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刊核心期刊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
首页
关于期刊
期刊介绍
数据库收录
期刊荣誉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目录
2020年, 22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0-11-30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研究·资本主义全球化批判专题
哲学研究
文学与传媒
经济管理研究
法学研究
教育学研究
全选
|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研究·资本主义全球化批判专题
Select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研究·资本主义全球化批判专题
美国金融资本帝国的信用及其危机——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视角
宋朝龙, 吴迪曼
2020, 22(6): 1-11.
https://doi.org/10.13317/j.cnki.jdskxb.2020.056
可视化
收藏
美国金融资本帝国的信用能力建立在技术垄断、商业组织垄断、货币经营垄断、不动产和关键资源垄断、军事霸权能力垄断等基础上,其对信用的利用形式包括商业信用、借贷资本信用、股票发行信用、国家公共信用、世界货币信用等。美国金融资本帝国所享有的广泛信用,为美国的资本动员、危机调节、矛盾转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在美国金融资本帝国的运行中,信用的利用和滥用变成了对工薪阶层和其他国家进行剥夺的手段,变成了强化美国金融资本帝国寄生性积累的手段,变成了掩盖、扩大和加剧危机的手段,这反过来又腐蚀了美国金融帝国的信用能力。在危机的冲击下,美国金融资本帝国日益依靠政治冒险、军事讹诈和民粹主义蛊惑等方式来维持其信用,而这种信用维持的方式本身又不可避免地会把美国金融资本帝国带入更深的信用危机之中。美国金融资本帝国已经走上了信用滥用和信用危机相互加强的恶性循环之中。
Select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研究·资本主义全球化批判专题
经济金融化的内在矛盾与美国全面危机的形成
王旭琰
2020, 22(6): 12-24.
https://doi.org/10.13317/j.cnki.jdskxb.2020.057
可视化
收藏
经济金融化是理解新自由主义以来美国经济、社会、政治结构变化的一把钥匙,也是当下美国保守主义政策转向的根源。美国经济金融化始于美国国内产业资本积累条件的恶化,通过使经济脱实向虚,美国重建了与世界贸易和金融的双重循环。这一结构虽然一段时间内稳定了美国和世界经济,但随着美国阶级矛盾积累、债务经济模式式微、政府协调矛盾能力弱化、全球领导力丧失,美国将面临全面危机爆发的可能。在全面危机的压力下,美国对外将更加表现出金融掠夺性和霸权强制性的一面,这是未来世界经济和政治中的最大变数。
哲学研究
Select
哲学研究
“加速”的社会:论罗萨的社会“加速”理论
曾誉铭, 关韶华
2020, 22(6): 25-40.
https://doi.org/10.13317/j.cnki.jdskxb.2020.058
可视化
收藏
在诸多关于速度的研究中,哈特穆特·罗萨以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时间维度为理论切入点,将现代社会时间结构上的加速作为研究范式,构建了更具系统性和结构性的加速社会理论体系。相对于法兰克福学派传统批判理论而言,社会加速理论更具进步意义,在时间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在当代技术发展和全球化趋势下社会结构变化、人的生存状况、劳资关系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Select
哲学研究
公民生态道德的内涵、养成及其培育路径
农春仕
2020, 22(6): 41-49.
https://doi.org/10.13317/j.cnki.jdskxb.2020.059
可视化
收藏
生态道德将人与自然界作为统一的有机整体来思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其他动物和生命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是人类基于所面临的各种生态危机所进行的重新审视。生态道德是包括生态道德意识、生态道德规范和生态道德实践的动态、多层次的结构系统和有机整体,是一个从生态道德意识到生态道德实践的动态生成和发展过程。公民生态道德的培育路径在于:加强生态道德教育,促进人们生态道德意识的生发;构建生态道德行为规范,启迪人们的生态德性;推进生态道德实践,强化生态道德践行。
文学与传媒
Select
文学与传媒
智周万物:我国科幻电影中“天下”的心理定位
黄鸣奋
2020, 22(6): 50-58.
https://doi.org/10.13317/j.cnki.jdskxb.2020.060
可视化
收藏
科幻电影创意的关键之一是构建世界观。后者虽然诉诸天马行空的想象,但仍然烙有历史文化的印记。这是使具体影片在观念上呈现出民族特色的重要原因。就此而言,我国科幻电影创意与传统的天下观息息相通。“天下”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范畴,概括了对于自然环境、心理环境、社会环境的认识,与共同体的建设密切相关。如今,我国科幻电影以瑰丽的想象展示了对于“天下”的新认识(包括可以通过智慧来把握的客观世界、可以通过科技来建构的主观世界、可以通过科幻来反思的科技社会等),并引导观众从把握天下之理、天下之心、天下之镜到自觉承担天下之责。
Select
文学与传媒
数字时代的文学景观——对自媒体与当代文学关系的一种考察
单昕
2020, 22(6): 59-67.
