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统计源期刊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录期刊
首页
关于本刊
期刊介绍
编委会
OA声明
作者中心
投稿指南
版权和许可
道德声明
剽窃审查
出版伦理
编辑制度
伦理政策
基金审查
在线期刊
电子期刊
推荐文章
视频点播
专题
E-mail Alert
RSS
期刊订阅
信息公告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目录
2021年, 30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1-08-28
PDF全文
封面
目次
专题笔谈: 肺高血压与右心
心电散点图
论著
探讨与争鸣
综述
病例报告
读者.作者.编者
全选
|
PDF全文
Select
PDF全文
2021年第4期整本PDF
2021, 30(4): 226-2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封面
Select
封面
封面
2021, 30(4): 227-2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次
Select
目次
目次
2021, 30(4): 228-2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专题笔谈: 肺高血压与右心
Select
专题笔谈: 肺高血压与右心
肺高血压与细胞代谢
虎梅,李德红,苏红玲,高锦霞,曹云山
2021, 30(4): 229-234.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1.04.0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肺高血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一种以血管僵硬和细胞代谢改变为特征的进行性疾病。PH患者的肺动脉进行性重塑,引起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最终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尽管对PH已有广泛的研究,但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研究发现肺血管细胞代谢改变与PH发病机制有关,在PH患者中存在肺血管细胞(如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代谢异常。这些细胞代谢改变可引起肺血管细胞损伤和肺血管重塑。本文就肺血管细胞代谢改变在PH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Select
专题笔谈: 肺高血压与右心
化疗导致右心室损伤研究进展
李丽丽,王阿倩,陈雅玲,贾孟菲,曹云山
2021, 30(4): 235-241.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1.04.0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化疗药物可以引起心血管并发症,以往研究的焦点是左心室,而忽视了右心室。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化疗药物引起的心脏损害往往同时累及左右心室,因此,右心室重构不应被忽视。蒽环类药物和曲妥珠单抗等可显著影响右心室的结构与功能。化疗药物导致右心室重构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化疗药物对心肌的直接损伤、氧化应激、内皮功能障碍以及对肺循环的损伤有关。本文就化疗药物对右心室重构的影响进行综述。
Select
专题笔谈: 肺高血压与右心
常规心电图检查在肺高血压诊断与评估中的应用
刘砥,邓明君,王阿倩,曹云山
2021, 30(4): 242-245.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1.04.0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肺高血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一种由于肺小动脉收缩和病理性重构并逐渐闭锁,导致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最终发展为右心衰竭和死亡的病理生理状态。右心导管检查是诊断PH的金标准,但有一定的创伤性且有潜在并发症。心电图作为一种便捷的常规检查,虽然不能直接反映肺动脉压力水平,但在PH的诊断、疗效及预后评估中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心电散点图
Select
心电散点图
Lorenz散点图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郭潮,张慧,陈敏
2021, 30(4): 246-252.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1.04.0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Lorenz散点图的形态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8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确诊后均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利用Lorenz散点图方法分析所得数据。根据治疗后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Lorenz散点图的分布特点,并分析患者预后与Lorenz散点图特点的相关性。结果 在80例AMI患者中,偶发室上性早搏发生率最高,达31.25%,而RR间期>2.5 s发生率最低,为2.50%。经过1年随访,预后良好组54例,预后不良组26例。预后良好组偶发室上性早搏、频发室上性早搏、偶发室性早搏(室早)、频发室早、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房颤和RR间期>2.5 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Lorenz散点图呈扇形、三分布形、四分布形、不规则形、复杂形、短棒状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Lorenz散点图沿45°线呈棒球拍状、彗星状分布所占比例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预后与Lorenz散点图分布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0.338,P=0.002);Lorenz散点图呈棒球拍状、彗星状分布的AMI患者预后较好。结论 Lorenz散点图对AMI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论著
Select
论著
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张健春,王新康
