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刊核心期刊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

过刊目录

  • 全选
    |
    辽金元文学文化研究
  • 辽金元文学文化研究
    杨匡和
    元代记梦诗序文的数量远超前代,其内容也更为丰富,按照序文中梦到的人物对象可归为三类:仙翁神女之奇幻、先贤恩师之追念、至亲挚友之思叹。某些篇幅较长的记梦诗序文已初具小说形制,几乎可以完全摆脱与诗文本的依附关系而有着独立、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元代记梦诗序文的突出特色可概括为三点:梦里作诗、灵异感应、序中解梦。元人在记梦诗序文中试图解梦的种种努力,基于前人又高于前人,体现着元代序文的独特认识价值与理论意义。
  • 辽金元文学文化研究
    乔芳
    遗山碑志文的突出贡献在其史学成就,学者多有论述。其99篇碑志文中关于“贞祐迁都”和“括田”带来的“冰骄民困”“冒增伪代”等问题都有细节的记录和利弊是非的分析,与《金史》具有互相补充和映衬的作用,从另一侧面凸显出其史料学价值。
  • 赛珍珠与中美文化交流研究
  • 赛珍珠与中美文化交流研究
    刘澍芃
      作为学贯中西的学者型作家,赛珍珠对中国传统小说的社会意义和功能有较深刻而完整的认识。她认为中国传统社会中,小说被视为无社会意义而颇受歧视和压抑,其地位无法与有言志、说教、辅政作用的诗文相比类。小说在上流社会和下层民间的价值迥然不同。在统治集团和社会上层,其功能主要反映在载道、解忧和劝谏三个方面,“载道”和“劝谏”是出于政治需要,小说是作为统治思想的儒学的附庸,而“解忧”则折射出上层文人显宦儒道互补的文化心理结构。对于民间大众来说,小说是“中国生活的镜子”,是对五光十色的社会景象及其中形形色色人物的生活、心态和愿望的真实反映,以其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在受众中产生共鸣,使接受者在对象世界里发现自己并肯定自己,在认识、娱乐、教育、交际、陶冶、启迪、审美方面都有很大的功效。
  • 赛珍珠与中美文化交流研究
    龙丹
    在赛珍珠作品中,《群芳亭》销量仅次于《大地》。赛珍珠通过书写民国大宅院妇女的婚姻、生育、精神追求等塑造了一群智慧、美丽、具有自由精神的中国妇女,其中吴太太是理想女性的代表,她既具备传统的女性美德,又追求女性自由。这些形象有力地颠覆了西方人心目中扭曲的中国妇女形象。
  • 哲学研究
  • 哲学研究
    董德福, 王玖郁
    底线思维是一种以底线为基准、作最坏打算力争最好结果的思维技巧和方法论原则。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底线思维具有精准性、预判性、自觉能动性等特征,它契合唯物主义哲学的精髓,是坚持问题导向、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思维方式,蕴含着矛盾转化、质量互变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习近平底线思维改革方法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它广泛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改革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哲学研究
    陈艳1, 李君亮2
    大数据技术沿着“数→数据→数学化→大数据技术”这一逻辑脉络演化而来。数的发现将世界带到人的跟前,从而开启了微数据对世界的解蔽。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呈现的小数据将世界数学化,从而造成了世界的遮蔽。大数据时代,世界以数的复杂性方式显现,使得世界面临深层遮蔽的危险,更使世界获得全面解蔽的可能。
  • 政治学研究
  • 政治学研究
    周银珍1, 2
    话语权本质是意识形态统治权,价值维度的话语权是传递一种价值理念的权利,政治维度的话语权是政治权利和思想控制力,实践维度的话语权是一种引领人们认识世界和塑造世界的权利,社会维度的话语权是维护合理利益的权利。以问题为导向是构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关键,对实力和理论的自信是构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前提条件。建构马克思主义话语权要建构合理化话语体系,设定时代化主题,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政治学研究
    李建国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系统、整体、协同的角度看待发展的主动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几次重要会议清晰地呈现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过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有着深厚的现实依据,即国家发展需要、人民热切期盼、解决突出矛盾,是中国和中国人民阔步走向未来的关键抉择。四个“全面”之间并不是单独的存在,也不是简单的并列,而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 历史学研究
