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统计源期刊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录期刊

过刊目录

  • 全选
    |
    PDF全文
  • PDF全文
    2020, 29(1): 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封面
  • 封面
    2020, 29(1): 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家述评
  • 专家述评
    卢喜烈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心电大数据是医学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具有一流水平的心电大数据平台有利于各类心电数据的整合分析与动态监测,实现心电资源的远程共享,对临床医疗、医学科研和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本文从心电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出发,阐述了心电大数据平台建设的重要价值及临床意义,强调心电大数据应当与临床医学信息紧密结合,实现对患者的快速和精确诊断。同时提出要提高心电人工智能诊断水平,并在综述了国内外心电大数据平台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建设心电大数据平台面临的困难和解决办法,最后对心电大数据的发展方向予以展望。
  • 目次
  • 目次
    2020, 29(1): 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论著
    许智永,许以德,林珊婴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中高危急性肺栓塞患者溶栓治疗前后QT离散度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接受溶栓治疗的中高危急性肺栓塞患者44例为观察对象,另选取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同时段体检健康者36例为正常对照组。急性肺栓塞患者入院24 h内及溶栓1周后,分别记录同步12导联心电图,并人工测算QT间期,计算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及心率校正后QT离散度(heart ratecorrected QT dispersion,QTcd)。在溶栓前后分别检测动脉血氧分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结果  急性肺栓塞组入院时的QTd及QTcd\[(60.82±6.71)ms,(77.97±6.39) ms\]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31.67±7.98) ms,(34.11±2.48) ms\](P均<0.05);溶栓治疗后1周的QTd及QTcd\[(52.71±6.68) ms,(59.98±11.19) ms\]较入院时显著减小,但依然大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溶栓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指标均明显改善。结论  急性肺栓塞患者QTd和QTcd显著增大,经溶栓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QTd明显下降。
  • 论著
    熊望琼,汪自龙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时域法微伏级T波电交替(microvolt T-wave electrical alternation,MTWA)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不同再灌注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与再灌注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102例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分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组和非室速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及心电学各项参数。结果  102例患者中47例出现室速,55例无室速;室速组平均心室率、超敏肌钙蛋白浓度、MTWA、震荡初始明显高于非室速组,而震荡斜率、射血分数明显小于非室速组(P均<0.05);两组SDNN无统计学差异;MTWA预测室性心动过速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比其他4个指标高;最长一串室速出现前15 min MTWA值为(82.9±10.2)μV,明显高于30、60 min时的MTWA值(P<0.05);室速出现的时间节点多数集中在血流再通后1~3 h。结论  MTWA可预测AMI患者PCI术后再灌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血流再通后1~3 h室速发生的概率最大,对于MTWA阳性者此时间段及PCI术前应用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预防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可增加患者术后存活率,预防猝死发生。
  • 论著
    王莉,徐敏芝,伍勇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炎ST段抬高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7例老年急性心肌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心电图ST段是否抬高作为分组依据,将ST段抬高患者纳入A组,非ST段抬高患者纳入B组,比较ST段抬高与否的临床特点,包括治疗方式、转归、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等。统计心源性休克、室颤以及死亡等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的呼吸机应用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临时起搏器、CRRT、主动脉球囊反搏、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率均略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的CK峰值、CKMB峰值、TnⅠ峰值等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P均<0.05);A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8%,较B组的2.5%显著升高(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炎患者中表现为ST段抬高的患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进展迅速的特点,且室颤等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更大,因此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ST段抬高的老年急性心肌炎患者,并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
