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网刊维护  |  留言  |  联系我们  |  返回杂志社  |  English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常用链接

 
· PDF阅读器福昕下载
· 江苏大学
· 外文期刊参考文献查询
· 中国知网
· 万方医学网
·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 27卷 06期
刊出日期:2017-11-17

目录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检验医学
经验技术交流
综述
   
目录
1
目录
2017 Vol. 27 (06): 1-4 [摘要] ( 229 ) [HTML 1KB] [PDF 382KB] ( 567 )
基础医学
461 陈珉池, 刘锐, 颜冬梅, 赵昕, 黄新祥
细菌素免疫蛋白调控伤寒沙门菌耐药和生物膜的形成
目的:  研究伤寒沙门菌SPI-8编码的两种细菌素免疫蛋白的功能。方法: 用自杀质粒pGMB151介导的同源重组法,制备细菌素免疫蛋白基因缺陷变异株(△t3036, △t3038, △t3036△t3038);采用药敏纸片法检测细菌对8种抗菌药物的抵抗能力;结晶紫染色法观察细菌生物膜的形成。结果:  通过PCR验证及序列比对,伤寒沙门菌细菌素免疫蛋白基因缺陷变异株制备成功;药敏实验结果显示,△t3038和△t3036△t3038变异株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多黏菌素B、环丙沙星、卡那霉素、亚胺培南等6种抗菌药物的抵抗能力明显变弱(P均<0.01),△t3036对8种抗菌药物的抵抗能力均无明显变化;生物膜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与野生株相比,△t3036生物膜形成能力增强(P<0.05),△t3038和△t3036△t3038生物膜形成能力明显减弱(P均<0.01),而△t3036△t3038生物膜形成能力较△t3038减弱。 结论: 伤寒沙门菌细菌素免疫蛋白T3036和T3038均能够促进细菌生物膜形成,T3038能够增强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抵御。
2017 Vol. 27 (06): 461-465 [摘要] ( 496 ) [HTML 1KB] [PDF 4206KB] ( 785 )
466 Syed Hameed Ali Shah 1, 2, 何大伟3, 何敖林3, 李莎莎3, 王炳芳2
含EMC6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人肝L-02细胞中的异位表达
目的:  构建pcDNA3.1(+)/EMC6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在人肝L-02细胞株中过表达。方法: 查询PubMed上EMC6的基因序列,针对该序列设计引物,提取L-02细胞的总RN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目的片段,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将EMC6 的cDNA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pcDNA3.1(+)/EMC6真核表达载体,经菌落PCR,测序验证构建的准确性。应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将重组载体转入L-02细胞中,RT-PCR、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MC6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PCR和基因测序结果均表明pcDNA3.1(+)/EMC6重组质粒构建成功,RT-PCR和蛋白质印迹检测结果证实EMC6在人肝L-02细胞中过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人pcDNA3.1(+)/EMC6重组质粒,并在L-02细胞中过表达。
2017 Vol. 27 (06): 466-469 [摘要] ( 589 ) [HTML 1KB] [PDF 3556KB] ( 674 )
470 房玉珠1, 朱燕1, 叶森2, 姚冬明1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与NS4B融合蛋白的构建和表达
目的:  构建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core)与NS4B融合表达克隆,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方法: 应用PCR方法从抗HCV阳性血清中扩增出HCV核心蛋白基因和NS4B基因的cDNA片段,将两部分基因片段拼接成一条完整cDNA,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8a上,菌落PCR和测序方法选择阳性核心蛋白-NS4B-pET28a重组质粒。将阳性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埃希菌 BL21中进行表达,分别用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分析表达的重组融合蛋白。结果:  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成功获得核心蛋白基因和NS4B基因,并成功拼接成一条完整cDNA;菌落PCR和测序结果表明重组融合克隆核心蛋白-NS4B-pET28a构建成功。SDS-PAGE结果表明重组融合质粒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成功表达,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表达的重组蛋白与抗HCV阳性血清具有反应性。 结论: 成功构建了HCV核心蛋白与NS4B的重组融合克隆,并成功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
2017 Vol. 27 (06): 470-473 [摘要] ( 618 ) [HTML 1KB] [PDF 2935KB] ( 782 )
检验医学
474 陆文香1, 张媛2, *, 王莹超1, 高晶晶1, 徐卫东1, 朱琴芳1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快速鉴定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
