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统计源期刊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录期刊
首页
关于本刊
期刊介绍
编委会
OA声明
作者中心
投稿指南
版权和许可
道德声明
剽窃审查
出版伦理
编辑制度
伦理政策
基金审查
在线期刊
电子期刊
推荐文章
视频点播
专题
E-mail Alert
RSS
期刊订阅
信息公告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目录
2022年, 3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2-06-28
PDF全文
封面
目次
指南解读
专题笔谈: 心血管疾病相关晕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专栏
现代远程心电监护
心电散点图
论著
综述
探讨与争鸣
经验技术交流
病例报告
全选
|
PDF全文
Select
PDF全文
2022年第3期整本PDF全文
2022, 31(3): 150-1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封面
Select
封面
封面
2022, 31(3): 151-15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次
Select
目次
目次
2022, 31(3): 152-1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指南解读
Select
指南解读
《2021年改善心血管健康饮食指南》解读:适合中国人群的健康饮食模式
程妍,张彦,余星,等
2022, 31(3): 153-156.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2.03.0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美国心脏协会(AHA)2021年更新了2006年版健康饮食指南。新指南强调改变饮食模式的整体获益,以及从出生开始就采用健康饮食模式对心血管健康的好处。本文综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及膳食结构,对AHA《2021年改善心血管健康饮食指南》予以解读,进而提出符合中国人群的饮食模式。
专题笔谈: 心血管疾病相关晕厥
Select
专题笔谈: 心血管疾病相关晕厥
心血管疾病相关晕厥的研究进展
王晋丽, 石亚君, 郭军,等
2022, 31(3): 157-162.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2.03.0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晕厥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发作迅速,发病机制众多。心血管疾病相关晕厥是晕厥中预后最差的一类,如何快速识别、早期诊断、准确评估和治疗是关键。本文从临床诊疗管理的角度,简要综述了心血管疾病相关晕厥的病因、评估、诊断及治疗。
Select
专题笔谈: 心血管疾病相关晕厥
运动与心律失常
李健
2022, 31(3): 163-167.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2.03.0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动是增强国民体质的重要方法之一,适量运动有益于身心健康,但运动并非适合所有人群。过量运动可能增加心脏负荷,长此以往可能造成心肌纤维化,形成心律失常的基质。本文主要针对运动与心律失常的关系,以及运动相关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进行综述。
Select
专题笔谈: 心血管疾病相关晕厥
老年人群晕厥病因探讨
王晋华,王菲
2022, 31(3): 168-171.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2.03.0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老年人群晕厥具有发病率高、致伤致残率高和预后差等特点。老年人群常合并其他系统疾病,导致晕厥的评估、诊断和治疗复杂化(晕厥常为某种疾病发作或恶化的表现)。本文主要探讨老年人群不同类型晕厥(心源性晕厥、反射性晕厥和神经系统原因晕厥)的病因,以期为晕厥的危险评估、诊断和治疗策略选择提供依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专栏
Select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专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心电图表现的研究进展
高国洁, 陈婧,丁雯,等
2022, 31(3): 172-175.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2.03.0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认识不断加深,人们发现COVID-19不仅主要累及呼吸系统,而且还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并导致心电图异常。无论是呼吸科还是心血管内科医生,都应了解COVID-19的心电图表现,这对病情监测、评估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Select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专栏
心电图在方舱医院的应用与操作流程
方玉强,张晔,吴庚泽,等
2022, 31(3): 176-179.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2.03.0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方舱医院在快速控制疫情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方舱医院医疗配制的特点,急性心血管疾病的快速识别和处置存在诸多难点,而能快速使用的辅助手段只有心电图检查,因此如何用好心电图机成为方舱医院急性心血管疾病快速诊治的关键。本文结合上海方舱医院的工作实际,提出方舱医院应对可疑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尽快行心电图检查,做出初步判断,并制定了相应的操作流程。
现代远程心电监护
Select
现代远程心电监护
可穿戴心电设备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朱晚婷,范平
2022, 31(3): 180-183.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2.03.0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医疗技术与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可穿戴心电设备逐渐受到关注并应用于房颤等各类心律失常的诊断。可穿戴心电设备与散点图、人工智能相结合,增强了对心律失常的识别与诊断能力。利用该设备,患者在院外就可实现对心律失常事件的监测,从而可及时得到诊断与治疗。本文就可穿戴心电设备
在功能和技术上的革新
及其在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Select
现代远程心电监护
单导联动态心电记录仪证实心源性晕厥1例
唐薇, 范咏梅,刘显庆,等
