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网刊维护  |  留言  |  联系我们  |  返回杂志社  |  English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常用链接

 
· PDF阅读器福昕下载
· 江苏大学
· 外文期刊参考文献查询
· 中国知网
· 万方医学网
·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 27卷 5期
刊出日期:2017-09-30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检验医学
经验技术交流
个案报告
   
基础医学
369 姜扬1, 王佳1, 李国海2, 冯驰1, 王玉聪1, 汪磊1, 恽琪1,徐家丹1, 秦艳1, 卢俅1, 王珂欣1, 张维宁1,2
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条件性敲除PGC1α基因对小鼠焦虑抑郁行为的影响
目的:  探讨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条件性敲除PGC1α基因对小鼠焦虑抑郁行为的影响。方法: 经实验室繁殖及基因型鉴定获得足够数量的PGC1α基因敲除小鼠(纯合子小鼠),通过垂直开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强迫游泳以及悬尾实验评价条件性敲除PGC1α基因对小鼠焦虑抑郁行为的影响。结果:  垂直型开场行为学结果表明,纯合子小鼠开场行为活动显著高于杂合子(P<0.05)与野生型(P<0.01),运动、活动能力更强;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结果表明,纯合子小鼠进入开放臂频率百分比显著高于杂合子和野生型小鼠(P<0.05),表现出抗焦虑特性;悬尾和强迫游泳实验结果表明,纯合子小鼠静止不动时间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P<0.05),表现出抗抑郁特性。 结论: 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条件性敲除PGC1α基因使小鼠表现出抗焦虑和抗抑郁行为。
2017 Vol. 27 (5): 369-373 [摘要] ( 839 ) [HTML 1KB] [PDF 1384KB] ( 1192 )
374 田伊卿, 潘昭吉, 毛佳慧, 张斌, 史惠, 钱晖, 许文荣
胃癌间质干细胞敲减YAP抑制胃癌的发展
目的:  探讨胃癌间质干细胞(gastric cancer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GCMSC)中YAP敲减对血管形成,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慢病毒感染GCMSC进行敲减YAP,定量PCR、蛋白质印迹验证YAP敲减效果。定量PCR检测YAP敲减后GCMS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 IL8 mRNA表达水平。收集GCMSC YAP敲减组和对照组上清液,通过内皮细胞血管形成实验检测YAP敲减后GCMSC促血管形成能力的变化。平板克隆实验及迁移实验检测YAP敲减的GCMSC上清液对SGC7901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结果: GCMSC中YAP敲减后YAP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相对于对照组显著下调(P<0.01)。YAP敲减后GCMSC中VEGF、PDGF、IL8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YAP敲减后的GCMSC促血管形成能力显著下降。YAP敲减的GCMSC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和迁移。 结论: GCMSC中YAP分子可能通过参与胃癌的血管形成、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进而影响胃癌的发生发展。
2017 Vol. 27 (5): 374-378 [摘要] ( 516 ) [HTML 1KB] [PDF 2065KB] ( 894 )
379 王玉聪1, 王佳1, 李国海2, 冯驰1, 姜扬1, 陈嘉欣1, 王文欣1,彭灏1, 侯卓然1, 徐家丹1, 肖栩1, 汪磊1, 张维宁1
Poly I:C母鼠免疫刺激及母婴分离对子代精神分裂症样行为的影响
目的:  探讨聚肌苷酸胞苷酸(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poly I:C)诱导的妊娠母体免疫刺激和出生后母婴分离双重因素对子代精神分裂症样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于母鼠妊娠第17天时尾静脉注射poly I:C (5 mg/kg) 或无菌生理盐水,子代小鼠出生后每窝随机选取一半进行母婴分离,另一半不分离。子代鼠出生第21天断奶分笼,第60天进行行为学实验:开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新物体/位置识别实验以及水迷宫实验。行为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取海马组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的表达。结果:  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结果显示,poly I:C可导致雄性小鼠出现抗焦虑;新物体识别实验显示,poly I:C可影响雌子代的认知功能;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poly I:C对雌、雄仔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雌性仔鼠颠倒学习能力受损;此外,polyI:C导致雌、雄仔鼠海马MBP降低。母婴分离导致雌、雄仔鼠的体重增长速度减缓、雌性后代的颠倒学习能力降低。结论: poly I:C诱导的母体免疫刺激与母婴分离,均能诱导子代出现精神分裂症样行为表现,且对雌、雄子代的影响不尽相同,两种干预因素没有出现协同或拮抗作用;此外,poly I:C导致了子代的海马髓鞘损伤。
2017 Vol. 27 (5): 379-384,390 [摘要] ( 515 ) [HTML 1KB] [PDF 1866KB] ( 761 )
385 秦闫燕1, 卢洁1, 李季霖1, 刘海冰2, 茅凌翔2, 邵启祥1, 陈建国2
肠道病毒71型ICR乳鼠感染模型的建立
