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刊核心期刊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

过刊目录

  • 全选
    |
    词汇语义学论坛
  • 词汇语义学论坛
    李葆嘉
    2013, 15(1): 1-14.
    与词汇语义研究的日益发展相比,词汇语义学史论却鲜有人问津。现代语义学的三块基石包括:语义场理论产生的背景是新洪堡特主义;语义成分分析法产生的背景是社会功能结构主义;关系语义学的系统意义建立在指称意义基础之上。20世纪以来,尽管出现了一系列的专著,但还缺一部基于中国学术精神、借鉴西方现代理论梳理汉语词汇语义研究理论和方法的著作,《欧美词汇语义学理论》中译本的出版,将会对中国语言学界的词汇语义学研究产生推动作用。
  • 词汇语义学论坛
    苏新春, 宋贝贝
    2013, 15(1): 15-21.
    传统的基本词汇理论主要将历时态与共时态的基本词混起来论述,而现代汉语的基本词汇必须是从共时的角度去认识。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范畴理论考察《同义词词林》的动词语义类的构成,可以发现位于中间的1 428个小类所含有的3 925个标题词具有基本范畴词的性质。基本层次范畴动词的性质与特点可以从它与下义层次范畴动词对比角度加以考量。
  • 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专题研究
  • 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专题研究
    曾文革, 孙健
    2013, 15(1): 22-26.
    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碳金融的发展为低碳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是低碳农业发展的助推器。完善法制建设,构建农业CDM项目的法律保障体制,可以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和食品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也可以为碳金融的发展拓展空间。
  • 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专题研究
    朱家贤
    2013, 15(1): 27-32.
    哥本哈根会谈后,全球气候变化资金机制由政府和公共部门融资机制向多元化、市场化和金融化的融资机制发展。在气候融资框架下,一些新的金融机构、金融产品、服务和市场要素将被设计并发展。基于气候融资的创新性、复杂性及中国的情况,提出碳金融法律机制的一套前瞻性、系统性分析框架,特别阐明服务于多层次市场、多元化金融组织机构、多样化产品、立体化服务的碳金融基本要素法律机制,以及由法律框架、组织机制、激励机制与监管机制等构成的碳金融保障机制,能在金融创新的同时控制风险,以金融创新支撑中国节能减排与产业结构调整。
  • 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专题研究
    田丹宇
    2013, 15(1): 33-39.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上,国际社会进行的诸多努力中,最卓有成效的当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选取京都三机制中,与发展中国家直接有关的清洁发展机制(CDM)作为讨论对象,以当前该机制在中国井喷式发展的现状为背景,从法律的角度分析风险的成因及应对之策,能对这一国际环境法律新制度进行较好的把握。
  • 生态批评与生态美学研究
  • 生态批评与生态美学研究
    詹森·M·沃尔斯
    2013, 15(1): 40-47.
    以古典中国和日本禅宗的生态—伦理—美学观来思考超越了所有国度、文化和其他政治边界的“大地”这一概念,对当前有关生态批评之本质的争辩有所贡献。这样的思考并不涉及佛教从印度流传中国的渊源。然而,这样做并不是要消除差异,而是从作为统一(但不是同一)的共有的大地的角度激化并珍视差异。正是在统一之中,也正是经由统一,我们逐渐体会到差异不是必须,而是价值所在。如此立场需要我们超越使差异成为内在对立的地球大地(我的自我、我的国家、我的文化等)所赋予我们的伟大自我意识来思考问题。大地本是我们共享共生、相互依存的生态,因而,当代佛教生态批评下的自我是从其无意识的专制的偏见中被唤醒的自我,在此关键点上,所有有价值的事物进入其与大地共有的存在而被唤醒。
  • 生态批评与生态美学研究
    阿克塞尔·古德博迪
    2013, 15(1): 48-54.
    从马丁·海德格尔的“栖居”观念出发,众多生态批评家写了大量的文章来讨论处所,讨论文学和艺术对栖居与重新居住的潜在贡献。德勒兹和瓜塔里、罗斯·布莱多蒂及其他相关学者的研究使游牧主义成为一种全新的社会文化资源,在讨论自然、女人和动物等问题时,它有潜力提供一种可替换的思考方式。游牧主义的本质在于一种不同的空间居住方式——“在移动中栖居”。奥地利诗人特奥多尔·克拉默的诗歌作品预示了游牧主义。
  • 生态批评与生态美学研究
    张永红, 刘文良
    2013, 15(1): 55-59.
