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刊核心期刊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

过刊目录

  • 全选
    |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俞思念, 周波
    2011, 13(3): 1-05.
     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把一个半世纪以来先进中国人的理想变成了中华民族正在实现的跨世纪工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中国的创造和前景,是对世界现代化进程的贡献,是关于当代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有力回答。深刻认识中国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与创造,在继续推进中国未来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孙显元
    2011, 13(3): 6-11.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在社会主义社会建立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第一次革命向第二次革命的转变,成为第二次革命的开端,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第二次革命进程中的伟大历史转折,同时也是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开端。当前,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正在进行中,继续发生层次性和阶段性的理论飞跃。这些部分质变的积累将最终使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得以总体性完成。
  • 哲学研究
  • 哲学研究
    李丽, 李晓乐
    2011, 13(3): 12-15.
    在20世纪20年代“科玄论战”的论战双方“科学派”和“玄学派”的往复辩论中,科学成就了一种玄学的态度,获得了普遍的价值认同,哲学也使用了科学方法,贯彻了科学精神。结果不仅没有导致科学与哲学的对立,而是必然地实现了科学哲学化和哲学科学化的双向互动。科学与哲学的渗透和融合存在现实的基础,有其必然的合法性。
  • 哲学研究
    张立, 王海英
    2011, 13(3): 16-20.
     公众参与科学的组织形式经历了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治理是社会协作的新形式,它意味着社会机构与个体行动者之间有更多水平互动。治理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组织参与以达到理想的结果。治理有其内在的规范维度,又涉及互动过程。基于共生产模型的“混合论坛”概念既容许规范的分析,又容许经验的描述,是研究治理问题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 哲学研究
    刘亚红
    2011, 13(3): 21-24.
    中国知识女性的现代觉醒使她们在承受历史和现实的双重痛苦中积极寻求挣脱的良方。首先,女人是和男人同等的人,要回归于“人”的本质,也就是回归人的主体性、目的性、创造性和个性。其次,女性所要回归的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具体的性别化的人,需要寻找基于自己生命本体存在的性别特质。回归与寻找共同勾勒出中国知识女性的现代性成长路径。  
  • 生态批评与生态美学研究
  • 生态批评与生态美学研究
    帕特里克·D·墨菲
    2011, 13(3): 25-32.

