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网刊维护  |  留言  |  联系我们  |  返回杂志社  |  English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常用链接

 
· PDF阅读器福昕下载
· 江苏大学
· 外文期刊参考文献查询
· 中国知网
· 万方医学网
·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 27卷 01期
刊出日期:2017-01-30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检验医学
经验技术交流
个案报告
   
基础医学
1 王一茗1, 杨晓月1, 束彦页1, 万晓蕾2
穴位埋线对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埋线对缺血再灌注损伤ZDF大鼠心肌Beclin-1、Bcl-2及P6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24只雄性ZDF大鼠随机分为4组(n=6):空白组、缺血再灌注组、针刺组和埋线组。采用推管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Beclin-1、Bcl-2及P62的表达;电镜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其余3组大鼠血清SOD、GSH-Px含量均明显下降(P<0.01),心肌组织Beclin-1、Bcl-2及P62表达显著增强(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针刺组及埋线组血清SOD、GSH-Px 含量明显上升(P<0.01),心肌Beclin-1、Bcl-2表达明显升高,P62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均P<0.01);电镜观察结果显示,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针刺组及埋线组ZDF大鼠心肌损伤相对较轻,自噬泡数量增多。结论: 埋线可能通过上调心肌中Beclin-1、Bcl-2及下调P62的表达激活自噬,从而有效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
2017 Vol. 27 (01): 1-4 [摘要] ( 980 ) [HTML 1KB] [PDF 1427KB] ( 1820 )
5 刘义灏1,2, 俞翔2, 张力2, 崔学文1, 贺淑莉2
一种新型磁性骨水泥的制备及其在交变磁场中对骨肉瘤MG-63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制备一种新型磁性骨水泥并对其形貌、凝固时间、抗压强度、生物相容性及其在交变磁场下对肿瘤细胞的杀灭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用高温有机溶剂法制得磁性纳米颗粒并观察其形貌,测定其成分及磁滞曲线。用不同比例的磁性纳米颗粒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混合制备成0%、5%、10%、15%的磁性骨水泥并按ISO 5833标准测定凝固时间、抗压强度。筛选出符合ISO 5833标准的磁性骨水泥样品,测量其在390 kHz、22 kA/m的交变磁场中的体外升温情况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骨肉瘤细胞(MG-63)的杀伤作用,同时采用CCK-8评价其对小鼠成纤维细胞(MEF)的毒性作用。结果:  所制的Co0.04Fe2.96O4磁性纳米颗粒为超顺磁性。随着磁性纳米颗粒含量的增加,骨水泥的凝固时间也随之延长。仅有含0%、5%磁性纳米颗粒的骨水泥的抗压强度达到ISO 5833标准,分别为(86.4±6.4)MPa、(77.5±6.1)MPa。含5%磁性纳米颗粒的骨水泥在交变磁场中3 min可达符合临床治疗所需的50 ℃,在达到50℃后维持30 min和直接升温6 min分别能诱导77.78%和80.78%的MG63细胞凋亡,且细胞毒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制得的磁性骨水泥生物相容性良好,凝固时间、抗压强度、体外升温均符合临床骨肿瘤磁热疗的要求,在交变磁场下能有效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2017 Vol. 27 (01): 5-9 [摘要] ( 564 ) [HTML 1KB] [PDF 2002KB] ( 1610 )
10 卜玲,牟笑,郑婷婷,罗旋,路庆艳,毛朝明
EGCG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和摄碘能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 EGCG)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和摄碘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EGCG处理甲状腺癌W3细胞株48 h后,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检测W3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法检测钠碘转运体(sodium iodide symporter,NIS)的变化,摄碘能力实验检测W3细胞摄碘能力。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随着EGCG浓度的增加,W3细胞的增殖能力逐渐降低(P<0.01),NIS的表达逐渐增加(P<0.01),呈浓度依赖性。摄碘实验显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EGCG明显促进W3细胞对碘的吸收能力 (P<0.01)。结论: EGCG能抑制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通过上调NIS的表达促进甲状腺癌细胞株的摄碘能力。
