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统计源期刊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录期刊

过刊目录

  • 全选
    |
    现代远程心电监护
  • 现代远程心电监护
    王红宇, 邸捷, 崔冬霞, 刘桂芬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自助心电监测高血压患者体外反搏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对103例高血压患者在体外反搏康复治疗开始、1周和3周时进行自助心电监测,分析记录心电图并比较体外反搏疗效。结果   患者在体外反搏治疗期间共记录心电图2 469条。治疗开始、1周和3周时比较,有效记录图形分别占实际记录图形的95.1%、96.3%和98.0%(P<0.01),呈递增趋势;心率下降率也递增,分别为41.7%、62.1%和77.7%(P<0.001);心律失常患者比例分别为33.0%、25.2%和18.4%(P=0.056),呈递减趋势。结论  自助心电监测可以有效观察高血压患者在体外反搏康复治疗过程中的心率变化,并且能够记录心律失常。随体外反搏康复治疗时间延长,自助记录心电图有效率逐渐提高,心率逐步下降,心律失常的发生也有减少趋势。
  • 学术动态
  • 学术动态
    2016, 25(2): 79-7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现代远程心电监护
  • 现代远程心电监护
    张群, 杨芸峰, 张蔚红, 易春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远程心电监测技术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及其检测的准确性、实用性和便捷性进行评价。方法  本研究基于随机、对照的原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站点组(248例)和中心组(250例)。站点组患者在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点接受远程心电监测;中心组患者按照常规流程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心电检查。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就医检查出行距离、就医时间及就诊费用等。结果  经分析发现:① 站点组患者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为88.7%,中心组为91.2%,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 站点组患者的就医时间较中心组明显缩短,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 站点组和中心组患者的就诊总费用人均约132.82元和161.24元;除检查费用外,站点组的就诊总费用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远程心电监测技术与常规心电图一样有着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同时还更为便捷,可降低就诊总费用、节约就医时间,为城市社区患者足不出户而得到准确的心电诊断提供了可能。
  • 读者.作者.编者
  • 读者.作者.编者
    2016, 25(2): 83-8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现代远程心电监护
  • 现代远程心电监护
    吴岳平, 林苏华, 李煜, 陈巳楣, 叶明才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心电图应用于临床已有110多年,对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鉴于心电学学科在医学领域的重要地位,有必要对其发展状况开展质量控制工作。厦门市正在建立的区域性远程心电学专业质量控制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目标以区域内最高水平的心电分析诊断能力,结合系统规范的心电学专业质控模式,逐步向整个地区覆盖。系统工程的关键是质量控制。质量控制的主体是建立在区域内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心电诊断中心;质量控制的重点对象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一级医疗机构;质量控制的手段是实时网络信息平台。
  • 学术动态
  • 学术动态
    2016, 25(2): 89-8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心电散点图
  • 心电散点图
    景永明, 陈雪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心电散点图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警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分析猝死前后的心电散点图特征,了解心电散点图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警中的价值。结果  患者猝死前心电散点图特征:成势的短联律间期室早(RonT室早)、心率变异性降低、QT界线以内的短阵室速、室性并行心律(超宽QRS波群,逆向技术可查阅)等。结论  心电散点图是描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简洁语言,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警信息特征明显,一目了然。建议尽快把心电散点图技术引入心电监测系统(包括远程心电监测)。
  • 学术动态
  • 学术动态
    2016, 25(2): 95-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论著
    郑杰, 李库林, 刘晓宇, 张常莹, 李晓燕, 李嘉萍, 郁志明, 王如兴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磁导航系统(magnetic navigation system,MNS)指导下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学习曲线期间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按手术时间顺序,将90例房颤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穿刺房间隔后采用盐水灌注MNS消融导管行左心房建模和左右肺静脉前庭电隔离,隔离后采用“牛眼图”软件确认。记录并分析三组的手术操作时间、X线暴露时间及暴露量、肺静脉隔离即时成功率和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3至6个月内每月随访一次动态心电图。结果  90例房颤患者均成功实施了MNS指导下的房颤导管消融治疗。三组的手术操作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8.4±23.5) min、(150.4±22.5) min和(151.3±23.6) min,P>0.05]。B、C组的X线暴露时间及暴露量较A组显著减少,而B、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8±7.2) min、(8.2±2.6) min和(7.9±3.4) min,A、B组相比P<0.05;(583.7±460.3) mGy、(267.3±191.8) mGy和(225.0±121.0) mGy,A、B组相比P<0.05]。A组肺静脉隔离即时成功率96.2%,而B、C组皆达到100%;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A组发生2例血胸、1例腹股沟血肿,B组1例新发腔隙性脑梗死,C组未发生并发症;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至6个月,三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NS指导下的房颤导管消融治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且学习曲线较短。
