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网刊维护  |  留言  |  联系我们  |  返回杂志社  |  English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常用链接

 
· PDF阅读器福昕下载
· 江苏大学
· 外文期刊参考文献查询
· 中国知网
· 万方医学网
·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 23卷 2期
刊出日期:2013-03-30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检验医学
经验技术交流
综述
   
基础医学
93 詹莉芳,张晓磊,翁晓琴,张海方,徐顺高,黄新祥
OxyR蛋白对不同应激条件下伤寒沙门菌生存能力的影响
目的:研究OxyR蛋白对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Typhi, S.Typhi)在应激条件下生存能力的影响。方法:用λ-Red系统制备S.Typhi oxyR基因缺陷变异株;通过重组质粒pBAD/gⅢ将oxyR基因和pBAD/gⅢ空质粒分别导入oxyR基因缺陷变异株;构建oxyR缺陷回补株和oxyR缺陷回补空质粒株;制作生长曲线,观察野生株、oxyR缺陷株、oxyR缺陷回补株及oxyR缺陷回补空质粒株在不同应激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OxyRS.Typhi氧化调节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功制备S.Typhi oxyR基因缺陷变异株、oxyR基因缺陷回补株和空质粒对照株;生长能力分析结果表明,与野生株相比,oxyR缺陷株在氧应激时生长缓慢(P<0.05),oxyR缺陷回补株的生长能力得到恢复;qRT-PCR结果显示,在氧应激时OxyR蛋白可以抑制hemH基因的表达,活化uxuA基因的表达。结论:OxyR蛋白参与S.Typhi对氧应激的调节,为进一步研究S.Typhi 的致病性奠定了基础。
2013 Vol. 23 (2): 93-98 [摘要] ( 4463 ) [HTML 1KB] [PDF 1316KB] ( 2511 )
99 王小东, 吴国球 , 刘乃丰
非RGD肽超微超顺磁氧化铁探针制备及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靶向作用
目的:构建非RGD肽超微超顺磁氧化铁(USPIO)分子探针,探讨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靶向作用。方法:  采用化学交联法将非RGD肽(命名为P1c)偶联于二巯基丁二酸(DMSA)修饰的USPIO,形成具有免疫活性的分子探针。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探针对 HUVEC 增殖的影响。USPIO 标记的 P1c 肽作为实验组,USPIO 为对照组,通过固相结合实验、普鲁士蓝染色分析其体外免疫学特性,采用 1.5 T 磁共振仪对探针与高表达整合素 αvβ3的 HUVEC进行体外细胞成像。结果: 成功构建 USPIO 标记的 P1c 肽分子探针,其对 HUVEC 增殖无明显影响。固相结合实验及普鲁士蓝染色证实该探针能特异性与整合素 αvβ3结合。体外 MRI 显示在同一铁质量浓度时,P1c-USPIO 与 HUVEC 孵育后较 USPIO 组 T2*值明显缩短。结论:化学交联法可成功制备 P1c肽USPIO分子探针,该分子探针具有良好免疫学活性,可特异性结合整合素 αvβ3分子。
2013 Vol. 23 (2): 99-102,107 [摘要] ( 1497 ) [HTML 1KB] [PDF 893KB] ( 1829 )
103 孙焱, 李大鹏, 黄永辉
椎间盘内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腰椎间盘针刺退变的预防作用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对SD大鼠腰椎间盘针刺退变的预防效果。方法: 2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每组8只。实验组在术中透视引导下用27G针头对L4-5,L5-6椎间盘后侧针刺后以微量注射器向椎间盘内注射bFGF 50 μL, 对照组椎间盘穿刺后注射生理盐水50 μL,空白组椎间盘不予穿刺,术后8周3组SD大鼠统一行MRI检查,观察T2加权像腰椎间盘信号强度的改变,以Pfirrmann分级法对椎间盘退变程度进行分级,取出椎间盘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MRI结果显示,术后8周实验组及空白组髓核信号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各组间Pfirrmann评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检查显示实验组及空白组髓核细胞数量无明显改变,纤维排列整齐,对照组髓核细胞数量明显降低,胶原纤维排列紊乱。结论:bFGF注射对于后侧纤维环针刺术后SD大鼠椎间盘的退变有预防作用。
2013 Vol. 23 (2): 103-107 [摘要] ( 1111 ) [HTML 1KB] [PDF 998KB] ( 1982 )
108 王国贤,刘珊珊,李飞,李兆刚,李瑞芳