目的:  利用全自动生物质谱检测系统即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快速鉴别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vancomycin resistant Enterococcus faecium,VRE)和万古霉素敏感屎肠球菌(vancomycin susceptible Enterococcus faecium,VSE)。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的屎肠球菌,用仪器法和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K-B)进行万古霉素耐药性确认。用MALDI-TOF MS对菌株进行再鉴定,采集图谱。用ClinProTools 3.0软件对质谱峰图进行分析:随机选取25株VRE和50株VSE的质谱峰图用于模型的建立,用建立的模型验证剩余的15株VRE和35株VSE。结果:  用ClinProTools 3.0软件建立了遗传算法(GA)、快速分类算法(QC)、监督式神经网络算法(SNN),3种模型的交叉验证和识别能力分别为95.65%、100%,87.62%、94.98%, 62.54%、100%。质荷比为2 194.94、3 022.15、3 167.47和4 058.08的质谱峰是用于区分VRE和VSE的最为明显的特征性峰,即两类菌株间存在的差异蛋白质谱峰(分别是峰6、峰27、峰32、峰5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这4个特征性峰的曲线下面积(AUC)均约为0.9。用3种模型分别进行的外部验证显示,GA算法、QC算法、SNN算法对VRE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7%、82.8%,73.3%、85.7%,66.7%、80.0%。结论: 在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的情况下,MALDI-TOF MS可以在鉴定屎肠球菌的同时大致区分VRE和VSE,具有耗时短,敏感性、特异性相对较高的优势。
2017 Vol. 27 (06): 474-477 [摘要] ( 879 ) [HTML 1KB] [PDF 2806KB] ( 907 )
478 邵惠江, 邵雪君, 季正华, 计雪强, 薛建, 朱云芬, 缪美华
抗核抗体在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抗核抗体在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HSP患儿病史,并分成紫癜型、关节型、腹型和肾炎型HSP;同时收集健康体检儿童血样。分析抗核抗体滴度及抗核抗体谱在HSP以及不同临床亚型中的检出率,抗核抗体阳性对体液免疫(C3、C4、IgA、IgG、IgM)及细胞免疫(CD3+、CD3+CD4+、CD3+CD8+、CD3-CD19+、CD19+CD23+、CD3-CD16+CD56+细胞)的影响,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对抗核抗体阳性的影响。结果:  共收集同龄健康体检儿童82例,HSP 患儿436例。HSP患儿抗核抗体阳性66例(15.14%),其中关节型HSP 17例,紫癜型HSP 25例,腹型HSP 13例,肾炎型HSP 11例;抗核抗体滴度介于1 ∶100~1 ∶320,抗核抗体谱阳性介于弱阳性及阳性之间。抗核抗体在HSP不同临床亚型之间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3)。抗核抗体阳性HSP患儿的IgA、IgG、IgM水平较健康对照明显升高(P均<0.01),补体C3、C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免疫中HSP患儿CD3+、CD3+CD4+和CD3-CD16+CD56+细胞比例显著下降(P分别为<0.01、<0.01、0.009),而CD3+CD8+、CD3-CD19+和CD19+CD23+细胞显著升高(P分别为0.011、<0.01、<0.01)。将各HSP临床亚型患儿根据抗核抗体结果分为自身抗体阳性和阴性两组,结果显示两组体液和细胞免疫各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指标均不是影响抗核抗体阳性的主要因素。 结论: 抗核抗体阳性不是影响HSP患儿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的主要因素,HSP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也不是影响抗核抗体阳性的主要因素;HSP患儿中低滴度或非强阳性抗核抗体可能是自身免疫机制中产生的非特异性抗体。
2017 Vol. 27 (06): 478-482 [摘要] ( 1540 ) [HTML 1KB] [PDF 3770KB] ( 999 )
483 于建秀1, 钱雷1, 陈国萍2, 朱静和2
哮喘患者外周血CD8+CD25+Foxp3+Treg 细胞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检测哮喘患者外周血CD8+CD25+Foxp3+Treg(CD8+Treg)细胞比例,探讨其在哮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哮喘患者50例,其中轻中度哮喘25例,重度哮喘25例,并选择与患者年龄、性别匹配的2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仪分析CD8+Treg细胞比例;RT-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p3 mRNA的表达;Luminex200检测血清IL-33、IL-1β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浓度。肺功能测试仪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结果:  重度哮喘组和轻中度哮喘组CD8+Treg比例分别为[2.32(1.24~3.63)%\]和[4.13(2.05~5.41)%],两组均低于对照组[6.48(5.21~6.92)%],且重度哮喘组降低更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重度哮喘组及轻中度哮喘组血清IL-33浓度均明显升高,且重度哮喘组升高更明显(P<0.05);与对照组及轻中度哮喘组相比,重度哮喘组TGF-β1和IL-1β明显升高(P<0.05);哮喘患者CD8+Treg细胞比例与FEV1(r=0.411,P=0.003)、PEF(r=0.441,P=0.001)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CD8+Treg诊断哮喘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结论: 哮喘患者外周血CD8+Treg细胞比例降低,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7 Vol. 27 (06): 483-487,517 [摘要] ( 655 ) [HTML 1KB] [PDF 4191KB] ( 766 )