目的:  建立肠道病毒71型( Enterovirus 71,EV71)感染ICR乳鼠模型,为该病毒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研究提供实用的动物模型。方法: 将本课题组自行分离鉴定的EV71 G03株经颅内接种感染1日龄SPF 级ICR小鼠,定期对濒死的小鼠实施安乐死,采集心肌、肺组织、骨骼肌、小肠和脑组织,RTPCR检测病毒RNA、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及蛋白质印迹鉴定病毒VP1蛋白表达。结果:  经颅内途径感染ICR乳鼠后,小鼠出现消瘦、精神麻痹、弓背、肢体麻痹瘫痪、死亡等症状;病理学观察发现,在感染后小鼠的心肌、肺组织、骨骼肌、小肠和脑组织等出现特定的病理变化,如出血、炎症细胞浸润等。免疫组化显示感染后所取小鼠的5种组织都有EV71病毒特异性分布。蛋白质印迹分析显示EV71 VP1蛋白在所取小鼠5种组织均有表达。结论: 成功建立了EV71 感染1日龄ICR 乳鼠模型。
2017 Vol. 27 (5): 385-390 [摘要] ( 636 ) [HTML 1KB] [PDF 4309KB] ( 1463 )
391 王馨1, 苏兆亮2, 许文林2, 沈慧玲1
miR-18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目的:  探讨microRNA187(miR18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收集24对人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miR187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D276的表达,分析miR187与CD276表达的相关性,并分析这两项指标与各临床指标的关系。用转染沉默法分别抑制人胃腺癌细胞SGC7901中miR187和CD276的表达;用CCK8法检测SGC7901细胞增殖率;用Transwell法检测SGC7901细胞侵袭性及迁移性;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GC7901细胞中MMP9的表达。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miR187在胃癌肿瘤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P<0.01),在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胃癌组织表达呈进行性升高趋势;胃癌组织CD276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胃癌组织中miR187表达与CD276表达呈负相关,决定系数R2值为0.840;miR187在SGC7901表达高于人胃黏膜GES细胞(P<0.01)。与对照组比较,miR187 抑制剂能明显抑制SGC增殖,CD276siRNA促进SGC增殖(P<0.01);miR187 抑制剂能明显抑制SGC侵袭和迁移,CD276siRNA促进SGC7901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蛋白质印迹检测结果显示,miR187抑制剂组CD276表达明显升高(P<0.05),MMP9表达显著降低(P<0.05);CD276siRNA组MMP9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miR187可能是通过下游基因CD276,参与胃癌的增殖及迁移。
2017 Vol. 27 (5): 391-396 [摘要] ( 402 ) [HTML 1KB] [PDF 2321KB] ( 744 )
397 娄嘉明1, 金洁1, 龚爱华2, 杜凤移2, 吴朝阳1
透明质酸功能化三氧化二铋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对肝癌细胞的放疗增敏作用
目的:  制备透明质酸(HA)功能化三氧化二铋纳米颗粒(HABi2O3),观察其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放疗增敏效果。方法: 利用HA、二乙二醇和六水氯化铋为前驱物,通过水热聚醇法构建HABi2O3纳米颗粒;透射电子显微镜(TEM/HRTEM)、NanoDLS高敏度粒径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XRD)揭示HABi2O3的理化特性;CCK8法、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观察HABi2O3的生物相容性;将SMMC7721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HABi2O3组、单纯照射组、HABi2O3+照射组,CCK8法、活死细胞(FDAPI)染色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HABi2O3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放疗增敏作用。结果:  成功构建HABi2O3纳米颗粒;HABi2O3粒径均一,约为45 nm,物相符合Bi2O3(JCPDS 2004 060312)的特征;不同浓度的HABi2O3(0~400 mg/L)对SMMC772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小鼠体内代谢中主要为肝脏及肾脏所吸收;对小鼠重要脏器(心、肝、脾、肺、肾)未显示明显毒性;HABi2O3联合照射对SMMC772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单纯HABi2O3组和单纯照射组(均P<0.05)。结论: 成功构建HABi2O3纳米颗粒,此纳米颗粒具有结构稳定、水溶性良好及毒性低等特点,对肝癌细胞SMMC7721具有明显的放疗增敏效果。
2017 Vol. 27 (5): 397-402,407 [摘要] ( 604 ) [HTML 1KB] [PDF 1943KB] ( 994 )
403 冯笑1, 韩絮1, 张亚1, 胡斌2, 黄恩馥1, 王晓东2
与软骨细胞共培养促进BMSCs分化为软骨细胞