α-硫辛酸对高糖环境下心肌成纤维细胞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  探讨α-硫辛酸(α-LA)对高糖环境下心肌成纤维细胞(CF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原代培养乳鼠CFb按培养液不同分为正常糖组(5.5 mmol/L 葡萄糖),高糖组(25.5 mmol/L 葡萄糖),α-硫辛酸干预组:高糖+不同浓度α-硫辛酸(100、200、300 μmol/L )。噻唑蓝四氮唑(MTT)比色法检测成纤维细胞增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胶原Ⅰ的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GF-β1、磷酸化Smad2/3(p-Smad2/3)、Smad2/3、Smad7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糖组相比,高糖组CFb增殖明显增加(P<0.01),胶原Ⅰ分泌量增加,TGF-β1 、p-Smad2/3、 Smad2/3蛋白表达增加、Smad7蛋白表达降低。经不同浓度α-硫辛酸(100、200、300 μmol/L)处理后,CFb增殖、胶原Ⅰ含量明显降低,TGF-β1、p-Smad2/3、Smad2/3蛋白表达降低,Smad7蛋白表达升高。结论:α-硫辛酸抗糖尿病心肌病心肌纤维化作用可能部分通过抑制TGF-β1/Smads信号途径实现。
2013 Vol. 23 (2): 108-111,115 [摘要] ( 1448 ) [HTML 1KB] [PDF 1608KB] ( 2319 )
112 郭柔玉,张尤历,徐岷,蒋健,王晓燕,蒋小猛,徐萍
杆状病毒介导的DNA甲基转移酶1 siRNA对人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观察杆状病毒介导的DNA甲基转移酶1(DNAmethyltransferase 1, DNMT1) siRNA(小干扰RNA)对人胰腺癌PaTu8988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人胰腺癌细胞PaTu8988用6孔板培养并随机分成5组:空白组、阴性组、病毒r-Bac-si-DNMT1-D1组(D1组)、r-Bac-si-DNMT1-D2组(D2组)、r-Bac-si-DNMT1-D3组(D3组)。空白组仅加10%胎牛血清和DMEM培养基培养,阴性组、D1组、D2组、D3组加血清和DMEM培养基培养24 h后,分别加入空白载体r-Bac-CMV-EGFP和重组杆状病毒r-Bac-si-DNMT1-D1、r-Bac-si-DNMT1-D2、r-Bac-si-DNMT1-D3, 150 μL/孔。72 h后收集5组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测肿瘤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抗凋亡蛋白Bcl-2和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情况。结果:D1组、D2组和D3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组和阴性组(P<0.05)。与空白组和阴性组相比,D1组、D2组和D3组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Bax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  杆状病毒介导的DNMT1 siRNA通过抑制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表达,诱导胰腺癌细胞的凋亡。
2013 Vol. 23 (2): 112-115 [摘要] ( 1427 ) [HTML 1KB] [PDF 1145KB] ( 1832 )
116 陶杨晨,缪培智,赵莉芳,高平进,顾水明
吡咯列酮与瑞舒伐他汀联合使用对大鼠胸主动脉外膜成纤维细胞氧化和炎症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激动剂吡咯列酮与他汀类药物瑞舒伐他汀联合使用对大鼠胸主动脉外膜成纤维细胞(adventitial fibroblast, AF)氧化和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采用贴壁法培养SD大鼠胸主动脉AF,传代至第4代细胞备用。实验分组:对照组,血管紧张素(Ang)Ⅱ组(浓度为10-6mol/L),吡咯列酮组(浓度为10×10-6mol/L),瑞舒伐他汀组(浓度为10×10-6mol/L),吡咯列酮(浓度为10×10-6mol/L)和瑞舒伐他汀(浓度为10×10-6mol/L)联合用药组。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NADPH oxidase)亚型的表达水平,电泳迁移技术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激活蛋白-1(AP-1)的活性,RT-PCR方法检测PPARγ mRNA水平。 结果: ① AngⅡ诱导NADPH氧化酶亚型p22phox 和p67phox表达增加(P<0.01),吡咯列酮单独或与瑞舒伐他汀联合应用均能抑制AngⅡ的这种诱导作用(P<0.05);② AngⅡ诱导NF-κB及AP-1活性增强,吡咯列酮抑制NF-κB的活性,瑞舒伐他汀抑制AP-1的活性,而吡咯列酮与瑞舒伐他汀联合应用可同时抑制这两者的活性;③ 吡咯列酮与瑞舒伐他汀单独应用及联合应用均能增加PPARγ mRNA表达(P<0.01),且联合应用效果更显著(P<0.05)。 结论: 吡咯列酮与瑞舒伐他汀联合应用能更显著地抑制AngⅡ引起的大鼠AFs的氧化和炎症反应,这可能与他汀增强PPARγ的表达有关。
2013 Vol. 23 (2): 116-119 [摘要] ( 1304 ) [HTML 1KB] [PDF 946KB] ( 1812 )
120 刘云,胡杰,陈小芳,殷朝晖,糜戊煊,胡嘉波
