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统计源期刊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录期刊

过刊目录

  • 全选
    |
    PDF全文
  • PDF全文
    2022, 31(5): 302-3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封面
  • 封面
    2022, 31(5): 303-3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目次
  • 目次
    2022, 31(5): 304-3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笔谈: 房颤的综合管理
  • 专题笔谈: 房颤的综合管理
    张健,李殿富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妊娠期房颤较为少见,若合并结构性心脏病,则患病率可升高,严重时可能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威胁母体和胎儿安全。目前关于妊娠期房颤的研究数据较为有限,本文将从电生理学基质、流行病学、评估及管理4个方面对其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 专题笔谈: 房颤的综合管理
    李小荣,杨兵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具有隐匿性、阵发性、复杂性、高致死致残率等特点,被称为“隐秘的杀手”。本文从临床的视角出发,详述人工智能在房颤的诊断与预测、消融辅助决策、血药浓度监测及预后预测等方面的应用进展。
  • 专题笔谈: 房颤的综合管理
    孙欢,张文宇,汪文娇,李小荣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某社区≥60岁人群的房颤患病率和抗凝治疗现况,为房颤的社区管理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该社区≥60岁人群的房颤患病情况,通过心电图筛检房颤。收集房颤患者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化验指标及用药情况等。结果  共调查≥60岁人群8 739人,检出房颤患者178例,房颤患病率为2.04%,其中168例(94.38%)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房颤患者平均年龄(74.1±7.8)岁,其中男102例(57.30%);其共患疾病中前三位分别为高血压(84.3%)、糖尿病(39.3%)、冠心病(25.8%)。178例房颤患者中,抗凝治疗率为39.33%,21.91%采取抗血小板治疗,38.76%未抗栓治疗。房颤抗凝治疗出血风险评分HASBLED平均(2.73±0.91)分,男性低于女性[(2.60±0.81)分 vs.(2.91±1.01)分,P<0.05]。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CHA2DS2-VASc评分(3.92±1.68)分,男性亦低于女性[(3.33±1.50)分 vs.(4.74±1.57)分,P<0.01]。结论  该社区≥60岁人群房颤患病率较高,平均年龄较大,整体脑卒中风险高,但房颤抗凝治疗率较低,亟须加强房颤的社区管理和宣教。
  • 心电散点图
  • 心电散点图
    赵瑞,景永明,张芳芳,耿一鸣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择二度房室阻滞合并频发室性早搏及交界性早搏的心律失常病例,分析其心电散点图特征,总结分析技巧。房室阻滞所致长周期相关的特征点集与无长周期的同名特征点集有相似性,相当于由后者漂移而来。Lorenz散点图的漂移规律为前周期延长向右移,后周期延长向上移,前后周期均延长向右上移;差值散点图的漂移规律为前周期延长向左移,后周期延长向上移,中间周期延长向右下移。房室阻滞所致长周期的出现,使原有的心律失常散点图复杂化,而散点漂移法正是识别此类病例的“秘密武器”。
  • 心电散点图
    章富君,湛雅莎,李京秀,彭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色谱图在变异型心绞痛(variant angina pectoris,VA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4例典型VAP病例进行分析,利用色谱图准确、快速地捕捉到发病时的心电图变化。结果  4例患者均在VAP发作时出现R、ST、T波条带改变,其中左、右冠状动脉受累时出现不同导联心电图的改变及心律失常。结论  动态心电图是诊断VAP的重要检测方法。正确利用色谱图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VAP发作时的心电图改变。
  • 论著
  • 论著
    王佳玉,吴越阳,张佳,刘杰昕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TCD)联合直立倾斜试验(head-up tilt test,HUTT)对直立性脑低灌注综合征(orthostat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 syndrome, OCHOs)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因晕厥或疑似直立不耐受就诊、病因考虑为OCHOs的患者。收集患者TCD脑血流指标及HUTT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设立健康对照组。比较OCHOs患者与对照组的TCD脑血流指标及HUTT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共纳入OCHOs患者56例(病例组),对照组21例。在TCD脑血流指标方面,同平卧位相比,病例组患者在倾斜直立位的收缩期、舒张期末和平均脑血流速度下降绝对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搏动指数和循环阻力指数增加绝对值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在HUTT血流动力学指标方面,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同平卧位相比,病例组患者在倾斜直立位的收缩期、舒张期末及平均脑血流速度分别下降14.5、9.5和13.5 cm/s,其诊断OCHOs的敏感性分别为94.6%、87.5%和91.1%,特异性分别为95.2%、85.7%和95.2%(P<0.01)。结论  TCD联合HUTT对OCHOs患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论著
