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网刊维护  |  留言  |  联系我们  |  返回杂志社  |  English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常用链接

 
· PDF阅读器福昕下载
· 江苏大学
· 外文期刊参考文献查询
· 中国知网
· 万方医学网
·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 34卷 01期
刊出日期:2024-01-23

目录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药学
综述
消化道肿瘤专题
   
目录
0 医学版编辑部
2024年第1期目次
 
2024 Vol. 34 (01): 0- [摘要] ( 9 ) [HTML 1KB] [PDF 738KB] ( 343 )
消化道肿瘤专题
1 李政1, 刘雅雯1, 陈家希2, 王慧之1, 于正悦1, 王舜宇1, 龚爱华1, 徐岷3
 hnRNPA2B1通过抑制转铁蛋白受体增强胰腺癌细胞对铁死亡的抵抗
 目的: 探讨异质核核糖核蛋白A2B1(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A2B1,hnRNPA2B1)对胰腺癌细胞铁死亡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将3种胰腺癌PaTu8988、MIA-paca2、PANC1细胞用不同浓度Erastin处理3 d,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计算3种细胞Erastin半数抑制浓度(IC50)并比较其对Erastin的抵抗力;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3种胰腺癌细胞中hnRNPA2B1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通过GEPIA平台分析hnRNPA2B1在胰腺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通过GEO数据库下载临床数据集分析差异性表达hnRNPA2B1患者的预后。在PaTu8988细胞中干扰hnRNPA2B1表达,分别转染sh-Control、sh-hnRNPA2B1质粒;在PANC1细胞中过表达hnRNPA2B1,分别转染Vector、Flag-hnRNPA2B1质粒;分别采用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转染效率,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hnRNPA2B1对胰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通过CCK8法检测hnRNPA2B1对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对sh-Control组和sh-hnRNPA2B1组、Vector组和Flag-hnRNPA2B1组,分别予以对照(0 μmol/L Erastin)、Erastin(IC50浓度)处理,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比色法检测丙二醛和组织铁含量,此外shhnRNPA2B1组和Flag-hnRNPA2B1组加入Erastin的同时加入铁死亡挽救剂Ferrostatin-1,坏死挽救剂Necrostatin-1或凋亡挽救剂ZVAD-FMK,台酚蓝染色法检测细胞活性;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胰腺癌细胞转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TFRC)、铁蛋白重链、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等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3种胰腺癌细胞对Erastin抗性由高到低依次是PaTu8988、MIA-paca2、PANC1细胞,其Erastin IC50依次为18.020、15.760、2.947 μmol/L;hnRNPA2B1表达量由高到低的趋势与Erastin IC50趋势相同,于PaTu8988细胞中最高,MIA-paca2细胞中次之,PANC1细胞中最低(P均<0.05);胰腺癌组织中hnRNPA2B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高表达hnRNPA2B1患者预后较差(P均<0.05)。下调hnRNPA2B1表达后,PaTu8988细胞迁移、侵袭和增殖能力明显降低,上调则与之相反(P均<0.05)。经Erastin处理后shhnRNPA2B1组和Flag-hnRNPA2B1组降低的细胞活性仅可被Ferrostatin-1挽救(P<0.05);与sh-Control组相比,sh-hnRNPA2B1组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和组织铁含量明显增高(P均<0.05);与Vector组相比,Flag-hnRNPA2B1组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和组织铁含量明显降低(P均<0.05)。hnRNPA2B1可抑制TFRC表达,干扰hnRNPA2B1则与之相反(P均<0.05)。结论: hnRNPA2B1通过抑制TFRC表达阻止铁蓄积,从而促进胰腺癌细胞铁死亡抵抗。
 
