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网刊维护  |  留言  |  联系我们  |  返回杂志社  |  English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常用链接

 
· PDF阅读器福昕下载
· 江苏大学
· 外文期刊参考文献查询
· 中国知网
· 万方医学网
·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 24卷 04期
刊出日期:2014-07-30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检验医学
经验技术交流
病例报告
   
基础医学
277 谢桂琴, 徐晓静, 张焕相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对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影响
[摘要]目的:  研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α,SDF-1α)对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迁移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全骨髓法体外分离培养并扩增大鼠骨髓来源的MSCs,应用Boyden 趋化小室实验观察不同质量浓度(0,5,25,50和100 ng/mL)的SDF1α对MSCs定向迁移的影响,通过蛋白质印迹法和Boyden趋化小室实验观察细胞内PI3K/Akt和MAPKs信号通路在MSCs向SDF-1α迁移过程中的变化。结果: 不同质量浓度的SDF-1α通过调节PI3K/Akt和MAPKs信号通路,不同程度上影响MSCs的趋化性迁移,低质量浓度的SDF-1α促进细胞迁移,而高质量浓度对细胞迁移起到抑制作用;阻断MSCs中基底水平PI3K/Akt和MAPKs信号通路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了MSCs趋向SDF-1α迁移作用。结论:MSCs向SDF1α迁移能力随着PI3K/Akt信号的强弱而增减;JNK/SAPK信号的减弱显著抑制了SDF-1α诱导的MSCs定向迁移;SDF-1α可以促进细胞内ERK1/2和p38MAPK两条信号通路,而ERK1/2和p38MAPK信号对SDF-1α促进的细胞迁移影响并不显著。
2014 Vol. 24 (04): 277-282 [摘要] ( 1299 ) [HTML 1KB] [PDF 1203KB] ( 1815 )
283 刘超, 郑金旭, 许姣, 朱勤, 杜传冲
IL-33/TLR4信号通路在A549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IL-33/TLR4信号通路在上皮来源的A549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方法: 培养A549细胞,用5 ng/mL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A549细胞;在不同时间点(0,12,24,48 h)MTT法检测TGF-β1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IL-33信号通路中关键因子IL-33,Toll样受体4(TLR4)基因的表达改变;蛋白质印迹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黏蛋白(E-cad)、磷酸化蛋白激酶(p-AKT)的动态表达。结果: TGF-β1刺激A549细胞后,细胞增殖无明显变化(P>0.05),IL-33 表达量先升高,后下降(P<0.05);E-钙黏蛋白表达量逐渐下降,α-SMA表达量逐渐升高,TLR4先升高后下降(P<0.05);p-AKT表达量逐渐升高(P<0.05)。结论: IL-33/TLR4信号通路在A549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4 Vol. 24 (04): 283-286 [摘要] ( 2023 ) [HTML 1KB] [PDF 804KB] ( 1938 )
287 张杰1,2, 贾丽娟2, 梁冰2, 步雪峰1
应用福爱乐医用胶粘贴法构建人胃癌组织块原位移植模型
[摘要]目的:  利用福爱乐医用胶构建人胃癌组织块裸鼠原位移植模型,为研究胃癌的病理生理过程及实验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 以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反复接种传代于BALB/C裸鼠皮下形成的皮下移植瘤组织块为材料,利用福爱乐医用胶将其粘贴在30只裸鼠胃大弯侧浆膜下,分别在术后4、6、8周随机取10只裸鼠观察原位移植瘤的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及转移情况。结果:  原位移植瘤成瘤率为100%。随着饲养时间的延长,胃癌腹腔淋巴结转移、肝脏黏连等出现率逐渐增高。结论: 利用福爱乐医用胶粘贴法能够安全、便捷地建立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并可模拟胃癌的临床发生发展过程。
2014 Vol. 24 (04): 287-289,293 [摘要] ( 1327 ) [HTML 1KB] [PDF 2544KB] ( 2307 )
290 赵凯