2017 Vol. 27 (01): 10-13 [摘要] ( 729 ) [HTML 1KB] [PDF 1219KB] ( 1520 )
18 朱凯翔, 卢春
卡波氏肉瘤病毒编码的miR-K7-3p重组慢病毒载体构建及其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构建卡波氏肉瘤病毒(KSHV)编码的miR-K7-3p的重组慢病毒载体,并检测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miR-K7-3p的序列及互补序列插入miR-30茎环结构,以此为模板扩增出目的片段,插入慢病毒载体mpCDH-CMV-MCS-EF1-tRFP(简写为mpCDH,tRFP基因可表达红色荧光蛋白)中,构建重组慢病毒载体mpCDH-miR-K7-3p。将构建的目的质粒mpCDH-K7-3p与包装质粒psPAX2、包膜质粒pMD2.G共同转染人胚肾上皮细胞(293 T),包装表达miR-K73p的慢病毒。采用病毒梯度稀释法测定病毒滴度。用包装成功的miR-K7-3p慢病毒感染HUVECs,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miR-K7-3p的表达,CCK-8及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力。结果:  双酶切鉴定、核酸序列测定与比对结果证实重组慢病毒质粒mpCDH-miR-K7-3p构建成功。qRT-PCR检测到重组慢病毒感染的HUVECs中miR-K7-3p的表达水平升高。增殖实验结果显示,miR-K7-3p慢病毒感染后的HUVECs增殖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结论: miR-K7-3p可以明显促进HUVECs的增殖。
2017 Vol. 27 (01): 18-23 [摘要] ( 523 ) [HTML 1KB] [PDF 1753KB] ( 1546 )
24 王娟, 田洁, 田新宇, 王运刚, 许化溪, 王胜军
白细胞介素17体外抑制小鼠髓源抑制性细胞的凋亡
目的:  体外观察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对小鼠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MDSCs)凋亡的影响。方法: 通过皮下注射Lewis细胞构建荷瘤小鼠模型,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技术(MACS)分离脾脏MDSCs,常规培养。经IL-17 处理24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DSCs凋亡率;经IL17处理6 h后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Bcl-2的表达。结果:  IL-17处理组活细胞数量为(9.547±0.962 6)×104,明显高于对照组活细胞数[(4.123±0.259 8)×104,P<0.01];IL-17处理组活细胞比例为(59.55±2.831)%,明显高于对照组[(45.33±1.556)%,P<0.05];对照组晚期凋亡细胞比例为(22.87±1.349)%,明显高于IL-17处理组[(13.70±1.003)%,P<0.01]。蛋白质印迹检测结果显示,IL-17处理后的MDSCs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结论: IL-17体外可明显抑制MDSCs的凋亡。
2017 Vol. 27 (01): 24-26 [摘要] ( 616 ) [HTML 1KB] [PDF 1060KB] ( 1480 )
27 杨溢,何悦,陈思远,于明
维生素E对帕金森病模型细胞的抗凋亡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  探讨维生素E(VE)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的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用重组鼠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大鼠PC12细胞株进行诱导分化,加入500 μmol/L的MPP+制成帕金森病细胞凋亡模型,再给予不同浓度的VE处理细胞;Hoechst 33342染色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应用流式细胞术观察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和坏死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细胞周期依赖蛋白激酶5(cyclindependent kinase 5,CDK5)、calpains的表达。结果:  给予NGF后第2天可见PC12细胞突起数量增多、长度变长,细胞胞体变大、形态不规则;随着VE浓度升高,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0.01);VE浓度为200 μmol/L时细胞活性最高(P<0.01),细胞核固缩和碎裂现象最少见。随着VE浓度升高,PC12细胞内CKD5、calpains的表达逐渐下降。结论: VE通过抑制细胞凋亡通路中calpains通路,在帕金森病细胞模型中发挥神经元保护作用。
2017 Vol. 27 (01): 27-30,35 [摘要] ( 649 ) [HTML 1KB] [PDF 1242KB] ( 1600 )
31 Muhammad Asad Iqbal1, 刘嫣方2, 林江2, 薛娣3, 钱炜1
