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统计源期刊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录期刊
首页
关于本刊
期刊介绍
编委会
OA声明
作者中心
投稿指南
版权和许可
道德声明
剽窃审查
出版伦理
编辑制度
伦理政策
基金审查
在线期刊
电子期刊
推荐文章
视频点播
专题
E-mail Alert
RSS
期刊订阅
信息公告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目录
2023年, 3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3-08-22
PDF全文
封面
目次
专家述评
指南与共识
专题笔谈:非抗心律失常药物致QT/QTc间期延长作用
起搏与电生理
论著
经验技术交流
综述
探讨与争鸣
病例报告
全选
|
PDF全文
Select
PDF全文
《实用心电学杂志》2023年第4期整本PDF
2023, 32(4): 226-2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封面
Select
封面
封面
2023, 32(4): 227-2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次
Select
目次
目次
2023, 32(4): 228-2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专家述评
Select
专家述评
心脏淀粉样变的电生理与心电图QRS计分的诊断价值
李广平
2023, 32(4): 229-233.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3.04.0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心脏淀粉样变(cardiac amyloidosis, CA)属于一种相对少见的浸润性心肌病,临床预后不佳,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探索CA的诊断方法对实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介绍CA的电生理机制和心电图特征,以及心电图QRS计分对CA的诊断价值,以期提高CA的早期诊断率。
指南与共识
Select
指南与共识
心电图身份识别在保险业应用专家共识
郑州大学心电学研究所,天津心脏病学研究所.
2023, 32(4): 234-242.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3.04.0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心电图具有生物特征身份识别的普遍性、可携带性、唯一性和稳定性,其作为新的身份识别方法“跨界”应用到信息技术领域,丰富和完善了现有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适用于保险业客户身份识别。本文首先介绍了保险业常用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心电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及其优势;然后,阐述了心电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主要内容,并系统梳理了心电图身份识别的特征点及其提取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其次,基于心电图身份识别技术在国内保险业近20年的应用实践,概述了技术鉴定流程;最后,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旨在进一步推广该技术在保险业及其他行业的应用。
专题笔谈:非抗心律失常药物致QT/QTc间期延长作用
Select
专题笔谈:非抗心律失常药物致QT/QTc间期延长作用
ICH-E14指导下QT间期测量的方法学
曹春歌,王红宇
2023, 32(4): 243-247.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3.04.0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QT间期显著延长易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在新药研发中应高度重视对QT间期延长的评估。ICH-E14指南作为新药研发的指导原则,以行业规范的形式规定了非抗心律失常新药上市前必须经过致QT/QTc间期延长作用的评估。这就意味着心电监测将在此类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心电数据的采集与QT/QTc间期的全面分析,本文从QT间期测量时对仪器和人员的要求、测量导联的选择、QT间期起点与终点的确定、特殊情况下QT间期的测量、不同的QT间期校正方法及数据测量的注意事项等方面,对QT/QTc间期测量的方法学进行介绍。
Select
专题笔谈:非抗心律失常药物致QT/QTc间期延长作用
非抗心律失常药物对QT/QTc间期影响的研究进展
米艳,罗丹,王春婷,李湘玉,莫念春,王福军
2023, 32(4): 248-253.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3.04.0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自2023年7月31日起,启动的药物临床研究的相关要求适用《E14:非抗心律失常药物致QT/QTc间期延长及潜在致心律失常作用的临床评价》。本文就QT间期和QTc、可能引发QT间期延长甚至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非抗心律失常药物、QT间期延长的影响机制以及易患因素等有关问题进行介绍,旨在提醒临床密切关注非抗心律失常新药对QT/QTc间期的影响,以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起搏与电生理
Select
起搏与电生理
无导线起搏器研究进展
禹子清,宿燕岗
2023, 32(4): 254-260.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3.04.0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兴起的无导线起搏器(leadless pacemaker,LPM)避免了传统有导线起搏器的导线和囊袋相关并发症,如三尖瓣反流、电极导线断裂、电极导线心内膜炎或囊袋感染。LPM不仅在安全性上较传统起搏器有显著优势,而且起搏相关参数的稳定性也在相对较长的随访时间内得到证实。目前,LPM已在我国获批上市,虽然其应用目前尚处在初级阶段,但植入量迅速增长,因此可预见到未来发展前景良好。本文将围绕现有LPM的临床应用证据、LPM植入相关技术及术后管理、未来LPM的发展方向等内容进行综述。
Select
起搏与电生理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猝死的预防: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还是导管消融?