https://doi.org/10.13317/j.cnki.jdskxb.2020.061
可视化
收藏
自媒体是当下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也是网络生活的主要载体。自媒体的蓬勃发展给当代文学生态带来了新的变化,它不仅为传统文学的生产和传播提供了多种渠道,也在文学观念、叙事伦理、审美范式、生产机制等方面对新世纪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经济管理研究
Select
经济管理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空间联系与地缘关系的匹配研究
喻锋, 梁绮琪
2020, 22(6): 68-78.
https://doi.org/10.13317/j.cnki.jdskxb.2020.062
可视化
收藏
空间经济联系与地缘经济关系是区域经济学视野下测度城市区域经济增长的两大重要维度,为城市区域发展政策评价提供了科学方法,对城市发展定位、城市发展方向和区域内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和监测意义。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各城市主体间如何形成更紧密的空间经济联系和基于“合理竞争—合作互补”的地缘经济关系,成为政策规划的重要目标。而粤港澳大湾区中各个主体尚未形成发展共识,未来须在制度、行政和文化等层面减少城市间隔阂,以协同发展提高粤港澳大湾区整体竞争力。
Select
经济管理研究
服务型制造模式下的供应链网络重构
管叶峰, 彭永涛, 陈逸晗
2020, 22(6): 79-91.
https://doi.org/10.13317/j.cnki.jdskxb.2020.063
可视化
收藏
由于服务嵌入与客户参与,传统供应链运作方式难以适应服务型制造模式的发展要求。服务型制造实施过程中产品与服务交互以及客户作为价值共同创造者的特点使得重构的供应链网络需要考虑不同客户的需求。服务型制造模式下的供应链网络将产品服务供应链网络划分为售后参与、制造参与及全生命周期参与三种类型,并通过服务蓝图技术实现网络可视化运作及资源优化配置。在产品服务供应链网络中,客户成为不可或缺的网络主体,同时网络主体间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推进网络的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实现网络的价值共创。
法学研究
Select
法学研究
以审判为中心背景下刑事证据收集指引问题研究
蒋永良, 李艳, 陈晨
2020, 22(6): 92-101.
https://doi.org/10.13317/j.cnki.jdskxb.2020.064
可视化
收藏
当前刑事诉讼中存在证据收集不全面、不细致、不规范等问题,制订刑事证据收集指引规范,建立刑事证据收集指引制度,是适应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和落实证据裁判原则的必然要求。证据收集指引并非法定证据制度的复活,不必然加剧“卷宗中心主义”。在实体法层面,证据收集指引规范要与犯罪构成理论相结合,服务于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以规范刑事司法行为,提高刑事诉讼质量,保障公正司法为目的。证据收集指引规范应由公检法联合制订,针对不同案件类型(罪名)制订差异化的指引规范,此外要注意强制性规范和提示性规范的结合与衔接。
Select
法学研究
论政府法治论视角下的社会治理方法与路径
秦媛媛, 刘同君
2020, 22(6): 102-111.
https://doi.org/10.13317/j.cnki.jdskxb.2020.065
可视化
收藏
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框架体系中,政府承担着“负责”的角色功能,是推动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导力量。在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社会治理必然在法治化轨道上循序推进,“政府法治论”为新时代社会治理提供了理论分析工具与价值支撑。在“政府法治论”的理论视角下,社会治理的价值目标是实现善治,而“依法律善治”则是其最佳的方法选择;社会治理的逻辑路径是实现政府法治化,坚持党的领导、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与推动制度创新,分别是实现政府法治化的核心问题、实质问题与关键问题。
教育学研究
Select
教育学研究
创业型助困视角下农村籍大学生的新乡贤之路
李滋阳, 石宏伟, 王海军
2020, 22(6): 112-124.
https://doi.org/10.13317/j.cnki.jdskxb.2020.066
可视化
收藏
农村籍大学生具有“知农爱农”的特质和“惠农兴农”的潜力,是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力军和新乡贤的重要潜在群体。高校资助体系的日益完善和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逐步成熟为探讨农村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创业型助困”提供了可行条件。相比于传统资助模式,创业型助困具有全方位、可持续、高站位、广受益等优势,可更好地实现农村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由“他助”到“自助”、由“解困”到“成才”、由“立己”到“利他”的积极转变。在此基础上,基于生物群落、无形支持和能量转化维度构建的高校创业型助困生态系统,为高校引导农村籍大学生成为新乡贤提供了现实路径。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编委审稿
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