不同时期和不同来源鼠胚玻璃化冷冻效果的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时期、不同来源的鼠胚玻璃化冷冻的存活率以及发育为囊胚的成功率。方法:采用体外受精和体内受精的方式得到小鼠的2、4、8细胞期胚胎,对其进行玻璃化冷冻、解冻,观察胚胎的存活与囊胚形成,以未冷冻的胚胎作为对照组。结果:由体外受精和体内受精获得的2细胞期胚胎在冷冻复苏后的存活率分别为70.67%、72.06%,囊胚形成率分别为65.33%、67.62%;4细胞期胚胎冷冻复苏后的存活率分别为88%、89.71%,囊胚形成率分别为81.33%、83.82%;8细胞期胚胎冷冻复苏后的存活率分别为93.33%、94.12%,囊胚形成率分别为92%、94.12%。和对照组相比,2细胞和4细胞期胚胎冷冻复苏后囊胚形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8细胞期的胚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期胚胎冷冻复苏后囊胚形成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精方式对处于同一时期的胚胎在冷冻复苏后存活率和囊胚形成率均无明显影响。 结论:玻璃化冷冻可以作为小鼠胚胎保存的有效方法,相对2、4细胞期胚胎,冷冻效果最好的是8细胞期胚胎。
2013 Vol. 23 (2): 120-123,129 [摘要] ( 1412 ) [HTML 1KB] [PDF 1620KB] ( 2315 )
124 晋雯,张小容,孔令英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人乳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作用
目的: 通过检测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对乳腺癌细胞株增殖、凋亡及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EPO/EPO-R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RT-PCR、免疫细胞化学Envision法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MDA-MB-231中EPO、 EPO-R mRNA含量及蛋白表达;采用MTT比色试验、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标记DNA链断端分析法(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labeling assay,TUNEL)、Transwell小室法观察不同浓度rh-EPO 对这两种细胞增殖、凋亡和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MCF-7和MDA-MB-231细胞中均表达EPO及EPO-R;MTT比色试验和Transwell小室法显示,rh-EPO能增强两种细胞株的增殖活性和迁移侵袭能力,而且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TUNEL法显示rh-EPO并没有抑制两株细胞凋亡的作用。rh-EPO对于MCF-7的作用效果强于MDA-MB-231细胞。结论:在不影响癌细胞凋亡的情况下,rh-EPO能够促进MCF-7和MDA-MB-231细胞的增殖活性,提高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2013 Vol. 23 (2): 124-129 [摘要] ( 1413 ) [HTML 1KB] [PDF 1942KB] ( 2022 )
130 蒋健,张尤历,徐萍,朱立宁,蒋晓猛,徐岷
西地那非对胃癌移植瘤小鼠髓源抑制细胞免疫活性的调节作用
目的: 探讨西地那非对胃癌移植瘤小鼠外周血髓源抑制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MDSCs)的比例以及免疫功能的调节机制。方法: 建立胃癌MFC荷瘤小鼠模型,6周龄雌性615小鼠1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荷瘤PBS组和荷瘤西地那非组。接种移植瘤24 h后荷瘤西地那非组每天给予西地那非灌胃,荷瘤PBS组每天给予等体积的PBS灌胃。通过计算抑瘤率观察西地那非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MDSC、T细胞亚群比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胃癌移植瘤小鼠外周血MDSC的比例升高(P<0.05),外周血CD4+/CD8+的比值降低(P<0.05)。外周血MDSC比例与CD4+/CD8+比值呈显著负相关(r=-0.858,P<0.01)。与荷瘤PBS组相比,西地那非可抑制胃癌移植瘤小鼠肿瘤生长,28 d后抑瘤率为41.2%,且可以降低荷瘤小鼠外周血MDSC的比例(P<0.05),提高外周血CD4+/CD8+的比值(P<0.05)。结论:胃癌移植瘤小鼠外周血MDSC比例升高,导致免疫功能紊乱。西地那非可能通过抑制MDSC数量,调节T细胞亚群的比例,增强抗肿瘤免疫,抑制肿瘤生长。
2013 Vol. 23 (2): 130-133 [摘要] ( 1761 ) [HTML 1KB] [PDF 837KB] ( 2018 )
134 王文兵, 孔莉,施国方,吴岩,白雪川,费建明
利用家蚕病毒颗粒表达和纯化抗肿瘤药物天冬酰胺酶
目的:通过家蚕病毒颗粒简化抗肿瘤药物L-天冬酰胺酶的生产纯化过程,为抗肿瘤的药物生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Fastdual-polh-da26-asp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家蚕细胞中表达融合蛋白,奈氏试剂法检测L-天冬酰胺酶活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融合蛋白在家蚕细胞中顺利表达,并检测到L-天冬酰胺酶在家蚕细胞中表达,活性为2 113.52 U/mg。结论:重组病毒颗粒成功表达,且L-天冬酰胺酶具有一定的活性;可以利用家蚕颗粒病毒简化纯化抗肿瘤药物L-天冬酰胺酶。
