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刊核心期刊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
首页
关于期刊
期刊介绍
数据库收录
期刊荣誉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目录
2012年, 1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2-01-30
名家论坛
社会学研究
历史学研究
文学?辽金元文学文化研究
法学·碳交易与碳排放法律专题研究
经济管理研究
全选
|
名家论坛
Select
名家论坛
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生活
南帆
2012, 14(1): 1-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众传媒上有许多文学的消息,可是没有文学本身。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文学生活的一种形式,而且是多数人熟悉的形式。这个时代文学生活的另一重大方面是娱乐、娱乐的文学,包括从侦探、武侠、言情、科幻到新的玄幻、穿越等种类。但娱乐文学与我们真实的人生经验联系不多,或者说基本没有联系。娱乐文学的另一特点是大众拥有巨大的话语权,但各个专门的领域内大众所占有的权重需要重新考虑。文学不仅仅是娱乐,还应该更为深入地理解人的复杂性,解释其他学科无法揭示的各种微妙的、纠结的人生波澜,发挥出改善人生经验的巨大潜能。文学的特殊聚焦点是日常生活的各种细节,文学必须深入到这个层面,不仅关注社会历史,同时还关注人生。
社会学研究
Select
社会学研究
2007—2010年国内风险社会研究述评
童星, 曹海林
2012, 14(1): 8-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风险社会理论在国内的引入和推广,风险社会研究也在近几年间日益成为社会学界重点关注的议题,而学界对此理论的研究也从介绍和引进逐渐朝向更为本土化的思考和探讨。从理论评析、社会问题研究、和谐社会构建以及治理对策研究等视角,对2007—2010年期间国内风险社会的相关研究进行考查可以看出,国内风险社会研究尚需要进一步理论化和系统化,其研究主题有待进一步凝练,研究深度还有待加强。
Select
社会学研究
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动因刍议
李兵水, 祝明银
2012, 14(1): 14-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决策行为受环境因素、制度因素和个体因素三方面的影响,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新农保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加强宣传教育,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破除环境与个体因素中的不利影响。
Select
社会学研究
“80后”新生代社会建设非职业化参与机制初探
高中建, 张娟
2012, 14(1): 20-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80后”青年成长于多元文化共存的氛围中,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一定的社会行动力,但在社会建设参与方面他们的能量还没有得以有效释放。“80后”新生代非职业化参与社会建设的机制亟待完善,“80后”新生代的积极力量有待充分挖掘,要从各方面不断增强这一群体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其社会建设参与能力,使他们更好地投身到社会建设事业中去,实现自身成长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双重目标。
历史学研究
Select
历史学研究
东晋孝武帝之“威权己出”及其对高门士族之抑制
王永平
2012, 14(1): 25-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东晋高门士族的衰弱,孝武帝时期一度“政由己出”,皇权有所强化。孝武帝以其弟司马道子执掌朝廷中枢军政大权。孝武帝与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之间尽管存在着争权夺利的斗争,但其压制高门士族的政策是一致的,他们利用具有外戚身份的太原王氏,排挤、压制在淝水之战中立有殊勋的陈郡谢氏家族,显示出皇权与门阀政治的内在矛盾与冲突。
Select
历史学研究
山东巡抚与黄河治理——兼论晚清时期河政体制的变化
高中华
2012, 14(1): 35-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咸丰五年黄河改道山东入海后,围绕黄河流向、督府迁址及权限等问题,从中央到地方展开了二十余年的争论。在此过程中,山东巡抚的治河权客观上得到增强,河政体制与前清相比也发生较大变化。时局的变化、吏治的腐败也成为制约河政体制的重要因素。
Select
历史学研究
民国时期“劣绅”话语源流考略
余进东
2012, 14(1): 41-4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民国以前,“绅”多与“士”结合,指称拥有权势的士大夫阶层,代表一种政治特权和社会荣耀。民国以来,“绅”多与“劣”、“豪”结合,指称与人民对立的“反动”阶层,“劣绅”、“豪绅”由此成为反革命的代名词。在短短几十年间,“绅”从社会荣耀变成“反革命”,以至成为大革命时期的革命对象。
文学?辽金元文学文化研究
Select
文学?辽金元文学文化研究
辽金诗僧与僧诗
刘达科