    王俊,徐宗政,李庆祝,汪祥海,王德国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DETERMINE积分对右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性早搏(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RVOT-PVC)与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的鉴别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ARVC和59例RVOT-PVC 患者,对窦性心律心电图参数及特征进行比较。基于病理性Q波、碎裂QRS波及T波倒置的导联数计算DETERMINE积分。结果  窦性心律下ARVC组epsilon波(12.00% vs. 0,P<0.01)、V1—V3导联T波倒置(68.00% vs. 37.29%,P=0.010)及左束支阻滞型室速(52.00% vs. 16.95%,P=0.001)的发生率更高。单一心电图特征对ARVC的鉴别诊断效能较差(敏感性<70.0%)。ARVC组DETERMINE积分显著高于RVOT-PVC 组[(5.80±2.56)分 vs.(0.58±1.22)分,P<0.01]。以DETERMINE积分>3分为切点值,鉴别ARVC与RVOT-PV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0%和91.5%,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8%和98.2%。结论  简易DETERMINE积分可用于鉴别诊断ARVC与RVOT-PVC,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论著
    陈巳楣,郭晋村,林镇国,周法光,叶明才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Lorenz散点图相关指标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以接受TAVR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术前、术后3个月的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HRV三角指数,以及HRV频域指标HF、LF、LF/HF。对比患者术前、术后Lorenz散点图形态及其在x轴的投影长度L、在y轴的离散度D;比较术前、术后的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及NTproBNP水平。结果  SDNN、SDANN、HRV三角指数、L这4项指标在术后高于术前,D值在术后低于术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LF、HF有改善的趋势,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V时域指标在TAVR术后显著改善;部分HRV指标与LVEF呈正相关,与NT-proBNP水平及LVEDD、LVESD呈负相关。结论   TAVR术后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状态有所改善,HRV改变与心功能存在相关性。
  • 论著
    李煜,林苏华,杨利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非协调性与协调性左束支阻滞(left bundle branch block,LBBB)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112例心电图表现为LBBB的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其中非协调性LBBB患者80例(非协调组),协调性LBBB患者32例(协调组)。分析各组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时域指标SDNN、SDANN、ASDNN,并对比两组患者HRV降低的发生率。结果  非协调组的SDNN、SDANN、ASDNN数值较协调组显著降低(P<0.05);协调组有6例(18.75%)HRV降低,非协调组有36例(45.00%)HRV降低,非协调组HRV降低的发生率较协调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  非协调组较协调组更易出现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降低,更易出现心电活动不稳定,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也更大。临床医生应更重视对非协调性LBBB患者的及时诊疗与随访,以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
  • 论著
    任秀娟,黄新苗,汪倩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CRBBB)心电图 ST段镜像改变的特点及其与罪犯血管定位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心电图诊断为AMI合并CRBBB的患者82例,根据ST段镜像改变存在与否分为镜像组(55例)和无镜像组(27例)。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结果。将镜像组中存在冠脉狭窄的50例患者进一步分为下壁AMI组(16例)和前壁AMI组(34例)两个亚组,分析梗死相关血管的分布情况。结果  镜像组患者中胸闷、胸痛持续时间≤6 h者占比明显高于无镜像组(P<0.01)。下壁AMI伴Ⅰ、aVL、V1—V6导联ST段压低的患者中,有90.9%为右冠脉病变,636%为多支病变;前壁AMI伴下壁导联ST段抬高的患者100%是前降支病变,85.7%是多支病变。结论  AMI后越早采集心电图,镜像改变的发生率就越高。根据镜像改变可以预判梗死相关血管,明确病变累及的是单支还是多支冠脉,并评估心肌梗死范围的大小。