2024 Vol. 34 (01): 1-10 [摘要] ( 8 ) [HTML 1KB] [PDF 2230KB] ( 427 )
11 包洁1, 高小姣2, 韩玮3, 王庆华1
 生存素与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5在胃癌及胃间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生存素与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5(cell division cycle associated protein 5,CDCA5)在胃癌及胃间质瘤中的表达,分析两者相关性及其对临床病理学参数的评估价值。方法: 首先通过GEPIA数据库分析生存素的编码基因BIRC5 mRNA与CDCA5 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采用免疫组化检测76例胃癌和63例胃间质瘤中生存素与CDCA5表达,应用Spearman相关检验分析两者相关性,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接着,通过PROMO数据库分析可能作用于BIRC5与CDCA5启动子的转录因子。最后,利用HDOCK预测生存素与CDCA5的相互作用。结果: GEPIA数据库分析显示,BIRC5 mRNA和CDCA5 mRNA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P<0.01),且两者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79,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胃癌和胃间质瘤中,生存素与CDCA5均在细胞核与细胞质中表达,两者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应癌旁/瘤旁组织(P均<0.001),且两者在胃癌、胃间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呈一定的正相关(r胃癌=0.410,r胃间质瘤=0.347,P均<0.05)。胃癌中,生存素与肿瘤直径、淋巴管侵犯及TNM分期相关(P<0.05);CDCA5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相关(P<0.05);两者共阳性表达与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管侵犯及TNM分期相关(P<0.05)。胃间质瘤中,生存素与核分裂象及NIH危险度分级相关(P<0.05);CDCA5与肿瘤直径及NIH危险度分级相关(P<0.05);两者共阳性表达与肿瘤直径、核分裂象及NIH危险度分级相关(P<0.05)。另外,PROMO发现有13个转录因子可同时调控CDCA5与BIRC5启动子;HDOCK预测发现,生存素蛋白与CDCA5蛋白之间存在多对相互作用。结论: 在多种转录因子的共同作用下,生存素与CDCA5在胃癌与胃间质瘤中均呈高表达,且呈正相关;两者均与胃癌、胃间质瘤的部分临床病理学参数相关,且联合检测临床价值大于单个分子的检测。
 
2024 Vol. 34 (01): 11-18 [摘要] ( 10 ) [HTML 1KB] [PDF 5932KB] ( 360 )
19 朱海峰1, 陈述2, 龙卫国3, 王旭4
 ONECUT2高表达介导胃癌复发患者5-FU化疗耐药
 目的: 探究One cut结构域家族成员2(ONECUT2)是否可以作为对5-FU耐药的胃癌复发患者的治疗靶点。方法: 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ONECUT2基因在胃癌患者及胃癌复发患者的表达情况。利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评估TCGA数据库中ONECUT2表达量与药物代谢相关生物学过程的相关性。利用CCK-8细胞毒性实验评估胃癌细胞敲低或过表达ONECUT2对5-FU的耐药情况。分析30例胃癌术后复发患者ONECUT2表达量与5-FU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 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在经受过化疗且复发的胃癌患者中,ONECUT2高表达的患者无病间隔期(disease-free interval,DFI)更短。GSEA分析结果表明,ONECUT2高表达与异生药物代谢通路呈正相关,这提示可能与胃癌患者的耐药相关。体外实验中,敲低ONECUT2降低胃癌细胞对5-FU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反之,过表达ONECUT2增加细胞对5-FU的IC50值。30例胃癌复发患者对5-FU的药物敏感性与ONECUT2表达量相关。结论: 胃癌复发患者的ONECUT2表达量更高,ONECUT2高表达与胃癌复发患者的5-FU耐药相关,可能是潜在的治疗靶点。
 
