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
中国社科院AMI核心期刊
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成员刊
首页
关于期刊
期刊介绍
数据库收录
期刊荣誉
编委会
政策伦理
期刊订阅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目录
2014年, 8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4-09-10
专家访谈
专家漫谈
现代大学治理
“慕课”研究
案例研究
教师教育
招生改革
专业教育
专题研究:大学通识教育
探索争鸣
大学生就业
全选
|
专家访谈
Select
专家访谈
大学内涵发展与质量建设的几个问题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教授访谈录
钟秉林, 陈燕
2014, 8(5): 1-4.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4.05.0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转型,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大学的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已经是摆在各级各类大学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刊为此专访了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教授,请钟教授就上述问题谈了真知灼见,现发表于此,以飨读者。
专家漫谈
Select
专家漫谈
“裸”教授与“长”教授
马陆亭
2014, 8(5): 5-8.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4.05.0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等学校现实存在的教授行政化和行政学术化现象,揭示了学校看人准但用人有误的问题,并进一步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社会和制度基础,这种现象虽然体现了过去的繁荣,但却有碍创新型国家建设,必须重新界定学术规矩,推进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而其中的关键就是建设教授共同体,在行政与学术之间做出明确区分。
Select
专家漫谈
学科制度化及其改造
王建华
2014, 8(5): 9-16.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4.05.0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学科制度化是系科制的核心,而系科则是大学的基础结构。由于分科模式本身的局限性,学科制度化危机不可避免。但学科制度一旦建立,实践中就会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即便是仅仅作为大学组织建制的象征性标识或人类知识分类的符号体系,学科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和价值。对于学科制度化及其改造,比较慎重的选择是,从现实出发尊重人类现有的知识格局和学科划分,鼓励学科的开放和人员的流动,以渐进的方式推动跨学科研究。
现代大学治理
Select
现代大学治理
高校组织改造的系统分析
陈秋苹
2014, 8(5): 13-17.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4.05.0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环境系统对高校组织的殖民表现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高校组织与行政系统相互响应,与经济系统结构性依存,与社会系统多元嵌入,屈服于强大的系统环境,从而阻碍其边界内功能的有效发挥。只有改造环境系统,强化自身功能发挥,形成组织和系统的积极正向互动,才能保持独立性,并且在系统中发挥独特作用。
Select
现代大学治理
论大学组织变革的制约因素 ——内部的视角
钱志刚, 崔艳丽
2014, 8(5): 18-23.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4.05.0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学组织变革难以取得显著效果,主要原因是受到组织内部和组织外部制约因素的影响。两类因素都可影响组织变革的成败,相比较而言,内部的因素更为基础性。内部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动力缺乏、目标模糊、组织惰性、文化差异和资源依赖等。大学组织变革是极其复杂和艰巨的,厘清组织变革的制约因素,有利于提高大学组织变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Select
现代大学治理
我国高等教育转型发展中的风险共存及政策管理
肖国芳
2014, 8(5): 24-28.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4.05.0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处于转型发展时期,已成为中国风险社会的重要领域。中国高等教育转型发展正面临就业压力快速增大、国际化办学中自主权失控、竞争失序、质量风险、公平风险、异化风险六大风险。在政策管理上需要确立科学的风险意识和风险观念,提高高等教育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和执行力,加强风险防范的责任体系建设。
“慕课”研究
Select
“慕课”研究
“慕课”与中国高等教育的未来
郭英剑
2014, 8(5): 29-33.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4.05.0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要回顾了近十年来中国由“精品课程”到“网络公开课”的发展历史,重点分析了自2013年中国“慕课”突飞猛进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同时,提出了中国“慕课”要“面向中国、服务教育、辐射社会、走向世界”的未来发展道路。
Select
“慕课”研究
美国“慕课”的新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 ——基于对斯隆联盟系列调查评估报告的解读
王丽华
2014, 8(5): 34-40.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4.05.0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美国著名网络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斯隆联盟,自2002年起就开始对美国在线教育进行年度调查并发布调查报告。该机构2013年报告聚焦在线教育的最新发展形式——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简称“慕课”),调查了美国“慕课”的最新发展情况,分析了阻碍“慕课”发展的因素。中国高校要把握住“慕课”给高等教育带来的重大机遇,就要采取措施发展“慕课”。为此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充分认识“慕课”在教育发展中的价值和重要意义,制订“慕课”发展的战略规划,调动教师参与“慕课”建设的积极性,建立“慕课”的评估系统,建立“慕课”被认可和接受的配套制度。