  • 论著
    唐薇,欧阳微娜,曾晨卉,范咏梅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12导联常规心电图不同电压标准诊断原发性高血压相关性左心室肥大(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LVH)的临床价值,探讨提高心电图诊断效能的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161例,完善超声心动图与12导联常规心电图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左心室重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将这些患者分为LVH阳性组(67例)和LVH阴性组(94例)。基于心电图数据计算Sokolow、Cornell与Peguero-Lo Presti标准以及三者联合方案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约登指数,并在不同性别人群中进行比较。结果  LVH阳性组的左心室重量及LVMI值明显高于LVH阴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guero-Lo Presti标准的敏感性高于另两个标准,但特异性更低。相较于单一标准,三者联合诊断的敏感性最高,特异性最低。无论是在男性还是女性患者中,三者联合诊断的约登指数最高,其次为Peguero-Lo Presti标准,另两个标准更低。结论  采用单一标准诊断LVH时更推荐Peguero-Lo Presti标准,而三者联合诊断有助于提高LVH的心电图检出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病例报告
  • 病例报告
    陈壹,李忠杰,王新康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1例短PR间期患者,常规心电图示PR间期100 ms;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采用不同方式予以期前刺激时,在R波脱落前S2R均为56 ms,后续刺激周期中未出现递减传导R波即脱落,而采用不同频率定数刺激时仍可见上述现象。本病例房室传导资料提示,可能存在起源于左心房的James束。
  • 病例报告
    潘月,潘登,龙佑玲,赵森,潘二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de Winter综合征、Wellens综合征及巨型R波均属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本文报告1例左前降支严重狭窄患者在短时间出现了上述三种心电图改变,及早识别、诊断和干预可防止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 病例报告
    郑周玲,唐晨姗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1例低钾血症合并高血压导致的U波异常(即U波增高和倒置同时存在),酷似房性异位心律的心电图改变。随着低血钾被纠正以及血压得到控制,异常U波逐渐消失。心电诊断时应结合临床,尽早识别低钾血症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时的U波异常现象,以免误诊、漏诊。
  • 病例报告
    马方方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告1例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慢血流致Brugada样心电图。患者病程中出现一过性Brugada样心电图,行冠脉造影检查时观察到前降支慢血流,经药物改善冠脉血流后心电图接近正常,因此考虑慢血流诱发Brugada样心电图改变可能性较大。该病例诊断提示临床,左冠脉系统的血流改变也可引起相应的心电图变化。
  • 读者.作者.编者
  • 读者.作者.编者
    2022, 31(5): 374-3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报告
  • 病例报告
    丁娣,孙旭森,钱晓琳,王韦,刘海波,张政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阵发性房室阻滞(paroxymal atrioventricular block,P-AVB)定义为患者的心律突然从明显正常的1 ∶1房室传导变成了三度房室阻滞;当P-AVB持续时间较长并伴室率缓慢时,可引起晕厥先兆及晕厥,甚至心脏性猝死。P-AVB可分为原发性、迷走性和特发性三种类型,其临床表现、诊治过程均不同。心电迷走积分法是鉴别三类P-AVB的重要方法,本文据此识别1例典型原发性P-AVB,为该类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 读者.作者.编者
  • 读者.作者.编者
    2022, 31(5): 377-3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病例报告
  • 病例报告
    张子渠,夏文刚,柳淑琴,刘勇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尖端扭转型室速(torsade de pointes, TdP)是一种较凶险的心律失常,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类。其中获得性TdP的发生原因包括电解质紊乱、药物作用、心动过缓、缺血和缺氧等。药物所致的TdP往往在临床工作中易被忽视,本文报道并分析1例由奥美拉唑导致的TdP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