  • 论著
    刘力, 赵文姣, 曾建平, 吴明星, 孙智山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无创体表法——精准新心电图(原尼沙赫心电图),对健康人群进行扫描,标测并分析得到的新数据ST-T段。方法    对404例健康体检者行体表精准新心电图检查,对所得结果进行数据测量并统计分析。结果    精准新心电图通过正常人体记录标测, 对RiRt数据进行统计,初步研究后发现:① Ri (心室肌复极起始端)数据都大于Rt (心室肌复极终末端)数据;② 心脏功能越强,数据之比差距越大;③ 男性数据大于女性,尤其是Ri数据;④ T波上升支小波,男性4~5个,女性3~4个;⑤ 不同性别斜率也有差异。结论    精准新心电图能扫描记录并显示人类心脏ST-T段新波形的自然信号,各项测量指标极具临床研究价值。该检查手段操作简单、方便、无创,有望为临床诊断提供一种全新的无创体表检测方法。
  • 论著
    敖炜伟, 储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无创心功能检测在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无创心功能检测,并按照心功能分级标准将其分为两组:心功能正常组65例,心功能异常组85例。记录两组患者的射血分数和左室舒张期终末压,并检测其脑钠尿肽水平,比较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及差异,并分析不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心功能异常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期终末压及脑钠尿肽水平都显著高于心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心功能异常组不同心功能分级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发现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射血分数越低,而左室舒张期终末压及脑钠尿肽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左室舒张期终末压和脑钠尿肽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无创心功能检测能有效反映高血压患者的心脏损害程度,且检测安全、有效、可重复性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论著
    魏炜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Ⅱ导联QRS波第一峰时限(R-wave peak time, RWPT)与aVR导联QRS波初始R波法联合应用对宽QRS波心动过速(wide QRS complex tachycardia,WC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已确诊的132例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和33例室上性心动过速(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SVT)患者的心电图形态特征,测量心电图的Ⅱ导联RWPT并观察aVR导联初始波是否为R波,检测应用该方法诊断VT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将其结果与RWPT诊断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运用 RWPT结合aVR导联QRS波初始R波法诊断VT的灵敏度96.97%,特异度72.73%,准确度92.12%,阳性预测值93.43%,阴性预测值85.71%;与运用RWPT方法比较,灵敏度、准确度及阴性预测值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    运用RWPT结合aVR导联QRS波初始R波法对WCT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准确度,而且简便快捷,更加适用于急诊WCT的鉴别诊断。
  • 论著
    朱珲莹, 叶焕文, 温建炫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冠 观察冠心病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以我院确诊的16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67例(HUA+组),其中男39例、女28例,平均(61.16±6.66)岁;不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单纯冠心病患者101例(HUA-组),其中男66例、女35例,平均(61.96±5.51)岁。观察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各项指标。结果  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组比单纯冠心病组的SDNN、SDANN index、SDNN index、rMSSD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 结论  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可加重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
  • 论著
    亓俊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主动电极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疗效。方法    以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植入心脏起搏器的1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电极植入部位的不同分为四组:单腔起搏器(VVI)右室心尖部起搏组(52例,A组)、VVI右室间隔部起搏组(31例,B组)、双腔起搏器(DDD)右室心尖部起搏组(33例,C组)和DDD右室间隔部起搏组(19例,D组)。分析四组在术后即刻及术后1、6、12、24个月的起搏阈值、导线阻抗、QRS波时限和心功能相关指标。结果    四组手术过程顺利,无并发症发生。B、D组术后即刻的起搏阈值较A、C组偏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的起搏感知及阻抗均无明显差异。随访1年后,A、B、C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较D组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较右室心尖部起搏更符合生理性起搏的特点,对心功能及心室重构的不良影响明显小于右室心尖部起搏。因此,DDD右室间隔部起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心脏起搏方式。
  • 论著
    陈肖艺, 甘文雪, 梁一萍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植入起搏器患者合并心肌梗死心电图的诊断。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植入心脏起搏器合并心肌梗死患者24例,由两位心电图诊断医师分析不同类型起搏器患者并发各分期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结果    植入起搏器后,患者自身心室下传时,各分期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特性不会被掩盖;当出现心室起搏时,心肌梗死分期的部分ST段T波变化以及Q波会被掩盖,部分难以辨别,其主要由植入起搏器类型、起搏工作模式、心肌梗死发生部位、置入电极部位以及心肌梗死分期等诸多因素决定。结论    植入起搏器患者并发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存在一定特殊性,临床诊断这类心电图时,需要和临床紧密结合,对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情况予以动态监测,需要时应改变起搏方式,以提高心电图诊断的准确性。