番茄红素对小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番茄红素对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 A)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 24只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及预防组。模型组小鼠予以腹腔注射Con A(20 mg/kg),每周1次,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PBS溶液,预防组在注射Con A的同时予番茄红素灌胃(20 mg/kg),每天1次,8周后处死小鼠。收集血液检测肝纤维化指标,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丙二醛水平,病理学及半定量计分系统(semi-quantitative scoring system, SSS) 观察肝纤维化程度,免疫印迹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 α-SMA)、Smad3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HA)、层黏连蛋白(laminin, LN)、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 type Ⅲ, PC Ⅲ)水平,SSS计分,丙二醛,α-SMA、TGF-β1、Smad3的表达明显增加,SOD表达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预防组HA、LN、PCⅢ水平,SSS计分,丙二醛,α-SMA、TGF-β1、Smad3的表达明显降低,SOD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 番茄红素通过减轻过氧化损伤,保护肝细胞,减少胶原生成,抑制α-SMA、TGF-β1及Smad3等致纤维化因子的表达,从而抵抗Con A诱导的肝纤维化作用。
2014 Vol. 24 (04): 290-293 [摘要] ( 1885 ) [HTML 1KB] [PDF 1416KB] ( 1751 )
294 蒋留留, 贾浩源, 祝源, 尹磊, 李里明, 叶惠慧, 薛建国, 许文荣, 钱晖
脐带间质干细胞来源的外切体对顺铂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

[摘要]目的:  研究人脐带间质干细胞来源的外切体(hucMSC-Ex)对顺铂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HK-2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建立顺铂诱导的HK-2细胞损伤模型,实验组以16 μmol/L浓度的顺铂作用HK-2细胞16 h,再加入hucMSC-Ex共培养,同时选择人肺成纤维细胞的外切体(HFL1Ex)为对照,8 h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FITC-Tunel技术检测hucMSC-Ex对损伤HK-2细胞的抗凋亡和促增殖情况。未经任何处理的HK-2细胞作为正常对照组,单纯顺铂损伤并加等量PBS为PBS对照组。结果: 成功建立了顺铂诱导的HK-2细胞损伤体外模型, 蛋白质印迹分析显示hucMSC-Ex处理改善了顺铂对HK2细胞的损伤,凋亡蛋白Bax表达降低,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相应升高。FITC-Tunel检测也显示HK-2细胞的凋亡明显减弱。而MTT分析显示hucMSCEx处理后,HK2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增强。结论:HucMSC-Ex对顺铂诱导的HK-2细胞损伤有一定的修复效果,可能是通过促进HK2细胞的增殖和抑制其凋亡来实现的。
2014 Vol. 24 (04): 294-297 [摘要] ( 1558 ) [HTML 1KB] [PDF 1453KB] ( 2201 )
298 王哲鑫, 吉滢, 赵昕, 徐顺高, 黄新祥
非编码小RNA T64对伤寒沙门菌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对由转录组测序获得的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Typhi,S.Typhi)非编码小RNA(small non-coding RNA,snRNA)T64的表达进行验证,并对其功能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选取特异性引物采用反转录PCR(RT-PCR)和普通PCR确认T64在S.Typhi中的表达;将含有T64 snRNA序列的重组质粒导入S.Typhi野生株构建T64高表达株;结合应用S.Typhi全基因组芯片分析技术,比较S.Typhi T64高表达株和空载体对照株在对数期基因表达谱差异,并对部分基因芯片结果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验证。结果: RT-PCR结果显示,snRNA T64在S. Typhi确有表达;基因芯片分析结果显示,与空载体对照株比,snRNA T64高表达株在对数期有20个基因表达上调,7个下调;4个被选基因表达的qRT-PCR结果与芯片分析结果相符。结论: snRNA T64在S. Typhi中表达,可能在基因的表达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4 Vol. 24 (04): 298-301,306 [摘要] ( 1218 ) [HTML 1KB] [PDF 823KB] ( 1766 )
302 方云涛, 张盼盼, 赵文君, 王苏华, 邢光伟, 马静, 陆荣柱
内质网应激预处理对丙烯腈氧化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利用内质网应激诱导剂2-脱氧葡萄糖(2-deoxy-D-glucose,2-DG)预处理探究内质网应激对丙烯腈氧化性损伤的保护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组、2-DG组、50 mg/kg丙烯腈组、75 mg/kg丙烯腈组、2-DG+50 mg/kg丙烯腈组、2-DG+75 mg/kg丙烯腈组。采取腹腔注射的方式给予2DG预处理和急性丙烯腈染毒,空白组注射生理盐水。2-DG预处理为100 mg/kg每天定时腹腔注射1次,持续1周,随后丙烯腈染毒;丙烯腈组腹腔注射丙烯腈(质量浓度为50、75 mg/kg)1 h后麻醉大鼠并断头处死,迅速在冰上分离脑和肝,利用蛋白印迹法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Grp78)的表达,同时测定肝脏和大脑中丙二醛、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和SOD活性。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2-DG对大鼠肝脏和大脑中Grp78的表达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P<0.05),丙烯腈染毒明显增加大鼠肝脏和大脑中丙二醛含量(P<0.05),但却明显降低GSH含量和SOD活性(P<0.05)。经2-DG预处理后丙烯腈染毒大鼠肝、脑中的丙二醛含量增加幅度减小,且GSH含量和SOD活性的降低也有所缓解。结论: 内质网应激诱导能拮抗丙烯腈诱导的氧化性损伤。
