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统计源期刊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录期刊
首页
关于本刊
期刊介绍
编委会
OA声明
作者中心
投稿指南
版权和许可
道德声明
剽窃审查
出版伦理
编辑制度
伦理政策
基金审查
在线期刊
电子期刊
推荐文章
视频点播
专题
E-mail Alert
RSS
期刊订阅
信息公告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目录
2022年, 31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2-12-28
PDF全文
封面
目次
心电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射频消融理论与实践
论著
综述
病例报告
读者.作者.编者
总目次
全选
|
PDF全文
Select
PDF全文
2022年第6期整本PDF全文
2022, 31(6): 378-3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封面
Select
封面
封面
2022, 31(6): 379-37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次
Select
目次
目次
2022, 31(6): 380-3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心电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Select
心电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魏子豫,刘兴鹏
2022, 31(6): 381-385.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2.06.0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心电图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准确判读要求医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与丰富的临床经验。人工智能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大量研究致力于开发基于心电图的人工智能模型,以提高心电图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可靠性。本文综述了人工智能心电图在冠状动脉病变检测方面的重要进展,并讨论了其临床意义、发展前景及局限性。
Select
心电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在高血压诊治中的应用
王立娜,雷警输,谭琛
2022, 31(6): 386-391.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2.06.0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开拓了高血压诊治的新路径和新模式。本文围绕人工智能在高血压预测、评估和辅助治疗决策等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在高血压预测方面,人工智能可在传统高血压危险因素的基础上,联合影像学、基因组学等多因素构建高血压风险预测模型,提高高血压的早期诊断率。通过利用人工智能专家系统识别高血压的复杂病因,可弥补临床医生诊断的局限性。在高血压评估方面,人工智能构建的高血压并发症预测模型可对心脏、脑血管等并发症进行预测,筛选出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在高血压治疗方面,临床决策模型、药物因素分析模型、监测预警系统和人机交互等应用,可提高高血压治疗的精准性、及时性和患者依从性,并辅助临床医生做出最优治疗决策。人工智能在高血压诊治领域的探索,建立了高血压慢病管理的新模式。
Select
心电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基于心电图的机器学习在心血管疾病预测中的应用进展
王蕾,党时鹏,王如兴
2022, 31(6): 392-398.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2.06.0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心电图是心电记录仪从体表记录的心脏电信号,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一种重要工具。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机器学习可以从大型心电图数据集中获取信息特征,从而对心电图做出精确的分类诊断和释义,诊断效能甚至可达医学专家水平,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研究发现,机器学习还可以有效提取心电图中人眼不能识别的特征,从而对未明确的心血管疾病进行预测,如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无症状性房颤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作为机器学习的一种重要算法,以卷积神经网络为代表的深度学习能使疾病预测更加准确。本文主要综述基于心电图的机器学习在心血管疾病预测中的应用进展。
Select
心电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一种心电信号QRS波群检测算法研究
樊明辉,汪敏,陈良基,王量弘,黄宝震,王新康
2022, 31(6): 399-404.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2.06.0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心电监测是临床应用中的常规监测手段,通过观察心电活动、心电波形的变化可诊断心肌损伤、心肌缺血和电解质紊乱,其中,针对心电图QRS波群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利用基于窗口最值的自适应阈值法,提出了QRS波群检测算法,包括对心电图中R波形态进行检测,并利用MIT-BIH心律失常数据库验证R波定位的准确率(97.63%)。在完成R波检测的基础上,采用最值法并通过斜率限定搜寻Q波和S波。在完成QRS波定位后,根据P波和T波的形态学特征对其进行检测和定位。
射频消融理论与实践
Select
射频消融理论与实践
非缺血性心肌病室速导管消融治疗进展
蒋伟,郑强荪
2022, 31(6): 405-409.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2.06.0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非缺血性心肌病室速的治疗在临床上面临挑战,而其导管消融治疗的相关临床数据较为有限。本文从导管消融治疗非缺血性心肌病室速的临床效果、标测方法、未来展望三个方面对其进展进行综述。
Select
射频消融理论与实践
三维标测指导下去肾交感神经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
金骁琦,刘艳琪,范韬,陆敏,朱宗成,郑冠群,陈志贤,盛晓东
