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刊核心期刊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
首页
关于期刊
期刊介绍
数据库收录
期刊荣誉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目录
2021年, 2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1-03-3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研究
绿色发展与生态治理研究
生态批评与生态美学研究
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研究
经济管理研究
教育管理研究
全选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Select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大历史观”下中国道路自信逻辑的三重认知维度
杨增岽
2021, 23(2): 1-12.
https://doi.org/10.13317/j.cnki.jdskxb.2021.011
可视化
收藏
习近平多次提及“大历史”“大历史观”问题,这对我们认识和理解当代中国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视角,特别是对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在的优势及坚定道路自信提供了重要的致思逻辑。以大历史观来看,当代中国道路自信逻辑至少存在三重认知维度:一是从“长线段位”角度看的中西文明和文化发展比较的维度;二是从“中线段位”角度看的中国和西方主要大国现代化之路比较的维度;三是从“近线段位”角度看的两个“未有之大变局”之百余年时空转化的维度。以大历史观之,我国能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不断拓展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足以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体系有着巨大优势。
Select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旨要、价值与践行
肖建国, 石展
2021, 23(2): 13-20.
https://doi.org/10.13317/j.cnki.jdskxb.2021.012
可视化
收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和青年成长成才的迫切希望,通过系列讲话、谈话、批示、贺信等寄语广大青年,阐述了关于青年教育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就其旨要来看,相关论述用理想信念为青年教育塑魂,用核心价值观为青年教育铸基,用法治为青年教育明规,用成长成才教育为青年教育造血;就其时代价值而言,相关论述彰显了激扬青春的鲜明导向、促进和谐的磅礴力量、民族复兴的未来期许和助力世界的美好愿景。为此,我们应着力于营造社会道德示范引领的新生态,构建协同奋进的组织新机制,拓展厚植内在的教育新内容,完善容错纠错评价的新模式,从而更好地促进青年成长成才。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研究
Select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研究
关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几个问题的探讨——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庄晋财, 鲁燊
2021, 23(2): 21-28.
https://doi.org/10.13317/j.cnki.jdskxb.2021.013
可视化
收藏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旨在“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发展要以“美化村庄,优化乡镇,强化县城”的“三化”实现乡村空间合理布局为前提;以“创造价值模块,创建产业平台,创新跨界融合”的“三创”实现乡村产业兴旺为基础,以“发展数字农业,培育数字农民,建设数字乡村”的“三数”提升乡村能力为保障,以“工业与农业融合,城镇与乡村融合,市民与农民融合”的“三融”实现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为目标,不断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绿色发展与生态治理研究
Select
绿色发展与生态治理研究
从资本逻辑到人的逻辑:美好生活视域下绿色消费的理路变迁
杜仕菊, 程明月
2021, 23(2): 29-41.
https://doi.org/10.13317/j.cnki.jdskxb.2021.014
可视化
收藏
绿色消费引导人们在个人、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中形成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是对消费异化行为的矫正与创新,在实践基础、伦理规制和精神境界三个维度上符合人的逻辑而非资本逻辑。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切实推进美好生活建设,需要通过推动企业绿色升级保障绿色消费的产品供给,以制度建设的绿色重构筑牢绿色消费的法治环境,倡导绿色文化培育绿色消费的主体自觉,为美好生活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实践支撑。
Select
绿色发展与生态治理研究
识别及其治理:消费主义视角下的生态环境风险
丁卫华
2021, 23(2): 42-51.
https://doi.org/10.13317/j.cnki.jdskxb.2021.015
可视化
收藏
消费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深度冲击着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引发了人为原因导致的生态环境风险。资本逻辑的制度根源、异化劳动的实践根源和工具理性的认识根源共同构成消费主义视野下生态环境风险生成的内在逻辑。消费主义导致的生态环境风险具有渐进性、累积性和隐蔽性等特征,呈现出环境安全风险、环境健康风险、环境国际风险以及环境伦理风险等不同风险样态。为此,应牢固树立生态环境风险意识,完善社会主义条件下资本运行的驾驭和导控机制,持续推动绿色消费方式的构建,努力提升生态环境风险的治理能力。
生态批评与生态美学研究
Select
生态批评与生态美学研究
论中国当代艺术生态审美表达的基本特征
刘心恬
2021, 23(2): 52-60.
https://doi.org/10.13317/j.cnki.jdskxb.2021.016
可视化
收藏
八五美术新潮后的中国当代艺术包含了深刻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生态审美意识的表达方式上呈现若干基本特征。首先,于艺术表达的倾向而言,艺术家往往注重过程性,而非仅仅将作品呈现为固定形态的物质性结果。从思想主旨层面观之,中国当代艺术具有放大性,使熟视无睹的生态破坏现象经过艺术化放大被推向公众视野;从艺术表达形式层面观之,具有动态性,有意识地解构二维平面架上艺术的传统再现方式;从创作过程本身观之,具有持续性,艺术家往往用生命的绵延性诠释自然环境演变的概念。其次,从观众审美接受及其与作品意义塑造的关系而言,中国当代艺术具有体验性、共情性、参与性。再次,从作品的存在形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而言,中国当代艺术具有因地性、互释性、融合性。基于上述若干特征,以生态环保为主题的中国当代艺术总体呈现延展性与诗意性。
Select
生态批评与生态美学研究
西班牙语世界的生态美学研究
孟夏韵
2021, 23(2): 61-73.