案例研究
Select
案例研究
多重逻辑下新校园建设项目立项决策分析 ——以国家S科研机构研究生院新校园建设为例
李进峰
2014, 8(5): 41-46.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4.05.0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国家S科研机构研究生院新校园建设项目为案例,运用多重制度逻辑理论分析项目的立项决策过程,发现围绕立项决策的四个主体——国家、地方政府、投资企业、科研机构各有其不同的行动逻辑,项目立项的最终决策并不是最理想的方案,而是在“科学性”与“可行性”兼顾的条件下各方利益群体冲突与妥协的结果。
Select
案例研究
“看不见”的舆论领袖 ——高校网络舆论领袖特征研究
尚俊杰, 孙也程
2014, 8(5): 47-53.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4.05.0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综合采用了问卷调查、案例分析和访谈三种方法的基础上,对高校网络舆论领袖的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高校网络舆论领袖是“看不见的”,具有“文本”、“隐性”、“动态”和“混合”的特点,这对高校网络舆论管理工作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网络舆论管理的对策:与舆论领袖平等沟通,加强服务建设;危机管理,删除和封禁过激言论和ID;重视官方通知的作用,安抚情绪。
教师教育
Select
教师教育
高校专职科研人员队伍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徐松如
2014, 8(5): 54-59.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4.05.0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高校建设专职科研队伍,具有实践层面上的多重价值和意义。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高校在专职科研队伍建设方面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历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目前的队伍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关键性的结构缺失问题,具体表现在内、外两个层面。为此,有必要继续为之提供制度性的支持,从资源配置的角度优化专职科研队伍的内外结构,从而在各高校打造一支有适度数量规模、稳定、高水平的专职科研队伍。
Select
教师教育
基于创新参与者视角的学科创新管理制约因素实证研究
贾晓霞
2014, 8(5): 60-67.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4.05.0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考虑学科带头人、团队成员、相关管理人员学科建设参与实践,揭示其在学科创新活动中所面临的个人主观胜任、客观环境干预、优秀人才引进、创新满意度感知、项目管理水平和能力等制约因素及其相应的子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创新参与者视角的学科创新管理制约因素的概念模型,并通过问卷设计、数据采集和结构方程建模方法对该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以期对学科参与者的良性互动和学科创新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招生改革
Select
招生改革
高校生源竞争力的测量及其提升研究
任初明
2014, 8(5): 68-72.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4.05.0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校生源竞争力受综合竞争力、区域位置、高校知名度与美誉度、招生宣传等因素影响,对高校生源竞争力的测量可从量与质两个维度进行,可以采用报录比和录取平均分两个指标来测量,它们与生源竞争力成正比。为了提高高校的生源竞争力,高校要客观分析生源生态位,理性确定招生范围;合理进行功能定位,培育核心竞争力;树立营销理念,提高招生宣传的针对性;合理确定学费标准,完善各种助学措施;加强家校沟通,提高社会认同。
Select
招生改革
南方科技大学与上海科技大学自主招生改革路径比较——组织变革视角下的案例分析
陈安吉尔, 高文豪, 岳磊
2014, 8(5): 73-78.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4.05.0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积淀逻辑下的合作效应、适应性预期与泛政治化的组织场域使得南方科技大学自主招生改革受阻,而分化理论下开放自由的政治生态环境、以校长为首的中高层领导在组织场域内自主能动性的实现是上海科技大学自主招生稳步开展的主要原因。领导角色清晰定位基础上能动性的发挥与员工的态度认同是自主招生的重要前提,高校自主权的落实是自主招生的保障,学生培养工作是自主招生的深化与延续。
专业教育
Select
专业教育
利益视角下地方高校新增专业价值取向的冲突及规避
王富平, 冯东
2014, 8(5): 79-82.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4.05.0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方高校在通过新增专业扩大规模、提高办学效益的过程中,由于受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教育政策的缺陷以及自身定位不当,存在着不同利益主体所引发的新增专业价值取向冲突问题。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完善高校专业设置的相关政策,创新专业建设管理模式,才能规避冲突,切实维护学生及其他相关者的利益,促进地方高校科学发展。
Select
专业教育
协同创新视角下高校跨专业教育的模式与实践创新
雷家彬
2014, 8(5): 83-86.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4.05.0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实施跨专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是协同创新理论在高校教学活动的有效应用。目前国内高校开展了以专业并行模式、专业融合模式、第二专业模式、大学科教育模式、跨学院教育模式为代表的跨专业教育,其突出问题包括专业、学习效果难以得到保证,学生学习目标模糊,教学管理和部门协调不便等。基于协同创新理论,结合武汉工程大学开展“E+”双专业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经验,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整合完善跨专业一体化培养方案;优化跨专业教育组织和机制;强化跨专业学生的学习引导;加强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