  • 论著
    陈惠红,刘东亮,潘月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HRV)与心率减速力(DC)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病毒性心肌炎患儿50例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到本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记录两组DC与HRV各项指标水平,分析DC与HRV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DC、低频功率、高频功率、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均显著降低(P均<0.05);经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证实,DC与低频功率、高频功率、SDANN、SDNN、RMSSD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32、0.703、0.781、0.608和0.772,P<0.05)。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多伴迷走神经功能受损,且HRV各项指标与DC呈正相关,提示将DC用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及治疗指导有一定临床意义。
  • 论著
    张士更,郭俊芳,丁震,张国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和靶器官损害情况。方法  前瞻性收集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难治性高血压组)30例,非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非难治性高血压组)32例及健康体检者36例作为对照组,通过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比较3组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及靶器官损害情况的差异。结果  难治性高血压组和非难治性高血压组心率变异性各时域及频域分析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提示其心率变异性降低;与非难治性高血压组比较,难治性高血压组rMSSD、pNN50显著降低(P<0.05),其余心率变异性指标亦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难治性高血压组比较,难治性高血压组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下降,室间隔厚度显著增加(P<0.05);颈动脉斑块亦有所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显著降低,靶器官损害更严重。
  • 论著
    高兰,杜振兰,孙海燕,蒋芳,李丽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对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患者通过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进行诊断与治疗的过程和机制。结果  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通过心房标测使P波振幅增高,在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上与体表心电图相比有明显优势,而且还能作为治疗手段终止心动过速的发作。结论  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作为一种无创的心脏电生理检查技术,可以诊断、诱发、终止心动过速,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 论著
    易力,李祥,李伟,王捷,杨绍汪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传统心电图状态信息表征方法所存在的心脏疾病特征提示的敏感性不足、指标量化依赖主观判断、病发期存在心电波形无明显改变等临床局限,探讨心电混沌信号特征C0复杂度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以寻求更好的ACS辅助检测方向。方法  以确定学习算法获取心电信号动力学数据,基于混沌学理论计算得出心电动力学数据的混沌特征指标C0复杂度,随机选择心电波形无明显改变的ACS患者30例和健康者30例的心电信号数据,对C0复杂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CS患者心电动力学数据的C0复杂度与健康人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ACS患者与健康人群的心电动力学数据的C0复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电混沌信号特征C0复杂度可用于辅助检测ACS。
  • 论著
    潘月,潘登,潘二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立体心电图仪通过Wilson和Frank双导联体系采集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及时诊断和鉴别诊断心电轴左偏所致的疾病。方法  选择有临床表现,心电图诊断明确的心电轴左偏的病例,进行心电向量图分析和鉴别诊断。结果  5例心电图图形相似,均表现为心电轴左偏,但心电向量图的表现及诊断各不相同。结论  心电向量图在诊断和鉴别诊断心电轴左偏所致疾病时,有一定优势;心电轴左偏在没有心电向量图证实的情况下,诊断所致疾病时,应持慎重态度。在实际工作中,心电图与心电向量图应采取优势互补的原则,取长补短,服务于临床,二者结合可以提高心电学诊断的准确性。
  • 论著
    邓先金,劳程强,刘颖芝,黄秀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ph,AECG)增龄性变化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住院行12导联24 h AECG患者的检查资料,同时满足如下条件:① 本地常住;② 首次AECG年龄≥60岁;③ 同一患者至少有两次AECG检查,其中首次与末次检查时间间隔至少5年;④ 无心脏起搏器植入;⑤ 有完整的生活日志,包括作息时间、日常活动及症状发生的起止时间等。符合条件者共98例,调阅患者住院病案,统一标准,再次逐份分析AECG,分析比较两次AECG检测的24 h平均心率、最慢心率、最快心率及心律失常和ST段缺血性压低发作情况。结果98例老年患者随年龄增长,24 h平均心率、最慢心率、最快心率均呈减慢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种心律失常均呈增多趋势,其中Lown分级≥Ⅲ级室早从无增加到10例,而合并3种及以上心律失常从18例(18.37%)增加到67例(68.37%)(P<0.001);ST段缺血性压低首次检测有28例共125阵次,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82阵次,有症状心肌缺血43阵次,末次检测有60例共272阵次,其中SMI 214阵次,有症状心肌缺血58阵次,SMI、有症状心肌缺血ST段缺血性压低阵次随年龄增长均增加,其中SMI增加显著(P<0.001)。所有患者ST段缺血性压低均呈昼夜变化规律,但随年龄增长昼夜变化规律呈减弱趋势,其中SMI昼夜变化趋势明显减弱(P=0.535)。结论  老年患者24 h AECG增龄性变化特征明显,定期AECG检查有重要价值。