  • 历史学研究
    朱季康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江苏地区高等教育存在着官学弱、私学强的不平衡现象。中央高等教育缺少建树,地方高等官学整体低迷,但私学高等教育则延续了前代的发展势头。江苏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在《文选》学、史学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也正是这一时期的坚持,为宋、元、明时期江苏地区高等教育的繁盛做好了准备。
  • 历史学研究
    余劲东
    明代自成祖迁都北京之后,南京作为“留都”虽然仍保留着一套完整的行政机构,但其政治地位却比北京低;对具体官员而言,任职南京的政治前景也非任职北京可比。然而在明代政治史上,却不断有北京官员主动上疏皇帝,乞求改任南京。这些官员“乞改南”的说辞各异,真假有别;但总的来看,大部分官员都在“乞改南”时隐藏了自己的真实动机。通过对明代北京官员“乞改南”这一矛盾的政治现象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明代南京给对仕途感到迷茫的官员提供了回转的余地,明代南京官在官制史上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 法学研究
  • 法学研究
    陈建
    实践中跨省重点区域大气环境标准存在标准项目和标准值不统一而引发的区域性大气污染和“我保护,你污染”的跨界邻避效应问题,对此,《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在修法后均要求统一标准。囿于地方环境标准制定主体的特殊性和区域行政的碎片化,统一标准面临主客观阻力。区域公共品理论既是统一标准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说明了统一标准的必要性。统一重点区域大气环境标准的核心在于如何统一,并将“统一”落地,其涉及的关键要素有二:制定权的配置和实际行使。在对关键要素进行分析和论证后得出,我国可行的统一标准模式有两种:一是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统一制订标准;二是成立由环保部牵头的区域协调组织,来协调重点区域内各省级政府制订相同的大气环境标准。
  • 法学研究
    楚盛男
    “国家安全”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历史范畴。现今以军事安全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国家安全逐渐为包括经济、金融、生态、信息、能源等非传统安全在内的现代“国家安全”所替代。俄罗斯国家安全立法发展历史正是这种观念变化轨迹的体现。俄联邦如今已建立起宪法、国家安全基本法、具体领域专门性立法及散布于各部门法或单行法中有关国家安全规定的多层次结构的国家安全法律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教育学研究
  • 教育学研究
    李有增1, 谢新水2
     高校管理权力下移的改革目标是建立“以院建校”的新管理体制,其逻辑本质是促进高校整体的合作和管理能力的整体优化。在改革实践中,这种新管理体制会增大院系的自主决策权和资源配置权,因此,院系的决策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成为高校管理权力下移实践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两个重要问题。立足于改革的逻辑本质,促进高校学术共同体中学者和管理者之间的信任,建构校院合作管理模式是应对问题的基本思路。
  • 教育学研究
    季慧
     用生命化教育理念观照青少年科普期刊发展需要厘清科学与人的本质联系、科学育人中科普期刊与生命成长的交互关系。科学本身就包含了人文意蕴,应该突出主体人探究过程中的人文气息和科学精神,打造有“人”的科普;在科普创作、文化传播等系列活动中,应该突出科学育人的教育情怀和求真、扬善、达美的价值取向,为青少年生命成长服务,打造为“人”的科普、树“人”的科普。
  • 管理学研究
  • 管理学研究
    李文1, 梅强2
    了解中小企业安全公众认知现状对于提高中小企业安全投入,引导公众安全认知,提升公众参与中小企业安全决策的意愿有直接影响。以江苏省为例,通过对公众认知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可以发现,目前中小企业安全公众认知情况不容乐观,且公众学历状况和工作经历、媒介及政府的引导对中小企业安全公众认知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依靠有效可行的举措,如大众媒介的引导、形式多样的教育和宣传活动以及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来构建公众科学的安全认知,提升公众安全认知水平,从而为中小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