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统计源期刊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录期刊

过刊目录

  • 全选
    |
    学术动态
  • 学术动态
    江苏大学杂志社
    2013, 22(2): 540-5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尊敬的编委/医师: 您好!       五月的江南,百花芳菲垂柳如烟;五月的镇江,高朋满座胜友如云。值此春华灿烂、良辰美景,我们诚挚地邀请您莅临江南历史文化名城镇江,参加中国医师协会心电技术岗位合格证培训班(第二期)暨《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新一届编委会成立大会!2013年,对中国的心电学事业来说,注定是值得铭记而又令人鼓舞的一个里程碑。我们应当铭记,2013年的新春伊始,中国医师协会心电技术培训专家委员会获批成立。长期以来,我国作为心电图大国,从事心电学技术的医师、技师和护士等有数十余万人,然而,对心电图的描记技术、测量方法和出具心电图报告等都缺少统一的标准。考虑到心电图从检查到出具报告,是一项专业技术很强的工作,要想使标准化规范得以推广和确立,必须对从业人员进行心电技术岗位规范化培训。适应时代之需,中国医师协会心电技术培训专家委员会成立并承担起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专家开展培训的时代重任。我们倍感鼓舞,2013年的初夏之际,《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中国仅存的两本心电学专业学术期刊之一,将迎来它的20华诞。20年栉风沐雨,20年春华秋实,经淮南、徐州、南通、镇江四地辗转而立足生根,历《中国心电学杂志》、《实用心电学杂志》、《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三名变更而不改初衷。20年,这本刊物见证着中国心电学事业的腾飞;20年,万千读者作者呵护着一颗种子长成了栋梁。有过迷茫,也有过低沉,如今,凭着江苏大学期刊人的砥砺不怠,藉着新老朋友的鼎力支持与诚挚厚爱,《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正焕发出“从头越”的活力与“上层楼”的希望。我们满怀期许,继中国医师协会和中国心电学会举办的全国第一期心电技术岗位合格证培训班定于2013年4月18日~4月21日在北京举办之后,第二期培训班将于2013年5月24日~5月26日移师江苏镇江举办。届时,《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将同期举行新一届编委会成立大会。为了聚四海之力、集百家之智办好心电学专业学术期刊,这次大会,我们将诚邀来自中国医师协会心电技术培训专家委员会、中国心电学会、中国心电图会诊中心、中国心电学基地以及全国20多个地区90多家医院的100多位编委汇聚一堂、共襄大计。我们相信:这次大会既是一次名家云集、群英荟萃的学习大会,也是一次精诚协作、携手共进的联谊盛会!第二期全国心电技术岗位合格证培训班将有数十位全国著名心电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同时进行实践演练,现场考试等。招生对象: 全国从事临床和心电工作的医师、技师、护士和麻醉师。培训内容: 主要是心电图标准化,包括心电图机标准化、心电图的导联标准化、心电图描记技术标准化、心电图测量标准化、心电图报告名词标准化、心电图分析方法、正常心电图、房室肥大心电图、心肌缺血心电图、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心脏负荷试验等。正式注册学员经过考试合格者,中国医师协会颁发全国统一的《心电学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本证书是心电学行业医、技、护人员持证上岗的重要证件,证书在全国有效。学员可获得继续医学教育I类学分。请每位学员带一寸免冠照片3张,办证书用。历史文化名城镇江,处长三角之腹地,居京沪线之通衢,坐拥“天下第一江山”之盛名,独具“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之形胜,沈括著《笔谈》于梦溪,萧统编《文选》于南山,“水漫金山”传唱不衰,“焦山碑林”至今流传,更有“镇江三怪”之美味令人难以忘怀!欢迎您到镇江来!会议时间: 2013年5月24日~5月26日会务费: 1380元/人(含培训费、资料费、餐费、《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全年6期)住宿: 江苏镇江国际饭店360元/日/2人标间(五星级)报到地点: 江苏镇江国际饭店(5月24日8:00~19:00)参会确认:1. 发送电子邮件到会务邮箱:zzsbgs@ujs.edu.cn,注明参会单位、人数及简介;2. 邮寄信函至会务办:江苏镇江梦溪园巷30号江苏大学杂志社,注明参会单位、人数及简介;3. 直接致电会务办:0511-84446913、84440893,联系人:李老师、金老师。4. 会议详细指南见http://www.365heart.comhttp://zzs.ujs.edu.cn。 中国医师协会
    心电技术培训专家委员会江苏大学杂志社2013年4月7日2013年4月7日
  • 专家述评
  • 专家述评
    卢喜烈
    2013, 22(2): 541-5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家述评
    陈清启
    2013, 22(2): 543-55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家述评
    贾邢倩
    2013, 22(2): 552-55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专家述评
    李兴杰,张琛
    2013, 22(2): 558-56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论著
  • 论著
    顾敏,顾翔,何胜虎,孙磊,张晶,孙加斌