2022, 31(6): 410-415.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2.06.0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对顽固性高血压(resistant hypertension,RH)患者应用压力监测冷盐水灌注导管行去肾交感神经术(renal denervation,RDN)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46例RH患者,在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应用压力监测冷盐水灌注导管行RDN,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血压、X线曝光量、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放电时间、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降压药物服用数量的变化情况,并进行6个月的随访。
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6个月内均未发生肾动脉损伤并发症,有4例术后出现局部股动脉血肿。术前30 min、术中及术后第一天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术后6个月24 h平均收缩压[(138.42±7.62) mmHg vs. (182.46±11.25) mmHg,
P
<0.01]和平均舒张压[(79.23±5.66) mmHg vs. (95.52±7.28) mmHg,
P
<0.01]较术前明显下降,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
P
<0.05),但血清肌酐、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分级患者数无显著变化(
P
>0.05)。患者术后口服降压药物种类明显减少[(3.08±0.79)
vs
.(4.42±1.16),
P
<0.05],平均减少约1.34种。
结论
在CARTO指导下,应用压力监测冷盐水灌注导管行RDN治疗RH安全、有效。
Select
射频消融理论与实践
房颤冷冻球囊消融术后复发与围手术期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及心肌肌钙蛋白的关系
储锐锐,王岳松,董学滨,邵旭武,王学忠
2022, 31(6): 416-421.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2.06.0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房颤二代冷冻球囊消融(cryoballoon ablation,CBA)术后复发与围手术期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atrial tachyarrhythmia,AT)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相关关系。
方法
选取45例接受CBA治疗的房颤患者,根据消融空白期(3个月)后是否出现AT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手术参数、并发症和随访资料。
结果
① 术后平均随访(14.3±3.7)个月,非复发组仍有31例患者维持窦性心律,复发组有14例患者房颤复发,成功率68.9%;非复发组和复发组分别有5例(16.1%)和10例(71.4%)发生围手术期AT,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但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围手术期AT与房颤术后复发无明显相关性(
OR
=5.95,
P
>0.05)。② 术后6 h cTnI复发组低于非复发组[(7.4±1.9) ng/mL
vs
(11.8±3.1) ng/mL,
P
<0.01],且回归分析提示术后6 h cTnI与术后房颤复发具有相关性(
OR
=0.56,
P
=0.034)。③ 亚组分析发现,CBA术后在12例持续性房颤和33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中,分别有5例(41.7%)和9例(27.3%)复发,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CBA治疗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均安全有效。术后cTnI水平监测有助于快速预测CBA术后房颤的复发,并为二次消融提供临床依据。
论著
Select
论著
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患者直立倾斜试验血流动力学的特点
王佳玉,吴越阳,张佳,刘杰昕
2022, 31(6): 422-428.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2.06.0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neurogenic orthostatic hypotension,nOH)患者直立倾斜试验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特点。
方法
选取在我院晕厥门诊就诊并被诊断为典型nOH的患者。收集这些患者直立倾斜试验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平卧位和倾斜直立位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每搏量、心排血量和系统血管阻力,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年龄进行分组,≥60岁组46例,<60岁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在平卧位和倾斜直立位第1、2、3分钟上述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特点。
结果
患者从平卧位至倾斜直立位,系统血管阻力均未增加。年龄≥60岁的患者,从平卧位到倾斜直立位,心率增加值、每搏量降低值及其变化幅度均较年龄<60岁患者更小。
结论
典型的nOH患者,从平卧位到倾斜直立位,系统血管阻力增加受损。<60岁的患者倾斜直立后心率增加和每搏量降低更显著。
Select
论著
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心电图QRS波振幅参数与血压及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
黄慕坚,林玉涓,陈东明,梁华静,林雨芳,刘靖
2022, 31(6): 429-433.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2.06.0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essential hypertension with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EH-LVH)患者心电图QRS波振幅参数与血压及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126例EH-LV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LVH程度分为轻度组(n=51)、中度组(n=47)、重度组(n=28)。比较3组的血压、LVH指标[左心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T)、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IVST)、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心电图QRS波振幅参数[S
Vl
+R
V5
振幅、所有导联QRS波群振幅之和(12∑QRSWA)、R
Ⅰ
+S