2021, 30(4): 253-255.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1.04.0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平板运动试验(treadmill exercise test,TET)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CTA)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118例可疑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个月内均在我院行TET、CCTA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检查。以CAG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对TET和CCTA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TET对重度狭窄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中度狭窄者(P<0.05);对单支、多支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单支、多支病变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1.3%,特异性为81.4%;CCT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90.7%,特异性为79.1%;两者联合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96.0%,特异性为72.1%。结论 TET和CCTA诊断冠心病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可疑冠心病患者的常规检查。两者联合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的敏感性,避免漏诊。
Select
论著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张先林,黄娟,路桥,陈濛濛,黄宇理,唐碧,张恒
2021, 30(4): 256-260.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1.04.0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LCZ696)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的住院患者120例,其中58例接受LCZ696和常规药物治疗作为干预组,另外62例作为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6个月后随访,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T-proBNP、肌酐、血钾水平以及心脏彩超结果,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s)及生活质量等情况。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评分、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升高,且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组因心力衰竭再入院率、MACE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肾功能肌酐、血钾水平均未显著升高(P>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安全可靠,能改善预后,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Select
论著
单导联和同步12导联测量对P波时限的影响
潘叶炜,朱金秀,李泽鑫,包志军,杨佩璇,覃海鸥,卢喜烈,谭学瑞
2021, 30(4): 261-264.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1.04.0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单导联和同步12导联两种测量方式对P波时限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心脏超声检查无结构和功能异常且无明确临床疾病诊断的健康成年人,分别测量单导联和同步12导联心电图的P波时限,对比两种测量方式的P波时限。结果 共入选203例受试者,平均年龄(39.51±10.08)岁。同步12导联测得的P波时限[109(102,116)ms]明显长于Ⅱ导联[97(90,102)ms]和V1导联[86(76,96)ms](P<0.01),排除性别差异,结果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步12导联测量方法中33例(16.26%)受试者的P波时限≥120 ms。结论 单导联与同步12导联两种测量方式测得的P波时限存在明显差异。同步12导联测量中包含多导联的全部参数,可更全面代表P波时限,测量结果更准确,故推荐使用同步12导联测量P波时限。
Select
论著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心率减速力、心率变异性表现及其相关性
彭颖秀,于迎根
2021, 30(4): 265-268.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1.04.0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DC)、连续心率减速力(heart rate deceleration runs,DRs)、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指标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辅助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SMI患者65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65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比两组DC、DRs、HRV各项指标值,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DC、DR4、DR8值及SDNN、SDANN、rMSSD、pNN50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DC、DR2、DR4、DR8值与SDNN、SDANN、rMSSD、pNN50值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均<0.05)。结论 SMI患者DC、DRs、HRV水平较健康人群明显降低,且DC、DRs值与HRV值存在正相关关系。DC、DRs、HRV指标检测可作为SMI患者临床筛查的辅助手段。
Select
论著
不同左心房内径患者心电图P波特征指标与阵发性房颤发生的相关性
孙羽,王庆义,祝娜
2021, 30(4): 269-273.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1.04.0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不同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患者心电图P波特征指标与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75例PAF患者(房颤组),根据LAD分为房颤A组(LAD≥40 mm,16例)、房颤B组(35 mm≤LAD<40 mm,25例)和房颤C组(LAD<35 mm,34例);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30例非PAF人群作为对照组。对上述各组均进行心电图检查,比较房颤组和对照组最小P波时限(minimum Pwave duration,Pmin)、最大P波时限(maximum Pwave duration,Pmax)、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wave terminal force in lead V1,PtfV1);比较房颤组组内A、B、C 3个亚组Pmin、Pmax、PtfV1。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患者不同LAD心电图P波特征与PAF发生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价患者心电图P波特征对PAF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房颤组Pmin显著降低,Pmax、PtfV1明显升高(P均<0.05)。房颤组内3个亚组间Pmin随着LAD的增大而逐渐减小,Pmax、PtfV1随着LAD的增大而逐渐增大(P<0.05);不同LAD PAF患者Pmin与LAD呈负相关,Pmax、PtfV1与LAD呈正相关(P<0.05)。Pmin、Pmax、PtfV1联合检测诊断PAF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ROC曲线下面积均显著高于单一指标检测(P<0.05)。结论 不同LAD患者心电图P波特征与PAF的发生密切相关。