    2013, 22(2): 565-5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远程心电监测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远程心电监测检查78例明确诊断为心脏病或存在心脏不适的患者,所有患者同时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其中42例患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远程心电监测与常规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及缺血性ST-T改变检出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78例患者中,远程心电监测及常规心电图分别检出62例、46例心律失常患者(P<0.05),同时分别检出14例、6例患者心电图存在缺血性ST-T改变(P<0.05);在完善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42例患者中,远程心电监测与24 h动态心电图分别检出34例、30例心律失常患者(P>0.05),同时分别检出10例、7例心电图有缺血性STT改变的患者(P>0.05)。结论   远程监测无论在心律失常还是缺血性ST-T改变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组;远程监测对心律失常及缺血性ST-T改变的检出率与24 h动态心电图无显著差异。
  • 论著
    张慧文
    2013, 22(2): 570-5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患儿心电图、血清心肌酶联合脑电图改变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3例确诊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入院2~12 h内行常规12导心电图、血清心肌酶谱、心肌肌钙蛋白及16导脑电图检查。结果    治疗前,所有患儿心电图异常11例,以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及房室传导阻滞、房性期前收缩为多见;心肌酶谱(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异常10例;肌钙蛋白全部高于正常上限值;脑电图界限性6例,异常7例。治疗后,所有患儿的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或治愈。结论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大多存在心肌损害及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应及早行心电图、心肌酶谱联合脑电图的检测,以便能够采取积极的治疗,对疗效观察、预后评价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论著
    陈巳楣, 吴岳平
    2013, 22(2): 573-5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置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分析并综合患者临床情况,研究Brugada综合征(Brs)患者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院近5年诊断的12例Brs住院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随访观察;均行Holter检查分析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特征;根据ICD的随访资料,分析室颤发作的时间特征。 结果    Holter显示,其中8例患者室性期前收缩总数为0~80个/d,另外4例以夜间至清晨为主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及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其中1例伴有阵发性心房颤动;1例伴有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及房性心动过速,并且夜间心率缓慢29次/min伴交界性逸搏心律)。9例患者置入ICD后随访6 ~50个月,70次室颤发作中92.8%集中在22:00~07:00。12例患者均有晕厥病史,9例在住院期间发生室速/室颤,2例有猝死家族史,随访期间2例猝死。结论    Brs患者的室速/室颤发作多集中在夜间和凌晨;伴有房性心律失常和缓慢心律失常的Brs患者室速/室颤发生率更高。确诊的Brs患者发生心悸等不适时,应全面了解心律失常发生的情况,并酌情给予相应的治疗。
  • 论著
    黄峻, 鞠文东, 熊小英, 陈昂, 吴礼凤
    2013, 22(2): 576-57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住院分娩诊断子痫前期患者共217例,其中轻度子痫前期99 例,重度子痫前期118 例;另选取同期住院分娩的孕妇57例为对照组。动态血压监测所有患者白天与夜间的血压,并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将患者分为杓型、非杓型及反杓型。结果   子痫前期患者发生非杓型和反杓型昼夜节律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01);反杓型出现各种围生儿不良结局比非杓型及杓型患者都高(P<0.05)。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对围生儿结局有不利影响,尤其更应关注反杓型患者,加强夜间降压力度,掌握时机适时终止妊娠有利于母婴安全。
  • 论著
    许金兰,郭美琴,王晓华,储诚华
    2013, 22(2): 580-58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鉴别24 h动态心电图中ST段抬高,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抽取111例ST段抬高患者动态心电图,分别按照心绞痛、Brugada波、急性心包炎和早期复极变异4组进行分析。结果   心绞痛组ST段抬高与患者发作的症状、时间有关;心包炎组普遍导联持续抬高;其余2组虽然ST段抬高具有动态改变,与发作症状不同步,但与同一患者动、静状态有关。结论   结合患者当时临床症状和动、静状态,ST段是否持续抬高及其形态、分布导联是动态心电图鉴别ST段抬高性质的关键。
  • 论著
    郭英杰