2012, 14(1): 45-5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辽金两朝诗僧可分为职业僧人和准职业僧人两种类型,前者的人数远远多于后者。其群体特征主要有三:丰富的漫游、访学经历有利于他们佛学知识、佛教活动经验的积累和陶冶诗情、增长诗才、提高诗艺;绝大多数诗僧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和文学创作能力;很多诗僧都具有深厚的佛学素养并在宗教事业或社会发展方面有显著贡献和历史地位。从创作的主题取向上来看,辽金僧诗的成就主要体现于佛理禅机诗、酬赠君主诗、抒发感触诗、表现俗情诗和山居修行诗五大类型的题材。辽金僧诗的独特魅力表现在多述山林幽隐之兴的“蔬笋气”和借佛典禅籍中的话语入诗、造意两个方面。
Select
文学?辽金元文学文化研究
从《中州集》作家小传看元好问的诗学思想
裴兴荣
2012, 14(1): 52-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元好问编纂《中州集》时为每一位作家撰写的小传中有大量的评论入选者的精妙文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学理论内容,从特定的侧面反映了编者对诗歌创作和诗歌批评的认识。散布于这些作家小传的诗学思想主要体现在知人论世的批评方法、摘句褒贬的批评形式、简明准确的批评术语、广师博采的求学精神、刻苦求工的作诗态度和刚劲野逸的诗歌风格等方面。《中州集》作家小传与《论诗三十首》及其他单篇论诗诗文互为补充,较完整地呈现了元好问诗学观的全貌及其发展、成熟的轨迹。
法学·碳交易与碳排放法律专题研究
Select
法学·碳交易与碳排放法律专题研究
碳交易市场的监管机制研究
李挚萍
2012, 14(1): 56-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的政策催生了碳交易,也诞生了碳交易市场。碳交易市场作为一种特殊的新兴市场,兼具环保市场、能源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特点,这些特性导致各国政府需要对该市场进行严格的监管,以防止市场滥用、价格操纵、市场欺骗等现象,保障温室气体减排行为和市场行为健康发展。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若干可从事碳交易的交易所,部分省份正在进行碳交易试点,碳交易市场机制及监管机制必须同时建立及完善。碳交易市场的监管体制和制度是综合的,监管主体包括综合经济管理、环保、能源和金融管理等部门。
Select
法学·碳交易与碳排放法律专题研究
从碳排放权之争看我国在气候变化上的法律应对
曾文革, 彭菁菁
2012, 14(1): 63-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对由温室气体引起的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在碳排放权的争执中,发达国家强调环境权,发展中国家强调发展权,对此,双方应该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我国应明确碳排放权的物权属性,构建我国碳排放交易机制,做好应对碳关税政策的准备,制订相关法律制度,倡导低碳生活。
Select
法学·碳交易与碳排放法律专题研究
论中国碳交易市场的构建
2012, 14(1): 70-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构建中国的碳交易市场不仅是应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减排压力的积极行动举措,也是中国走可持续的低碳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中国节能减排的宏观政策法律环境已经形成,碳交易的实践也为建立碳交易市场创造了重要条件。就中国碳交易立法、碳交易市场的定位、市场主体结构、碳交易所的功能、中国碳产品的设计等提出相关建议十分必要。
经济管理研究
Select
经济管理研究
江苏现代化进程中若干重大政策研究
储东涛
2012, 14(1): 77-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党中央对江苏发展的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目前江苏已具备基本条件。但是,基本现代化是在小康社会基础上质的全面提升,而不是量的简单扩张,因此,江苏当前要做好“两个率先”的衔接工作,坚定不移地推动“第一个率先”向“第二个率先”的跨越。“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江苏要制定并实施更加切实有效的产业政策、财税金融政策、科教人才政策、生态补偿政策等,从而在全省范围内顺利推进“第二个率先”。
Select
经济管理研究
对粮食安全几个理论问题的认识
刘成玉
2012, 14(1): 83-8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粮食安全的概念应进行适当修正与完善。中央与地方、主产区与主销区、粮农与其他农民之间都应进行粮食安全的分工与合作。在粮食禁运问题上,粮食武器是存在的;全面的粮食禁运是极端的;中国有遭受国际粮食禁运的风险。我国应培植与保护生产能力,控制粮食产量,推进粮食生产的区域专业化和集中度,进一步加大对农民补贴的力度,积极应对国际市场的变化。
Select
经济管理研究
中国食品安全信息披露体制效率提升问题探析
刘鑫
2012, 14(1): 89-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食品安全信息披露体制性弊端表现为披露主体的“缺位”,政府的“权力幻觉”及组织机构的分散。提升食品安全信息披露体制效率可采用三大策略:食品安全信息披露“俱乐部”式合作策略、食品安全信息风险评估机构独立化策略、食品安全信息披露社区化治理策略。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编委审稿
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