2013 Vol. 23 (2): 134-136,148 [摘要] ( 1418 ) [HTML 1KB] [PDF 1479KB] ( 2079 )
137 徐美琴,李友琼,张雪怡,褚福营,张宇琼,陈巧林,成静,周天戟
BARF1基因对鼻咽癌细胞NF-κB信号通路及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EB病毒编码的BARF1基因对鼻咽癌细胞NF-κB信号通路活性及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pSG5空载体转染鼻咽癌细胞(CNE1-SG)为对照,分别采用荧光抗体染色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稳定表达BARF1的鼻咽癌细胞系CNE1(CNE1-BARF1)中NF-κB蛋白的核转位和Bcl-2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CNE1-SG相比,CNE1-BARF1细胞中发生明显的NF-κB核转位,同时Bcl-2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t=3.89,P<0.05)。采用NF-κB 的特异性抑制剂Bay11-7082处理后,NF-κB蛋白的核转位明显减少,同时Bcl-2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t=3.13,P<0.05)。结论: BARF1基因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上调鼻咽癌细胞中 bcl-2基因的表达。
2013 Vol. 23 (2): 137-139,184 [摘要] ( 1436 ) [HTML 1KB] [PDF 1504KB] ( 1838 )
140 许为民,龚爱华,王慧,花盛浩,王旭辉,陈艳,尤海燕,焦志军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髓源性抑制细胞的检测及与Th1/Th2细胞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中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MDSCs)的水平,分析其与Th1/Th2细胞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确诊的RA患者36例,根据临床资料计算DAS28评分,将其分为活动组和稳定组;另选取1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3组MDSCs、Th1及Th2细胞的比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MDSCs与Th1/Th2细胞的相关性。结果: 活动组MDSCs的比例明显高于稳定组和对照组(P均<0.05);稳定组MDSCS的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MDSCs与Th1细胞呈负相关(P<0.05);而与Th2细胞无相关性(P>0.05)。 结论: MDSCs在RA活动期显著增高,且与CD4+T细胞亚群关系密切,可作为辅助评估RA活动状态的指标。
2013 Vol. 23 (2): 140-143 [摘要] ( 1363 ) [HTML 1KB] [PDF 1089KB] ( 1837 )
检验医学
144 朱文芳,李坚,唐兴萍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上皮细胞黏附分子和黏蛋白的诊断价值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外周血中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EpCAM) mRNA和黏蛋白1(MUC1) mRNA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NSCLC患者(n=45)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n=21)外周血中EpCAM mRNA和MUC1 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NSCLC患者EpCAM mRNA和MUC1 mRNA阳性表达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NSCLC患者外周血中EpCAM mRNA和MUC1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4.42±0.56,2.30±0.32;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外周血中EpCAM mRNA和MUC1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48±0.26,1.61±0.06;两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pCAM mRNA, P=0.025;MUC1 mRNA, P=0.018)。