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统计源期刊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录期刊

过刊目录

  • 全选
    |
    PDF全文
  • PDF全文
    2020, 29(2): 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封面
  • 封面
    2020, 29(2): 7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目次
  • 目次
    2020, 29(2): 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专栏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专栏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心电学专业委员会防护措施撰写组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特殊时期,有效防护是保护医务人员安全及预防交叉感染的关键。为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流行时期的危害,根据不同暴露等级,医务人员所采取的防护措施也尤为重要。心电医生履行岗位职责,但也务必注意医疗防护及预防交叉感染。正确选择和使用消毒剂也是保护心电医护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就心电检查过程中如何进行防护、心电检查室及仪器的消毒、如何处理使用过的一次性防护用具以及口罩、消毒剂的分类和使用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希望对预防新冠肺炎感染有所帮助。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专栏
    杨晓云,徐春芳,左萍,芦幸,陈静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医务工作者在抗疫前线艰苦奋战,在与病毒较量的战役中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长期暴露于危险环境中,如何保障医务人员自身的安全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普通门诊、普通病房的心电图医务人员在一线心电图检查过程中的抗疫安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提出了规范的工作流程和分级防护建议,以降低心电图医务工作者的感染风险。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专栏
    王玥莹,耿旭红,李艺,刘彤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冠状病毒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可以感染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及鸟类。近17年内由冠状病毒引起3种致命人畜共患病,均为强传染性疾病,证明冠状病毒已对人类构成重大威胁。冠状病毒感染后可能出现多种心电图异常,甚至诱发心室颤动导致预后不良。心电图是反映心脏电活动的可靠工具,通过心电图可早期发现心脏损伤,加强冠状病毒感染者心电图监测十分必要。对具有高危异常心电图特征感染者早期识别并提前干预,或能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必要时可行连续心电监护。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专栏
    彭敏,金莹莹,张可,伍勇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爆发以来,大部分病例可通过流行病学史及发热、干咳、乏力等主要临床症状得以临床诊断。但是随着发病人数的剧增,也存在不典型症状,其中就有12%的患者出现了急性心肌损伤,易误诊为心肌梗死。本文通过1例以腹痛为首发症状,辅助检查心电图提示高度房室阻滞合并(Ⅱ、Ⅲ、aVF)ST段改变、心肌酶谱等提示有心肌损伤表现的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及相关病史资料进行分析,从而提醒临床急诊、门诊、发热门诊一线医生提高对症状不典型新冠肺炎患者的警惕性,尽量做到早期诊断,及时隔离、治疗,降低误诊、漏诊和传染率。
  • 论著
  • 论著
    黄启祥,梁翠燕,苏中州,张伟明,方红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心脏电生理平衡指数(the index of cardio-electrophysiological balance,iCEB)预测心脏性猝死(SCD)一级预防植入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ICD)有效性的价值。方法  通过起搏器程控仪调取符合SCD一级预防并植入ICD患者的起搏器数据,根据是否发生诊断正确的心血管事件(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及适当的ICD治疗分成2组,使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参数QRS和QT计算iCEB(iCEB≈QT/QRS),对比分析两组间iCEB差异程度。结果  QT/QRS预测SCD一级预防植入ICD有效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0(95%CI 0.707~0.913),且当QT/QRS≥5.0时,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78%。结论  QT/QRS预测SCD一级预防植入ICD的有效性有临床应用价值。
  • 论著
    袁伟,张林忠,董艳,阮中宝,陈铭,张玮,杨兵,李小荣,曹克将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房颤患者的临床特点,比较不同性别行房颤导管射频消融的安全性。方法  将行导管射频消融的房颤患者451例,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比较分析不同性别组的房颤类型、心脏超声指标、生化指标以及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女性患者吸烟、饮酒比例更低,左房内径更小,阵发性房颤比例更高,而男性患者尿酸、肌酐高于女性。不同性别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房颤患者有独特的临床特点,但行房颤导管消融术同样安全。