探讨与争鸣
Select
探讨与争鸣
对心电图de Winter ST-T改变的思考
罗丹,尹春娥,王福军
2021, 30(4): 274-278.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1.04.0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de Winter ST-T改变心电图在命名、罪犯血管定位及诊断等方面尚有争议。本文结合文献,就de Winter ST-T改变心电图争议问题,提出了作者的观点。
综述
Select
综述
心脏康复对房颤影响的研究进展
吴莹,李晓燕,王如兴
2021, 30(4): 279-283.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1.04.0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与脑卒中、心力衰竭和心血管死亡风险的增加有关,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心脏康复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生活质量和预后,故已被推荐用于冠心病、心力衰竭和其他慢性心脏疾病的综合治疗,但目前在房颤治疗中应用较少。本文系统回顾了心脏康复对房颤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Select
综述
上腔静脉与房颤的关系
林明宽
2021, 30(4): 284-287.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1.04.0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研究表明,部分患者的房颤由上腔静脉触发或驱动, 上腔静脉隔离是治疗此类房颤有效的方法。本文就上腔静脉的解剖、上腔静脉起源房颤的发生机制、电生理特点与消融治疗及其并发症的预防进行综述。
Select
综述
糖尿病心肌病中自噬与凋亡的相互作用
吴盛粼,朱金秀,谭学瑞
2021, 30(4): 288-292.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1.04.0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是糖尿病主要的心血管并发症之一。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紊乱、炎症反应、心肌纤维化、细胞凋亡和自噬均参与DCM的发生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心肌细胞凋亡与自噬水平的改变贯穿于DCM的发生发展过程,且二者之间的联系可能在DCM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尚无DCM的有效预防策略和治疗靶点,而阐明DCM中自噬与凋亡的相互作用对DCM的治疗意义重大。本文对DCM发病机制中自噬和凋亡的重要性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进行综述。
Select
综述
心率变异性的机制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李京秀,章富君,刘娴,李学奇
2021, 30(4): 293-296.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1.04.0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是能够准确反映心脏自主神经系统活性的指标。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完善HRV分析,结合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可定量评价人体心脏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张力及其平衡状态。本文以HRV的调节机制为着手点,解读HRV时域和频域分析指标的临床意义;结合新近国内外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原发性高血压、心力衰竭、房颤领域与HRV相关的临床研究及荟萃分析,对HRV检测分析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病例报告
Select
病例报告
重症肌无力患者心肌损害酷似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1例
张阳,王鹤翔,牛庆华,郑可,韩梦妮,左曹建
2021, 30(4): 297-300.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1.04.0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分析1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心电图及心肌酶改变,发病过程中心电图酷似急性心肌梗死,但经免疫吸附、丙种球蛋白等对症治疗后,心电图迅速恢复正常。考虑本例并非急性冠脉病变,而是由重症肌无力抗心肌抗体的出现所致的心肌一过性损害。
Select
病例报告
长QT综合征1例
李艾桐,王昂,赵丽,文东凌,王小鹏,石亚君
2021, 30(4): 301-304.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1.04.0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长QT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又称复极延迟综合征,是一组有遗传倾向,以心室复极延长(QT间期延长)为特征,易发生尖端扭转型室速、心室颤动和心脏性猝死的综合征。LQTS常被晕厥、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所掩盖,或被误诊为癫痫发作,因此,反复发作伴或不伴意识障碍的晕厥患者均应做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早期发现可减少心血管恶性事件的发生。本文介绍1例LQTS,结合文献对其分型、机制及治疗进行讨论。
读者.作者.编者
Select
读者.作者.编者
《实用心电学杂志》2021年度征订启事
2021, 30(4): 305-3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读者.作者.编者
《实用心电学杂志》第二届中青年编委会增补名单
2021, 30(4): 306-3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读者.作者.编者
关于《实用心电学杂志》2018—2020年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
2021, 30(4): 307-3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网刊发布
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