NSCLC患者外周血中EpCAM mRNA和MUC1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NSCLC患者外周血中这两种基因表达的阳性率与其年龄、性别及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而与TNM分期显著相关,Ⅲ+Ⅳ期NSCLC患者外周血中EpCAM mRNA和MUC1 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EpCAM mRNA,P=0.021;MUC1 mRNA,P=0.005)。结论: 检测外周血中EpCAM mRNA和MUC1 mRNA的表达有助于NSCLC的诊断,尤其对血液微转移的检出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2013 Vol. 23 (2): 144-148 [摘要] ( 1682 ) [HTML 1KB] [PDF 755KB] ( 1914 )
149 朱晨露,陈艳红,魏衍财,秦伟,马洁,许化溪,王胜军
人IL-1 m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目的:建立检测人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21, IL-21)mRN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RT- PCR)  方法。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磁珠分选CD4+细胞,经PHA刺激后提取总RNA并逆转录成cDNA。采用qRTPCR方法检测IL-21 mRNA的表达水平。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应用该方法检测Graves病患者CD4+ T细胞中IL- 21 mR NA 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建立了人IL- 21 mRN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法的熔解曲线为单峰,核酸电泳显示为一特异性条带。Graves病患者CD4+ T细胞中IL-2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结论: 立的检测人IL-21 mRN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灵敏性、特异性好,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2013 Vol. 23 (2): 149-151 [摘要] ( 2128 ) [HTML 1KB] [PDF 945KB] ( 1920 )
152 王慧,花盛浩,王文红, 旭辉,刘强,陈艳,尤海燕,焦志军
骨性关节炎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Notch受体及靶基因的表达
目的: 探讨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Notch信号途径相关分子表达是否存在异常。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滑膜FLS,采用LPS或LPS联合Notch信号阻断剂DAPT处理3~5代FLS,应用RT-PCR检测滑膜细胞Notch受体及下游靶基因Hes-1 mRNA的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es-1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OA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Notch受体1、2、3以及Hes-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LPS处理可显著上调OA患者FLS的Notch受体1、2、3(Notch4表达量较低)及Hes-1表达。DAPT处理可下调OA患者 FLS的Hes-1蛋白质表达水平。结论: Notch信号途径在OA 患者FLS 中呈现明显的活化状态,其在OA关节局部炎性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2013 Vol. 23 (2): 152-155 [摘要] ( 1339 ) [HTML 1KB] [PDF 834KB] ( 1993 )
161 包和华,李国海,李一云,马海波,王冬青,张礼荣
抑郁症患者海马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海马生化代谢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13例未服药的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及13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海马行多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扫描。经6周抗抑郁治疗后,抑郁症组再次行1H-MRS扫描。测定两组海马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谷氨酸谷氨酰胺复合物(Glx)、胆碱复合物(Cho)、肌醇、肌酸等化合物的含量,并分析其与疗效的关系。结果:治疗前抑郁症组左侧海马NAA值为0.93±0.21,右侧为0.96±0.19;对照组左侧海马NAA值为1.36±0.27,右侧为1.37±0.25;两组对应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间左右两侧海马Glx、Cho、肌醇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与治疗后海马各生化指标的变化值与HAMD评分减分值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抑郁症患者海马生化代谢异常可能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
