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刊核心期刊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

过刊目录

  • 全选
    |
    中国当代史研究
  • 中国当代史研究
    李良玉
    江苏省的“大饥荒”,是全国“大饥荒”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省由于缺粮和饥饿而导致的“非正常死亡”,在1958年冬天开始发生,接着大规模蔓延,直到1961年上半年基本停止,其中,1959到1961年的三年特别严重。酿成江苏省大饥荒的根本原因,是农村社会生产力遭到了严重破坏,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而其根本原因,则来源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极“左”思想、路线、政策的恶劣作用。中共江苏省委虽然无法抵制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全局形势,但是省委班子的内部团结、稳健务实作风、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的态度,对大饥荒危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相反,部分县委负责人的极“左”浮夸和相当广泛的基层干部的违法乱纪,则是造成严重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一点,是江苏和安徽、河南、四川等问题特别严重省份的一个显著区别。
  • 中国当代史研究
    陈意新
    西方学术界过去30年对大跃进饥荒的研究,以议题为线索,提出了一套观点及其观点形成的理由。首先,通过人口学家对中国人口普查和生育率调查资料的估算,学术界对饥荒中非正常死亡人口数量2 700万~3 000万有比较一致的认可;其次,社会科学家们长期对饥荒成因的辩论不仅从方法上推动了研究的发展,而且让学术界认识到饥荒的发生有多重原因,包括高层决策失误、粮产下降、过度征购、食品分配中的城市偏好、强制的公共食堂制度等;第三,学术界深入探讨了饥荒死亡率的地区差异,大都认同一个省领导人的政治态度激进与否通常是影响该省死亡率高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有学者指出其他因素诸如农业自然条件的好坏等也是重要原因;第四,一些学者从村庄角度研究饥荒,试图理解影响农民生与死的微观机制,一致认同“吃青”(吃未成熟的庄稼)等传统生存手段对农民的存活有重要作用。学术界还探讨了其他课题,如饥荒的责任、饥荒中的妇女等。学者们长期的研究建立起了具有创意的学术对话,对理解大跃进饥荒作出了重要贡献。
  • 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专题研究
  • 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专题研究
    曾文革, 蒋世松
    隐含碳随着国际贸易出现了国际转移,但国际贸易碳成本并没有随着转移,加之各国的碳结构并不相同,从而出现了“碳泄漏”、竞争力损失等问题。隐含碳引起的碳关税等气候贸易措施对当前多边贸易体制形成了包括理念和原则在内的诸多挑战。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多边贸易体制应从理念衡平等四个方面进行应对。中国作为世界第一隐含碳排放国,应从挑战和未来策略中得到启示,构建自己的低碳发展和贸易路径。
  • 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专题研究
    王兆平
    科学界对气候变化的研究经历了从争议到达成共识的过程,IPCC报告的发布引发了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的普遍关注,促使各国对以气候协议方式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达成一致。对各国来说,作为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指标,就是一种权利,其分配的公平问题已成为气候协议谈判的核心议题之一。国际碳排放权的分配应遵从合国际法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和国际帕累托主义原则,通过国际社会以公约缔约方大会、联合国专门机构大会的形式通过碳减排协议,分配国际碳排放权。
  • 哲学研究
  • 哲学研究
    钱兆华, 吕明磊
    自然科学无论作为人类的认识成果、探索过程、文化的子系统,还是作为社会活动领域,都是一个系统或一个有机整体。自然科学作为一个系统或整体,不仅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且与外部环境之间也相互匹配、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一致,从而构成了整个社会系统。这充分说明,科学创新或科学的发展实际上是一项系统工程,而这一系统工程的核心要素是文化基因或哲学思想。 关键词: 
  • 哲学研究
    葛雷1,2, 董德福2