甲状腺乳头状癌线粒体DNA D环区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线粒体DNA (mtDNA) D环区基因突变和线粒体微卫星不稳定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9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石蜡组织标本,提取DNA并对 mtDNA D环区序列行巢式PCR扩增,通过正反向直接测序对扩增产物基因序列进行检测,利用Mitomaster软件将所测区的基因序列与剑桥标准系列(revised Cambridge reference sequence, rCRS)及相关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D环区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采用巢式PCR成功扩增出9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石蜡标本mtDNA D环区序列,扩增成功率达到94.8%;87例标本(90.6%)检测出突变位点35个,共255个突变,其中D310及D514区域存在微卫星不稳定;统计结果表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TNM分期与mtDNA D环区突变个数无相关性(P>0.05)。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mtDNA D环区基因存在高频突变,可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2017 Vol. 27 (01): 31-35 [摘要] ( 577 ) [HTML 1KB] [PDF 1447KB] ( 1582 )
36 张凌宇, 侯书宁, 赵昕, 孙佳遥, 张义全, 黄新祥
副溶血弧菌CalR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其DNA结合活性分析
目的:  原核表达和纯化副溶血弧菌的CalR蛋白并分析其DNA结合活性,为后续深入研究其对靶基因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以副溶血弧菌野生株RIMD2210633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calR的编码区序列,将其克隆入pET28a中获得重组载体;将重组载体导入大肠埃希菌BL21λDE3中,获得重组蛋白表达菌株,该菌株经IPTG诱导表达His6CalR,用Ni柱树脂进行蛋白纯化。PCR扩增T3SS1 相关基因exsC、exsD和VP1687的启动子区序列,通过凝胶阻滞实验检测His6CalR蛋白对它们的结合活性。结果:  成功表达纯化出可溶性His6CalR蛋白;凝胶阻滞实验结果显示,重组蛋白His6CalR能够直接结合exsC、exsD和VP1687的启动子区。结论: 本研究表达纯化的副溶血弧菌CalR蛋白具有DNA结合活性,可用于后续的转录调控机制研究。
2017 Vol. 27 (01): 36-39 [摘要] ( 538 ) [HTML 1KB] [PDF 1040KB] ( 1562 )
40 程成国,李坚,金君
ERCC1和BRCA2基因共沉默有效逆转耐药肺癌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
目的:  探讨沉默ERCC1和BRCA2基因后逆转顺铂耐药肺癌细胞株(A549/DDP)对顺铂耐药性的效应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合成针对ERCC1和BRCA2基因的siRNAs (ERCC1siRNA和BRCA2siRNA),用脂质体转染试剂将其分别或共同转染于A549/DDP细胞。蛋白质印迹法测定转染前后A549/DDP细胞ERCC1和BRCA2蛋白的表达以确定转染成功,并检测转染前后A549/DDP细胞经顺铂诱导的FANCD2单泛素化水平及BRCA1和RAD51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测定转染前后A549/DDP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Annexin V/PI流式细胞术测定转染前后A549/DDP细胞凋亡率;免疫荧光法测定转染前后A549/DDP细胞核内FANCD2核聚小体和RAD51核聚小体的表达。结果:  A549/DDP细胞转染ERCC1siRNA和BRCA2siRNA后ERCC1和BRCA2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表明转染有效。转染ERCC1siRNA后顺铂诱导的FANCD2蛋白单泛素化水平和核聚小体表达均明显降低。转染BRCA2siRNA后顺铂诱导的BRCA1和RAD51蛋白表达及RAD51核聚小体表达明显降低。与此同时,转染ERCC1siRNA或BRCA2siRNA均可增加A549/DDP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以及增强顺铂诱导的细胞凋亡作用,共转染ERCC1siRNA和BRCA2siRNA则进一步增强顺铂对A549/DDP的细胞毒性作用。结论: 沉默ERCC1和BRCA2基因可通过抑制A549/DDP细胞株范可尼贫血通路和同源重组通路的DNA损伤修复功能,逆转A549/DDP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两个基因共沉默对顺铂耐药性的逆转作用更为明显。
2017 Vol. 27 (01): 40-46 [摘要] ( 672 ) [HTML 1KB] [PDF 2224KB] ( 1518 )
47 夏贤斌1, 李坚1, 汪毅2
血浆miRNA-20a和miRNA-210对肺癌的诊断价值评价
目的:  探讨血浆miRNA20a和miRNA210表达水平用于肺癌诊断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58例肺癌患者和46例良性肺疾病患者血浆miRNA20a和miRNA210的表达。同时分析血浆miRNA20a和miRNA210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这两类miRNA诊断肺癌的效能。根据ROC曲线确定这两类血浆miRNAs诊断肺癌的折点(临界值),计算敏感性、特异性等,并与经典的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Cyfra211)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肺癌患者血浆中miRNA20a和miRNA210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肺疾病对照组(P<0.01)。