2013 Vol. 23 (2): 161-164 [摘要] ( 1173 ) [HTML 1KB] [PDF 735KB] ( 1993 )
临床医学
156 蒋双红,吴莺,贺明洁,余小燕,王静,蒋晓猛,周红
镇江地区胃肠病患者幽门螺杆菌vacA基因i、d区分型特点及临床关联
目的:研究镇江地区胃肠病患者感染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的主要毒力因子vacA基因i、d型的分布特点、cagA基因状态,以及与临床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快速尿素酶试验和(或)组织学染色H.pylori阳性患者的胃窦活检黏膜,PCR法检测H.pylori cagA基因状态、vacA基因的s、m、i、d区分型。结果: 179例H.pylori患者,2例为混合感染(1.1%,2/179),剔除后,i1、i2亚型分别为96.6%(171/177)、1.1%(2/177);d1、d2亚型分别为98.9%(175/177)、1.1%(2/177);cagA阳性率为97.7%(173/177);s1/m2/i1/d1型为优势基因型(56.5%,100/177),s1/m1/i1/d1型次之(38.4%, 68/177)。s2/m2型与i2、d2型相关(P<0.05),s1、i1、s1/i1型及cagA阳性均与d1型相关(P均<0.05)。比较vacA基因的s、m、i、d分型及cagA基因状态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 镇江胃肠病患者感染的H.pylori菌株,96.6%表现为i1亚型、98.9%为d1亚型,vacA s1/m2/i1/d1/cagA(+)为优势基因型;幽门螺杆菌基因型之间存在关联;vacA基因型、cagA基因状态与胃肠疾病的分布无相关性。
2013 Vol. 23 (2): 156-160,164 [摘要] ( 1619 ) [HTML 1KB] [PDF 1476KB] ( 1717 )
165 曾建,陈丽萍,陈淼,陈艳,许豪勤,狄荣科
褪黑素受体MT1和转录因子Sp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乳腺癌组织中褪黑素受体MT1与转录因子Sp1的表达,探讨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MT1和Sp1在90例乳腺癌组织和5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MT1在乳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4%和2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1在乳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4%和28.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蛋白质印迹半定量检测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相一致。乳腺癌组织中MT1、Sp1的表达与TNM分期、肿瘤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0.05)。乳腺癌组织中MT1的表达与Sp1的表达呈正相关(r=0.523,P<0.01)。结论:MT1、Sp1可能共同参与了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检测两者的表达对判断乳腺癌临床进展、预后推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3 Vol. 23 (2): 165-169 [摘要] ( 1415 ) [HTML 1KB] [PDF 1302KB] ( 2163 )
170 武俊明, 陈二南, 史正全, 姜正南
水飞蓟宾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的自身对照研究——附80例报告
目的: 求证水飞蓟宾降低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的作用和程度,并观察其对人体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80例有高甘油三酯血症(TG含量≥2.50 mmol/L)的住院或门诊心脑血管病或肝病患者,均给于口服水飞蓟宾葡甲胺片(江苏中兴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00 mg/次,2次/d,连服30~60 d。分别于服药前、服药后30 d和(或)服药后60 d检查空腹(禁食12 h后)血脂、血糖以及肝、肾功能,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有55例服药30 d后进行了血脂复查,其中15例(27.3%)为显效(血TG水平下降≥40%),27例(49.1%)为有效(血清TG下降≥20%,但<40%);49例服药60 d时进行了复查,显效25例(51.0%)、有效15例(30.6%)。总有效率服药30 d时为76.4%,60 d时为81.6%。血总胆固醇含量的平均值服药后稍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均无明显改变。服药后患者空腹血糖含量、肝功能、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水飞蓟宾可有效降低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血甘油三酯水平而无肝肾功能损害或其他毒副反应,且可减轻或治愈原有损害的肝功能,建议将其列为高甘油三酯血症的一线药物。