     奥康纳认为,当今世界出现的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双重危机,解决这一症结的根本途径是实现生态学社会主义,用“生产性正义”代替“分配性正义”。但生态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中还存在着明显的缺失——“消费性正义”的理论空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强调“分配性正义”,又要强调“生产性正义”,更要强调“消费性正义”,引导全体社会成员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调整消费结构,提高消费效益,反对腐败浪费。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困扰人类社会的生态问题,真正实现社会正义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文学研究
  • 文学研究
    朱则杰
    以清初著名诗人王士祯为中心的“红桥修禊”“冶春唱和”以及“冶春诗社”,是清代诗歌中的重要现象,屡见当时与后来的人们叙及,影响十分深远。但关于这些现象本身,特别是它们的性质,常有错误或混淆不清的叙述和认识,容易给世人造成误导(包括笔者)。因此,从诗人结社、集会、唱和的关系角度对它们进行考察,同时订正有关错误,或可有助于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
  • 文学研究
    王美芸1,2
    新时期以来,学术界对于聂绀弩旧体诗的研究可以归纳为“聂绀弩其诗其人的整体性评价”与“基于具体作品的诗歌形式与风格讨论”两个方面,虽然现有的对聂诗的研究已关涉形式、主题以及风度等方面问题,但却没有研究者关注到聂绀弩旧体诗创作的动因问题。对聂诗创作动因开展研究可以完整地发现作家的独立人格及其诗歌的审美意义。
  • 文学研究
    张强1,2
    身份不是本体论上的存在,而是一种意指实践,且身份的建构与社会文化话语密切相关。而在以幽闭且缺乏道德支撑为主要基调的黑色电影中,既有价值观被悬置,为“蛇蝎美人”的身份建构提供了多种可能。通过对经典黑色电影《双重赔偿》与新黑色电影《本能》中的“蛇蝎美人”在人物塑造与视觉呈现方面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在前者中,“蛇蝎美人”是作为象征秩序的颠覆力量而存在,而随着后现代媒体性话语的泛滥,新黑色电影中的“蛇蝎美人”则成为“物化”的、男性凝视下的性表演者,进而被男权社会话语体系同化,失去了原有的颠覆力量。
  • 文学研究
    左百瑶
    波德莱尔的作品多以沉重阴郁为基调,但他的诗歌《遨游》却描述了一个可爱的世界,流露出幸福的感觉,引得不少读者想要对诗人创作时的心理状态一探究竟。运用主题批评法解构作品表层系统,从视觉、触觉和味觉三方面着眼,重组全诗意象,重构深层系统,可以发现诗人并非改变风格,也并未扭转内心之颓败,而只是在理想与现实中摇摆而已。
  • 经济管理研究
  • 经济管理研究
    马志强, 杨巍, 朱永跃, 夏正晶
    通过对上下级冲突和代际冲突相关文献的分析,可以引出上下级代际冲突这一概念,并将其界定为具有直接上下级关系且出生于不同年代的员工之间产生的冲突。针对上下级代际冲突的表现、成因、对策以及与相关变量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文献述评,并在剖析现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进行简要展望,对该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经济管理研究
    张永庆, 唐文敏
    影响跨国公司总部区位选址的六大因素中外汇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及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政策是一国或地区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入驻的主要竞争策略;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和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可以有效诠释各国或各地区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入驻的竞争态势,进而寻找到促进我国跨国公司总部发展的有效途径。
  • 经济管理研究
    温修春1,2
    为应对土地流转不畅的困境,我国部分省(市)近些年陆续尝试着开展土地“间接流转”,进而诞生了土地银行。土地银行作为一种特殊的新兴中介组织,兼具一般土地流转中介与金融中介的特点,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建立及完善土地银行机制及相应的土地流转机制。根据动态博弈理论对土地银行作为中介组织参与农村土地流转相关问题的分析,可以发现土地银行可以有效降低土地交易方的信息不对称性及交易费用,只要机制设计合理,就能较大程度地减少或消除土地直接流转的弊端,进一步提高土地流转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