的:  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和关节软骨细胞在离心管内聚集共培养获取软骨细胞,并与全软骨细胞比较离心管内培养的差异。方法: 取兔骨髓和软骨,分离BMSC和软骨细胞分别进行培养,用阿利新蓝染色、番红花O亮绿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鉴定软骨细胞;用免疫荧光法检测CD44、CD105、CD34、CD45的表达鉴定BMSC。取3×107/mL 第3代BMSC和1×107/mL原代软骨细胞按3 ∶1比例混于离心管内,为共培养组;另将4×107/mL原代软骨细胞移入离心管内培养,作为软骨细胞组。培养4周,每周收集细胞上清液,检测细胞糖胺聚糖、Ⅱ型胶原含量。结果:  软骨细胞组与共培养组在培养的1~4周中细胞大体形态、组织学变化无明显差别;两组细胞1~4周分泌糖胺聚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胶原量在第1周时有差异,后3周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BMSC和软骨细胞离心管内聚集共培养可诱导BMSC分化为软骨细胞,其数量和质量与单纯软骨细胞效果同等。
2017 Vol. 27 (5): 403-407 [摘要] ( 475 ) [HTML 1KB] [PDF 1158KB] ( 1613 )
408 张宝伟, 王好, 沈冬丽, 陶艾彬, 张国辉, 芮涛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vaspin对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索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vaspin对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新生乳鼠心肌细胞,设立对照组(正常培养组)、缺氧/复氧组和缺氧/复氧+vaspin组(300 ng/mL预处理)。经不同处理后通过TUNEL染色评估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心肌细胞PI3K及Akt表达。结果:  缺氧/复氧处理后心肌细胞凋亡增加,心肌细胞内PI3K p100γ、Akt1、Akt及pAkt的表达水平降低;而在复氧前予以外源性vaspin处理可增加心肌细胞内PI3K p100γ、Akt1、Akt及pAkt的表达水平(均P<0.05),且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比例(P<0.05)。结论: 外源性vaspin可通过激活心肌细胞内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2017 Vol. 27 (5): 408-411 [摘要] ( 514 ) [HTML 1KB] [PDF 1527KB] ( 746 )
412 冯松涛1, 陈思远2, 周洁3, 邵维斌1, 夏春英1
替普瑞酮对糖尿病肾病大鼠尿蛋白及血肌酐浓度的影响
目的:  观察替普瑞酮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大鼠热休克蛋白72(heat shock protein 72,HSP72)表达的诱导及其对尿蛋白和血肌酐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采用左肾切除+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方法建立DN大鼠模型,干预组每日给予替普瑞酮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予等体积溶媒灌胃。分别于0周(灌胃前)、6周、12周检测各组大鼠血糖、24 h尿蛋白和血肌酐水平。12周处死大鼠后,肾组织切片行过碘酸希夫氏(PAS)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HSP72的表达。结果:  灌胃12周后,PAS染色显示对照组基底膜及细胞外基质正常,模型组肾组织基底膜增厚、细胞外基质增多,干预组较模型组细胞外基质沉积减少;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干预组肾组织可检测到HSP72的表达,对照组和模型组均未检测到HSP72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大鼠24 h尿蛋白和血肌酐明显降低(P<0.05),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替普瑞酮灌胃可诱导DN大鼠肾组织表达HSP72,并可显著降低其尿蛋白和血肌酐水平。
2017 Vol. 27 (5): 412-415 [摘要] ( 632 ) [HTML 1KB] [PDF 1000KB] ( 896 )
416 王雪梦1, 吴雷1, 顾绍庆2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自噬的影响
目的:  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感染对人胚肺成纤维(MRC5)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 用HCMV AD169株(MOI=1)感染MRC5细胞,同时将未感染HCMV的MRC5细胞设为空白对照组。分别在感染12、24、36、48和60 h后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蛋白以及mTOR信号通路下游磷酸化关键分子4EBP1P和p70S6KP的表达;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CMV DNA拷贝数;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吖啶橙荧光颗粒阳性细胞率。结果:  在MRC5细胞病毒感染组中,LC3和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均先升高再下降,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一致;同时,4EBP1P、p70S6KP蛋白的表达水平先降低后升高;HCMV DNA拷贝数也是先增加后降低。而对照组中无相应分子变化。结论: HCMV感染MRC5细胞后,在病毒增殖复制的早期(12~24 h内)可促进细胞发生自噬,晚期(24~60 h)则自噬受到抑制。其机制可能与mTOR信号通路有关,且自噬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HCMV在细胞中的复制增殖。
2017 Vol. 27 (5): 416-419 [摘要] ( 517 ) [HTML 1KB] [PDF 872KB] ( 871 )
检验医学
420 曲洪芳1, 朱云程2, 王芳 3, 周军1, 张尉1, 常宪鲁1, 李国海1