    2013, 22(2): 584-586,5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分时段无线传输的Holter心电监护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时段无线传输Holter心电监护通过对波形分析的自感应和报警按钮双重作用向分析中心发送心脏事件预警,分析中心医师通过其实时心电图与其前心电图对比分析作出ACS的诊断;分析检出的66例ACS患者的基本情况,以及就检地点和记录盒佩戴时间。结果   3年中共有246例疑诊冠心病患者接受分时段无线传输的Holter心电监护检查,从中检出ACS 66例,占26.8%,其中急性心肌梗死39例,占59.1%,心绞痛27例,占40.9%。到医院就检的53例,检出ACS 14例,占26.4%;在基层医疗点受检193例,检出ACS 42例,占21.8%。基层医疗点无论是受检人数还是ACS检出人数都明显多于到医院就诊者(193/53,3.64 ∶1,42/14,3 ∶1)。在检出的66例ACS者中,Holter监护时间为52分~22小时46分,均提前结束预设监护时间,为早期治疗赢得宝贵时间。结论   分时段无线传输的Holter心电监护可及时发现和确诊ACS,弥补了Holter心电监护只能作回顾性分析的缺陷,在及时治疗、减少严重并发症、提高救治质量以及改善预后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 论著
    寇锋军,王月文
    2013, 22(2): 587-5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ACOP)时临床心电图表现、心肌酶及肌钙蛋白(cTNT)的改变对心肌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2008年1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8例ACOP患者进行心电图、心肌酶及cTNT定量临床观察,并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108例ACOP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昏迷82例,占75.9%;心电图异常80例,占74.1%,其中STT改变69例,占63.9%;心肌酶活性升高69例,占63.9%;cTNT活性升高25例,占27.8%。心电图的改变及心肌酶、cTNT的活性升高与年龄呈正比,与中毒程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重度中毒与轻度中毒者,重度中毒与中度中毒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101例患者康复出院,5例因中毒时间长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2例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结论   ACOP可以造成心肌不同程度的损害,需要积极进行相应治疗。
  • 论著
    宋珂,陈巧玲
    2013, 22(2): 591-592,5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对于老年房颤患者在临床上采用美托洛尔和胺碘酮治疗的效果,并分析其所发生的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房颤患者50例进行临床观察,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单纯的美托洛尔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美托洛尔+胺碘酮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老年房颤患者美托洛尔+胺碘酮药物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论著
    刘霞,刘丹
    2013, 22(2): 593-5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外伤性骨折患者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DC)的变化及其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外伤性骨折患者60例,根据年龄分为Ⅰ组(40~60岁)、Ⅱ组(61~80岁),两组患者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并计算DC及HRV等各项指标。结果   Ⅰ组DC为(6.08±1.74) ms;Ⅱ组DC为(5.13±0.82) ms;DC与HRV指标SDNN、rMSSD、pNN50、HF等呈正相关(P<0.01),与HR呈负相关。结论   外伤性骨折患者DC指标和HRV指标相关性较好,DC可独立作为自主神经功能检测的指标。
  • 论著
    黄志标,宋伟
    2013, 22(2): 596-59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心电图碎裂QRS波群(fragmented QRS complex, fQRS)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发生fQRS波群将其分为fQRS组和无fQRS组,比较两组患者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心律失常、ST段抬高导联数及住院病死率。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梗死后心绞痛、心律失常、ST段抬高导联数、死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RS波群的发生与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 论著
    刘燕,刘莉
