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统计源期刊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录期刊

过刊目录

  • 全选
    |
    PDF全文
  • PDF全文
    2022, 31(1): 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笔谈:心肌梗死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
  • 专题笔谈:心肌梗死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
    田萃红,陈业群,朱金秀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起病急、死亡率高,是心血管系统的主要急危重症之一。随着治疗方案的不断完善和优化,AMI患者的住院死亡率有所降低,但AMI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仍然较高。因此,AMI治疗方案和救治策略的进一步优化仍是临床医生的迫切需求。本文就AMI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时出血与缺血风险的权衡、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时残留微循环障碍的考虑、非梗死相关血管处理合适时机的选择、其他二级预防治疗前的病情评估、器械治疗时患者远期受益的考量等几方面进行综述。
  • 封面
  • 封面
    2022, 31(1): 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目次
  • 目次
    2022, 31(1): 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题笔谈:心肌梗死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
  • 专题笔谈:心肌梗死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
    黄钊涛,陈业群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心肌梗死后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postmyocardial infarction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 postMI MACCE)是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MI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尽管MI的用药方案及介入治疗技术日趋完善,但MI合并MACCE患者的预后仍不容乐观。本文简要总结了包括全因死亡、心力衰竭、再发MI、脑血管意外、反复血运重建在内的postMI MACCE的定义、发生率、危险因素、干预手段及预后情况。
  • 专题笔谈:心肌梗死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
    陈海璇,陈业群,朱金秀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造成的心肌细胞死亡引发心脏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其过程涉及促炎反应和细胞外基质降解、抗炎反应和新瘢痕形成。然而,组织损伤引起的强烈炎症反应促使心脏过度纤维化,导致对抗性的心脏重塑,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等不良心血管事件。了解AMI后的炎症调控机制有助于防治不良预后。本综述介绍了AMI后心脏修复中的关键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氧等,通过发挥自身的促炎和抗炎作用影响AMI后梗死面积以及左室功能,从而调控AMI后的心脏修复,为临床上改善AMI患者预后提供依据和策略。
  • 专题笔谈:心肌梗死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
    严静怡,陈业群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心肌梗死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s)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及时进行血液生物学标志物检测,可预测心肌梗死后MACEs的发生,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本文对预测心肌梗死后MACEs发生的血液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这些血液生物学标志物不仅涵盖了心肌肌钙蛋白、脑钠肽、D-二聚体、高敏C反应蛋白以及和肽素等经典外周血标志物,而且也包含近20年来新发现的蛋白质、非编码RNA。
  • 心电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 心电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沈仲元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心电图分析是人工智能自动分析运用最早和最成功的领域之一。要建立具有权威性并能开源或移植的心电数据库、产生优秀的算法,需要依靠计算机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以及医疗专业人员的合作与磨合,也需要医疗机构、医疗学术和行政部门、科技公司的通力协作;而要更好地推广和应用,还需要配套相对完善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本文分析了心电人工智能自动分析的需求,数据库、算法的现状和存在的关键问题。
  • 心电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宋文华,谢家伟,刘彤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多种致病基因的出现及变异,相应遗传性疾病的流行率也在逐年升高。潜在致病性变异的外显性往往不典型或仅在患者晚年才表现出来,导致遗传性心脏病的诊断趋于复杂化和延迟化。随着机器学习等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人工智能成为个性化医学、医学成像和疾病诊断等诸多领域的有力工具。其中,人工智能心电图能特异性分析并总结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心电图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本文综述了人工智能心电图用于遗传性心律失常(主要包括先天性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诊断的最新研究进展。
  • 心电散点图
  • 心电散点图
    景永明,张芳芳,李世锋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长周期的出现使原有的心律失常散点图复杂化,而散点漂移法是破解此类病例的“秘密武器”。长周期相关的特征点集与无长周期的同名特征点集有相似性,相当于由后者“漂移”而来。Lorenz散点图的漂移规律:前周期延长向右移,后周期延长向上移,前后均延长右上移。差值散点图的漂移规律:前周期延长向左移,后周期延长向上移,中间周期延长右下移。本文以二度房室阻滞散点图为例,总结长周期相关点集与基础点集的位置关系,推广到早搏相关的特征点集,旨在通过探讨长周期心电散点图的解析技巧,为快速分析动态心电图奠定基础。
  • 心电散点图
    郑文凯,康虹,许智永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Lorenz-RR散点图的形态特征及形成机制。方法  选取经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73例患者,其中,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7例,房性扑动(简称房扑)32例,不纯性房扑13例,房扑房颤21例。采用DMS公司12导联动态心电图记录仪及分析软件,对全部心搏Lorenz-RR散点图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各分组病例的散点图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各类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FF间期、心房频率、F波形态种类、是否存在等电位线,及其与Lorenz-RR散点图图形特征的关系。结果  7例房速中,2例呈单个椭圆形,3例呈多分布椭圆形,2例呈网格状团块。32例房扑中,2例呈多分布椭圆形,26例呈清晰网格状团块,4例呈模糊网格状团块。13例不纯性房扑中,2例呈清晰网格状团块,10例呈模糊网格状团块,1例呈含有模糊团块的扇形。房扑房颤呈含有模糊团块的扇形,或是无团块的扇形。结论  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Lorenz-RR散点图形态特征与房性周期的频率和规律性相关,也与房室结不应期的变化有关。当心房频率较慢且规律时,散点图呈单个或多分布椭圆形团块;当心房频率较快且规律时,呈清晰网格状团块。当心房频率逐渐失去规律性时,团块边界逐渐模糊:由清晰网格状团块发展为模糊网格状团块,再发展为有或无团块的扇形。团块的多少与房室传导比例有关,单个团块的扩大或扩散受房性周期变异性和房室结不应期变化的影响。