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白细胞miR-198、miR-206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群外周血白细胞中miR198、miR206相对表达水平的差异。方法: 选择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作为病例组,性别、年龄匹配的4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两组个体外周血白细胞miR198及miR206的相对表达水平,阳性与阴性症状(PANSS)量表进行症状学评估。结果:  病例组外周血白细胞miR198、miR206的相对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20.363,P<0.01;t=33.762,P<0.01)。miR198与miR206的相对表达与PANSS各分量表评分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结论: miR198、miR206在精神分裂症诊断与疾病易感基因研究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价值。
2017 Vol. 27 (5): 420-422,427 [摘要] ( 428 ) [HTML 1KB] [PDF 805KB] ( 776 )
423 张洁心, 吴蕾, 戎国栋, 徐婷, 赵鸿, 王芳, 黄珮珺
巨细胞病毒感染对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CD8+/CD4+T细胞分布的影响
目的:  分析接受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与巨细胞病毒(CMV)血症的关系。方法:选取接受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AML患者65例。根据移植后CMV感染状态分为CMV阳性组(n=38)和CMV阴性组(n=27),分别采集不同时间点外周血标本检测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巨细胞病毒载量。采用KaplanMeier法、Fisher精确检验和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CMV感染与AML患者预后之间的联系。结果:  移植后CMV阳性组CD8+/CD4+ T细胞比值倒置;给予2个月更昔洛韦治疗,6个月内CMV拷贝数全部转阴;CD8+/CD4+T细胞比值虽回落,但其值仍高于移植前。移植后3个月内2组CD8+T细胞比例均发生上调,但CMV阳性组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或P<0.01)。结论: 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AML患者CMV感染后,CD8+/CD4+T细胞比值倒置,且术后3个月内以CD8+T细胞上调为主,CMV感染有利于AML患者移植后无白血病复发存活。
2017 Vol. 27 (5): 423-427 [摘要] ( 496 ) [HTML 1KB] [PDF 1510KB] ( 737 )
临床医学
428 王莹, 黄建玲, 刘莉萍, 许辉, 李遇梅
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特征及治疗方式与预后的相关分析
目的:  分析影响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64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病史资料,记录治疗方案并随访2年。随访结束后,整理相关数据,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2年生存率,分析筛选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汇总病例数据,其中,男34例,女30例,平均发病年龄62岁;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80.6%、35.4%。统计分析显示,肿瘤发生部位、有无早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破溃、手术方式等因素与2年生存率相关,而年龄、性别、疼痛感、术后放化疗及生物免疫治疗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尚不明确。结论: 黏膜部位及初发部位不明确的肿瘤、确诊时肿瘤破溃、早期淋巴结转移提示恶性黑色素瘤预后差。
2017 Vol. 27 (5): 428-431 [摘要] ( 573 ) [HTML 1KB] [PDF 2159KB] ( 884 )
432 冯敏, 丁杰, 刘颂, 田晶, 孙本龙, 管文贤
肝细胞癌患者内质网应激凋亡信号通路的性别差异肝细胞癌患者内质网应激凋亡信号通路的性别差异
目的:  评估内质网应激凋亡信号通路与肝细胞癌患者性别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肝细胞癌术后病例,随机抽取男性及女性患者各40例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标本,同时纳入10例肝血管瘤手术切除的标本作为对照。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手术标本内质网应激凋亡信号通路各蛋白的表达量。分析年龄、性别、TNM分期、Child分级、肿瘤分化程度以及是否合并乙型肝炎、肝硬化与内质网应激凋亡通路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肝细胞癌组织内包括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GRP94, 剪切型X盒结合蛋白1(spliced Xbox binding protein 1,sXBP1),I型内质网跨膜激酶(typeI ER transmembrane protein kinase, IRE1α),转录激活因子6(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6(ATF6),C/EBP同源蛋白(C/EBP homologous protein,CHOP)和Caspas3的内质网应激及凋亡信号均明显强于对照组(均P<0.05)。年龄、分期、是否合并肝炎、肝硬化以及Child分级因素对肝细胞癌组织内质网应激信号无明显影响。与女性患者相比,男性病例包括sXBP1, ATF6, CHOP和Caspase3的内质网应激凋亡信号显著增强(均P<0.05);与中、高分化组比较,低分化组ATF6的表达明显下降(均P<0.05)。但进一步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分化程度对内质网应激信号ATF6无明显影响。结论: 男性病例肝细胞癌组织内质网应激凋亡信号比女性病例明显增强。
2017 Vol. 27 (5): 432-436 [摘要] ( 444 ) [HTML 1KB] [PDF 1482KB] ( 924 )