    2013, 22(2): 598-599,6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探讨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万次以上室性期前收缩的特征与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万次以上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按不同条件分类后的分布情况。结果    94例万次以上室性期前收缩患者中,① 按病因分类:冠心病27例,心律失常17例,扩心病15例,高血压心脏病11例,肺心病8例,糖尿病5例,胸闷、心悸待查3例,心肌梗死、心肌炎、心绞痛各2例,脑梗死、胆结石各1例。② 按Lown分级法分类:Ⅱ级31例、Ⅲ级21例、Ⅳ级A15例、Ⅳ级B 26例、Ⅴ级1例。③ 按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的时间分类:白天发生率高者32例,夜间发生率高者34例,昼夜均发生者28例。④ 按室性期前收缩频率分类:4万~5万次∕d 4例、3万~4万次∕d 9例、2万~3万次∕d 20例、1万~2万次∕d 61例。结论  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出万次以上室性期前收缩,应首先查清引起室性期前收缩的原因,然后结合临床综合判断,才能正确地对其进行评价和预后的估评。
  • 心电前沿
  • 心电前沿
    程中伟
    2013, 22(2): 600-6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讲座
  • 讲座
    于小林,谷方
    2013, 22(2): 604-6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屏幕截图是目前最常用和最简便的获取医学线条图的方法。将这类截屏图处理成符合印刷和课件制作要求的清晰图片,对心电学技术的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具有较大的实用意义。以一幅横面QRS向量环的截屏图为例,详细介绍了用Windows XP自带画图板结合Word软件进行图形处理的方法与步骤,特别在向量图泪点清晰度和线图对比度等操作技法上做了重点描述。该截屏图的处理操作简便、易于上手,处理后的图形效果可满足出版和课件的制图要求。
  • 病例报告
  • 病例报告
    陈月英,詹洪吉,罗亚雄,向红菊,王福军
    2013, 22(2): 607-6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男,47岁。因反复心悸、胸闷20余年,加重半年入院。心电图QRSV1呈rSr型,可见Epsilon波,TV1~V3倒置。动态心电图单个室性期前收缩600次,形态均为左束支阻滞图形。超声心电图示右心室扩大,右心室壁变薄,右室壁运动幅度减弱,右心室小梁小房形成。符合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诊断标准。
  • 病例报告
    张广洪,孟祥兵,石义涛
    2013, 22(2): 609-6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患者,男,69岁。无明显诱因胸痛1 h来诊,伴心慌、牙痛。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多源室性期前收缩。STⅡ、Ⅲ、aVF 抬高0.10~0.25 mV,Ⅰ、aVF及V4~V6导联可见STT改变。55 min后,心电图恢复正常。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可能与冠状动脉痉挛造成房室结动脉供血不足有关。变异型心绞痛可诱发多种心律失常,本例为多源室性期前收缩,如不及时处理,不能排除诱发恶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故临床应加强对变异性心绞痛足够的重视,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 病例报告
    鲍颖,杜振兰
    2013, 22(2): 610-6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心房分离是极为少见的房性心律失常,而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伴心房分离更是少之又少,现发现1例报道如下:患者,男,69岁,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监测V1导联显示:有3组独立、形态迥异的P波。第1种为窦性;第2种为房性;第3种尖锐低小的P″波既不干扰正常窦性节律,也不受窦性节律的干扰,以自身固有频率规则出现,频率为30~33次/min。所有P″波均未下传心室产生QRS波群,为心房分离。
  • 综述
  • 综述
    邹巧玲,刘晓梅,宋辉
    2013, 22(2): 612-6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动态心电图(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m,AECG)由美国人Holter首创于1961年,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从国外引进用于临床,使心血管疾病诊断水平大为提高。动态心电图的应用在我国目前的临床诊断和监测中有重要价值,在检测心律失常、评价起搏器、对灶性房颤进行评价、监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以及监测抗心律失常药物上均有应用。因此对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和现状进行论述分析很有必要。
  • 综述
    陈禺,储伟
    2013, 22(2): 614-6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脑心综合征是指各种原因(急性脑血管病、急性颅脑外伤、颅内炎症)所致的继发性心脏电活动的改变。心电图表现以ST改变、各种心律失常及J波改变为主要特征;其心电图改变的发生机制与神经体液调节、电解质紊乱等有关。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与心电图异常的相关研究对患者预后有显著意义。脑心综合征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因此临床上高度重视脑心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并且其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