临床医学
488 江静1, 魏辉1, 侯俊明2, 肖刚3
右丙亚胺对合并2型糖尿病胃癌患者表柔比星化疗的心肌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右丙亚胺对接受表柔比星化疗的合并2型糖尿病胃癌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合并2型糖尿病的胃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右丙亚胺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表柔比星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右丙亚胺组在对照组用药方案基础上给予右丙亚胺。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段的血清肌钙蛋白I和B 型脑钠肽水平,以及两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肌钙蛋白 I和 B 型脑钠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以及随诊期间右丙亚胺组肌钙蛋白I和B型脑钠肽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右丙亚胺组治疗后的心电图异常率为27.50%(11/40),明显低于对照组[52.50%(21/40),P<0.05];随诊3个月,右丙亚胺组的心电图异常率为25.00%(10/40),低于对照组的40.00%(16/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诊6个月,右丙亚胺组的心电图异常率为17.50%(7/40),明显低于对照组[37.50%(15/40),P<0.05]。 结论: 右丙亚胺对接受表柔比星化疗的合并2型糖尿病胃癌患者的心脏具有有效的保护功能,并可以对已经形成的心脏损害发挥一定的治疗作用,使表柔比星的临床应用更具有效性以及安全性。
2017 Vol. 27 (06): 488-490,495 [摘要] ( 444 ) [HTML 1KB] [PDF 2729KB] ( 707 )
491 徐萍1, 徐岷2, 周朦2, 张歆3, 陈宝定3, 袁国跃1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选取103例新诊断T2DM患者,以颈动脉彩超结果分为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组45例,颈动脉正常组58例,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58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3组受检者血浆Lp-PLA2水平,同时测定T2DM患者空腹及早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及餐后2 h C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超声检查所有T2DM患者双侧颈动脉。结果:  新诊断T2DM患者血浆Lp-PLA2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组血浆Lp-PLA2水平显著高于颈动脉正常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新诊断T2DM患者血浆Lp-PLA2水平与双侧颈内、总、外动脉中内膜厚度(IMT)均呈正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PLA2水平与T2DM大血管病变直接相关(P<0.01)。 结论: Lp-PLA2是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对预测T2DM大血管病变有一定意义。
2017 Vol. 27 (06): 491-495 [摘要] ( 526 ) [HTML 1KB] [PDF 3280KB] ( 754 )
496 赵静
 MicroRNA-195在宫颈癌及子宫上皮瘤变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宫颈癌和子宫上皮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患者外周血中微小RNA-195(microRNA-195,miR-195)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30例健康对照者、51例CIN患者和51例宫颈癌患者,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其外周血中miR-195表达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195表达对诊断CIN、宫颈癌的意义。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价miR-195对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宫颈癌患者、CIN患者和健康对照者3组间外周血miR-195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宫颈癌患者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1或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外周血miR-195能够很好地区分宫颈癌患者、CIN患者与健康对照者;miR-195低表达患者总体生存时间明显短于miR-195高表达患者(P=0.016)。结论: 宫颈癌和CIN患者外周血中miR-195表达降低,可作为辅助诊断宫颈癌和CIN的分子标志.。