2022, 31(3): 184-185.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2.03.0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单导联心电技术是基于成熟的心脏远程实时监护系统的优化算法,根据单一导联心电信息做出分析,评估受检者情况的新技术。本文报告1例通过单导联心电记录仪证实的心源性晕厥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了单导联心电技术的应用趋势。单导联心电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健康管理平台的构建,通过多学科协同、监测预警和智能化发展,更好地服务患者。
心电散点图
Select
心电散点图
心电散点图快速鉴别室性反复搏动与插入性室性早搏
徐凌云,李则林
2022, 31(3): 186-188.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2.03.0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室性反复搏动与插入性室性早搏是临床经常出现的两类心律失常。二者的形成机制不同,但心电图表现类似,经常容易误诊或漏诊。而Lorenz散点图对于二者的鉴别诊断有独到的优势:根据室性反复搏动和插入性室性早搏心电散点图上特征性吸引子的分布特点,能方便快速地做出诊断;利用心电散点图逆向回放技术及吸引子心搏量化工具,还能进一步对二者的诊断进行量化统计,避免对室性反复搏动的误诊和漏诊。
Select
心电散点图
散点漂移法快速分析房性并行心律合并房性早搏未下传
李玉琴,景永明,李世锋,等
2022, 31(3): 189-195.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2.03.0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散点漂移法在快速分析房性并行心律合并房性早搏(简称房早)未下传中的应用价值,为快速分析相关动态心电图奠定基础。选择房性并行心律合并频发房早未下传的典型病例以及房性并行心律合并成对房早单个下传等心律失常病例,结合散点漂移法分析其心电散点图特征,总结分析技巧。房早未下传所致长周期相关的特征点集与无长周期的同名特征点集有相似性,相当于由后者漂移而来。Lorenz散点图的漂移规律:前周期延长,特征点集向右移;后周期延长,特征点集向上移;前后均延长,特征点集右上移。差值散点图的漂移规律:前周期延长,特征点集向左移;后周期延长,特征点集向上移;中间周期延长,特征点集右下移。长周期的出现使原有的心律失常散点图复杂化,而散点漂移法是破解此类病例的“秘密武器”。
论著
Select
论著
阵发性房颤患者心电图MVP评分的临床意义
时星宇,杨正凯,刘梓瑞,等
2022, 31(3): 196-200.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2.03.0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患者MVP评分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PAF患者70例(PAF组)和不伴房颤患者83例(非PAF组),以及健康体检人群63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三组研究对象均行常规12 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并测量和分析下壁导联P波形态、持续时间及Ⅰ导联P波电压。比较PAF组与非PAF组MVP评分,通过ROC曲线分析确定MVP评分预测PAF发生的临界值。结果 ① 与非PAF组患者相比,PAF组患者年龄更大[(53.40±11.57)岁vs (62.70±10.70)岁,P<0.01\],左心房内径明显增大[(36.90±4.50)mm vs(41.80±5.73)mm,P<0.01)\],而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降低[(65.20±5.40)% vs(61.70±11.77)%,P<0.01\],其余临床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 PAF组中无论是≤60岁者还是>60岁者,MVP评分均明显高于非PAF组[≤60岁:(2.40±1.07) 分vs(1.80±0.58)分,P<0.05;>60岁:(2.30±0.82)分 vs(1.70±0.56)分,P<0.05\];③ 所有患者MVP评分预测PA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5(P<0.05);当以2.5为临界值时,MVP评分预测PAF的敏感性为35.7%,特异性为97.3%。结论PAF患者MVP评分明显增加,MVP评分=2.5可能对PAF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Select
论著
无创心排量监测评价不同剂量心脉隆注射液对缺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林明宽,吉晓理,晏君,等
2022, 31(3): 201-205.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2.03.0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无创心排量监测评价不同剂量心脉隆注射液对缺血性心力衰竭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5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1、治疗组2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治疗组1、2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心脉隆注射液4、6 mL+0.9%氯化钠注射液200 mL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三组治疗两周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体血管阻力(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SVR)和体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SVRI),以及NT-proBNP水平、尿量,并比较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心功能评级、合并疾病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两个疗程后,三组患者LVE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1、2的LVEF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后,治疗组1、2的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三组的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CO、CI、SVR、SVRI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后,治疗组1、2的 CO、CI、SVR、SVRI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组1、2治疗后CO、CI、SVR、SVR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心脉隆注射液能改善心脏射血功能、CO、CI、尿量,但随着使用剂量的增加,疗效未见明显改善,且不良反应增多。
