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统计源期刊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录期刊
首页
关于本刊
期刊介绍
编委会
OA声明
作者中心
投稿指南
版权和许可
道德声明
剽窃审查
出版伦理
编辑制度
伦理政策
基金审查
在线期刊
电子期刊
推荐文章
视频点播
专题
E-mail Alert
RSS
期刊订阅
信息公告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目录
2020年, 2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0-08-28
PDF全文
封面
目次
心电散点图
现代远程心电监护
心电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论著
综述
病例报告
全选
|
PDF全文
Select
PDF全文
2020年第4期整本PDF
2020, 29(4): 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封面
Select
封面
封面
2020, 29(4): 225-2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次
Select
目次
目次
2020, 29(4): 226-2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心电散点图
Select
心电散点图
三维Lorenz散点图的解析策略
景永明
2020, 29(4): 229-237.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0.04.0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三维Lorenz散点图的分析技巧及解析策略。方法 利用立体几何软件,制作三维Lorenz散点图的数学模型,结合频发室性早搏及其二、三联律的典型病例(DMS公司),在平面解析几何、空间解析几何、图论、排列组合的基础上研究三维Lorenz散点图的空间分布规律,总结其特征及解析技巧。结果 频发室性早搏及其二、三联律的三维Lorenz散点图规律性极强:xOy面、yOz面等同于二维Lorenz散点图,反映相邻RR间期的规律性;zOx面表达相隔RR间期极强的规律性,表现出对称的特征;xyz面类似于二维差值散点图,表达相邻RR间期差别程度的规律性,以空间等速线为中心,满足向量守衡定律。结论 三维Lorenz散点图整合了二维Lorenz散点图与二维差值散点图的所有优势,还提供了新的视角即zOx面,为研究相隔RR间期的规律性提供了方便。三维Lorenz散点图的解析策略是,xOy面、yOz面在二维Lorenz散点图的基础上分别使用“后加心搏法”“前加心搏”补三搏二期点为四搏三期点;zOx面结合对称的特点了解RR间期的分类特征;xyz面在向量守衡的基础上分析心律失常事件。
Select
心电散点图
三维Lorenz散点图精解: 早搏篇
杨伟,景永明
2020, 29(4): 238-246.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0.04.0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精选3个典型病例,从二维时间散点图、Lorenz散点图、差值散点图入手,循序渐进地探讨三维Lorenz散点图的规律性。分析和总结房性早搏、房性早搏未下传、室性早搏、插入性室性早搏、室性反复搏动的三维Lorenz散点图特征,对比二维Lorenz散点图及差值散点图与三维Lorenz散点图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三维Lorenz散点图整合了二维Lorenz散点图与二维差值散点图的所有优势;新提供的zOx面表现出了对称的特征(对称于等速线),这是相隔RR间期的规律性,以最美的姿态展示了动态心电图的RR间期分类。这是所有二维心电散点图所不具备的新功能。三维Lorenz散点图的另一重要理论意义是证实了二维差值散点图的重要价值,二维差值散点图相当于三维Lorenz散点图的xyz面。
Select
心电散点图
联合运用3种心电散点图快速解析特殊复杂心律失常
景永明
2020, 29(4): 247-252.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0.04.0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联合运用3种心电散点图快速解析特殊复杂心律失常的优势,积累复杂心律失常的分析经验。方法 以特殊的房性并行心律为例,分别查看其时间散点图、Lorenz散点图及差值散点图,结合逆向技术及散点图数学模型分析其心动周期特征,解析其心电散点图特征及形成原理,分析和总结心电散点图所表现出的电生理意义,明确心律失常的性质。结果 3种心电散点图各具特征。时间散点图:时而分2层,时而分3层;2层时段为房性早搏二联律(底层为NS层、顶层为SN层),3层时段显示房性心律占主导地位(SS层基本居于NS层与SN层正中),可知代偿间期与联律间期之和等于房律周期的2倍,即SN+NS=2SS。Lorenz散点图:粉色点集占优势(占心搏总数的2/3),分布于短长周期区及等速线附近;蓝色点集占劣势(占心搏总数的1/3),分布于长短周期区及等速线附近,数学模型显示粉色点集为互有重叠的三分布,其余特征不明显。差值散点图:特征性极强,类似频发室性早搏二、三联律的差值散点图顺钟向旋转180°。散点图的宏观视野表明:房性心律的自律性达到或略超窦性心律而占主导地位;房性心律在间歇性传出阻滞时,窦性心律以逸搏的形式出现,但并没有打乱其节律,提示本例房性心律有保护性传入阻滞,为自律性增高的房性并行心律。结论 3种心电散点图联合运用,为特殊复杂病例的分析提供了宏观视野,散点图所揭示的电生理意义为心律失常定性提供了依据。在复杂心律失常的快速分析中,联合运用3种心电散点图优势明显。
现代远程心电监护
Select
现代远程心电监护
可穿戴移动心电监测设备自助模式的应用与进展
王红宇
2020, 29(4): 253-255.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0.04.0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医用可穿戴设备已经进入消费市场,医生也在利用移动心电监测帮助院外患者记录心电图。院外自然人群逐步使用可穿戴移动心电监测的多种自助模式来监测自身心脏跳动频率和节律正常与否,以及是否需要看医生。几项房颤筛查研究结果证实了远程移动心电监测的临床意义。随着科技的进步,多模态心肺监测设备被研发出来,为慢性病及康复患者的家庭监护提供了可能性。
Select
现代远程心电监护
远程心电监测智能手机记录上传用户心电数据的分析
史生金,李俊伟,王红宇,张玲,李瑞萍
2020, 29(4): 256-258.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0.04.0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自然人群远程心电监测智能手机记录上传用户心电数据,对比智能诊断与人工诊断的效果。方法 应用智能手持心电图测量设备,在山西省11个城市纳入志愿受试者9259人,其中男3872例,女5387例,平均年龄(42.7±18.9)岁;共检测心电图12 109份。结果① 人工识别异常心电图人数602例,检出率6.5%;智能软件识别异常心电图人数1296例,检出率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5)。② 检出快速心律失常277例,占46.0%,心房颤动30例,占5.0%。③ 智能软件正确识别心电图10 789份,与人工诊断符合率为89.1%。误诊的1320份心电图中,干扰波动所致1213份,占91.9%。结论 手机上传用户手持单导联心电仪记录心电图智能分析可以识别心律失常,判定心房颤动。智能软件自动诊断符合率尚可,还需进一步提高识别干扰的能力。
