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商团结进步与社会发展—— 第二届南方民族与社会发展论坛在镇江召开
11月9日至12日,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央民族大学)、江苏大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民族问题研究》主办,江苏大学杂志社、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第二届南方民族与社会发展论坛在镇江召开。本次会议因《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马克思主义与民族团结”专栏与镇江结缘,江苏大学党委副书记李洪波教授、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孙英教授、中央民族大学资深教授金炳镐先生、中国人民大学何虎生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熊坤新教授等近6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会议开幕式由校杂志社社长崔金贵研究员主持,校党委副书记李洪波教授致欢迎词,他在向各位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的同时详细介绍了江苏大学各项工作的基本情况。随后,他谈到,《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目前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中国人文社会核心期刊、科学引文数据库(SCD)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刊,刊物自开设“马克思主义与民族团结”栏目以来,得到了在座诸位专家学者的鼎力支持,栏目虽开设时间不长,已取得较好的社会反响。我们愿以江大学报这一方园地,汇聚众多优秀的专家与学者,为系统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理论和历史发展,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的进步理论作出新的贡献。随后,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孙英教授也在开幕式致辞,她首先对江苏大学对本次论坛所做的各项努力表示感谢,并重点介绍了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央民族大学)的具体情况。
论坛分为主旨报告和大会报告两个阶段,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江苏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延边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从多学科角度,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孙英教授强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党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领导,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进步等多个方面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周光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的民族问题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民族问题研究的维度与视角出现了新的变化,民族治理的概念议题与理论方法需要与时俱进,以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为概念议题,是新时代民族治理的主题与方向。
二、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
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中央民族大学金炳镐教授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在理论上回答两个根本问题:什么是民族、什么是民族问题;需要在实践上解决两个核心问题:如何促进民族发展、如何协调民族关系。在明确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基础上,从民族关系和民族发展的角度,重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加强民族区域自治,促进民族发展繁荣。中国人民大学何虎生教授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研究》的主题报告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认识宗教属性、处理宗教问题、做好宗教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做出了许多明确指示和重大部署,包含了党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确立了党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方略,明确了党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战略部署,强调了坚持和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我们进一步提高新形势下宗教工作水平的行动指南。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后、辽宁省社会科学院李正军副教授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基本经验》论文,从民族学、政治学、中共党史等多角度,对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和政策进行了理论分析,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处理民族问题的成功经验。
三、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研究
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康基柱指出,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举,经历了由民族自治、联邦制向民族区域自治的逐步转变过程,在解放战争时期得到确立,新中国成立后不断得到创新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是我们党和国家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基本政策,是我国的四大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我们要更加坚定对民族区域自治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丽萍副教授基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分析,解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及意识形态理论、列宁的意识形态灌输论、毛泽东的人民观群众观,指出中国共产党需要具备引导社会各阶层、各种力量的号召力,增强自身社会号召力的理念和实践。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杨璐指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民族团结和民族进步是党和国家少数民族工作的重点。民族工作的主题就是围绕着促进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开展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也是各项事业的指路明灯,民族团结进步自然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党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的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共同构成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理论基础。中央民族大学、西藏大学熊坤新教授的《习近平治藏方略探析》一文指出,认真学习、研究和探析习近平治藏方略,对切实做好西藏工作、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央民族大学孟凡东副教授、熊坤新教授建议设置“民族团结进步节”,从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共同利益的出发点等五个层面,论证民族团结进步节的重要意义。
四、民族与社会问题研究
北方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梅教授通过对宁夏回汉民族关系的梳理,探寻构建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指出我们只有充分认识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前提,才能准确认知中华民族是各民族“水乳交融、唇齿相依、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才能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认同感,才能切实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复旦大学何爱国副教授以《南方少数民族小康之路:习近平在闽东的探索与思考》为题,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闽东地区的探索和思考,指出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致富对国家的和谐建设意义重大,是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举措。各民族平等团结与民族地区发展、国家发展之间是一种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的探索和思考,成为我们今天指导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思想。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戴迎华教授认为,自辛亥革命以后,旗人身份的变化与国家认同的演进,不仅影响了旗民群体的自身发展,也深刻影响了近代民族国家构建的历史进程。旗民国家认同的演进反映了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国家整合的艰难与巨大成就。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慧卿教授从苏南聚居性少数民族农村社区民族特色文化体育项目的保护现状和经验分析的角度,指出少数民族社区的特色民族文化,承载着社区的历史记忆,是联结社区居民的桥梁和纽带,关系到社区文化本真性与多样性的保持,需要传承和保护。德宏职业学院贾玉超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新时期新思想、新要求,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例,探讨在云南边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加强各民族大团结,共同繁荣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加第二届南方民族与社会发展论坛的专家学者参观赛珍珠文化公园http://www.pearlsbcn.org/Memorial/act/771.htm
发布日期: 2018-11-15
浏览: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