赵向东, 李浩, 朱阳泉*
    2014, 24(06): 5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微量梯形板在Rh表型抗原自动化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Xantus双机械臂加样仪及AK03B数字血型仪组成的全自动血型检测平台上,每批布局8块微量梯形板,每块微板检测24份血样。编制加样程序,优化相关检测参数,同时检测1 198份随机献血者血样及5份Rh(D)阴性固定献血者血样的Rh表型抗原(C、c、D、E、e)。结果:  在被检血样红细胞稀释浓度为2%、5种检测试剂(IgM抗C、c、D、E、e)分别稀释20倍(最终效价为1 ∶6.4)、室温静置反应时间为40 min等条件下,与试管法比较,1 203份血样Rh表型自动化检测结果符合率为100%。结论: 微量梯形板用于Rh表型抗原检测可以实现自动化,适用于大批量标本检测。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试剂耗量低、结果便于电脑统计管理等优点。
  • 经验技术交流
    胡菲娅
    2014, 24(06): 5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UE可视喉镜在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胸科手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随机分为UE组、Macintosh直接喉镜(Macintosh direct laryngoscope, MDLS)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UE可视喉镜和直接喉镜进行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观察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到位情况、插管所用时间、插管并发症;记录麻醉前(T1)、麻醉诱导后插管前(T2)、插管成功即刻(T3)及插管后1 min(T4)、3 min(T5)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结果:  UE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MDLS组,置入目标支气管的成功率明显高于MDLS组(P<0.05);UE组患者咽痛发生率明显低于MDLS组(P<0.05);T3、T4、T5时,MDLS组MAP、心率、RPP明显高于UE组(P<0.05)。结论: UE可视喉镜用于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耗时短,置入目标支气管的成功率高,血流动力学平稳,应激反应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 经验技术交流
    王洪珍1, 史红锦2
    2014, 24(06): 5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镇江地区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女性子宫颈病变情况及HPV基因型别分布特点。方法: 选择在19种HPV基因型感染筛查中HPV结果阳性的女性978名,进行阴道镜检查并活检,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金标准。结果:  978名女性中无CIN病变、CINⅠ、CINⅡⅢ和宫颈癌的检出率分别为89.26%(873/978)、5.42%(53/978)、4.91%(48/978)和0.41%(4/978),CINⅠ、CINⅡⅢ和宫颈癌组的HPV基因型别分布有差异,随宫颈病变程度增高, 16和18型的HPV检出比例增加,宫颈高度病变患病高峰为36~40岁年龄段。978名妇女检出19种基因型HPV共1 240频次,其中高危型931例(75.08%),以HPV52、58、16、51、18和39型多见,低危型97例(7.82%),以HPV43型多见,中国人常见亚型共212例(17.10%),以HPV53、CP8304型多见;HPV单一型别感染为80.16%(784/978),多重型别混合感染为19.84%(194/978),多重感染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不同等级宫颈病变间的HPV多重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镇江地区生殖道有HPV感染的女性子宫颈病变多处于发病早期,子宫颈病变严重程度与HPV多重感染无关,而与不同基因型HPV感染有关,HPV16/18型与宫颈病变进展关系密切。  
  • 经验技术交流
    张冬梅1, 钱晓芹1, 孙肖宁1, 单秀红2*
    2014, 24(06): 5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一种准确率高,容易为超声医师掌握和量化的评估甲状腺结节的方法。方法: 对我院超声检出并经病理确诊的244个甲状腺结节进行回顾性评分,利用甲状腺结节超声评分法,计算超声评分法判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拟定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评分临界值。结果:  甲状腺结节超声评分法以4分为临界值,其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83.2%,阳性预测值为70.2%,阴性预测值为92.7%;以5分为临界值,其敏感性为71.4%,特异性为92.8%,阳性预测值为82.0%,阴性预测值为87.5%;以6分为临界值,其敏感性为49.4%,特异性为95.8%,阳性预测值为84.4%,阴性预测值为80.4%。其中4分为临界值敏感性最高,6分为临界值特异性最高,最佳临界值为4分。结论: 甲状腺结节超声评分法提高了良恶性甲状腺结节定性评估的准确率,特别是对微小癌的诊断更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经验技术交流
    郭燕芬, 韩超*, 刘倩, 江文杰, 顾达民, 葛志军