血浆miRNA20a的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而血浆miRNA210表达水平与肺癌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08、P=0.041和P=0.016)。血浆miRNA20a和miRNA210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3(95%可信区间0.821~0.946)和0.824(95%可信区间0.745~0.904),高于癌胚抗原和Cyfra211的0.656(95%可信区间0.551~0.761)和0.754(95%可信区间0.658~0.847)。血浆miRNA20a和miRNA210诊断肺癌的敏感性(77.6%和75.9%)和准确性(81.7%和77.9%)高于癌胚抗原(44.8%和62.5%)和Cyfra211(56.9%和72.1%),这两种miRANs联合检测能进一步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性,但特异性略有下降。此外,两种miRANs联合癌胚抗原或Cyfra211能进一步提高对肺癌的诊断效能。结论: 血浆miRNA20a和miRNA210有可能作为诊断肺癌的生物标志物。
2017 Vol. 27 (01): 47-52 [摘要] ( 704 ) [HTML 1KB] [PDF 1392KB] ( 1515 )
53 徐静云,丁祥亚,卢春
微小RNA 124-5p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和肿瘤恶化程度的影响
目的:  建立稳定表达微小RNA 124-5p(miR-124-5p)的宫颈癌细胞系,探讨miR-124-5p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和肿瘤恶化程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miR-124-5p的前体序列,将其克隆至mpCDH-CMV-MCS-EF1-tRFP(简称为mpCDH)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mpCDH-miR-124-5p。通过慢病毒包装系统将目的质粒mpCDH-miR-124-5p或空载体mpCDH与包装质粒psPAX2以及包膜质粒pMD2.G共转染入人胚肾上皮细胞(293 T细胞),收集病毒液分别感染宫颈癌HeLa和SiHa细胞系。观察48 h后红色荧光蛋白(RFP)阳性细胞的比例。进一步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感染后宫颈癌细胞中miR-124-5p的表达水平,运用虫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24-5p的活性。通过平板克隆实验和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观察miR-124-5p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能力和肿瘤恶化程度的影响。结果:  成功构建重组质粒mpCDH-miR-124-5p。重组miR-124-5p慢病毒感染宫颈癌细胞系后细胞状态良好,且荧光率高达90%。建立了稳定表达miR-124-5p的宫颈癌细胞系。过表达miR-124-5p后,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能力以及软琼脂集落形成能力明显减弱。结论: miR1245p能够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和肿瘤恶化程度。
2017 Vol. 27 (01): 53-57,60 [摘要] ( 794 ) [HTML 1KB] [PDF 1700KB] ( 1377 )
临床医学
14 严洋1, 张嘉文1, 臧光耀1, 郭栋1, 杨云稀1, 贺骏达1, 潘诵弦1, 许文荣1, 严金川2
OX40-OX40L信号通过NFATc1调控ApoE-/-小鼠动脉粥样斑块形成
目的:  探讨OX40OX40L信号是否通过活化T细胞核因子c1(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s c1,NFATc1)调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方法: 选取18只载脂蛋白基因敲除(ApoE-/-)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n=6):对照组(慢病毒对照预处理后腹腔注射IgG2b 200 μg)、OX40激动组(慢病毒对照预处理后腹腔注射激动型OX40抗体200 μg)、沉默NFATc1组(siNFATc1慢病毒处理后腹腔注射激动型OX40抗体200 μg),采用颈动脉硅胶圈快速置入法构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HE及Masson染色检测动脉血管内膜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NFATc1表达。结果:  HE及Masson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OX40激动组小鼠颈动脉斑块面积增加,内膜增生明显,斑块内胶原纤维增生明显;沉默NFATc1组颈动脉斑块面积明显减少,内膜增生程度明显降低,斑块内胶原纤维增生减弱。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OX40激动组颈动脉斑块中NFATc1表达明显增加(t=9.896,P<0.01),而沉默NFATc1组表达明显减少(t=-3.167,P<0.05)。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OX40激动组颈动脉斑块中NFATc1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t=17.648,P<0.01),沉默NFATc1组颈动脉斑块中NFATc1蛋白表达量较OX40激动组表达明显减少(t=-4.747,P<0.05)。结论: OX40OX40L信号通过NFATc1调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2017 Vol. 27 (01): 14-17,23 [摘要] ( 569 ) [HTML 1KB] [PDF 1195KB] ( 1571 )