王超,党时鹏,李库林,王如兴
2023, 32(4): 261-264.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3.04.0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是一种正常心肌被脂肪和(或)纤维组织替代的遗传性心肌病,病变主要局限于右心室,也会累及左心室,临床表现为心力衰竭、室性心动过速及猝死。目前对ARVC的治疗主要包括运动限制、抗心律失常药物、安装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 ICD)和导管消融。本文主要综述ICD和导管消融在治疗ARVC及预防ARVC患者猝死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Select
起搏与电生理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与腔内电生理检查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价值对比
党成晶,刘洪满,向兵,陈皓,刘明,惠杰
2023, 32(4): 265-268.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3.04.0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transesophageal electrophysiologic study,TEEPS)与腔内电生理检查(intracardiac electrophysiologic study,IEPS)对室上性心动过速(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SVT)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197例采用TEEPS诱发、终止SVT的患者行IEPS,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将IEPS诊断结果作为SVT诊断的金标准,验证TEEPS诊断的准确性。TEEPS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的诊断准确率为97.1%,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reentrant tachycardia,AVRT)诊断准确率为94.1%,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诊断准确率为100%。TEEPS和IEPS对AVNRT的检出率分别是73.2%、72.3%,对AVRT的检出率均为26.7%,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除房速外,患者自发或TEEP检查过程中诱发出的心动过速均能经食管心房调搏终止。
结论
TEEPS在明确SVT机制、定位房室旁道以及终止心动过速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TEEPS作为射频消融术前的常规筛查手段,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手术创伤及经济负担。
论著
Select
论著
63例慢性肾脏病患者非高钾血症帐篷状T波特点分析
刘凤杰,吴春华,陈震,翟康宁
2023, 32(4): 269-271.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3.04.0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患者在非高钾血症状态下心电图出现的帐篷状T波的特点。
方法
选择住院的常规体表心电图诊断为帐篷状T波的高钾血症患者(高钾组)、非高钾血症CKD患者(高钾记忆组)各63例,测量V
3
导联的T波时限、T波振幅,并比较组间差异。
结果
两组患者V
3
导联的T波时限分别为(146.10±20.47)ms、(153.44±16.99)ms,T波振幅分别为1.50(1.00, 2.00)mV、1.10(0.70, 1.50)mV,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帐篷状T波的形态变化与血清钾浓度相关,高钾记忆现象可能与局部心肌钾离子的异常分布或血清钾浓度的动态平衡过程有关。
Select
论著
企事业单位15 225例职工健康体检异常心电图特征分析
管卫华,倪锦标
2023, 32(4): 272-276.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3.04.0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企事业单位在岗职工健康体检心电图异常检出情况及特征,为开展职工预防保健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苏州市相城区2022年进行普通健康体检的15 225名在岗职工心电图资料,按不同的性别和年龄对异常心电图人群分布特征和临床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
总体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为31.55%,主要异常心电图检出情况如下:窦性心动过缓(简称窦缓)9.07%、ST-T改变5.96%、电轴右偏4.43%、左心室高电压2.58%、窦性心动过速(简称窦速)2.40%、电轴左偏1.89%、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CRBBB)1.66%、非特异性室内阻滞1.25%。心电图异常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51~60岁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高于同性别的其他各年龄组(
P
<0.05);51~60岁组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不同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单项异常心电图指标的检出率表现出较明显的年龄、性别差异: 电轴右偏、窦速、短PR间期在21~30岁组检出率较高,窦缓、ST-T改变、左心室高电压、电轴左偏、CRBBB、早搏、一度房室阻滞、左前分支阻滞在51~60岁组检出率高于其他组;女性的ST-T改变、窦速和加速性房性逸搏心律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男性,而男性的窦缓、左心室高电压、电轴左偏、CRBBB、非特异性室内阻滞、一度房室阻滞、P波时限延长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
P
<0.05)。
结论
企事业单位在岗职工心电图异常检出率较高,与年龄、性别关系密切。定期健康体检和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对这类人群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有积极意义。
经验技术交流
Select
经验技术交流
室性并行心律合并二、三联律的散点图特点及数学原理