437 陈宇, 韩晓骏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364例T2DM患者,根据骨密度值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计算NLR。观察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比较各组NLR的差异,将NLR与骨密度进行相关分析,并对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T2DM患者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为18.5%(67例),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1.3%(21例),女性患病率为25.9%(46例);绝经前女性患病率为11.6%(10例),绝经后女性患病率为39.1%(36例)。无论男性、绝经前及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组的NLR均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男性、绝经前及绝经后女性的NLR均与骨密度呈负相关,r分别为-0.306,-0.316,-0.322。对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女性、BMI、NLR和糖尿病病程为T2DM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或P<0.05)。结论: 炎症在T2DM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抑制炎症反应可能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
2017 Vol. 27 (5): 437-441 [摘要] ( 438 ) [HTML 1KB] [PDF 785KB] ( 670 )
经验技术交流
442 严嵚1, 周月鹏2, 杨细虎1, 陶安军1, 许建辉1,*
智齿拔牙创不同填塞处理愈合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填塞处理对智齿拔牙创愈合状况的影响。方法: 80颗下颌第三磨牙拔牙创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胶原蛋白海绵、碘仿纱条、明胶海绵填塞后缝合以及无填充直接缝合(对照);于术后第2天及第5天回访进行疼痛VAS评分;1周后复诊,比较术后出血、张口度、吞咽疼痛、牙龈肿痛、邻牙疼痛、神经损伤、干槽症、面部肿胀等症状评分差异。结果: 胶原蛋白海绵、碘仿纱条、明胶海绵组术后出血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胶原蛋白海绵组吞咽疼痛评分低于其他3组(P<0.05),其他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胶原蛋白海绵及碘仿纱条填塞可以有效地降低干槽症的发生(P<0.05);而张口受限、牙龈红肿、邻牙疼痛、神经损伤、面部肿胀4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第2天,胶原蛋白海绵及明胶海绵填塞较碘仿纱条和直接缝合处理VAS评分明显降低(P<0.01),同时前两者之间胶原蛋白海绵效果更优(P<0.05);术后第5天,患者疼痛感均明显减轻,胶原蛋白海绵和明胶海绵优于另外两组(P<0.01);碘仿纱条填塞与直接缝合组患者主观感受无明显差异。结论: 填塞后缝合是促进智齿拔牙创愈合的有效处理方式,其中胶原蛋白海绵效果最佳。
2017 Vol. 27 (5): 442-444 [摘要] ( 672 ) [HTML 1KB] [PDF 762KB] ( 1979 )
445 武延格1, 孙学峰2*
HIF-1与Livin蛋白在肺腺癌及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与Livin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外科手术收集7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两种组织中HIF1与Livin蛋白的表达;分析各临床病理参数与HIF1与Livin蛋白表达的关系;随访观察HIF1、Livin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HIF1与Livin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且HIF1与Livin在肺鳞状细胞癌中表达量显著高于肺腺癌(均P<0.05);肿瘤直径≥3 cm、低分化、中央型、Ⅲ-Ⅳ期和淋巴结转移患者的HIF1与Livin阳性率明显高于肿瘤直径<3 cm、中高度分化、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Ⅰ-Ⅱ期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均P<0.05)。HIF1、Livin阳性表达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时间比HIF1、Livin阴性表达患者显著缩短(均P<0.05)。结论: HIF1和Livin蛋白参与了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和发展,且与预后密切相关。
2017 Vol. 27 (5): 445-448 [摘要] ( 338 ) [HTML 1KB] [PDF 1313KB] ( 708 )
449 陶天晓, 刘士学, 朱健, 谢怀顺*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单操作孔与多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生活质量的比较
目的:  比较接受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与多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差异。方法: 通过分析同时期单操作孔经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16例以及多操作孔经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术后带管时间、镇痛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操作孔组术后带管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多操作孔组 (P<0.05)。两组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相近。结论: 单操作孔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多操作孔组。