    2014, 24(06): 5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可疑困难气道患者合适的肺隔离装置的选择。方法: 选择行单肺通气的可疑困难气道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分别使用双腔支气管导管和支气管阻塞器行肺隔离术,观察插管定位成功率、插管时间;当插管失败则换用另一种肺隔离装置,记录插管成功情况和时间,若两种方法都失败则放弃单肺通气。术后拔管时通过纤支镜观察声带损伤情况。结果:  双腔支气管导管组中有5例插管成功,平均用时(197±35)s,10例失败后改用支气管阻塞器成功8例,平均耗时(244±39)s,放弃2例;支气管阻塞器组插管成功11例,平均用时(232±41)s ,4例改用双腔支气管导管成功1例,平均耗时(208±46)s,放弃3例。术后使用过双腔支气管导管的患者(19例)中发现15例出现声带损伤,发生率为78.9%,而未使用过双腔支气管导管的患者(11例)中仅有3例出现声带损伤,发生率为27.3%(P<0.05)。结论: 对于可疑困难气道患者,支气管阻塞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行肺隔离的首选。
  • 经验技术交流
    孟文俊, 徐昕, 戴秋新, 杨建刚, 秦茹娟, 陈纬凤
    2014, 24(06): 5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及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15例中高危MDS及老年AML患者(AML 5例,MDS 10例),采用地西他滨+CAG方案治疗,即地西他滨20 mg/(m2·d),连用5 d,第6天起阿柔比星10 mg/(m2·d),连用8 d;阿糖胞苷10 mg/m2,2次/d,连用14 d;皮下注射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300 μg/d,连用14 d后评估疗效。结果:  1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6例(40.0%),部分缓解5例(33.3%),总有效率为73.3%(11/15)。老年AML患者中3例获得缓解,有效率60%,中高危MDS患者中8例获得缓解,有效率80%,两组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患者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非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心功能不全和肝功能损害。结论: 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中高危MDS和老年AML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  
  • 经验技术交流
    陶志强1, 宋杰2*, 徐标2, 黄为2, 王涟2, 张静梅2, 谢峻2
    2014, 24(06): 5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冠心病患者296例,其中不稳定心绞痛组162例,急性心肌梗死组134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RDW和hs-CRP水平,并分析RDW、hs-CRP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评分的关系。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hs-CRP、RDW、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均高于不稳定心绞痛组(P<0.05或<0.01)。hs-CRP和RDW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逐渐递增,其中3支病变组hs-CRP和RDW水平明显高于单支及双支病变组(P<0.01),双支病变组RDW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Gensini评分和hs-CRP、RDW呈正相关(P<0.05),hs-CRP与RDW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RDW和hs-CRP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较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明显增高,且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能较好地反映冠心病的严重程度。
  • 经验技术交流
    王菲菲1, 施长溪2
    2014, 24(06): 5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X线头影测量对新型矫治装置口内颌间牵引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错牙合、颌骨改变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方法: 选择8例均采用口内颌间牵引矫治器进行矫治的生长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ANB角均<0°,平均-2.25°)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矫治前后同一位点的定位测量,采用Steiner分析法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经过平均3个月的矫治,患者反解除,磨牙关系趋向Ⅰ类,ANB角均值为1.19°,平均增加3.44°,患者、颌骨关系及面形均得到矫治。结论: 口内颌间牵引矫治器对生长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颌骨关系及颌骨生长型的改建有明显的矫治作用。
  • 经验技术交流
    刘源, 邵吉
    2014, 24(06): 5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一种快速鉴别不同厂家生产的琥珀酸亚铁片方法。方法: 用固体光纤探头采集了不同厂家70批琥珀酸亚铁片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光谱进行预处理,建立琥珀酸亚铁片的一致性检验模型,并进行模型验证。结果:  将经一阶导数+矢量归一化法预处理所建立的模型用于识别各厂家生产的琥珀酸亚铁片,其准确性和专属性均良好。结论: 所建模型可用于琥珀酸亚铁片的快速鉴别。
  • 综述
  • 综述
    易丽娴1, 2, 汤新逸1, 王胜军1*
    2014, 24(06): 5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编辑部
    2014, 24(06): 2014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