申继红,景永明,李世锋
2023, 32(4): 277-282.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3.04.0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根据动态心电图诊断为室性并行心律的典型病例,总结室性并行心律合并二、三联律的Lorenz散点图及差值散点图的特点。利用数学原理,分析并计算Lorenz散点图中室性早搏点集(NVN)、二联律点集(VNV)及差值散点图中二联律相关点集(NVNV、VNVN)、三联律特征性点集(VNNV)的直线方程;再应用几何画板制作其数学模型,为临床快速准确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综述
Select
综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及相关治疗
虎梅,王艳,张建银,杨静,耑冰
2023, 32(4): 283-288.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3.04.0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主要累及肺部。该疾病进展可能与促炎介质(如细胞因子)的过度释放有关,进而造成肺部损伤,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呼吸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肺纤维化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幸存者长期面临的肺部后遗症,也是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加重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本文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及相关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Select
综述
心脏性猝死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赵慧左,王跃兵
2023, 32(4): 289-294.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3.04.0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不明原因猝死的原因复杂,目前发生率仍较高,找到病因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一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多项研究证实,致病基因突变导致的心脏性猝死与不明原因猝死有高度相关性。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病例呈明显的聚集性特征,提示其存在分子遗传可能;发病地区人群心电图异常指标检出率升高且90%的猝死病例有心脏病理改变,进一步表明云南不明原因猝死可能与致猝死性心脏基因突变有关。了解心脏性猝死的遗传倾向、基因变异、危险因素、致病机制,有助于辨别这类猝死的高危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和治疗。本文对遗传性心律失常、遗传性心肌病以及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的研究动态进行综述,并对最新研究成果和致病因素进行总结,为进一步开展病因研究提供依据。
探讨与争鸣
Select
探讨与争鸣
关于《心电图动态演变为Aslanger样心肌梗死1例》的商榷
米艳,罗丹,张舟,王福军
2023, 32(4): 295-296.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3.04.0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实用心电学杂志》2023年第2期发表的《心电图动态演变为Aslanger样心肌梗死1例》提出疑问,认为该病例中的心电图改变实为急性下壁合并正后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动态演变,而并非Aslanger样改变或Aslanger征。
病例报告
Select
病例报告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致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
刘红军,史涛涛,胡斌,徐佳萍
2023, 32(4): 297-298.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3.04.0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1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接受帕博立珠单抗100 mg每3周1次治疗,治疗2周后出现阵发性心悸胸闷,心电图示心房扑动、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考虑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心肌炎,给予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及吗替麦考酚酯等治疗后病情好转。
Select
病例报告
胺碘酮致坏死性筋膜炎1例
刘文秀,齐书英,杨茜
2023, 32(4): 299-301.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3.04.0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胺碘酮注射液是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良反应较多,但坏死性筋膜炎较罕见。坏死性筋膜炎是临床罕见的严重软组织感染性疾病,死亡率较高。本文报告1例胺碘酮注射液导致坏死性筋膜炎,经积极治疗后临床治愈的病例,以期提高临床工作者对该类不良反应的认识,并概述避免该类不良反应发生的一系列处理措施,以供临床参考。
Select
病例报告
加速性交界性逸搏心律伴同源性心室分离1例
曾莲,杨红丽,谢康
2023, 32(4): 302-304.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3.04.0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心室分离是完全性心室内阻滞的特殊类型,同源性心室分离更是一种少见的心律失常。本文对1例危重抢救患者短时间内的心电图动态演变进行分析,提示当极度增宽的QRS波群由宽变窄后,应警惕QRS波群电活动完全或部分丢失(提示患者病情加重)。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网刊发布
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