2017 Vol. 27 (06): 496-499 [摘要] ( 460 ) [HTML 1KB] [PDF 3188KB] ( 832 )
500 许晓杰, 卢辉群, 周玮, 叶向阳, 叶波, 蔡杭美
应用磁共振成像观察首发强迫症患者海马体积及相关静脉的改变
目的:  探讨首发强迫症患者海马体积及侧脑室下静脉的变化,并分析两者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方法: 利用3D快速小角度激发序列(3D-FLASH)形态扫描、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对20例健康志愿者及60例首发强迫症患者(按病情分为轻、中、重3组)进行海马检测,计算海马体积并测量SWI图像上侧脑室下静脉的最大长度、直径及分支数目,对比分析海马体积及其静脉系统的变化规律。结果:  轻度强迫症组双侧海马体积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和重度强迫症组双侧海马体积均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0.01)。轻度强迫症组侧脑室下静脉长度、最大直径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1),分支数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中、重度强迫症组侧脑室下静脉长度、最大直径及分支数量显著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 结论: 联合运用形态学测量及SWI技术可发现不同病情强迫症患者海马结构的变化规律。
2017 Vol. 27 (06): 500-503,508 [摘要] ( 1215 ) [HTML 1KB] [PDF 3391KB] ( 1185 )
504 黄燕1, 李梅2, 胡新远3, 史文涛3, 肖寿华1
TGF-β1、Smad3、Snail1和FoxM1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Snail1和叉头框转录因子M1(FoxM1)蛋白在翼状胬肉与胬肉旁结膜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及意义。方法: 收集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30例)和正常结膜组织(5例)的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TGF-β1、Smad3、Snail1和FoxM1蛋白的表达差异,并对表达阳性的细胞进行计数,比较两种组织中4种蛋白的阳性细胞率。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胬肉旁结膜的上皮层次为3~5 层,细胞排列整齐,固有层含有少量血管;翼状胬肉表面上皮细胞层次明显增多,细胞排列紊乱,固有层内含有高密度分布的血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GF-β1主要分布于翼状胬肉的上皮细胞和固有层间质细胞的胞质内,另外3种蛋白主要分布于翼状胬肉组织的上皮细胞和固有层间质细胞的胞核内;翼状胬肉组织内TGF-β1、Smad3、Snail1及FoxM1蛋白的阳性细胞率均明显高于胬肉旁结膜组织(均P<0.01)。 结论: TGF-β1、Smad3、Snail1和FoxM1在翼状胬肉内高表达,病变的结膜细胞分泌的TGF-β1可激活 TGF-β1-Smad3-Snail1-FoxM1通路,从而促进翼状胬肉的发生和发展。
2017 Vol. 27 (06): 504-508 [摘要] ( 433 ) [HTML 1KB] [PDF 3934KB] ( 695 )
509 任乃勇, 苏岑, 赵康仁, 靳彪, 钱进军, 夏海平, 张民凯, 宋继东, 张渭芳
CHA2DS2-VASc评分结合左心房重构指标对非瓣膜性房颤脑卒中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CHA2DS2-VASc评分结合左心房重构指标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NVAF)患者发生脑卒中风险的价值。方法: 共纳入216例符合入组标准的NVAF患者,并且依据病史及辅助检查计每位入选者的CHA2DS2-VASc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高危组及低中危组。同时记录患者超声心动图中左房内径(LAD)及左房容积时间曲线中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依据随访结果将入选患者分为脑卒中组和非脑卒中组。 结果:  高危组LAD和LAVmax水平均显著高于低中危组(P<0.05)。以随访期内最终发生脑卒中事件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得出LAD及LAVmax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0和0.891,当LAD≥39.9 mm或LAVmax≥40.35 mL时NVAF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更高。然后形成CHA2DS2-VASc-LAD-LAVmax联合评分,经ROC曲线分析得出AUC为0.878,而单纯运用 CHA2DS2-VASc评分的AUC为0.810。当CHA2DS2-VASc-LAD-LAVmax评分≥2分时,NVAF患者更易发生脑卒中事件。 结论: CHA2DS2-VASc评分联合LAD及LAVmax对NVAF患者发生脑卒中风险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2017 Vol. 27 (06): 509-512,521 [摘要] ( 427 ) [HTML 1KB] [PDF 3863KB] ( 860 )
经验技术交流
513 吴其顺1, 王文燕1, 巢军1, 朱文芳1, 夏炎1, 何建强1, 陈峻峰2, *