专题研究:大学通识教育
Select
专题研究:大学通识教育
论跨文化语境下的通识教育本土化
王宏海
2014, 8(5): 87-91.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4.05.0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课程设计以及教育哲学基础。通过对通识教育历史发展过程以及个案的分析,认为通识教育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根据“以仁为本”的教育哲学及其价值导向,通识教育应该从课程设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区分以及技术对现代高等教育的影响等方面来确定课程内容及其教育方式。
Select
专题研究:大学通识教育
中美两校“历史文化领域”相关通识课程教学设计比较及启示
冯惠敏, 成照敏, 黄明东
2014, 8(5): 92-98.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4.05.0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美国哈佛大学“外国文化领域”通识课程《中国日常文化与生活》与国内某大学“历史文化领域”通识课程《美国历史与文化》进行比较,分析了这两门通识课程在教学设计方面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提出改进我国大学“历史文化领域”通识课程教学设计的建议:聘请外籍教师合作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毅力;加大对多学科综合的通识课程的开发;调整相关通识课程的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改进相关通识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及考核方法等。
探索争鸣
Select
探索争鸣
论新时期教育发展方式的战略调整
文魁
2014, 8(5): 99-104.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4.05.0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在于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即由外在推动转变为内生发展。外在推动促进了中国教育的大发展,但也诱发了教育异化,而旨在促进教育发展的措施却导致结果偏离初衷,出现远离教育目的的若干迷失。内生发展,表现为大学宗旨、教师、学生、管理、制度和文化六个方面的教育自觉。在政府对高校的管理中,抓特质比抓特色更重要,抓规划比抓项目更重要,要“正师名”而不要“造名师”,而且营造共同的环境重于出台特殊的政策。
Select
探索争鸣
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丛林的发端、困境与发展趋势
胡中锋, 许国动
2014, 8(5): 105-110.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4.05.0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百年来,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分化,通过现代管理理论丛林的视角分析发现,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丛林的脉络图谱中的分支已形成,流派有待丰富,具体理论需要深入系统丰富发展,整体仍处于不断完善阶段,理论丛林初露端倪,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丛林尚处于“分”的阶段,丛林分支流派到了具体理论涌现但却处于突破困境的交汇处。阶段特征表现出缺乏实践性、理解性、批判性和整合性,致使其处于丛林转型发展的瓶颈期。教育管理学科性质决定其多元视角、多元方法和多元内容的发展趋势。
大学生就业
Select
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保障制度建设与政策创新
马廷奇
2014, 8(5): 111-116.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4.05.0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学生就业保障制度建设要求政府在大学生就业保障中承担更多责任。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制度转型的过程中,以政府干预为特征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在大学生就业需求、就业供给和就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其限度也逐渐显现。大学生就业政策调整旨在建构政府调控和引导大学生就业,政府与高校、社会和市场等多元主体协同的保障制度体系。
Select
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与GDP就业弹性模型关系及影响
高晓清, 周钦
2014, 8(5): 117-121.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4.05.0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国民经济因素指标和大学生就业的数据相关性,揭示GDP弹性系数变动与就业波动之间的关系。借助弹性回归拟合算法模型,对就业数据实证分析,以宏观经济学的视角,探究第三产业吸纳大学生就业的可行性,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就业建设导向提供策略性参考:高等教育应积极面向市场;营造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优势的课程体系;设置高校就业指导综合课程;创业与择业市场混合策略均衡;借鉴国际经验创建持续研究机制等。
Select
大学生就业
江苏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金字塔模式实践探索
缪子梅
2014, 8(5): 122-124.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4.05.0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不同类型的高校应根据自身条件探索适合对路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江苏大学多年来进行创新实践,科学推广“135金字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政校企协同汇聚资源,着力打造创新创业人才和实践创新人才成长平台,促进“基础厚、范围广、优势强”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全面提升,为行业和地方创新型经济输送源源不断的创新人才。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编委审稿
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