  • 论著
    杨晴,梁岩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发病突然、进展迅速、死亡率高,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公共卫生事件,如何有效快速地发现处于可疑高危状态的猝死人群是帮助临床医生及时采取预防措施的关键。目前心电学检查技术已在临床上普遍应用,由于其无创、便捷、可重复性好等特点,被认为是检测、发现和随访可疑猝死者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几种不同类型的心电学技术,阐述心电学检查在SCD预测中的应用价值,以指导临床医生规范化地识别高危SCD患者,减少SCD的发生率。
  • 论著
    冯艳,蔡晓玉,阿米娜·艾海提,杨奋,张岩,印纹源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大型公立医院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三甲医院)为推行医改,牵头成立了覆盖全新疆的医联体。医院心电学科于2011年率先在新疆建立首家心电网络信息诊断中心,2014年覆盖面由乌鲁木齐扩展至全新疆,组建了中心辐射型和远程会诊型两种网络信息架构,提供统一的心电信息分析、诊断服务。与中心成立前相比,2014年心电学科业务量中,心电危急值检出率增加50倍、床边和急诊心电图量增加71倍、总工作量增加92倍、经济效益提高113倍。2018年完成院外远程心电会诊常规心电图235 884例,动态心电图9037例,动态血压787例,检出心电危急值4584人次。大型公立医院心电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医联体相接轨,使整体心电诊断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从而能及时提供正确的心电图诊断,实现了早期筛查、鉴别,为急症患者及时救治提供了条件。
  • 论著
    李砚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临时心脏起搏器抢救心血管急危重症的效果。方法  将80例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根据抢救时是否实施临时心脏起搏术分为观察组(n=37)及对照组(n=43)。对照组采用传统心肺复苏及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临时心脏起搏器抢救。比较2组抢救成功率、抢救前后生存质量评分、APACHEⅡ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生存质量评分、APACHEⅡ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实施临时心脏起搏器抢救,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心电散点图
  • 心电散点图
    任春霖,陈志勇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RR-Lorenz散点图在多源性房性早搏(frequent atrial premature beats,FAPB)和房性并行心律(atrial parasystolic rhythm,APSR)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phy, DCG)诊断的594例频发房性早搏病例作为研究对象,调取DCG资料,对594例DCG分别用传统分析方法和RRLorenz散点图分析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得出诊断结论。结果594例频发房早中,传统分析方法诊断APSR 53例,FAPB 78例;经RR-Lorenz散点图诊断APSR 70例,FAPB 45例,2种分析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9,P=0.032; χ2=4.939,P=0.026);与传统方法相比,RR-Lorenz散点图法诊断的早搏总数和未下传房早总数明显增多(t=9.263,t=5.28;P=0.018,P=0.022);对2种方法诊断的APSR和FAPB做进一步分析发现:传统分析法和RR-Lorenz散点图分析法在心室内差异传导、融合波、未下传房早的诊断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RLorenz散点图对房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快速识别FAPB和APSR。
  • 综述
  • 综述
    穆热提·阿卜迪肖库尔,冯艳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作为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增加心律失常、高血压及冠心病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间歇性低氧和高碳酸血症、氧化应激和慢性炎症反应、交感迷走神经失衡、胸腔内压力改变、神经体液因子的激活等都是OSAHS诱发各种心血管疾病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因此,及早发现OSAHS及其所导致的心血管疾病,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地干预。本文主要就OSAHS与心律失常、高血压、冠心病及心衰等疾病的关系予以阐述。
  • 综述
    杨燕秋,王新康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静脉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TV-ICD)是预防心源性猝死(SCD)的有效手段,但其围手术期和长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多数是由植入式电极引起。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无需将电极植入心脏内,避免了TV-ICD电极相关并发症,为SCD高危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本文在介绍S-ICD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S-ICD在国内外的临床应用现状并予以展望。
  • 病例报告
  • 病例报告
    陈旸,贺涛,李小平,陈宇
    2020, 29(1): 70-7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例女性患者,2年间因吞咽进食时反复出现心悸、头晕,伴多次晕厥。经电生理检查证实患者吞咽后可诱发短阵房速致房室传导延迟,继而沿慢径下传再诱发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经2次射频消融术后未再晕厥。推测其机制可能与吞咽致迷走神经反射相关。
  • 病例报告
    李海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圆顶尖角型T波是一种少见的心电现象,常见于房缺或室缺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修补缺损或封堵术后可消失。本文报告1例非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急性喘息发作时出现一过性圆顶尖角型T波,经平喘治疗症状好转后,圆顶尖角型T波消失,这种现象在临床中罕见。
  • 读者.作者.编者
  • 读者.作者.编者
    2020, 29(1): 75-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