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刊核心期刊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

过刊目录

  • 全选
    |
    学习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
  • 学习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
    李芳,王丹竹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三个务必”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必然性、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的历史必然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必然性,蕴含着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务必”集价值引领、品格塑造、实践指向于一体,具有历史自觉和时代要求深度融通、科学理论和中华文化双向融合、忧患意识和高度自信有机统一的显著特征,是党应对风险考验和自我革命的思想利器;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号令;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思想之盾。
  • 学习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
    徐国民,王国洪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两个结合”论断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是我们党在新征程上做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其中“第一个结合”侧重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和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第二个结合”侧重马克思主义要扎根中华文明,具备民族特色,为中国人民所掌握,成为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开放创新与文化复兴的历史必然、批判性与包容性的辩证统一、发展动力与平衡协调的互补共促,是实现“两个结合”的内在逻辑。新征程上,需要在目标导向、价值旨归、话语表达与时代创新上探索具体实践路径,实现更加紧密生动的结合。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代洪宝,孟成全,田园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意涵,必然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前提和理论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参照,可以从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重向度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思想追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源流,马克思主义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统一。
  •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平维彬,周真刚,高正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原创性话语和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创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非一种抽象的纯粹意识,而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意识体系”,有其内在的生成逻辑。马克思社会意识理论科学揭示了社会意识产生的根源,系统论证了社会意识的内在结构,详尽勾勒了社会意识的发展谱系,为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内在逻辑提供了根本理论指导。从历史逻辑看,作为反映中华民族共同体本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发于从“自在”到“自觉”再到“自为”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从理论逻辑上讲,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始终遵循从“观念”到“理念”再到“信念”升华的一般规律,是一个由多方面要素构成的意识体系。从实践逻辑上谈,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现代化过程相一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呈现出以“复兴意识”为精神旗帜,以“救国意识”“富国意识”和“强国意识”为阶段表征的发展规律。
  • 政治学研究
  • 政治学研究
    陈丽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而矢志自我革命,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有力武器则来自党的纪律。《中国共产党章程》作为我们党锐意开展自我革命的“记录仪”,其关于纪律条款的百年文本变迁展现了党的自我革命的多重向度,包括:根本诉求——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首要任务——确保党始终成为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路径选择——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支持保障——纪检机关的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等。上述四重向度具有内在的逻辑统一性,植根于党的自我革命的全部生动实践,是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力量源泉。
  • 政治学研究
    童成帅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其主要内容涵盖理论、思想、党建、使命、精神五个维度,蕴含着卓越的政治智慧和深邃的价值旨趣,对全党同志树牢正确的党史观、增强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共同体美学”与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
  • “共同体美学”与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
    张经武,彭金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塞电影交流,筑基于双方共有的“命运共同体”意识。这一交流开始于20世纪初叶,发展于社会主义南斯拉夫时期并在此期间达到历史高潮,在南斯拉夫解体及国家分裂时期陷入低谷,近十年来双方电影交流快速回暖。中塞两国应该巩固传统的友好关系,携手打造新时代的“中塞命运共同体”,让电影交流超越历史水平,获得创新发展。中塞两国电影交流要朝一些关键方向推进,既要发挥“共同体美学”在文本层面的引领作用,挖掘能够激发中塞两国人民共情的内容;又要大力促进中塞在电影产业层面的多领域全链条交流合作,从创作生产到发行放映,进行全方位深度合作,建设中塞电影产业共同体;还要在电影合拍实践、互增电影进口、强化商业合作、促进衍生合作等关键领域迈开新步伐,取得新成绩。
  • “共同体美学”与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
    周星,吴晓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电影“共同体美学”理论内在指引着中国电影创作,中国电影的“创作共同体”需要以“共同体美学”为方法,朝向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进发。“创作共同体”实践存在四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包括创作质量不佳、综合力量失衡、普遍叙事症结及观众意识薄弱。针对“创作共同体”的问题症结,需要从创作者、文本与观众的三重路径出发,思考“创作共同体”的提升路径与针对性策略,指出“创作共同体”朝向“共同体美学”的具体发展方向,包括朝向和合共创的创作者,朝向共同体美学的电影文本,朝向合作共享的观众。
  • 经济管理研究
  • 经济管理研究
    肖建忠,董宇萱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绿色信贷政策的推行引导企业向绿色生产方向转变。对于重污染行业上市企业,绿色信贷政策通过融资惩罚效应对企业环境绩效产生约束作用,同时通过创新补偿效应、环境信息披露效应以及地区环境规制效应激励企业提高其环境绩效,整体而言,绿色信贷政策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负向影响小于其对企业环境效益的正向激励,证明绿色信贷政策显著提高企业环境绩效。此外,研究表明绿色信贷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异质性,其对于国有企业及中小型企业激励作用较大,且对于不同地区的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不尽相同。
  • 经济管理研究
    叶德珠,杨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对我国实现共同富裕具有推动作用。文章使用多期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从就业质量的角度分析工作的技能匹配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从事技能匹配的工作能够显著地提升个体的幸福感,并能够提升个体获得幸福感的概率。异质性分析发现,中西部和女性个体技能匹配所带来的幸福效应要强于东部和男性个体。机制分析表明,工作的技能匹配是通过影响个体情绪和自我认同感来影响其幸福感。
  • 社会学研究
  • 社会学研究
    许凌飞,杨嵘均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知识社会学研究的梳理和对上海市P区NQ休闲广场改造项目形成过程及结果的实地调查和分析,可以发现在知识社会学的视阈下,社区公共问题的解决需要立足于多元主体的“知识互动”,以“知识产生社会、知识产生于社会”为价值导向,努力寻求适用于解决公共问题的“知识”,由此为学界阐释多元主体通过参与社区公共决策以解决公共问题的重要过程提供了知识社会学的诠释视角,并倡导在处理社区自治过程中的公共问题时,要注重运用“适用的知识”提升社区治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