Select
现代远程心电监护
院外远程便携式移动心电监测问卷调查分析
李俊伟,史生金,王红宇,张玲,李瑞萍
2020, 29(4): 259-261.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0.04.0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自然人群关于远程便携式移动心电监测的认知情况,分析接受远程心电监测的可行性。方法 在山西省11个城市开展研究,接受问卷调查者共6503人。结果① 问卷调查显示:调查人群中做过心电图的受试者有2900人(47.9%),且年龄大于未做过心电图者[(48.2±16.9)岁 vs.(41.7±17.8)岁,P<0.01];② 受试者知道有移动心电监测设备并可以进行远程诊断的有701人(11.4%),且年龄小于不知道者[(38.3±17.4)岁 vs.(45.6±17.5)岁,P<0.01];③ 受试者愿意进行免费远程心电监测的占91.9%;④ 只有1.8%的人愿意接受自费的远程心电监测,66.0%的人愿意支付费用60元以下,仅有6.3%的人愿意支付300元以上的费用。结论山西省自然人群对便携式移动心电监测设备及远程心电诊断的知晓率低,需要大力宣传。绝大部分人愿意接受免费监测,大部分费用支付意愿低于60元,少数愿意支付300元以上。
心电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Select
心电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基于机器学习的心电图诊断研究
王官军,吴婷,汪龙,唐祖胜
2020, 29(4): 262-268.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0.04.0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心电图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机器学习在心电诊断自动化方面显现出独特优势。本文利用PTB-XL公共心电数据库的21 837条心电图记录,对心电数据进行缺失值删除、裁剪、去基线等预处理,利用主成分分析降维算法提取特征,再用K近邻算法、随机森林、Logistic回归、支持向量机算法进行分类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对4种算法的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综合预测准确率、召回率、精准率,以及ROC曲线模型评价指标来看,支持向量机在模型预测中的表现优于其他3种算法。
Select
心电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基于心电数据云平台的单纯左前分支阻滞诊断标准比较
廉湘琳,徐金义,邱妍妍
2020, 29(4): 269-272.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0.04.0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临床心律失常学》和2009年AHA/ACCF/HRS《心电图标准化与解析的建议与临床应用国际指南》中提出的两种心电图诊断标准(分别称为标准1、标准2)对左前分支阻滞(left anterior fascicular block,LAFB)的检出率及诊断敏感度、特异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QRS电轴显著左偏的常规心电图,排除下壁和侧壁心肌梗死、心室预激、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左心室肥厚。以心电向量诊断为标准,分析两种心电图诊断方法对LAFB的检出率、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共入选3503例,心电向量检出1137例,检出率为32.46%;标准1检出1376例,检出率为39.28%;标准2检出2431例,检出率为69.40%。标准1的灵敏度为59.37%,特异度为70.37%;标准2的灵敏度为87.25%,特异度为39.18%。标准1的特异度显著高于标准2(P<0.05),标准2的检出率、灵敏度均显著高于标准1(P<0.05)。结论 标准2对单纯LAFB的诊断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和灵敏度,更适合应用于临床筛查。
论著
Select
论著
3种心电图检测方法对老年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比较
张建秋,毕胜男
2020, 29(4): 273-275.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0.04.0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比分析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平板运动试验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以我院门诊接受检查的120例疑似冠心病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同时进行平板运动试验,最后用冠脉造影诊断作为标准,评估分析3种检查方法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12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中,共有86例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其中冠脉轻度狭窄30例,中度狭窄45例,重度狭窄11例;单支病变33例,多支病变53例。在86例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中,动态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的检出率(分别为75.6%和79.1%)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60.5%,P<0.05);动态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对轻度、重度狭窄以及单支及多支病变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3种检查方法对多支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单支病变检出率(P<0.05)。动态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准确性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结论 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对老年冠心病的诊断,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三者联合应用可能有利于提高冠心病的诊断率、降低误诊率。
Select
论著
体表心电图房间阻滞在阵发性房颤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佘飘飘,张勇,王俊,汪祥海,王德国