58 龚杰, 张煜, 李坚, 羊镇宇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病早期外周血sFlt-1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发病早期外周血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1,sFlt1)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50例在胸痛、胸闷6 h内就诊的患者,根据最终临床诊断其中102例ACS患者入选ACS组,48例排除ACS的患者入选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即刻外周血sFlt1水平,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计算曲线下面积,分析血浆sFlt1水平对ACS的诊断效能。结果:  ACS患者发病早期的血浆sFlt1水平(361.7±288.0)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26.2±49.6 )pg/mL,P<0.01\];入院即刻采用sFlt1单点值诊断AC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2。 结论: 血浆sFlt1在ACS发生的早期显著升高,早期检测sFlt1有助于ACS患者的早期诊治。
2017 Vol. 27 (01): 58-60 [摘要] ( 575 ) [HTML 1KB] [PDF 773KB] ( 1245 )
61 薛社亮1, 周燕娟2, 庄志方2, 蔡高军1, 师干伟1, 翁伟进1
合并长R-R间歇的心房颤动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长R-R间歇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我院门诊或住院就诊的126例房颤患者,同时行动态心电图(Holter)及夜间睡眠呼吸监测。根据Holter中是否伴有长间歇(>2.5 s)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病例睡眠参数,并行高危因素分析。结果:  126例房颤患者分为房颤伴长间歇组(38例)和房颤无长间歇组(88例),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及合并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合并OSAS患者有67例,房颤伴长间歇组的发生率为71.1%(27/38),房颤无长间歇组的发生率为45.5%(40/8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伴长间歇组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平均值分别为(16.1±12.1)次/h、(20.0±12.3)s,房颤无长间歇组相应平均值分别为(7.4±5.6)次/h、(8.2±4.7)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OSAS、AHI均与房颤长间歇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AHI是房颤长间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合并长RR间歇的房颤患者OSAS的发生率较高,AHI的增高可以预测房颤长间歇发生。
2017 Vol. 27 (01): 61-63 [摘要] ( 622 ) [HTML 1KB] [PDF 719KB] ( 1417 )
64 万鹏1, 付强2, 张倩2, 魏鹏2, 朱可2, 陆奕2, 眭建1
他汀类药物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SK9含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他汀类药物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血清枯草溶菌素转化酶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9, PCSK9)含量的影响。方法: 序贯选取新发STEMI患者167例,并纳入健康成年人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STEMI组入院时、他汀治疗1周及4周时及对照组血清PCSK9、血脂、肌钙蛋白、hs-CRP等。结果:  STEMI组PCSK9水平在入院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他汀治疗1周时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0.01),且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5),治疗4周时较其入院时明显降低(P<0.01),但明显高于治疗1周时(P<0.01)及对照组水平(P<0.01)。STEMI组LDL-C水平在入院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他汀治疗1周时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0.01),且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9),4周时较入院1周时进一步降低(P<0.01)。结论: STEMI患者血清PCSK9水平在他汀治疗4周内有动态变化,下降的血LDL-C浓度可能反馈性促进体内PCSK9水平增加,增加的PCSK9反馈性再调节血浆LDL-C水平,从而参与了他汀治疗后的胆固醇逃逸过程。
2017 Vol. 27 (01): 64-68 [摘要] ( 532 ) [HTML 1KB] [PDF 743KB] ( 1390 )