2014 Vol. 24 (04): 302-306 [摘要] ( 1101 ) [HTML 1KB] [PDF 875KB] ( 2106 )
307 高亮, 邰宁正
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对大鼠随意窄蒂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摘要]目的:  观察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CO-releasing molecule-2,CORM-2)在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CORM2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只,设计随意窄蒂皮瓣IRI模型,术后即刻尾静脉注射CORM-2(8 mg/kg);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每隔24 h给药1次,直到术后第7天。术后24 h检测两组大鼠皮瓣组织匀浆液NF-κB活性;术后第3、5、7天分别检测上述两组皮瓣组织中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大鼠心脏取血,检测血清IL-6和 TNF-α水平;术后第3、5、7天对两组皮瓣蒂部进行组织学检查;拍照记录并计算术后第7天两组皮瓣的成活率。结果:  ① 皮瓣术后第3、5、7天,与对照组比较,CORM-2组皮瓣组织中丙二醛含量明显下降(P<0.01),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② 皮瓣术后第3、5、7天,CORM-2组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1)。③ 术后24 h CORM2组NFκB活性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组织学检查发现CORM2能明显促进皮瓣蒂部组织毛细血管增生。⑤皮瓣术后第7天,CORM2组皮瓣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CORM2可有效降低大鼠窄蒂皮瓣的IRI,明显提高了皮瓣成活率。
2014 Vol. 24 (04): 307-311 [摘要] ( 1566 ) [HTML 1KB] [PDF 907KB] ( 1700 )
检验医学
312 周晋1, 曹喜华2, 曹彤1, 陈红兵1
1株肠道病毒71型南京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及遗传进化分析
[摘要]目的:  对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南京分离株EV71-NJ2012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并与基因库中的代表性序列进行分析比对。方法: 登录基因库,选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EV71全基因组序列,设计8对覆盖病毒整个基因组且首尾部分重叠的引物,采用RT-PCR扩增出8个基因片段,通过测序和拼接获得全基因组序列,并与国内外其他EV71分离毒株一起用MEGA 4.0软件进行进化树分析,用DNAStar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EV71-NJ2012株的基因组长度为 7 404 bp, 其中5′非编码区(UTR)长742 bp, 3′UTR长82 bp,病毒基因组开放阅读框(ORF) 全长6 582 bp, 编码一个含有2 193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聚蛋白。病毒序列在分型上属于C4a基因型,与上海株的核苷酸同源性最近,而与我国台湾、湖北等分离株的核酸序列差异较大。结论: EV71-NJ2012株基因组的组成和结构符合肠道病毒特征,与上海株亲缘关系最近,而与我国台湾、湖北分离株的差异较为明显。EV71-NJ2012株可能与上海株来源于EV71病毒株的同一种系。
2014 Vol. 24 (04): 312-315 [摘要] ( 1052 ) [HTML 1KB] [PDF 986KB] ( 1739 )
316 安仙园
女性血清CA19-9,CA24-2水平与雌二醇变化的关系
[摘要]目的:  探讨女性生理周期血清CA19-9,CA24-2水平与雌二醇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测150例处于不同生理周期的女性血清CA199、CA242和雌二醇水平,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以150例男性为对照。结果:  女性血清CA199和CA24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4.848,P<0.001;t=8.11,P<0.001)。女性血清CA199 与CA242的阳性率也明显高于男性(χ2=6.621,P=0.010 1; χ2=8.219,P=0.004 1)。不同生理周期(经期、卵泡期、黄体期)的女性血清CA199 和CA242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53, P<0.001;F=12.61,P<0.001)。女性血清CA199和CA242水平与雌二醇水平呈负相关,方程式分别为Y=-0.027 01X+38.62(r2=0.523 9,P<0.001)和Y=-0.016 88X+23.40(r2=0.653 1, P<0.001)。分别随访CA199和CA242水平极高的10位女性5年,结果显示CA199和CA242水平多在6个月之后明显下降并至正常水平。结论: 女性血清CA199和CA242水平存在非恶性升高,与女性生理周期有关。