2024 Vol. 34 (01): 19-24 [摘要] ( 12 ) [HTML 1KB] [PDF 3577KB] ( 315 )
25 余淼, 李瑞杰, 袁子涵, 董晓强
 骨盆影像学测量预测直肠癌手术难度的研究进展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是直肠癌的标准手术方式之一,其手术难度较高。由于骨盆固定的骨性结构,盆腔手术空间有限,直肠癌尤其是中低位直肠癌的外科手术变得复杂。肿瘤距肛缘越近,手术视野和手术空间越小,手术时间就会越长,术中副损失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就会越高,手术难度也越高。最近的研究发现,几种解剖学骨盆测量值与手术难度之间存在关联,可以用骨盆影像学测量来预测TME的技术难度和结果,并确定是否可以对特定的患者优化手术方法。本文对骨盆影像学测量预测直肠癌手术难度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4 Vol. 34 (01): 25-29 [摘要] ( 9 ) [HTML 1KB] [PDF 2198KB] ( 305 )
30 陈昱初, 李冉, 刘静, 童珊珊
消化道肿瘤的中药治疗及机制研究新手段 
 消化道肿瘤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治疗上以手术、化疗、放疗为主,存在发病率高、复发转移率高、耐药及不良反应等问题。中药用药灵活辨证,兼容性强,显示出明显的多靶点效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为治疗消化道肿瘤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本文从消化道肿瘤的中医学总体认识、中药单体、中药复方及机制研究新手段等方面对中药治疗消化道肿瘤进行阐述,以期为其临床应用及后续研发提供参考。
 
2024 Vol. 34 (01): 30-36 [摘要] ( 11 ) [HTML 1KB] [PDF 827KB] ( 450 )
基础医学
37 王子璇1, 刘伟1, 蔺博涵1, 李涛1, 杨琴2, 虞绮雯1, 朱伟1,孙晓春1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损伤及白藜芦醇的修复作用
 目的: 探究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i-2-ethylhexyl phthalate,DEHP)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的氧化损伤,以及白藜芦醇对该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通过CCK8实验筛选DEHP的损伤浓度和白藜芦醇的修复浓度;化学分光光度比色法检测HUVEC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不同表达情况;活性氧荧光探针检测不同处理组HUVEC内活性氧水平;JC-1试剂盒检测不同组HUVEC线粒体膜电位;CCK8实验、Transwell实验、划痕愈合实验观察HUVEC增殖、迁移能力;细胞流式实验、蛋白质印迹实验观察HUVEC的凋亡情况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80 μmol/L DEHP作用HUVEC 24 h后,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1),40 μmol/L白藜芦醇对细胞无明显毒性;损伤组细胞的丙二醛水平和SOD活性较对照组均明显上升(P均<0.01),修复组丙二醛水平和SOD活性较损伤组均明显下降(P均<0.05);损伤组细胞的活性氧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1),修复组较损伤组明显下降(P<0.01);损伤组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修复组较损伤组明显上升(P<0.01);损伤组细胞的增殖、迁移、成管能力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均<0.05),修复组较损伤组明显上升(P均<0.05);损伤组细胞的凋亡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修复组较损伤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DEHP能够通过氧化应激途径抑制HUVEC的增殖、迁移和成管能力,并诱导其凋亡,而白藜芦醇可以有效修复该种损伤。
 
2024 Vol. 34 (01): 37-43 [摘要] ( 7 ) [HTML 1KB] [PDF 2985KB] ( 342 )
44 朱月蓉1, 陈星宇2, 冯娇燕2, 周奔2, 樊燕蓉2
 ELP-SOD融合蛋白的纯化及其脂质体制备
 目的: 通过重组E.coli细胞表达类弹性蛋白多肽超氧化物歧化酶(elastin-like polypeptidessuperoxide dismutase,ELP-SOD)融合蛋白,利用ELP蛋白有温度敏感的相变特性,经过三轮可逆相变循环(ITC)获得高活性的纯化ELP-SOD酶。结合脂质体包裹技术制备具有较长半衰期和酶活性的ELP-SOD脂质体,为重组人源SOD在医疗、保健、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SDS-PAGE及Tanon3500凝胶成像系统、Image studio软件对ELP-SOD进行纯度检测;采用改良的邻苯三酚自氧化法(325 nm法)测定SOD融合蛋白的酶活性;调节不同的pH值及温度梯度测定融合蛋白的pH稳定性及热稳定性;添加Cu2+/Zn2+提高ELP-SOD酶活性;以大鼠血浆进行模拟体内半衰期实验;用不同浓度ELP-SOD的培养基分别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和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细胞)孵育来验证细胞毒性;薄膜水化法制备ELP-SOD脂质体并测定其包封率;制备小鼠离体皮肤,采用TP-6透皮扩散仪进行体外释放实验,用Franz扩散池考察ELP-SOD脂质体运载ELP-SOD的透皮效率。结果: ELP-SOD融合蛋白的最高表达量为10 mg/L,纯度为97.8%,酶比活为4 894.5 U/mg;其在pH 5.0~8.0、温度低于60 ℃时稳定性较高;ELP的接入对于SOD的半衰期有一定的延长作用,且有较好的生物安全性;ELP-SOD脂质体的包封率达到80%以上,能够进一步延长ELPSOD的半衰期,且其透皮效率明显高于ELP-SOD。结论: 通过可逆热相变性技术简化了ELP-SOD融合蛋白纯化步骤,并结合脂质体制备技术,延长了酶蛋白生物半衰期,提高了生物利用度。
 