69 马从学1, 倪绍端1, 林光永1, 林文秀1, 朱琳佳2
自制氧驱动雾化吸入回路减轻全麻气管导管拔管期不良反应
目的:  观察自制氧驱动雾化吸入回路对全麻气管导管拔管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拟行全麻气管插管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气管导管拔管期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2%盐酸利多卡因5 mL+地塞米松5 mg+生理盐水10 mL),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拔管。记录两组患者的耐管评分、拔管时间,记录围拔管期并发症如拔管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咽部不适,咽喉痛和声音嘶哑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耐管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拔管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围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平稳,咽部不适、咽喉痛和声音嘶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自制氧驱动雾化吸入回路用于全麻气管导管拔管期管理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2017 Vol. 27 (01): 69-72 [摘要] ( 444 ) [HTML 1KB] [PDF 808KB] ( 1328 )
检验医学
73 唐国建1, 李国民1, 赵凯1, 葛锁华1, 蒋海燕1, 薛玉芹1, 邵世和2,*
幽门螺杆菌hp0529基因缺陷株的构建及其功能初步研究
目的:  构建幽门螺杆菌Ⅳ型分泌系统hp0529基因缺陷株,并对其功能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采用同源重组原理,PCR技术扩增hp0529基因编码区两侧序列同源臂,构建含卡那霉素抗性标志的自杀质粒pBlueKM40△hp0529;利用电穿孔法将其导入受体野生株中,通过卡那霉素筛选出hp0529基因缺陷株并经PCR及酶切方法鉴定;分别对缺陷株和野生株进行培养,观察其生长状况;并将两株细菌分别与胃上皮GES1细胞共培养,检测hp0529基因缺陷株诱导GES1细胞IL8 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出幽门螺杆菌hp0529基因缺陷株;该基因敲除对细菌生长无明显影响,但对诱导GES1细胞IL8 mRNA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成功构建hp0529基因缺陷株,该基因对细菌生长无明显影响,但能影响GES1细胞IL8 mRNA的表达。
2017 Vol. 27 (01): 73-77 [摘要] ( 522 ) [HTML 1KB] [PDF 1132KB] ( 1468 )
78 房玉珠1, 朱燕1, 叶森2*, 姚冬明1*
细胞角蛋白19基因的克隆构建与重组表达
目的:  构建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CK19)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进行表达,以获取低成本、高产量、高纯度的CK19蛋白。方法: 根据基因库CK19的基因序列,设计多条用于基因拼接的DNA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CK19基因,用基因重组技术将该片段克隆到质粒pET28a中,PCR和DNA测序鉴定。将重组质粒CK19pET28a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中,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后,使用镍柱亲和层析纯化蛋白,并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鉴定。结果:  成功扩增出CK19基因片段,克隆到表达载体后经菌落PCR和DNA测序鉴定正确。重组质粒CK19pET28a在大肠埃希菌中经诱导和纯化后获得纯度较高目的条带,蛋白质印迹结果证明目的蛋白有反应性。  结论: 成功构建了肿瘤标志物CK19原核表达载体,经过诱导表达和蛋白纯化获得了高纯度有活性的目的蛋白。
2017 Vol. 27 (01): 78-81 [摘要] ( 625 ) [HTML 1KB] [PDF 899KB] ( 1657 )
经验技术交流
82 周延杰1,2, 李涛1, 丁延玲1, 张家慧1, 汤盛楠1, 孙晓春1
PFKFB3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6磷酸果糖激酶-2/果糖-2,6-二磷酸酶同工酶3(6-phosphofructo-2-kinase/fructose-2,6-bisphosphatases 3 isozyme,PFKFB3)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31例结直肠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PFKFB3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FKFB3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免疫组化阳性表达率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31例结直肠腺癌组织PFKFB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为1.93±1.73,明显高于其相对应的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5,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结直肠腺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PFKFB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3%(19/31)和3.2%(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FKFB3的高表达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侵袭、转移及治疗前癌胚抗原水平有关(均P<0.05)。结论: PFKFB3对结直肠腺癌具有潜在的临床诊断价值,且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2017 Vol. 27 (01): 82-84 [摘要] ( 520 ) [HTML 1KB] [PDF 1574KB] ( 1635 )
