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刊核心期刊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
首页
关于期刊
期刊介绍
数据库收录
期刊荣誉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目录
2019年, 2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9-07-30
赛珍珠与中美文化交流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民族团结
农村发展论坛
生态批评与生态美学研究
全选
|
赛珍珠与中美文化交流研究
Select
赛珍珠与中美文化交流研究
一个“家”的诞生、成长及分裂:由“成家”和“饥饿”开始的叙事——论《大地》的双线叙事结构
段怀清
2019, 21(4): 1-7.
https://doi.org/10.13317/j.cnki.jdskxb.2019.039
可视化
收藏
《大地》的叙事,是从“成家”和“饥饿”开始的,这显然富于多重象征意义。由“饥饿”所引申出来的“丛林法则”,与以家庭为中心所生成的伦理原则或礼教文化之间,无论是在现实生活层面抑或是在精神生活内部,均存在着难以弥合的张力裂缝,直至影响着对于《大地》中每一个主要人物主体性的形塑与定位,并由此引发出《大地》在传统与现代、个人与家庭、家庭与社会、乡村与城市、中国与世界多个二元关系结构的叙事中既具有生活实感,又不失敏锐洞察力的回旋腾挪,并最终完成了对于20世纪初期中国农民生活及农民社会的史诗性的文学想象与小说叙事。
Select
赛珍珠与中美文化交流研究
赛珍珠的上海叙事研究
朱骅
2019, 21(4): 8-16.
https://doi.org/10.13317/j.cnki.jdskxb.2019.040
可视化
收藏
赛珍珠是与中国关系最密切的美国作家,因其中国书写获得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虽然她以《大地》等书写中国农民的小说享誉世界,但在她的中国书写中,数量最大、反映问题更为深刻的,是她熟悉并生活其中的城市与知识分子题材,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上海——这里是她兄姐们的埋葬地、每一次逃亡的中转站、唯一接受基础教育的地方,也是与她关系最密切的中国知识分子的聚集地。她几乎没有哪部作品不涉及上海。她和绝大多数学者一样将上海看作理解中国现代性的标本,但不一样的是,她更关注上海现代性和中国本土性的关系,她不书写“东方巴黎”的表象,而是通过书写繁华背后的知识分子,揭示上海所体现的世界性和本土性的矛盾。
Select
赛珍珠与中美文化交流研究
“母亲”原型意象的生命伦理解析
张媛1, 2, 李娟3
2019, 21(4): 17-22.
https://doi.org/10.13317/j.cnki.jdskxb.2019.041
可视化
收藏
《母亲》“揭示了生命永恒的价值”,作品的原型意象都与生命意识密切相关:“大地与母亲”,是自然之子的生命颂歌,表现了母亲对自然、生命的珍视与热爱;“大地与种子”,是男女性关系的诗性隐喻,再现了母亲强大的生命繁衍能力与担当精神;“母亲与土地公公”,是个人与社会、文化、传统关系的真实写照,彰显了本能与禁忌、生命与伦理的冲突。《母亲》的原型意象在多个层面上表现了赛珍珠的生命意识、女性主义立场、对中国传统家庭制度的矛盾认知,渗透了赛珍珠对生命伦理的深层思考。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
Select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
中国共产党文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新方法
周海燕
2019, 21(4): 23-28.
https://doi.org/10.13317/j.cnki.jdskxb.2019.042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共产党在运用文学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并在理论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创新发展道路,坚持依靠群众智慧的认识道路,根据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发展与时俱进地不断创新,推动了文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Select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
资本逻辑批判视角下中美贸易战的本质、特征与应对策略
李晓乐
2019, 21(4): 29-35.
https://doi.org/10.13317/j.cnki.jdskxb.2019.043
可视化
收藏
从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的视角审视由美国发动的对华贸易战,其本质是无限追求价值增值的资本逻辑,其单边主义行径是按照资本“自己的面貌”再造世界。对华贸易战除了为延迟经济危机而转移矛盾作为资本逻辑的不变特征之外,也呈现出经济与政治的表象性分离、资本阵营的内部分化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改造与更新等诸多新特征。为此,中国政府和人民必须保持冷静的战略定力,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化挑战为机遇,以面对贸易战所导致的世界体系结构性重组,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与民族团结
Select
马克思主义与民族团结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孟凡东, 王占斌
2019, 21(4): 36-42.