2014 Vol. 24 (04): 316-319 [摘要] ( 1423 ) [HTML 1KB] [PDF 841KB] ( 1793 )
320 巢蓓, 史伟峰, 张丽荣, 张志坚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sTWEAK蛋白含量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serum TNF like 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 sTWEAK)的含量在诊断糖尿病肾病以及评价治疗效果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研究对象按诊断标准分为健康对照组40例(健康组,来自体检人群),单纯2型糖尿病组60例(T2DM组),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组103例(T2DN组)。另根据肾脏损害程度的Mogensen分级标准,将T2DN组分为3个亚组:正常白蛋白尿组(NAU)、微量白蛋白尿组(MAU)和大量白蛋白尿组(MaAU)。用ELISA法测定上述各组患者血清中sTWEAK的含量。观察T2DN组不同等级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sTWEAK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治疗后患者血清sTWEAK含量的恢复情况。结果: 在上述各组人群的血清中均可测出不同水平的sTWEAK。T2DN组和T2DM组sTWEAK含量明显低于健康组(P<0.01);T2DN组血清sTWEAK含量明显低于T2DM组(P<0.01)。随着肾脏损害程度的增加,T2DN组患者血清sTWEAK浓度相应降低(P<0.01),治疗后血清sTWEAK浓度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 动态检测血清内sTWEAK含量对于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的病情以及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2014 Vol. 24 (04): 320-323 [摘要] ( 1056 ) [HTML 1KB] [PDF 711KB] ( 1916 )
324 韩兰秀1,2, 林江1, 徐昕2, 钱军1, 周剑波2, 王雅丽1
建立RQ-PCR方法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6种不同PML/RARα异构体
[摘要]目的:  建立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6种特异性异构体(bcr1/2、P4R3、P46R3、bcr3及P2R3)的实时定量PCR(RQ-PCR)技术,并评价其特异性。方法: 设计不同异构体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异构体特异性RQ-PCR方法对6种特异性异构体PML/RARα阳性模板进行扩增,评价异构体定量检测的特异性,并检测10例APL患者中不同异构体的含量。结果:  所建立的各异构体特异性RQ-PCR法最大敏感性均达10拷贝/μL,但其重复性较差,108~102拷贝/μL阳性模板的重复性良好,正常对照及空白对照无扩增信号,每个异构体特异性RQ-PCR均不能扩增其他异构体。5例长型(bcr1)和1例变异型(bcr2)阳性APL患者中bcr1/2异构体表达量为7.71%~89.71%(中位数13.70%),P4R3异构体表达量为0.71%~16.26%(中位数4.48%),P46R3异构体表达量为3.57%~14.09%(中位数6.33%)。4例短型(bcr3)患者中bcr3异构体表达量为21.43%~197.04%(中位数100.69%),P2R3异构体表达量为0.34%~9.07%(中位数2.45%)。1例短型患者经诱导治疗缓解后bcr3和P2R3异构体转录本明显下降,复发时又明显升高。结论: 检测PML/RARα异构体特异性RQPCR方法敏感、可靠,可用于APL患者不同异构体的定量检测和微小残留病灶的随访监测。
2014 Vol. 24 (04): 324-327,332 [摘要] ( 1004 ) [HTML 1KB] [PDF 1318KB] ( 1894 )
328 孙伟, 李坚, 陈园园
上皮细胞黏附分子和黏蛋白mRNA检测在良性和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评价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EpCAM) mRNA和黏蛋白1(mucin 1) mRNA表达水平在良性和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51例原发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和2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标本中的EpCAM mRNA和黏蛋白1 mRNA的表达水平。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图。计算这两个肿瘤标志物独立或联合测定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积液标本中EpCAM mRNA和黏蛋白1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P=0.000)。根据ROC曲线取EpCAM mRNA和黏蛋白1 mRNA水平的上限值,分别为14.64和11.82;结果显示,EpCAM mRNA 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3%和90.9%,黏蛋白1 mRNA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3%和86.4%。采用串行试验联合评价EpCAM mRNA与黏蛋白1 mRNA测定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0.4%和95.5%;以平行试验联合评价EpCAM mRNA与黏蛋白1 mRNA测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2%和81.8%。结论: EpCAM mRNA与黏蛋白1 mRNA对良性和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联合检测胸腔积液中EpCAM mRNA与黏蛋白1 mRNA可进一步提高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效率。