Ⅲ
振幅];分析QRS波振幅参数与血压、LVH指标的相关性及其与LVH程度的关系。
结果
重度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高于轻度组、中度组,且中度组亦显著高于轻度组(
P
均<0.05);重度组LVPWT、IVST、LVMI值明显高于轻度组、中度组,且中度组亦明显高于轻度组(
P
均<0.05);重度组R
Ⅰ
+S
Ⅲ
振幅、12∑QRSWA、S
Vl
+R
V5
振幅显著小于轻度组、中度组,且中度组亦明显小于轻度组(
P
均<0.05)。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R
Ⅰ
+S
Ⅲ
振幅、12∑QRSWA、S
Vl
+R
V5
振幅与舒张压、收缩压、LVPWT、IVST、LVMI均呈负相关(P均<0.05);R
Ⅰ
+S
Ⅲ
振幅、12∑QRSWA、S
Vl
+R
V5
振幅均与LVH程度有关(P均<0.05)。
结论
EH-LVH患者心电图QRS波群存在明显异常,表现为R
Ⅰ
+S
Ⅲ
振幅、12∑QRSWA、S
Vl
+R
V5
振幅降低,且与血压、LVH指标密切相关。通过测定心电图QRS波群,可评估EH-LVH患者的LVH程度。
综述
Select
综述
遗传性心律失常的体表心电图线索
史炳硕,李广平
2022, 31(6): 434-440.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2.06.0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遗传性心律失常(inherited arrhythmia,IA)是一类以各种心律失常发作为主要特征的遗传性疾病的统称,主要包括遗传性离子通道病和遗传性结构性心脏病。IA猝死风险很高,目前基因检测假阳性率较高或仅提示为“意义不明的突变”,早期识别和诊断IA并予以适当干预对改善预后极为重要。通过体表心电图检查,可直接观察IA患者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并识别特殊的心电图表现模式,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线索。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文献,系统总结了Brugada综合征、长QT综合征、短QT综合征等遗传性离子通道病的体表心电图特点,以及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心肌淀粉样变等遗传性结构性心脏病的体表心电图特征,为IA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病例报告
Select
病例报告
不同程度房间阻滞的心电向量图分析
龙佑玲,苏勇,潘月,戴静
2022, 31(6): 441-444.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2.06.0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房间阻滞可损害心功能,使房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心房扑动、房颤的发生率升高,引发栓塞性脑卒中,但因其心电图特征不明显而常被临床忽视。房间阻滞的心电向量图特征较心电图更易识别,而目前未见相关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2例不同程度房间阻滞的心电向量图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以供临床诊断参考。
Select
病例报告
右束支选择性起搏治疗房颤伴三度房室阻滞1例
朱明利,陈多学,唐碧
2022, 31(6): 445-447.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2.06.0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新的起搏治疗方法,希浦系统起搏相比传统的右心室起搏,更符合生理性起搏的定义。本文报告1例房颤伴三度房室阻滞患者植入单腔起搏器治疗,术中发现并夺获右束支电位;将起搏器电极置于右束支区域起搏后,QRS波时限为90 ms,达峰时间37 ms,较术前无明显改变。此例经右束支选择性起搏QRS波时限几乎正常,有利于维持心电活动的同步性、保护左心功能。
Select
病例报告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
肖爱英,石翠兰
2022, 31(6): 448-451.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2.06.0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房室旁路引起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双径路引起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二者均是临床常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而房室旁路和房室结双径路并存并引起两种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较少见。现报告1例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合并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两种心动过速交替发生,揭示患者存在隐匿性房室旁路合并房室结双径路;心动过速经房室结慢径路前传,分别经房室旁路和房室结快径路逆传。这是房室旁路合并房室结双径路的典型心电图表现。
Select
病例报告
Coumel定律在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束支阻滞中的应用2例
高超,孙彦波,徐则,郑芬香,汤献文
2022, 31(6): 452-455.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2.06.0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如果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合并功能性束支阻滞,可使原本窄QRS波心动过速变为宽QRS波心动过速。本文报道2例预激综合征患者在窄QRS波心动过速发作时,均合并了功能性左束支阻滞,但是二者心动过速时的周长变化却不相同,借助Coumel定律可以解释上述现象。熟练掌握这一心电学经典定律有助于显性预激术前准确定位房室旁道,并加深对心动过速折返机制的理解。
读者.作者.编者
Select
读者.作者.编者
《危急重症心电图快手》书讯
2022, 31(6): 454-4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读者.作者.编者
《实用心电学杂志》编委/青委会议暨期刊发展研讨会顺利召开
2022, 31(6): 455-4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读者.作者.编者
致谢2022年度审稿专家
2022, 31(6): 456-4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读者.作者.编者
《实用心电学杂志》2023年征订启事
2022, 31(6): 457-45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总目次
Select
总目次
总目次
2022, 31(6): 458-4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网刊发布
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