    优秀的生态影视作品绝不是一个立意高远、内涵深邃的生态主题就可以成就的,它往往还需要借助于合理的艺术手段来强化影片的审美之维。通过画面来表现生态主题,通过精心安排的主题曲、插曲、片尾曲以及背景音乐来升华生态主题,从而最大限度地将人们引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情境之中,能让人们在声画交融的视听快感基础上激发“天人合一”的心灵快感。
  • 社会学研究
  • 社会学研究
    陈辉
    2013, 15(1): 60-65.
    随着《公务员法》的颁布和公务员考录制度的全面实施,客观评估公务员考录制度的效度显得十分重要。对公务员考录制度进行评估主要涉及哪些科目的学习有助于公务员出色地完成工作;考录进政府机关的公务员的胜任力及上级满意度如何;公务员考录的选拔考试是否能真实地反映考生水平,其公平性与科学性如何等方面。通过对江苏省公务员考录的实证调查可以发现公务员考录机制还需要从多方面加以完善。
  • 社会学研究
    扶松茂, 朱春奎
    2013, 15(1): 66-70.
    制度建设的公平诉求要求在每一项制度的创制和实施过程中同时考虑到效率和公平。在现代民主社会,制度建设与完善不仅要保障多数人的权利,更要求尊重和维护少数人的权利。中国公务员考录制度在合乎资格的考生之间确实体现了一定程度的竞争性公平,但在实践中却对特定群体进入公职形成了巨大的障碍,中国考录制度的社会公平性仍要继续完善。
  • 历史学研究
  • 历史学研究
    李良玉
    2013, 15(1): 71-73.
    对刘墉及其家族的研究,兼跨历史学、书法学两个领域。《刘墉家族与日照》一书梳理了刘墉家族的迁徙线索,介绍了刘墉的政治生涯及其书法艺术成就,叙述了刘墉家族的著名人物事迹与其家族繁荣的规律,显示了作者作为书法艺术家对历史的理解。
  • 历史学研究
    贾乾初, 陈寒鸣
    2013, 15(1): 74-80.
    林东城作为泰州学派重要一员,其学行在继承发挥心斋、龙溪之学的同时,亦体现出自己的倾向性变化,愈益重视工夫,对现成良知表现出相当程度的批评。由于他身份地位的改变,逐渐背离了泰州学派平民儒学的主脉,成为泰州学派分化的代表人物之一。
  • 经济学、管理学研究
  • 经济学、管理学研究
    耿修林
    2013, 15(1): 81-84.
    通过抽样方式开展审计活动是现代审计方法发展的基本方向之一。系统审计抽样因其组织实施起来比较方便,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从抽样估计精度、调查费用以及统计决策角度对系统审计抽样时的抽样规模进行讨论,主要包括:给定估计允许误差时的抽样规模及在调查费用预算约束和抽样推断损失最小时的系统审计抽样规模等。
  • 经济学、管理学研究
    石宏伟, 杨颖
    2013, 15(1): 85-88.
    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有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能为城市农民工和失地农民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社会保障转接机制,为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奠定基础。
  • 经济学、管理学研究
    蔡勤禹
    2013, 15(1): 89-93.
    慈善组织的民间属性决定了其公信力来自于民众的信任。然而,中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在较长时间里较低。目前,慈善组织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提高透明度,建立严格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实行全方位监督,提高从业者的职业素养,才能扭转慈善组织的低信任度。
  • 经济学、管理学研究
    樊素娟, 刘伟
    2013, 15(1): 94-97.
    团体咨询是一个舶来品,自20世纪90年代被引进中国后,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团体咨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从事团体咨询实践的咨询师不断增加,团体咨询研究的论文不断增多,团体咨询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最为重要的标志是2011年团体咨询师能力测评被国家纳入专业人才测评体系和团体咨询师培养系列教材的出版。团体咨询在企业、学校、机关等组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 文学研究
  • 文学研究
    王予霞
    2013, 15(1): 98-103.
    20世纪70年代之后,美国新左翼运动在剧烈动荡中逐渐消沉,但桑塔格通过一系列的著述,表达对波兰问题、波黑冲突、反恐战争等美国试图掌控世界的敏感问题的独立见解,不懈地传载出当代美国左翼文学阵营的声音,体现了当代西方知识分子的社会公共关怀精神。
  • 文学研究
    王宇平
    2013, 15(1): 104-108.
    对戴望舒文本世界的记忆和沉醉,似乎成了“现代派”内部的凝胶,“现代派”藉此不断分享并制造着共同的记忆;而整个“现代派”也讲述着诗,吟咏着“望舒诗稿”,经由文学的方式集结并表述着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