2024 Vol. 34 (01): 44-51 [摘要] ( 10 ) [HTML 1KB] [PDF 2372KB] ( 327 )
临床医学
52 张婷婷, 于明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测价值
 
2024 Vol. 34 (01): 52-55 [摘要] ( 9 ) [HTML 1KB] [PDF 1037KB] ( 433 )
57 羊逸飞1,2, 许辉1,2, 龙卫国3, 李遇梅1,2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和平滑肌肌动蛋白对瘢痕疙瘩综合治疗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究瘢痕疙瘩血管内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PECAM-1)与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的表达水平对瘢痕疙瘩综合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6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瘢痕疙瘩患者61例,共计69处瘢痕疙瘩,均接受手术切除与90Sr同位素敷贴综合治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手术切除瘢痕疙瘩标本血管内PECAM-1及SMA表达水平,电话及门诊随访6个月。结果: 19处(27.5%)瘢痕疙瘩6个月内复发,11处(15.9%)在90Sr同位素敷贴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复发组PECAM-1与SMA的高表达率均高于未复发组(χ2=7.496,P=0.006;χ2=5.197,P=0.023);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PECAM1及SMA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关系(χ2=0.172,P=0.935;χ2=1.110,P=0.484)。结论: 瘢痕疙瘩血管内PECAM1及SMA的表达水平与综合治疗预后呈负相关,二者可能是判断瘢痕疙瘩预后的潜在指标。
 
2024 Vol. 34 (01): 57-60 [摘要] ( 9 ) [HTML 1KB] [PDF 1385KB] ( 349 )
61 李能, 张烨华, 孔玲玲, 赵广顺, 邓小毅
 双能量CT诊断颈椎间盘退变及突出症的价值
 目的: 探讨应用双能量CT(dual-energy CT,DECT)电子云密度/等效原子系数(Rho/Z)诊断颈椎间盘退变(cervical disc degeneration,CDD)及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颈痛不适患者颈椎MRI及DECT成像资料,根据Pfirrmann分级标准对颈椎间盘变性进行分级,并在彩色编码重建图像上测量椎间盘髓核的Rho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分级椎间盘以及不同节段椎间盘髓核的Rho值差异,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Rho值与颈椎间盘退变分级的相关性。以MRI作为参考标准,分析常规灰度CT图像及双能量彩色编码重建图像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结果: 颈椎间盘髓核的Rho值随Pfirrmann分级增加而升高,随节段位置的下降而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颈椎间盘髓核的Rho值与Pfirrmann分级呈中度正相关(r=0.584,P<0.05)。双能量彩色编码重建图像较常规灰度CT图像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更高的敏感性(86.7% vs 74.3%)、特异性(90.2% vs 79.3%)、阳性预测值(96.7% vs 92.3%)、阴性预测值(66.9% vs 48.0%)和准确性(87.5% vs 75.5%)。结论: DECT诊断颈椎间盘退变及突出症是可行的,彩色编码重建图像可显著提高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准确率;颈椎间盘髓核的Rho值可反映椎间盘退变程度。
 