  • 论著
    王霞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使用频谱超声心动图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右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4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将观察组患者根据右室内径是否扩大分为扩大组18例和无扩大组22例;选取同时段40例体检显示健康者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经频谱超声心动图检测右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参数,包括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肺动脉收缩压(SPAP)、右心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E/A以及Tei指数,比较并分析观察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的各项参数。结果观察组SPAP、dP/dtmax与Tei指数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大,其中扩大组大于无扩大组;观察组RVEF与E/A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其中扩大组小于无扩大组,以上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dP/dtmax与Tei指数值较治疗前显著减小,RVEF与E/A值较治疗前显著增大(P均<0.01);治疗前后SPAP无显著改善(P>0.05)。结论  采用频谱超声心动图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右心室整体收缩功能操作简便、安全可靠,能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 论著
    戴静,龙佑玲,潘二明,卢僖,黄雯,李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左间隔支阻滞的心电向量图及心电图表现。方法  选取心电向量图检查呈左间隔支阻滞表现的34例患者,对比分析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表现。结果34例符合心电向量图Nakaya标准的左间隔支阻滞者中,横面(H)最大QRS环向量在45°~67°者8例,向前向量占总面积(64.62±6.37)%;横面(H)最大QRS环向量在30°~44°者26例,向前向量占总面积(71.32±8.18)%。横面(H)起始右前12例(35.29%),起始右前时间平均为(11.88±1.14)ms;横面(H)起始左前22例(64.71%);横面(H)QRS环体均为逆钟向运行。34例对应的心电图中,15例V1~V3导联R/S>1(44.12%),15例V1导联 R/S>1(44.12%),31例V2导联R/S>1(91.18%),33例V3导联R/S>1(97.06%),RV2>RV6>1者31例(91.18%);Ⅰ导联无Q波33例(97.06%),V5和V6导联均无Q波27例(79.41%)。结论  心电向量图诊断左间隔支阻滞简便易行,结合心电图诊断更能体现心电生理检查的优势。
  • 心电散点图
  • 心电散点图
    景永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窦性心律合并希氏束旁起搏心律的心电散点图及心电瀑布图特征。方法  利用心电散点图及心电瀑布图的逆向回放技术截取典型病例的典型心电图片段,结合起搏器工作方式,分析其心动周期特征,解析窦性心律合并希氏束旁起搏心律的心电散点图及心电瀑布图成图机制并总结其特征。结果  窦性心律合并希氏束旁起搏心律的心电散点图规律性极强。时间散点图:上界可见双层“起搏线”(1000 ms PP层与910 ms NP层);Lorenz散点图:主导节律被曲尺状“NP起搏线”(横部NNP、PNP,折部NPP,竖部NPN)与不对称的“PP起搏线”截断,NPP定点处有向左上延伸的特征性“融合起搏线”(NFP),PPP定点处也有向左上延伸的“融合起搏线”(PFP);差值散点图:各特征点集互有重叠,特征不明显;窦性心律的心电瀑布图有明确的P峰带,而起搏器工作时P峰带消失,显示HR间期。结论  掌握窦性心律合并希氏束起搏心律的心电散点图特征,是快速分析此类动态心电图的有效方法,结合心电瀑布图的表现,还可快速了解起搏器的依赖程度及其原发病变等。
  • 经验技术交流
  • 经验技术交流
    罗昭林,王春芝,徐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观察5例在心电图(ECG)上表现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和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图形,而心电向量图(VCG)观察却完全不符合的病例。其中2例患者是由于左室局部心肌除极延缓,同时合并右室明显肥大致右室除极时间延长,导致整个QRS环运行时间延长及环体转向前方,投影在ECG上形成酷似“CRBBB”的QRS波形态改变。3例ECG表现为酷似“CLBBB”的患者中,2例是由于左室的局部及广泛的心肌(或浦肯野纤维)病变致激动在左室除极延缓形成的非特异性室内阻滞所致;最后1例则是由于心肌梗死伴梗死区内阻滞,导致激动在病变部位的局部传导延缓所致。对以上病例的ECG与VCG对比分析表明,VCG在诊断及鉴别QRS波形态学改变上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 经验技术交流