2013 Vol. 23 (2): 170-172,184 [摘要] ( 1130 ) [HTML 1KB] [PDF 1403KB] ( 2707 )
经验技术交流
173 袁德琪, 贾颖军, 胡曙东, 王亚非, 单秀红*
58例绞窄性肠梗阻的多排螺旋CT表现回顾性分析
目的:  分析多排螺旋CT在绞窄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58例经手术证实为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腹部多排螺旋CT影像资料,总结绞窄性肠梗阻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结果: 绞窄性肠梗阻的直接征象:9例肠系膜上动脉或上静脉充盈缺损均得到正确诊断。间接征象:肠腔扩张积液41例(70.7%);靶征:肠壁水肿增厚12例(20.7%),其中有8例肠壁出现分层改变(13.8%),4例肠壁未见强化(6.9%);腹腔积液25例(43.1%);缆绳征:肠系膜水肿及渗出38例(65.5%);漩涡征:肠系膜血管增粗、扭曲及旋转4例(6.9%);鸟嘴征:扩张的肠袢在梗阻部位逐渐变尖,向某点集中2例(3.4%);肠壁积气2例(3.4%)。肠系膜静脉积气1例、门静脉积气1例。结论: 多排螺旋CT能较好显示绞窄性肠梗阻的直接和间接征象,为绞窄性肠梗阻术前重要的诊断方法。
2013 Vol. 23 (2): 173-176 [摘要] ( 978 ) [HTML 1KB] [PDF 1110KB] ( 2020 )
177 崇杨, 江涛, 张冬华, 王兵济, 王轩*
射频消融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甲胎蛋白和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影响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射频消融治疗后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以及甲胎蛋白水平的变化,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与肝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8例经过多电极射频消融仪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及CD4+/CD8+比值,采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甲胎蛋白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与甲胎蛋白水平存在相关性,而术后甲胎蛋白恢复正常的患者同时出现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显著下降。结论: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水平在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治疗过程中与甲胎蛋白的变化存在显著相关性,可能成为肝癌预后的重要预测指标。
2013 Vol. 23 (2): 177-179 [摘要] ( 1109 ) [HTML 1KB] [PDF 724KB] ( 1858 )
综述
180 朱灵妍, 姚成增
高血压病血压昼夜节律与靶器官损害
2013 Vol. 23 (2): 180-184 [摘要] ( 998 ) [HTML 1KB] [PDF 7286KB] ( 2072 )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微信公众号

 
 

编辑部公告

 
· 编辑部关于网站维护的公告
· 编辑部关于开具《稿件录用证明》的公告
· 本刊入选武书连研发的《科学引文数据库(SCD
· 本刊荣获教育部“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 作者投稿请从本网站注册登录!
                  更多 
 

下载中心

 
·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中英文引用格式(2021—2023年)
· 2023年总目录
· 2022年总目录
· 2021年总目录
· 论文写作格式
 

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江苏大学
主  编:许文荣
国际刊号:ISSN 1671-7783
国内刊号:CN 32-1669/R
刊  期:双月刊
编辑出版:《江苏大学学报(医学
     版)》编辑部
地  址: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
     301号江苏大学杂志社
邮  编:212013
电  话:0511-84446824
 

版权所有 © 2012《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Journal of Jiangsu University (Medicine Edition)
编辑部电子信箱:xbyx@ujs.edu.cn或xbyx@mail.ujs.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