2017 Vol. 27 (5): 449-451 [摘要] ( 342 ) [HTML 1KB] [PDF 759KB] ( 662 )
452 张清艳, 金兆辰*, 吉木森, 杨宏锋, 蔡燕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4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rhBNP组(n=23)和对照组(n=25),对照组按照2012年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进行治疗,rhBNP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rhBNP(冻干粉),负荷剂量为1.5 μg/kg,维持剂量速率为0.007 5~0.01 μg/kg·min﹣1,治疗24~72 h。记录治疗前后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指数、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血乳酸、每小时尿量。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MAP、CVP、心指数、GEDVI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BNP组血流动力学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BNP组治疗后心率、GEDVI、ELWI、乳酸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心指数、尿量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rhBNP有助于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2017 Vol. 27 (5): 452-454,457 [摘要] ( 457 ) [HTML 1KB] [PDF 800KB] ( 1054 )
455 周燕娟, 许姣, 庄志方
COPD稳定期血清抗核抗体与BODE指数、肺功能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抗核抗体与BODE指数、肺功能的关系。方法: 收集COPD稳定期患者62例,并以健康体检者54例为对照组,COPD患者根据体重指数(BMI)、气流阻塞程度、6 m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程度评分这4项指标获得BODE指数评分,根据肺功能进行GOLD分级。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定量检测血清抗核抗体滴度。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抗核抗体与BODE 指数、GOLD分级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OPD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BMI等基线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COPD组血清抗核抗体阳性率为33.9%(21/62),对照组为3.7%(2/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患者血清抗核抗体滴度与BODE指数无明显相关性(r=0.219,P=0.087);抗核抗体阳性组的平均BODE指数评分为3.9±2.4,阴性组为2.9±2.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患者血清抗核抗体滴度水平与GOLD分级无明显相关性(r=0.117,P=0.365)。结论: 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抗核抗体滴度明显增高,但其与BODE指数、GOLD分级无明显相关性,提示血清抗核抗体尚不能用于预测稳定期COPD患者的临床结局。
2017 Vol. 27 (5): 455-457 [摘要] ( 402 ) [HTML 1KB] [PDF 765KB] ( 899 )
个案报告
458 朱晓蔚1, 张继2, 蒋小芹1, 焦霞1*, 戴桂红1, 刘福兴1, 于鸿1, 王朝夫3
肾脏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017 Vol. 27 (5): 458-460 [摘要] ( 435 ) [HTML 1KB] [PDF 1813KB] ( 823 )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微信公众号

 
 

编辑部公告

 
· 编辑部关于网站维护的公告
· 编辑部关于开具《稿件录用证明》的公告
· 本刊入选武书连研发的《科学引文数据库(SCD
· 本刊荣获教育部“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 作者投稿请从本网站注册登录!
                  更多 
 

下载中心

 
·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中英文引用格式(2021—2023年)
· 2023年总目录
· 2022年总目录
· 2021年总目录
· 论文写作格式
 

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江苏大学
主  编:许文荣
国际刊号:ISSN 1671-7783
国内刊号:CN 32-1669/R
刊  期:双月刊
编辑出版:《江苏大学学报(医学
     版)》编辑部
地  址: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
     301号江苏大学杂志社
邮  编:212013
电  话:0511-84446824
 

版权所有 © 2012《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Journal of Jiangsu University (Medicine Edition)
编辑部电子信箱:xbyx@ujs.edu.cn或xbyx@mail.ujs.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