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刊核心期刊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

当期目录

  • 全选
    |
    农业农村论坛
  • 农业农村论坛
    于水,区小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等工作,不能仅靠以政府为主体的外源性支持,也应发挥以村庄和村民为主体的内源性动力。立足田野调查经验,基于“政府支持—村际合作—产业振兴”的分析框架对桂西南S镇4个村庄的产业合作案例进行剖析发现:依托政府支持,通过村际间的产业合作可以有效推动产业振兴。具体而言,需要政府的组织支持、制度支持、技术支持和生计支持推动村际合作,而村际合作需以合作动力、合作基础、合作关键、合作条件为前提。实践证明,“政府支持—村际合作”的行为路径有效推进了村庄间的产业合作,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带动脱贫地区的产业走向振兴。
  • 农业农村论坛
    蒋贵友,吴婴琦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乡村教育振兴乡村提供了基本遵循。面对城乡二元语境下的乡村衰退态势,社会学家潘光旦所主张的完全人格培养、对儒家教育的批判继承与新乡贤治理等教育思想,为乡村教育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与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共通之处,两者均主张重新扎根乡村、重视乡村教化与重燃热土情怀为一体的思想基础,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完全人格教育与乡村文化传承,实现乡村教育振兴乡村的目标。为进一步推动振兴乡村进程,乡村教育理应构建多元互补的人才系统,加强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体系与探索创新发展的长效体制机制,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与组织振兴,从而实现乡村的全方面振兴。
  • 语言规划与全球治理
  • 语言规划与全球治理
    沈骑, 李蔚文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质生产力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的进步,也为国际传播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新质生产力话语的国际传播应以概念的准确译介与理念的清晰阐释为原则要义,以科技创新、绿色生态、以人为本为基本内容,坚持以中文为传播载体,构建以中文国际传播为基础的发展平台。以“汉语桥”视频中新质生产力话语的呈现为例,研究发现运用新质科技创新媒介,建构新质传播情境;搭建新质共情传播矩阵,拓展多元叙事主体;以中文为新质传播载体,关注语言文化教学等方式能够推动新质生产力话语的国际传播。
  • 语言规划与全球治理
    赵珂, 胡瀚文, 党沁然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中国游戏产业的迅猛发展,国产游戏文化出海已成为行业新常态。游戏语言本土化作为游戏出海的关键环节,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探究国产游戏进入欧美市场的语言本土化过程,可以游戏Arena of Valor作为出海典型案例,结合文化符号传播与再情境化理论,采用文本计量学与网络民族志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这一跨学科视角的研究系统分析了文化符号的再语境化过程。研究表明国产游戏文化输出是一个复杂、非线性的本地化过程,涉及语言翻译、文化符号再情境化及技术创新的多维互动。此分析超越了单一翻译或技术视角,转向动态、多维互动的研究路径,为游戏产业文化出海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 政治哲学研究
  • 政治哲学研究
    董德福,任宇韬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这一“化学反应”的发生有着深刻的内在机理。新的文化生命体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从中国传统哲学中汲取智慧,在“外来”与“本来”思想贯通互塑中生成;新的文化生命体从民族精神中汲取营养,吸收时代精神的精华,在“传统”与“现代”精神互动发展的文化土壤中生成;新的文化生命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实践场域,在主体力量和客观环境共同作用下迸发出强大生命活力。
  • 政治学研究
  • 政治学研究
    李丽,陆明珺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共同富裕不仅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目的,而且蕴含着让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劳动成果,使全体社会成员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为全体社会成员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这三重紧密相连的本质规定。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中,在主体关系、实现内容和历史地位等方面赋予共同富裕思想以新的时代内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跃升。新时代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实践中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 社会学研究
  • 社会学研究
    薛莉,房冠辛,吴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社区日益走向陌生化和个体化,对此亟须建构合乎新时代需求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进而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从健全城市社区治理体系的视角出发,江苏省南京市Q区“两赋两强”和“双做双增”治理实践的案例研究表明:Q区通过基层党建的“红色赋能”引领城市社区治理创新改革,推进知行共建、情理联结、人民至上的治理探索,实现价值赋能、机制赋能、组织赋能三个赋能层次的发展进路,构筑理念认同、协同互惠、社会信任的“强关系”型社会生活共同体。在中国情境下依托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助推城市社区重构新时代“熟人社会”的创新路径,为赋能特大城市的基层社区治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
  • 教育管理研究
  • 教育管理研究
    李辉,林金燕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刻转型和高等教育不断变革,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基本共识。对我国38所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结构的调查研究显示,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遍存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通识教育课程缺乏“综合性”、专业教育课程缺乏“能力性”、实践教学不足以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等问题。为提升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应用型高校应在新的知识生产模式下让多主体参与人才培养目标制订,构建综合型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和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从而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 教育管理研究
    李欣,郭钰鑫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文科建设要求艺术学科的人才培养在目标定位上强化价值引领,在课程内容上融合艺术教育与最新科技,在方法手段上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在此背景下,高校艺术教师的评价体系亟待改革。在评价主体上,高校艺术教师评价应当打破小同行的主体架构,组建跨学科的评价共同体;在评价指标上,应当改变以科研成果为主的评价标准,采用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评价标准;在评价方法上,应当改变量化为主的评价方法,采用符合艺术学科“质性”的评价方法。X高校的实证案例也对基于群决策理论,从评价主体、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三个维度构建的高校艺术教师评价体系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 法学研究
  • 法学研究
    刘强,于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法官惩戒制度通过构建新型制约监督机制,确保审判权依法公正行使,这对维护法官依法公正履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功能整合视角看,我国法官惩戒制度存在惩戒事由与不当行为的协同性不强、惩戒目标与判断主体错位、惩戒制度构造忽视法官伦理特性、惩戒救济二元渠道存在冲突等问题。为了充分发挥法官惩戒制度效能,相关制度设计既需要符合法官惩戒的一般规律,也需要符合我国独特的司法体制安排,应将表现不当与审判不当一体化作为惩戒事由;分类化构建惩戒主体,从而确保惩戒的公正性;增设法官自请调查程序,以昭示法官高道德标准期许;适时设立职务法庭,将法官惩戒制度系统化、完备化。
  • 编辑与出版
  • 编辑与出版
    李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知识服务能力作为学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备受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学术期刊知识服务产品再加工程度低、信息传播精准度不足、知识服务模式单一。学术期刊需要构建“以用户需求为起点”的知识生产平台、“多元的立体的”知识传播平台以及“精准的智能化的”知识服务平台。技术的成熟及社会各界对学术期刊发展的重视和支持,构建了良好的媒介生态。学术期刊应在知识存储、知识挖掘、知识组织和知识配送等方面下功夫,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及多介质的知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