    刘文秀,苏畅,齐书英,李洁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心耳起源的房性心动过速少见,其发作多呈无休止性,易形成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治疗难度大,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率亦稍低,容易复发,应给予个体化治疗,采用综合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本文报道少见的起源于心耳的房性心动过速引起的心肌病病例4例。其中,3例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1例有心脏扩大的趋势。2例起源于左心耳,2例起源于右心耳,都有无休止发作的特点。其中2例行导管射频消融成功;1例导管射频消融失败,给予药物治疗;1例行外科右心耳部分切除术,4例患者均治愈。
  • 探讨与争鸣
  • 探讨与争鸣
    王福军,尹春娥,向芝青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同源性心室分离临床少见,对其诊断尚有争议。本文结合文献,就同源性心室分离诊断和争议问题,如同源性心室分离极度增宽畸形的QRS波群要多宽才能称为“极度增宽”等问题及其鉴别诊断,提出了一些意见和看法。
  • 综述
  • 综述
    林明宽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早期复极表现为明显的J波和ST段弓背向下抬高,由于其心电图表现与变异型心绞痛、急性心包炎、Brugada综合征等较为相似,临床上易发生误诊误治。因此,对本病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尤为重要。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动态心电图及运动平板试验对早期复极综合征的诊断价值,从其定义、分类、风险、诊断价值、诊断、心电图特点、机制、检查利弊作一综述。
  • 综述
    胡翔稳,张先林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房颤因其特殊的心电传导路径,不易转复为窦性心律,即使转复后复发率高,较难长时间维持窦性心律,同时术后易形成血栓,因此成为心电生理研究的重点关注问题。射频消融术是心律失常治疗中的一个革命性技术,它可以避免药物治疗带来的副作用及复发率较高等问题,可使对药物治疗反应性及依从性较差的患者恢复正常窦性心律。本文对房颤射频消融术治疗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各种评估手段进行总结及分析,为此类疾病有效的预防手段以及治疗中的相关注意事项提供参考。
  • 病例报告
  • 病例报告
    张颖娇,蒋秋月,邓国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双腔起搏器植入患者,通过优化房室传导间期,可减少右室起搏比例及保证左房室电机械同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起搏器使用寿命、减少不良终点事件的发生。当患者体表P波不清楚或存在心房电极传出阻滞或房间阻滞等情况时,常规的房室间期可能并不是最佳的左房室间期,而凭借食管导联心电图可以设置个性化的左房室间期,从而制定最佳房室传导间期。
  • 病例报告
    纪忠宇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通常是在窦性心律或房性节律及交界性节律下进行的。室性QRS波群很可能起自右室间隔侧上部,前间壁及前壁心肌梗死性Q波(QS波)仍能在梗死性室性异位心律中表现出来。本文报道1例从梗死性室性异位心律中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病例。
  • 病例报告
    朱明利,张恒,张先林,汤阳,康品方,徐庆梅,唐碧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脑卒中是心房颤动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房间隔缺损的持续存在会导致诸多并发症,心房颤动是房间隔缺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例老年患者,因体力活动出现明显的胸闷入住我院,心脏彩超提示房间隔缺损,心电图示心房颤动,住院期间采取房缺封堵术解决左向右血液分流,并进行左心耳封堵术预防房颤有关的脑卒中。
  • 病例报告
    汤喜红,刘亚宏,郭改改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钾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电解质之一,临床上血钾对心脏的影响最为明显。血钾升高常引起的心电图表现有T波高尖、基底变窄、双肢对称(帐篷状),P波时限增宽、振幅降低,甚至消失,呈窦室传导节律,QRS时限增宽、R波降低、S波加深等。现报道1例高钾血症致心电图改变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
  • 病例报告
    金莹莹,彭敏,沈杰,伍勇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常规12导联心电图的正确规范连接是心电图准确诊断的前提。随着远程心电的发展,很多基层医院和病区通过网络上传心电图至心电诊断中心,时有出现肢体导联错接现象,致使诊断结果错误。左右肢体导联反接是最为多见的肢体导联错接方式,现可通过心电工作站软件加以纠正,但上下肢错接则无法纠正。本文通过观察1例复杂的肢体导联错接心电图,分析N导联接到上肢所形成的心电图图形特点,以引起心电工作者的重视,从而减少心电图误诊和漏诊。
  • 病例报告
    梁拓,夏鹏,柴芙蓉,王晓华,王英丽,张鹤萍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以往认为房颤的危害主要包括栓塞并发症特别是脑卒中以及房颤发作时产生的不适症状、心功能不全、心室率快的患者容易产生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等。通常认为房颤不属于直接危及生命的“恶性”心律失常,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房颤也远非“良性”,它不仅有增加脑卒中、心衰和总死亡率的风险,而且可能直接促进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使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增加2~3倍。本文就急性心肌梗死后反复发作房颤室速室颤病例的心电现象进行探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