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序贯血液透析滤过的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high flux hemodialysis, HFHD)与其序贯结合不同频率血液透析滤过的疗效。方法: 将52例经HFHD治疗半年以上终末期肾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HFHD组(17例)、序贯1组(17例)和序贯2组(18例)。HFHD组继续每周3次HFHD;序贯1组:2周5次HFHD结合2周1次血液透析滤过(hemodiafiltration,HDF);序贯2组:1周2次HFHD结合1周1次HDF;每次透析时间均为4 h。观察并记录3组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时的血压、营养、贫血、透析充分性指标及相关并发症等。 结果:  3组干预前iPTH、尿素氮、血肌酐、尿素清除率、单室尿素清除指数、干体重指数、血红蛋白及促红素用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FHD组相比,观察6个月时,序贯2组血浆白蛋白偏低,β2-MG清除率增加(P<0.05);观察12个月时序贯1、2组间血浆白蛋白偏低、β2-MG清除率增加及收缩压明显下降(均P<0.05),序贯2组β2-MG清除率最高。 结论: HFHD序贯结合HDF较HFHD易丢失更多的营养成分,但对β2-MG清除及收缩压的控制更好,对透析充分性、提高促红素反应性方面无优势。
2017 Vol. 27 (06): 513-517 [摘要] ( 435 ) [HTML 1KB] [PDF 3275KB] ( 723 )
518 路康, 金蕊, 周国平
人胰岛因子1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活性鉴定
目的:  克隆含人胰岛因子1(islet1,ISL1)基因上游启动子序列的质粒并检测其在人胚肾HEK-293细胞中的启动子活性。方法: 以HEK-293细胞提取的DNA为模板,PCR扩增ISL1基因启动子区全长1 419 bp片段;酶切后将此片段连接至pGL3-Basic载体,克隆含有ISL1基因启动子片段的重组质粒;以此重组质粒为模板重复上述步骤构建一系列ISL1启动子5′侧翼区截短质粒。将含ISL1启动子序列的重组质粒及其截短质粒转染至人胚肾HEK-293细胞,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各片段的启动子活性,找出启动子最小活性区域,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果:  经酶切、测序鉴定,成功构建含有ISL1启动子序列的重组质粒及其截短质粒。与pGL3-Basic空载体相比,含有ISL1启动子序列的重组质粒启动子活性明显增加(P<0.01)。ISL1最小活性区域位于转录起始位点-173 bp至-1 bp之间,其中包含OCT-1、MYOD、E2F2等多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论: 人ISL1转录起始点上游1 215 bp区域在HEK-293细胞中具有较强启动子活性。
2017 Vol. 27 (06): 518-521 [摘要] ( 740 ) [HTML 1KB] [PDF 3303KB] ( 704 )
522 潘生英, 王岩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右旋糖酐治疗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继续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将发病4.5 h内的60例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应用阿替普酶联合右旋糖酐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 h、2 h、24 h、14 d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治疗14 d后的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年内定期随访观察患者预后结局。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2 h、24 h、14 d NIHSS评分均比对照组明显下降(均P<0.05)。试验组治疗后14 d对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的总有效率为93.3%(28/30),比对照组[73.3%(22/30)]明显提高(P<0.05)。1年预后良好结局率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远期良好结局率较好。 结论: 阿替普酶联合右旋糖酐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治疗效果及改善患者1年内预后较为明显,优于单纯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2017 Vol. 27 (06): 522-525 [摘要] ( 389 ) [HTML 1KB] [PDF 2811KB] ( 691 )
526 彭培培, 刘世江, 蒋秀红, 孙杰, 沙欢欢
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用于子宫切除术后静脉镇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用于经腹子宫切除术后静脉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择期全身麻醉下行经腹子宫切除术患者90例,根据术后静脉镇痛药物不同,随机分为3组,① 布托啡诺组:布托啡诺(2.5 μg·kg-1·h-1),② D1组: 右美托咪定(0.05 μg·kg-1·h-1)+布托啡诺(2.5 μg·kg-1·h-1), ③ D2组: 右美托咪定(0.08 μg·kg-1·h-1)+布托啡诺(2.5 μg·kg-1·h-1),每组30例。3组药物均用生理盐水配制为总量100 mL的药液加入一次性镇痛泵中,设定背景剂量2 mL·h-1,追加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持续泵注48 h。记录术后2 h,6 h,12 h,24 h,48 h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脉氧饱和度(SpO2)、静息和运动状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48 h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PCA)总次数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D1和D2组在术后2 h,6 h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明显低于布托啡诺组(均P<0.05)。D1和D2组在术后各个时间段静息和运动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布托啡诺组(均P<0.01), D2组在术后12 h,24 h,48 h的运动VAS评分明显低于D1组(均P<0.05)。D1和D2组术后48 h PCA总次数亦明显少于布托啡诺组(均P<0.01),且D2组48 h PCA总次数显著少于D1组(P<0.05)。D1和D2组在术后2 h、6 h Ramsay镇静评分均显著高于布托啡诺组(均P<0.01),D1和D2组48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布托啡诺组(均P<0.05)。 结论: 0.08 μg·kg-1·h-1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用于经腹子宫切除术后静脉镇痛具有明显效果,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