2014 Vol. 24 (04): 328-332 [摘要] ( 1527 ) [HTML 1KB] [PDF 979KB] ( 1852 )
临床医学
333 鲍丽娟, 郑金旭
福多司坦与乙酰半胱氨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纤维化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长期口服福多司坦与乙酰半胱氨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并发肺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COPD患者、COPD并发肺纤维化患者及体检健康者各60例,分别作为COPD组、并发症组及对照组。检测3组IL-1、IL-8、层黏蛋白、透明质酸、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pred)等8项指标;对COPD组和并发症组患者行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调查和高频CT检查,再将COPD组及并发症组随机各均分为3组,分别为未干预COPD组、福多司坦COPD组、乙酰半胱氨酸COPD组,未干预并发症组、福多司坦并发症组、乙酰半胱氨酸并发症组。福多司坦组与乙酰半胱氨酸组分别给予给予福多司坦(0.4 g/次)及乙酰半胱氨酸(0.6 g/次),3次/d,连续口服6个月,然后复测上述指标和检查。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OPD组和并发症组IL-1、IL-8、层黏蛋白、透明质酸明显增高(P<0.05),并发症组明显高于COPD组(P<0.05);FEV1%pred、FVC%pred、FEV1/FVC、DLCO%pred明显降低(P<0.01),并发症组明显低于COPD组(P<0.05)。与未干预组相比,福多司坦组及乙酰半胱氨酸组IL-1、IL-8、层黏蛋白、透明质酸均明显降低,FEV1%pred、FVC%pred、DLCO%pred均明显升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高频CT下表现明显好转;福多司坦组变化较乙酰半胱氨酸组明显(P<0.05)。结论: 长期口服福多司坦及乙酰半胱氨酸可以延缓COPD进展,对于并发肺纤维化的COPD患者改善作用明显,且福多司坦的治疗作用优于乙酰半胱氨酸。
2014 Vol. 24 (04): 333-337 [摘要] ( 1773 ) [HTML 1KB] [PDF 730KB] ( 2364 )
338 魏法星, 陈志红, 蒋鹏程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复发胃癌行腹腔镜与开腹根治术的临床对比
目的:  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后复发胃癌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ESD术后复发胃癌行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的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1例行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组),20例行开腹胃癌根治术(开腹组)。统计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术后恢复的相关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距切缘长度、清扫淋巴结数目、病理分期,术中损伤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住院费用高(P均<0.01),但C-反应蛋白低、手术切口长度小、术中出血量少以及术后镇痛药物使用例数少、首次通气时间早、胃肠减压拔除时间早、首次进流质饮食时间早、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早及住院天数短(P均<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ESD术后复发胃癌安全、有效,与开腹胃癌根治术比较,具有明显的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等优势。
2014 Vol. 24 (04): 338-341 [摘要] ( 1211 ) [HTML 1KB] [PDF 713KB] ( 2336 )
342 周正斌, 周瑞, 黄震, 曹鹏, 成宏伟
生存素和Caspase-3蛋白在食管癌前病变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食管癌前病变及癌组织中生存素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3例食管癌 (食管癌组)、86例食管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包含轻度、中度、重度)患者(不典型增生组)和40例正常食管黏膜(正常黏膜组)组织中生存素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并计算阳性表达率。分析这两类蛋白表达与食管癌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在正常黏膜组、不典型增生组和食管癌组中生存素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rs=0.732,P<0.01),而Caspase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则逐渐减弱(rs=-0.687,P<0.05)。在食管癌组,生存素表达与淋巴结是否转移及临床分期(Ⅰ+Ⅱ期/Ⅲ+Ⅳ期)相关(P<0.01);Caspase-3表达与食管癌分化程度相关(P<0.01);生存素的阳性表达率与Caspase-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r =-0.897,P<0.01)。结论: 生存素和Caspase-3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食管癌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肿瘤标志物。