85 曹华1, 许福生1, 顾永福1, 陈建民1, 刘方刚1, 柯荣军1, 祁伟1*, 端礼荣2
α-半水硫酸钙辛伐他汀万古霉素复合骨填充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价
目的:  评价α-半水硫酸钙辛伐他汀万古霉素复合骨填充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将α-半水硫酸钙辛伐他汀万古霉素复合骨填充材料制成不同浓度(0.5%、2.5%、5.0%)的浸提液。① 采用灌胃途径对大鼠行短期全身毒性实验,观察大鼠进食、呼吸、运动和存活率。② 体外溶血实验,将浸提液加入抗凝兔血内,恒温水浴60 min后离心取上清液,分光光度计测定上清液光密度值,计算红细胞溶血率。③ 热原实验,在新西兰兔的耳缘静脉注入浸提液后,定时测量肛温。结果:  各浓度浸提液灌胃后,大鼠运动机能均未受影响,灌胃2周后的体质量均明显高于实验前(P<0.05),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浓度浸提液对健康兔红细胞溶血率均不到0.5%,远小于5%的溶血阳性标准。各组兔平均体温升高0.2 ℃,未超过0.6 ℃。结论: α-半水硫酸钙辛伐他汀万古霉素复合骨填充材料是一种无毒、无溶血性、不含热原物质的生物医用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2017 Vol. 27 (01): 85-87 [摘要] ( 710 ) [HTML 1KB] [PDF 717KB] ( 1400 )
88 康玉涛1, 张华1, 陈金珍2, 陈芳2, 罗昆仑3*
RAGE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 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的表达水平。方法: 收集经手术治疗、术后确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肿瘤切除标本40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RAGE和HMGB1的表达,并分析影响表达的相关因素。结果:  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RAGE阳性表达率为72.5%(29例),HMGB1的阳性表达率为75.0%(30例)。RAGE和HMGB1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直径、淋巴转移、组织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肿瘤直径越大、淋巴结转移、组织分级越高、临床分期越高,则 RAGE和HMGB1表达越明显。结论: RAGE和HMGB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具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且表达程度与肿瘤直径、淋巴转移、组织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
2017 Vol. 27 (01): 88-91 [摘要] ( 459 ) [HTML 1KB] [PDF 781KB] ( 1359 )
个案报告
91 张光建, 孔凡芝, 温雅冰
硬皮病全口义齿修复2例报告
2017 Vol. 27 (01): 91-92 [摘要] ( 398 ) [HTML 1KB] [PDF 694KB] ( 1427 )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微信公众号

 
 

编辑部公告

 
· 编辑部关于网站维护的公告
· 编辑部关于开具《稿件录用证明》的公告
· 本刊入选武书连研发的《科学引文数据库(SCD
· 本刊荣获教育部“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 作者投稿请从本网站注册登录!
                  更多 
 

下载中心

 
·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中英文引用格式(2021—2023年)
· 2023年总目录
· 2022年总目录
· 2021年总目录
· 论文写作格式
 

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江苏大学
主  编:许文荣
国际刊号:ISSN 1671-7783
国内刊号:CN 32-1669/R
刊  期:双月刊
编辑出版:《江苏大学学报(医学
     版)》编辑部
地  址: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
     301号江苏大学杂志社
邮  编:212013
电  话:0511-84446824
 

版权所有 © 2012《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Journal of Jiangsu University (Medicine Edition)
编辑部电子信箱:xbyx@ujs.edu.cn或xbyx@mail.ujs.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