综述
Select
综述
希氏束起搏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祁杰,程功,杨光,等
2022, 31(3): 206-209,211.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2.03.0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常规的右心室起搏位点为右心室的间隔及心尖部,而这并非生理性的起搏位点,可导致心室收缩非同步,进而引发起搏介导的心肌病,并使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的住院率升高。希氏束起搏模拟了正常心室的电激动顺序,是一种生理性起搏方式。近年来,希氏束起搏在心衰患者中的临床应用逐年增多,在临床实践中获益显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将从希氏束的解剖、电生理等方面,对希氏束起搏的研究现状及其在心衰患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探讨与争鸣
Select
探讨与争鸣
关于《心电图表现为de Winter综合征的多支血管病变1例》一文的商榷
罗丹,张舟,王福军
2022, 31(3): 210-211.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2.03.0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本刊已发表的《心电图表现为de Winter综合征的多支血管病变1例》一文提出质疑,认为该病例是回旋支病变所致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而不是de Winter综合征。同时,提出心电图de Winter ST-T改变并不能称为“综合征”。
经验技术交流
Select
经验技术交流
翻转课堂结合PBL教学法在心律失常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张先林, 李金龙,唐碧,等
2022, 31(3): 212-215.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2.03.0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翻转课堂结合问题式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心律失常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0名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的实习生,并随机分为传统讲授教学组(对照组)与翻转课堂结合PBL教学组(试验组),每组35人。采用匿名问卷调查的方式,比较和分析两组学生课程考核的理论成绩、病例分析成绩、课堂参与度评分及教学满意度。
结果试验组的心律失常理论考核成绩、病例分析考核成绩、课堂参与度评分分别为(90.06±4.95)分、(92.34±3.81)分和(93.66±3.5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97±6.05)分、(82.71±6.02)分和(83.03±5.16)分(P<0.05)。试验组的教学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4.3% vs. 71.4%, P<0.05),教学效果也更好(P<0.05)。结论翻转课堂结合PBL教学法应用于心律失常临床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提高学习成绩,值得进一步推广。
Select
经验技术交流
常规12导联心电图胸导联QRS波低电压患者的临床特征
蒋花叶,范咏梅
2022, 31(3): 216-218,221.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2.03.0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常规12导联心电图胸导联QRS波低电压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期间行
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诊断为胸导联低电压的1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其临床特征。结果131例患者中有65例(49.62%)为全胸导联低电压,52例(39.69%)合并全肢体导联低电压。基础疾病以冠心病伴心功能不全最多,共计26例(19.85%);其次为恶性肿瘤,共计23例(17.56%),其中以肺癌患者居多,为9例(6.87%)。45例(34.35%)合并贫血,40例(30.53%)合并低蛋白血症。所有入选患者的血红蛋白及血白蛋白浓度的平均值都低于正常范围。结论冠心病伴心功能不全为
常规12导联心电图胸导联QRS波低电压患者最常见的基础疾病,且大部分患者患有影响QRS波电压的并发症。
病例报告
Select
病例报告
高钾血症致窦室传导酷似室性节律1例
鲁永兰
2022, 31(3): 219-221.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2.03.0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钾血症在心电图上主要表现为T波高尖、QT间期缩短、QRS波增宽、PR间期延长等,极少表现为窦室传导。窦室传导因P波消失而易误诊为交界性或室性心律,如不结合临床和电解质则难以诊断。本文报告1例因高钾致窦室传导心电图酷似室性自主节律的病例,经血液透析等治疗后病情好转,恢复窦性节律。此种现象较少见,提醒心电工作者及临床医生遇到宽QRS波心电图时除了要考虑室性心律外,还应结合临床排除窦室传导。
Select
病例报告
心电图de Winter综合征样ST-T改变2例
龚杰,鲍小京,羊镇宇,等
2022, 31(3): 222-224.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2.03.0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早期规范化再灌注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治疗的首选方法,也是广泛建立胸痛中心的意义所在。临床上应将de Winter综合征患者等同于STEMI进行救治,但常常因延误诊断而错过早期开通罪犯血管的最佳时机,最终造成严重后果。本文通过介绍2例de Winter综合征患者的诊疗过程,提示当前仍需警惕急性胸痛患者合并de Winter综合征的可能性,以免失去早期开通罪犯血管的机会。
Select
病例报告
B型预激综合征射频消融时出现右束支阻滞1例
张兰芳,陈春红,王占启
2022, 31(3): 225-228.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2.03.0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预激综合征与束支阻滞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但两者同时存在时,心电图可以互相重叠,部分互相遮盖或抵消。本文报道1例B型预激综合征在射频消融过程中出现右束支阻滞病例,同时分析其发生机制。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网刊发布
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