2024 Vol. 34 (01): 61-66 [摘要] ( 9 ) [HTML 1KB] [PDF 4178KB] ( 310 )
67 陈尚桐1, 陈跃平2, 宋世雷1, 黄川洪1
 基于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讨炎症性肠病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因果关系
 
2024 Vol. 34 (01): 67-73 [摘要] ( 10 ) [HTML 1KB] [PDF 8340KB] ( 307 )
74 聂璐1,2, 杨启帆3, 郑维淼1,2, 徐强1,2
 系统性炎症指标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发生肌少症的预测价值
 目的: 评估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和C反应蛋白(CRP)等系统性炎症指标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发生肌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纳入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的251例ASO患者。依据第三腰椎腰大肌指数(PMI)将患者分为肌少症组和非肌少症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相关血液指标,并计算SII、PLR、NLR和LMR。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SO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相关指标的预测效果。结果: 251例ASO患者中,肌少症组和非肌少症组患者数分别为98例(39.0%)和153例(61.0%)。与非肌少症组相比,肌少症组患者年龄明显增加(P<0.001),SII、PLR、NLR和CRP水平明显增高(P<0.01),而BMI和LMR水平明显降低(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龄、BMI偏低、SII上升均为ASO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年龄、BMI、SII和3项指标联合预测肌少症发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4、0.678、0.644和0.746(P均<0.001)。结论: 年龄、BMI及系统性炎症指标中的SII对ASO患者肌少症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2024 Vol. 34 (01): 74-78 [摘要] ( 11 ) [HTML 1KB] [PDF 1697KB] ( 285 )
药学
79 闫洁, 常恬, 章竟, 葛广荣, 陈九源, 霍强, 程秀
 用于炎症治疗的磷脂酰丝氨酸修饰胞外囊泡纳米递药系统的初步构建与评价
 
2024 Vol. 34 (01): 79-83 [摘要] ( 12 ) [HTML 1KB] [PDF 4042KB] ( 361 )
综述
84 林梓欣1, 曾国美1, 林颖1, 方洁妮1, 胡芳远1, 李洁1, 郑汝群1, 胡敏2, 李娟2
 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和小鼠模型的生殖与代谢特点及选择应用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生殖和代谢方面的异常,如月经稀发或闭经、高雄激素血症、卵巢多囊样改变、多毛、肥胖、胰岛素抵抗等。动物模型的选择与研究结果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已有的PCOS大鼠和小鼠模型的文献进行分类及梳理,比较常见的PCOS大鼠和小鼠模型生殖和代谢两方面的异常表征,阐述PCOS模型建立的机制,探讨各模型在PCOS研究中的应用和价值,以期帮助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准确地选择PCOS动物模型。
 
2024 Vol. 34 (01): 84-92 [摘要] ( 9 ) [HTML 1KB] [PDF 858KB] ( 482 )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微信公众号

 
 

编辑部公告

 
· 编辑部关于网站维护的公告
· 编辑部关于开具《稿件录用证明》的公告
· 本刊入选武书连研发的《科学引文数据库(SCD
· 本刊荣获教育部“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 作者投稿请从本网站注册登录!
                  更多 
 

下载中心

 
·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中英文引用格式(2021—2023年)
· 2023年总目录
· 2022年总目录
· 2021年总目录
· 论文写作格式
 

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江苏大学
主  编:许文荣
国际刊号:ISSN 1671-7783
国内刊号:CN 32-1669/R
刊  期:双月刊
编辑出版:《江苏大学学报(医学
     版)》编辑部
地  址: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
     301号江苏大学杂志社
邮  编:212013
电  话:0511-84446824
 

版权所有 © 2012《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Journal of Jiangsu University (Medicine Edition)
编辑部电子信箱:xbyx@ujs.edu.cn或xbyx@mail.ujs.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