  • 论著
    何丽, 储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中老年患者动态心电图中频发室早与血压变动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选取原发性高血压伴频发室早患者、原发性高血压无室早患者、频发室早不伴有原发性高血压且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各148例及148名正常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并用统计学软件从多维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组中,伴室早患者的收缩压高于无室早组;伴有室早的高血压患者频发室早的发生率较高,心电图异常也较为严重,而无室早的高血压患者中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结论    频发室早的发生与血压的改变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论著
    贺梅, 李乔华, 刘灵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心电图对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102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分析心律失常、传导阻滞、ST-T改变、异常Q波、肢导联低电压、胸前导联R波递增不良及左胸导联高电压等指标。结果    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46.08%,以室性早搏和心房颤动最常见;传导阻滞发生率为42.16%,以一度房室阻滞和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常见;ST-T改变发生率高达94.12%;异常Q波发生率为21.57%;肢导联低电压的发生率为13.73%;胸前导联R波递增不良的发生率为67.65%。RV5+SV1≥3.5 mV或RV6≥3.5 mV的发生率为36.27%;RV6/RV5>1的发生率为61.76%;连续三个心搏的R波和S波电压之和为QRS总电压V6>V5的发生率为36.27%;RV6/Rmax≥3的发生率为31.37%。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常出现多种异常心电图表现,常规12导联心电图对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论著
    迟晔虹, 赵苏云, 段晓莉, 穆研, 石玉琴, 于湖, 杨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特点和病因,为预防和及早诊治老年人心律失常提供参考。方法    以在我院就诊行心电图检查的260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各类型心律失常与性别、基础疾病等的关系。结果    260例老年患者各类型心律失常发生均与性别无关(P>0.05),各类型心律失常中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93例,占35.8%),其次是室性心律失常(56例,占21.5%)。其中心律失常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冠心病(129例,占49.6%),其次是慢性肺心病(61例,占23.5%)。发生率较高的房性心律失常与冠心病之间有相关性(P<0.05)。结论    房性心律失常是老年人心脏疾病的提示信号。改善心肌供血、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防治老年人心律失常的重要措施。
  • 综述
  • 综述
    蒋智善, 范咏梅, 肖春霞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20世纪20年代常规心电图进入中国并在临床应用以来,心电图在中国已发展了近百年。心电向量是心电图的基础,直到1970年左右才进入中国并应用于临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广泛应用,心电图和心电向量检查设备越来越轻型化、小型化,功能也日趋多样化。1989年,立体心电图仪推出,其通过一次采集即可获得12导联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在心律失常、心肌病等疾病的诊断方面得到应用。本文就心电向量近年来在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方面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 综述
    柴婵娟, 杨志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快慢综合征患者一般窦房结功能正常,在出现快速心律失常转复时,因窦房结功能的一过性抑制而发生缓慢心律失常;慢快综合征患者窦房结功能多有器质性病变,表现为在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基础上合并有快速心律失常。快慢综合征患者经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室上性心动过速消失后伴随的长间期随之消失,窦房结功能一般可恢复;而慢快综合征患者首选植入起搏器,结合抗心律失常药物,药物控制不佳时也可选择导管消融。
  • 学术动态
  • 学术动态
    2016, 25(2): 141-1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综述
    曹海明, 毛思颖, 丁春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是一类常见的疾病,目前认为该病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OSA可通过气道阻塞改变胸腔负压,或因呼吸暂停造成缺氧,继发神经、体液炎症因子改变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影响心房,与房性心律失常如房早、房颤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从临床研究、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三方面对OSA与房性心律失常的关系进行综述。
  • 病例报告
  • 病例报告
    谈剑诚, 胡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心室率较慢的房扑伴宽大QRS波的鉴别尚可,但当心室率较快且规整出现时,鉴别就会比较困难,此时须考虑束支阻滞、室内差异性传导、旁道递传型室上速和室速等。本文介绍一例较少见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其伴房扑和持续性室速的双重心律失常。在该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充分体现了心电图前后对照的重要性。
  • 病例报告
    任建强, 李则林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常规体表心电图PP间期基本规则,PR间期不典型逐搏延长,随后突然出现一长RR间期,酷似二度Ⅰ型房室阻滞。通过24 h动态心电图可观察到长RR间期前的QRS波终末部出现一个逆行P-波,PR间期跳跃性延长达到0.15 s,提示存在房室结双径路。考虑为快径路一度房室阻滞,房室结双径路伴慢径路文氏阻滞和慢快径路蝉联现象。
  • 病例报告
    高雪花, 林家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乌头碱类植物常被用于治疗跌打损伤,抗风湿及温阳等,但如使用不当可造成中毒,重者甚至死亡。本文通过分析一例乌头碱中毒患者的心电图表现,重点阐明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并作相应的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