     西方崇高概念本身带有男权偏见,而且倡导崇高论的两位主要理论家博克与康德都患有厌女症。从朗吉努斯到康德这一阶段关于崇高的理论历史表明了两个关键问题:一是男性的支配感和征服自然的胜利感,二是将女性贬入美的领域并排斥在崇高之外。很多批评家试图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匡正崇高,其评论产生了许多新术语:女性崇高、物质崇高、家庭崇高以及母性崇高。所有这些批评家都共同地趋向自然,而不是疏离自然,而且她们都拒绝卷入有支配性的智力行为。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反思崇高有助于我们重新思考当代环境写作,有助于我们拒斥摒弃康德的唯心主义,从而使之成为生态批评理论的新型工具。
  • 生态批评与生态美学研究
    格里塔·戈德
    2011, 13(3): 33-40.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叙述女性主义生态批评和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历史;描述生态女性主义和环境公正之间的关系;提出性别平等的跨学科研究方式;探讨生态批评的种间关系;发展一种更广泛的、跨文化的女性主义生态批评;利用生态女性主义种间生态心理学的发展成果;发展更基于批评的女性主义生态区域主义。
  • 词汇语义学论坛
  • 词汇语义学论坛
    董志翘, 赵家栋
    2011, 13(3): 41-45.
     运用排比归纳法来考证汉语词语在方法论上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若能结合传统的训诂学知识来溯源,进而探求词义的形成原因,这样将能有效弥补其局限性。本文对方家们运用排比归纳法所考释的表思考、思虑之义的“学计/计学”和表嬉戏义的“劳”进行溯源探因,并对其词义的考释作一些补正。  
  • 词汇语义学论坛
    俞理明, 顾满林
    2011, 13(3): 46-50.
     东汉佛教文献中有大量的音译词、意译词以及经典罕用的流俗词语,给人一种强烈的新异感。音译和意译两种方式常常并行,有时彼此融合,带来词汇的变化。东汉佛经中的音译词,绝大多数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和异域色彩,它们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生命力各不相同。  
  • 词汇语义学论坛
    吴礼权, 潘海峰
    2011, 13(3): 51-57.
    网络语言的发展是汉语保持活力的重要源泉之一,我们应以开放包容的心态视之。网络新词汇在网络语言活动中产生,服务于网络社会的语言交际,效果是明显的。网络新词汇在网络语言世界具有一定的“全民性”,但并不意味着它们最终能够成活下来,并有机会进入到现代汉语共同语的词汇库中。有三类网络词汇有可能成活下来,并最终成为丰富现代汉语共同语的新词来源。
  • 中国当代史研究
  • 中国当代史研究
    施亚利
    2011, 13(3): 58-63.
    由于长期流行,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江苏血吸虫病依然猖獗,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中共中央、华东局和江苏高度重视并积极部署防治工作。江苏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从1950年开始,到1957年冬季为止,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江苏省在防治血吸虫病工作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为新中国消灭血吸虫病找到了一条因时因地制宜的工作路子。  
  • 中国当代史研究
    唐旭斌
    2011, 13(3): 64-69.
    新中国成立30年来,中国的农村环境逐步遭受污染,其根本原因是新中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执行了一条优先发展高污染的重化工业的工业化方针。为了解决日益显现出来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政府将环境问题列入了议事日程,也陆续实施相应的治理措施。回顾历史,这一时期环境问题的出现有其特定的国际和国内背景。审视当时政府治理农村环境问题的政策和措施,其历史局限性十分明显。时至今日,这种局限性仍然没有根本改观。  
  • 法学研究
  • 法学研究
    杨泽伟
    2011, 13(3): 70-75.
     近些年来中国倡导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不但在理论上陷于困境,在实践方面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难以付诸实践的原因主要有:政治意愿缺乏、现实需要不强、岛屿主权争议、争议海域(海区)模糊以及外部势力干扰等。今后中国政府在解决与周边国家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时,一方面仍然要倡导“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原则,并争取在实践方面有所突破;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利用其他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的准备。
  • 法学研究
    姜涛
    2011, 13(3): 76-81.
     不抵触原则作为刑事政策实施的基本规则,并非主观臆想,因其明确了立法与司法不得违背一国基本刑事政策的精神、理念与规则,否则应属无效立法或司法,因而有利于增加刑事政策实施的信度、提高刑事政策实施的效度以及降低刑事政策实施的难度。也因此,应把是否抵触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作为检验刑事立法的标准,应在刑事司法中融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本精神与理念,并且把不抵触原则作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实施绩效评估的黄金准则。  
  • 法学研究
    宋晓丹
    2011, 13(3): 81-85.
    排污权交易是政府管理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产物,用以解决环境外部性问题。排污权交易本质上仍是环境管理制度。人性假设的修正、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和政府角色的多重性要求对排污权交易中的政府权力加以约束。立法机构应从政府权力规制、公众参与机制设立和可操作的交易规则三个方面完成政府权力约束的制度设计。
  • 艺术学研究
  • 艺术学研究
    韩荣, 吴文苑
    2011, 13(3): 86-89.
     辽金时期游牧、渔猎民族的陶瓷饮具发展始终具有适应放牧、渔猎活动需要及食物贮藏需要的特点,这是草原、山林生活环境的浸润与积淀的结果,反映了少数民族人民亲近自然、随遇而安的心态。在以农耕文化为代表的汉文化与以游牧、渔猎文化为代表的草原、山林文化的融合中,伴随着饮品种类的丰富及生产技术的发展,陶瓷饮具的形制也受到了影响。  
  • 艺术学研究
    廖望春, 贺云翱
    2011, 13(3): 90-92.
    金银器物的艺术语言,是以器物为载体,通过金银器的材料、制作工艺、形制和纹饰所构建的器物空间形态,借以表达设计与制造者的认知与认同、审美与创意、情感与追求的复杂语言系统。金银器物的语言形态包含自然语言和社会语言等。金银器物语言是一个跨时空的复杂语言系统,其文化传递的过程也具有相当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