2017 Vol. 27 (06): 526-529,532 [摘要] ( 430 ) [HTML 1KB] [PDF 3415KB] ( 652 )
530 刘洋, 周莹, 阳韬, 王剑, 严玉兰
血清结合珠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治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结合珠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80例Ⅰa~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及其中56例Ⅲb-Ⅳ期治疗前后血清结合珠蛋白的浓度,并以20名健康志愿者血清作为对照。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组血清结合珠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随着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的增高,血清结合珠蛋白浓度呈逐渐增高趋势(均P<0.05)。经全身化疗或靶向治疗的患者血清结合珠蛋白在部分缓解组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疾病稳定组、进展组患者治疗前后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血清结合珠蛋白浓度与非小细胞肺癌分期有关,可作为预测分期的辅助诊断指标,且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2017 Vol. 27 (06): 530-532 [摘要] ( 373 ) [HTML 1KB] [PDF 2048KB] ( 710 )
533 廖作富, 李军, 谢江, 俞阳, 陈中皓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源性胰腺炎的时机分析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源性胰腺炎的手术时机。方法: 选取115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发病72 h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60例作为早期组,因就诊延迟或患者个人主观原因导致发病72 h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5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实验室指标恢复时间、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及胰腺炎复发率。结果:  早期组白细胞、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总胆红素恢复时间分别为(10.1±2.2)d、(7.9±1.7)d、(7.2±1.3)d、(12.7±2.3)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1.3±2.3)d、(9.1±1.5)d、(8.4±1.4)d、(14.2±2.5)d(均P<0.05)。早期组手术时间为(48.7±10.4)min,显著长于对照组的(41.2±8.5)min(P<0.05),术中出血量、转开腹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胰腺炎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亦无明显差异(均P>0.05)。 结论: 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以尽早解除胆源性胰腺炎的病因,改善胰腺功能,同时不会显著增加手术与并发症风险。
2017 Vol. 27 (06): 533-535 [摘要] ( 408 ) [HTML 1KB] [PDF 2038KB] ( 959 )
536 蔡彦1, 汤元杰2, 徐正群1, 陈佳艳1, 李孔丹1, 高家沛1
NGAL在大鼠缺血再灌注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自噬的关系
目的:  观察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在缺血再灌注急性损伤肾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肾小管上皮细胞自噬的相关性。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I/R)组,通过夹闭双侧肾动脉法建立大鼠I/R模型,于造模后24 h留取大鼠血、尿标本及肾组织。采用苦味酸法检测血清肌酐,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尿素氮,光镜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尿液NGAL蛋白浓度,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肾组织NGAL和自噬相关蛋白LC3-Ⅱ表达,分析肾组织NGAL蛋白表达与自噬的相关性。 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肾功能明显降低,尿NGAL浓度明显升高(P<0.05);HE染色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变性、坏死;电镜可见多处双层膜结构包裹的自噬小体形成;肾组织内NGAL及LC3-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呈正相关(r=0.980,P=0.003)。 结论: 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后大鼠尿液及肾组织局部NGAL表达均明显升高,可能与肾组织内自噬活性增强相关。