  • 论著
  • 论著
    徐鸿远,钟国强,李霖,李金轶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老年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合并长RR间期的动态心电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并探讨射频消融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老年NVAF患者532例,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按有无长RR间期分为长RR间期组(399例)和非长RR间期组(133例)。分析两组的心室率、心律失常、左室功能等,并比较环肺静脉电隔离术(circumferential pulmonary vein isolation,CPVI)治疗前后心率、房颤转复等情况。结果  长RR间期组睡眠期间平均、最慢及最快心室率均高于非睡眠期间,长RR间期阵次显著低于非睡眠期间(P<0.05)。长RR间期组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非长RR间期组,房性早搏、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非长RR间期组(P<0.05)。相较于RR间期2.0~3.0 s者,RR间期>3.0 s者的二度房室阻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发生率更低,短暂性心室停搏发生率更高(P<0.05)。行CPVI后患者平均及最快心室率降低,最慢心室率加快,长RR间期消失(P<0.05)。结论  老年NVAF合并长RR间期患者容易发生心律失常、房性早搏、心室率加快。动态心电图监测可为这类患者的CPVI治疗提供参考。
  • 论著
    李倩庆,刘玉琼,黄海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睡眠障碍患者的心室复极和心电激动传导指标是否与正常人有差异,为睡眠障碍合并心脏相关性疾病患者提供心脏康复的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来我院常规体检者130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总分在0~7分为睡眠正常组(91例),总分≥8分为睡眠障碍组(39例)。回顾性分析所有被调查者的心脏电生理指标[QRS时限、心率、QT间期、QTc、QTd、QTcd、T波峰末间期(Tpeak-Tend interval,Tp-Te)、Tp-Te/QT等],记录心电图ST-T改变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睡眠正常组比较,睡眠障碍组QTc、QTd、QTcd、Tp-Te、Tp-Te/QT、Tp-Te/QTc均明显延长(P均<0.05),ST-T改变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7.521,95%CI 2.534~22.325)和睡眠时间(OR=2.604,95%CI 1.470~4.611)是对心电图ST-T改变影响最大的变量(P均<0.05)。结论  睡眠障碍可引起心室复极不均一,可能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一。女性、睡眠时间缩短是心电图ST-T改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 经验技术交流
  • 经验技术交流
    平嘉溜,杨亚莉,吉亚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左束支区域起搏因电学同步性佳、术后参数稳定,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选择性左束支起搏、非选择性左束支起搏、左室间隔部起搏及阳极环夺获4种不同左束支区域起搏的心电图表现,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综述
  • 综述
    邵帅,李广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植入式心脏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ICD)作为预防缺血性心肌病血运重建后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的主要手段,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临床医生仍不能准确把握其应用的时机以及适应证。本文就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后SCD的发生情况以及ICD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强调ICD的正确及合理应用,以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 病例报告
  • 病例报告
    汪春妹,苏陶涛,韩卫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Wellens综合征是心肌梗死前的一种状态,主要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表现是胸前导联T波呈正负双向或近似对称性深倒置,并不伴有QRS波改变。该综合征是运动负荷试验的禁忌证,犯罪血管是左前降支。本文报告的1例在行平板运动试验的10 d前有胸痛发作病史,但当时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检查结果均正常。运动试验中患者前间壁出现高耸T波时并未出现明显胸闷胸痛不适感,但医务人员根据临床经验判断此种类型T波属于急性心肌缺血样改变,遂及时终止运动试验并予恰当的紧急对症处理。数分钟后患者T波振幅逐渐减小并演变成典型Wellens综合征样T波。
  • 病例报告
    蒋文青,吴代琴,练思雨,张先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心电图上可见形态特殊的巨大T波,因形如Niagara瀑布的马蹄形开口而得名为“Niagara瀑布样T波”。它的发生机制可能与交感风暴相关,早期识别并考虑脑出血意外的可能对临床诊治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1例心电图出现Niagara瀑布样T波的患者,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出血性脑梗死。
  • 病例报告
    郭玉洁,刘鸣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隐匿性传导是指激动在心脏中或心脏特殊传导系统中可以传导至足够深处,但又不能走完全程的一种传导受阻现象。隐匿性交界性早搏能使交界区产生新的不应期,对下一次心搏产生影响,使心电图表现复杂化。本文报告的1 例患者由于同时存在交界区的前传和(或)逆传阻滞,未能激动心室和(或)心房,导致心电图无可见QRST波,易误诊为房室阻滞或房性早搏未下传,需要医生仔细甄别后做出正确判断。
  • 病例报告
    李晶晶,宋焕清,冯晓霞,霍志芳,宋红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1例胎龄34+6周早产儿二度Ⅱ型房室阻滞,有明显家族史,因胎膜早破剖宫产出生,出生体重2 850 g。出生后心音低钝,心率65次/min,心电图提示2 ∶1房室阻滞,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右心室变异;排除常见继发原因,且无明显症状,因家属不积极治疗,未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患儿好转出院。新生儿起病的家族性房室阻滞比较少见,在根据其临床特点尽早诊断及治疗的同时,更应加强产前筛查,重在预防。
  • 读者.作者.编者
  • 读者.作者.编者
    2022, 31(1): 77-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读者.作者.编者
    2022, 31(1): 78-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读者.作者.编者
    2022, 31(1): 79-7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读者.作者.编者
    2022, 31(1): 80-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