https://doi.org/10.13317/j.cnki.jdskxb.2019.044
可视化
收藏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种统一不仅是经济与政治上的统一,同时也是文化上的统一,不同民族的丰硕文化共同凝聚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浇筑“团结统一之花”的精神养料。当前,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点在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掌握马克思主义文化领导权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
Select
马克思主义与民族团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逻辑与当代价值
代洪宝1, 2
2019, 21(4): 43-48.
https://doi.org/10.13317/j.cnki.jdskxb.2019.045
可视化
收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明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逻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逻辑是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的统一。从理论逻辑来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类存在”理论为思想坐标,选取“类存在”及“类存在”意识透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发过程,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有助于我们深刻地体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发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变动过程,是中华文明不断演进、升华的必然结果。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当代价值是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的统一,理论价值表现为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自觉,实践价值表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农村发展论坛
Select
农村发展论坛
农业机械化、购置补贴扩展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基于全国县级层面时空变化的实证分析
彭超1, 张琛2, 李南3
2019, 21(4): 49-57.
https://doi.org/10.13317/j.cnki.jdskxb.2019.046
可视化
收藏
农业机械化在县级层面的变动趋势及机械化发展的时空变化特征、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与农机总动力、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关系、农业机械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效果表明,农机总动力的发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1世纪以来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呈现出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具体表现为农业机械化在华北和黄淮海地区、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得到长足发展,农业机械化覆盖面在西南和西北地区得以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能够实现县级层面的农机总动力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
Select
农村发展论坛
抉择中的土地流转与土地托管:优劣之分还是条件差异?
武舜臣1, 曹丹丘2, 李乾2
2019, 21(4): 58-66.
https://doi.org/10.13317/j.cnki.jdskxb.2019.047
可视化
收藏
规模经营水平是决定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土地规模经营推进难度的加大,以土地托管为代表的服务规模经营的作用越发突出,理论界更是出现了土地托管优于土地流转的论断。已有研究及实地调研案例表明:首先,土地托管和土地流转这两种模式间仅存在适用性差别,而不存在绝对优劣之分;其次,总结以往土地政策实施结果的经验教训,得出在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与其经营模式选择方面,应采取因地制宜的态度,避免运动式、“一刀切”的政策做法,为农地规模经营的有效推进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Select
农村发展论坛
基于供应链视角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分配机制研究
屠文娟1, 钟辉1, 徐兰2
2019, 21(4): 67-76.
https://doi.org/10.13317/j.cnki.jdskxb.2019.048
可视化
收藏
合作社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将导致普通农户利益受损以及农产品供应链整体效率低下。建立合理的合作社利益分配机制,是关乎“三农”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供应链视角下的普通农户和合作社收益情况的“农户-合作社”演化博弈模型研究了不同情形下博弈模型的均衡点和稳定性,并借助数值仿真展示了不同参数取值对演化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合作社与普通农户之间的博弈是否收敛于帕累托最优状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作社让利、让利策略衍生成本以及普通农户获得的由于合作社所带来的产品溢价;而较高的规模经济、市场交易风险、农产品市场价值,将促使博弈向最优状态演化。
生态批评与生态美学研究
Select
生态批评与生态美学研究
水利至上批判与蓝色批评
钟燕
2019, 21(4): 77-83.
https://doi.org/10.13317/j.cnki.jdskxb.2019.049
可视化
收藏
地球实为水球。水球环境恶化、人水关系紧张的现实语境使受问题驱动的生态批评进入蓝色批评阶段。水利至上批判是蓝色批评的核心话语。人类中心主义的水利至上论大行其道,人类中心主义和现代科技手段为人类谋取水利提供了思想指导与行动武器,是水利至上论的根基。水利至上,水体物化,水球濒危。人类只有摆正自己及万物在水球环境中的生态位置,不以自身利益为至上准则,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享受水利,与水共存。
Select
生态批评与生态美学研究
论环境美学与景观美学的联系与区别
黄若愚
2019, 21(4): 84-92.
https://doi.org/10.13317/j.cnki.jdskxb.2019.050
可视化
收藏
环境美学和景观美学都是当代具有发展潜力的美学形态,在后现代的语境下,两者秉持相近的美学观念,不断交叉和趋同,表现出紧密的关系特征。但在不同学者的研究中,两者的关系状态并不一致。布拉萨将景观美学等同于环境美学,伯林特和卡尔松视景观美学为环境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法将景观美学并列于环境美学且和生态批评一同合称为“生态型美学”,而陈望衡则认为景观美学是环境美学的延伸。对景观美学和环境美学关系的探讨有助于阐明两个美学形态的研究侧重和发展定位,以便将两者的研究推向深入。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编委审稿
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