2020, 29(4): 276-279.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0.04.0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患者体表心电图房间阻滞(interatrial block,IAB)发生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在我院住院的PAF患者287例和非PAF的对照组133例。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心脏超声指标及不完全IAB(p-IAB)和高度IAB(a-IAB)发生率。结果PAF组IAB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IAB:39.4% vs 28.3%;a-IAB:24.4% vs 8.3%,P均<0.01),相关性分析显示IAB与PAF正相关(r=0.297,P<0.01),Logistics分析显示IAB是PAF的独立相关因素(OR=2.443,95%CI为1.659~3.596,P<0.01)。结论IAB发生率在PAF患者中较高,是PAF的独立相关因素,体表心电图IAB分析可以作为PAF的临床筛查指标。
综述
Select
综述
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心房颤动的影响及机制
赵晓溪,薄小萍,王如兴
2020, 29(4): 280-284.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0.04.0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n-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可降低血浆三酰甘油,调节心率和血压,并具有潜在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可导致心房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近年来,研究表明n-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影响细胞膜的理化性质,调节细胞膜通道蛋白的相互作用以及转录因子的表达,从而影响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并通过调节细胞膜离子通道功能而减轻心房电重构,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发挥抗房颤作用。
Select
综述
自主神经功能调节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进展
王俊,王德国
2020, 29(4): 285-289.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0.04.0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心脏自主神经调控失调在心律失常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不同层次的神经反馈环路联系着心脏和神经中枢。心脏疾病引起的心脏神经重塑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衡,可在自主神经中枢和外周水平调节心电活动。基础研究的进展促进了自主神经调控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本文对自主神经调控技术在遗传性心脏病和结构性心脏病等导致的难治性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促进心脑领域的基础研究适应临床工作的需求。
Select
综述
心房颤动冷冻消融对无症状脑栓塞发生的影响
尤华彦,王如兴
2020, 29(4): 290-294.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0.04.0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冷冻球囊消融是治疗心房颤动的一项新技术,大量的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冷冻球囊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但仍有较高的无症状脑栓塞发生率。虽然多项研究结果均提示无症状脑栓塞对神经系统的影响较轻微,但也有部分研究发现无症状脑栓塞可影响言语记忆功能,甚至认为无症状脑栓塞可对神经系统产生长期的不良影响。本文主要从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预防及治疗策略等方面,阐述心房颤动冷冻消融对无症状脑栓塞发生的影响。
病例报告
Select
病例报告
右侧房间隔局灶房性心动过速诱发并维持心房颤动1例
郑杰,李库林,刘晓宇,党时鹏,张常莹,王如兴
2020, 29(4): 295-297.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0.04.0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1例较少见的右侧房间隔卵圆窝附近起源的局灶房速诱发并维持持续房颤,经磁导航系统导管射频消融成功,术后无复发。
Select
病例报告
心电图拇指法则诊断急性心肌缺血1例
何轩,向芝青,王福军
2020, 29(4): 298-299.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0.04.0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心肌缺血心电图有时微小隐匿,容易漏诊。本文患者无胸痛时心电图V1导联T波(TV1)为正负双向,而胸痛时表现为TV1直立,符合心电图拇指征特点,提示急性心肌缺血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支架植入术后症状缓解,心电图TV1振幅明显降低。
Select
病例报告
心室预激合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1例
王春芝,徐瑛,罗昭林
2020, 29(4): 300-301.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0.04.0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1例心室预激合并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图形,常规心电图表现为显性心室预激,左束支阻滞被掩盖,从而误判旁路定位,而动态心电图片段显示左束支阻滞图形,从而对旁路定位做出正确判断,最后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进一步证实。由此可见,当心室预激合并束支阻滞时,QRS波形态、时限以及PJ间期受旁路位置、预激程度和束支阻滞类型的影响,给心电图的诊断和旁路的定位带来一定困难,特别是对拟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应予以重视。
Select
病例报告
肌张力增高致酷似Ⅱ型心房扑动心电图1例
项颖,王波
2020, 29(4): 302-304.
https://doi.org/10.13308/j.issn.2095-9354.2020.04.0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心房扑动是临床急症,多伴有器质性心脏病,需加以控制。但有些心电干扰会被误诊为心房扑动。本文报告1例肌张力增高致酷似Ⅱ型心房扑动样改变的窦性心律心电图。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网刊发布
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