2017 Vol. 27 (06): 536-538,541 [摘要] ( 567 ) [HTML 1KB] [PDF 3095KB] ( 777 )
539 张海燕1, 缪家文1, 潘洪秋2, 王捷婷1, 熊茜1, 宋戎1, 龚玉华1, 孙春红1
应用线性探针杂交技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多药耐药性
目的:  评价线性探针杂交技术(HAIN技术,GenoType MTBDR plus试剂盒)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多药耐药性的价值。方法: 利用HAIN技术检测277例涂阳患者痰标本,并与比例法药敏试验作比较。结果:  HAIN技术对肺结核患者耐多药的检出率和传统比例法药敏试验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HAIN技术检测耐利福平、耐异烟肼和耐多药结核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100%、81.69%、80.77% 和100%、93.90%、95.74%。利福平耐药基因突变频率最高的是rpoB S531L位点[35/60(58.33%)];异烟肼耐药基因最常见的突变是katG S315 T1位点[42/71(59.15%)],其次是inhA c15t位点[23/71(32.39%)]。 结论: HAIN技术能快速、准确诊断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异烟肼的耐药性及多药耐药性。
2017 Vol. 27 (06): 539-541 [摘要] ( 753 ) [HTML 1KB] [PDF 2048KB] ( 966 )
542 马超, 陆亮, 陆大军, 蔺金元
原发性胃淋巴瘤和浸润性胃癌的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在原发性胃淋巴瘤和浸润性胃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胃淋巴瘤10例及浸润性胃癌35例的CT表现,比较两者病变部位、形态、强化征像、胃腔形态、胃浆膜面及胃周脂肪浸润等差异。结果:  10例原发性胃淋巴瘤中,多发病灶9例(90%),弥漫性增厚9例(90%),病灶内强化较均匀8例(80%),10例均无明显胃腔梗阻现象,胃浆膜面及胃周脂肪清晰9例(90%)。35例浸润性胃癌中,多发病灶9例(25.7%),结节状肿块15例,胃壁增厚伴溃疡9例(25.7%),胃壁局限性增厚伴僵硬11例,呈明显强化29例(82.9%),胃腔狭窄梗阻17例(48.6%);胃浆膜面不光整、胃周部分脂肪密度不均匀增高模糊26例(74.3%)。 结论: 与浸润性胃癌比较,胃原发性淋巴瘤CT表现为多发病灶居多,弥漫性增厚的比例明显增高,强化较弱,胃腔梗阻的比例较低,胃浆膜面及胃周脂肪受侵犯不明显。
2017 Vol. 27 (06): 542-543,548 [摘要] ( 514 ) [HTML 1KB] [PDF 2225KB] ( 764 )
综述
544 王轶群, 陈娟, 李卫, 刘百岁
影像学检查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女性盆底是一个复杂而紧密联系、多层次相互影响的系统整体。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isorder,PFD)主要是由盆底支持结构损伤所致,主要症状和体征为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和压力性尿失禁。临床上通常依靠体格检查和POP-Q评分评估PFD。但POP-Q评分不能评估患者解剖结构的异常;体格检查经常低估盆腔器官的脱垂程度,用于评估患者排泄异常并不可靠。了解盆底支持的层次及结构,对于诊断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分度非常重要,是行盆底重建手术的解剖学基础。合理应用多种影像技术,如X线盆腔器官造影术、三维超声、磁共振成像(MRI)等,可从形态和功能方面协助临床诊断和治疗女性PFD。本文就X线盆腔器官造影术、三维超声、盆腔MRI在PFD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2017 Vol. 27 (06): 544-548 [摘要] ( 399 ) [HTML 1KB] [PDF 3226KB] ( 1108 )
549
第27卷(2017年)总目次
2017 Vol. 27 (06): 549- [摘要] ( 257 ) [HTML 1KB] [PDF 364KB] ( 600 )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微信公众号

 
 

编辑部公告

 
· 编辑部关于网站维护的公告
· 编辑部关于开具《稿件录用证明》的公告
· 本刊入选武书连研发的《科学引文数据库(SCD
· 本刊荣获教育部“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 作者投稿请从本网站注册登录!
                  更多 
 

下载中心

 
·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中英文引用格式(2021—2023年)
· 2023年总目录
· 2022年总目录
· 2021年总目录
· 论文写作格式
 

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江苏大学
主  编:许文荣
国际刊号:ISSN 1671-7783
国内刊号:CN 32-1669/R
刊  期:双月刊
编辑出版:《江苏大学学报(医学
     版)》编辑部
地  址: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
     301号江苏大学杂志社
邮  编:212013
电  话:0511-84446824
 

版权所有 © 2012《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Journal of Jiangsu University (Medicine Edition)
编辑部电子信箱:xbyx@ujs.edu.cn或xbyx@mail.ujs.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