https://doi.org/10.13317/j.cnki.jdskxb.2021.017
可视化
收藏
西班牙语世界的生态美学研究并未专注于理论探索与阐释,而是注重应用实践的具体操作,聚焦在人为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主张以美学的态度重建整个人类环境,调动人类资源和各种能借助的手段,在环境、社会关系和人的主体性三个领域建立生态联结关系,共建人类美好生活。
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研究
Select
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研究
中国传世辞书在汉字文化圈的传播与影响——以《尔雅》在朝鲜半岛的传播为例
任晓霏, 孙昕, 夏丽媛
2021, 23(2): 74-83.
https://doi.org/10.13317/j.cnki.jdskxb.2021.018
可视化
收藏
由于地缘因素,朝鲜半岛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成为东亚“汉字文化圈”的重要成员,以《尔雅》《说文》为代表的中国传世辞书在朝鲜半岛得到了广泛传播。运用历史文献法追踪发现,《尔雅》在朝鲜半岛传播历史久远、传播途径多样,雅学在蒙学教育、科举课试、辞书编纂、创作研究等领域影响深远,中国传世辞书对汉字文化圈文明交流和文明构建具有重要影响力。
Select
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研究
跨文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的艺术化传播策略
俞睿
2021, 23(2): 84-91.
https://doi.org/10.13317/j.cnki.jdskxb.2021.019
可视化
收藏
在当今世界格局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面临西方世界的误解和偏见、国内缺乏文化自信、对外传播渠道及方向偏失等问题。为扩大他国对我国人文历史及价值体系等方面的了解认同,消除误解偏见,我们需要加强艺术在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对中国文化进行艺术化包装和创新,还需要运用“艺术化”传播策略,形成中国文化世界性认同的立体结构。艺术化传播策略结合视觉、听觉、肢体等非语言系统,以世界共通性表达系统传达中国文化及美学思维,在潜移默化中传播中国文化和艺术理念,为中国智慧与文化的世界性传播提供新的思维与渠道,为中国文化的全面复兴助力。
经济管理研究
Select
经济管理研究
“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口岸竞合关系演变及对策研究
宣昌勇, 董绍增
2021, 23(2): 92-103.
https://doi.org/10.13317/j.cnki.jdskxb.2021.020
可视化
收藏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不仅提升了我国口岸的对外开放水平,而且增加了我国口岸的数量,同时也加剧了我国口岸之间的相互竞争。如何避免口岸间的恶性竞争,建立互利共赢的口岸竞合关系是“一带一路”倡议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之一。理论模型表明,“一带一路”口岸间无序的竞争造成了口岸资源整体性的浪费,营造既竞争又合作的竞合关系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口岸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Select
经济管理研究
我国粮食政策的演变历程、内在逻辑及优化建议——基于粮食增产与粮农增收双重目标的视角
袁慧
2021, 23(2): 104-111.
https://doi.org/10.13317/j.cnki.jdskxb.2021.021
可视化
收藏
我国粮食政策历经多次调整,凸显出鲜明的政府主导型制度变迁色彩。在不同时期,我国粮食政策的目标重心及措施手段有所差异,反映出不同时期粮农收入与粮食生产的动态平衡关系。从粮食增产和粮农增收双重目标视角审视粮食政策演变历程,粮食供给短缺阶段的政策以粮食增产为主要目标,粮食供给充足阶段的政策以防止减产、促进粮农增收为主要目标,呈现出以粮食增产为主到以粮农增收为主再到粮食增产与粮农增收之间相互协同的内在逻辑。因此,可从完善粮食支持政策体系、加大粮食生产科技投入、全面加强耕地保护、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等方面进行优化。
教育管理研究
Select
教育管理研究
基于DEMATEL的高校新媒体信息传播影响力关键因素研究
冯缨, 王婷, 马高强
2021, 23(2): 112-124.
https://doi.org/10.13317/j.cnki.jdskxb.2021.022
可视化
收藏
高校新媒体不仅是高校对外展示形象的宣传窗口,而且是高校引领育人、服务广大师生和凝聚校园向心力的重要载体,梳理高校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特征和影响力因素体系能为高校运用新媒体担当育人使命、讲好大学故事、传播大学声音提供有益参考。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新媒体平台专业水平的中心度最高,是影响高校新媒体传播影响力的最关键因素。此外,平台交互性、用户活跃度、平台覆盖度、运营人员信息素养都是影响高校新媒体传播影响力的关键因素。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编委审稿
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