2014 Vol. 24 (04): 342-345 [摘要] ( 796 ) [HTML 1KB] [PDF 833KB] ( 1798 )
346 焦霞, 朱晓蔚, 蒋小芹, 赵国军, 詹树东, 刘福兴, 戴桂红, 肖蔚, 姜家宝, 于鸿
NDRG1、P21及VEGF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N-myc下游调节基因1(N-myc downstream regulated gene1,NDRG1)、P2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在肺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例正常肺组织和94例肺腺癌组织中NDRG1、P21及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三者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在正常肺组织及肺腺癌组织中,NDRG1阳性率分别为90.0%(18/20)和52.1%(49/94),P21阳性率分别为80.0%(16/20)和33.0%(31/94),VEGF阳性率分别为20.0%(4/20)和53.2%(50/94),3种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肺腺癌组织中NDRG1、P21及VEGF的表达与肺腺癌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分化程度及TNM分期均无相关性(P均>0.05),而与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NDRG1、P21和VEGF表达与生存明显相关(P均<0.01)。结论:肺腺癌组织中NDRG1和P21表达下调,而VEGF表达上调,联合检测三者的表达可能对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2014 Vol. 24 (04): 346-349 [摘要] ( 1051 ) [HTML 1KB] [PDF 2436KB] ( 1626 )
351 熊御云, 王蓓, 陶真, 吴玲, 尤海燕, 王文红, 焦志军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糖酵解相关基因的表达
目的:  探讨糖酵解相关基因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活动期RA患者19例,稳定期RA患者23例,采用Ficoll法分离PBMC,定量PCR检测糖酵解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并与健康对照进行比较。结果: 与健康对照相比,活动期RA患者PBMC中糖酵解相关基因丙糖磷酸异构酶(triosephosphate isomerase,TPI)、烯醇化酶(enolase,ENO)、M型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muscle,PKM)、单羧酸转运蛋白(monocarboxylic acid transporter member,MCT)表达量均增加(P<0.05),稳定期RA患者4种基因的表达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A患者存在糖酵解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糖酵解反应有可能在RA疾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4 Vol. 24 (04): 351-354 [摘要] ( 1430 ) [HTML 1KB] [PDF 846KB] ( 1963 )
355 王宁宁, 花茂方
子宫颈环形电切术及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2~3级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宫颈冷刀锥切术(cold knife conization,CKC)和宫颈环行电切除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 )2~3级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2例CIN 2~3级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观察CKC和LEEP两种宫颈锥切术治疗CIN 2~3级的临床疗效,比较二者的临床价值。结果:  与CKC组相比,LEEP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平均出血量少,术后出血发生率及宫颈管黏连率低,术后病变复发率高,术后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清除率低(P均<0.05)。CKC组术后病灶残留率低于LEE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高危HPV感染均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病理显示,LEEP组病变复发患者均为CIN 3级,80%标本为多象限受累,病变残留占60%。结论: LEEP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但在减少复发(尤其是病变级别高,标本多象限受累的情况)及高危HPV持续感染方面不及CKC,因此LEEP尚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CKC。
2014 Vol. 24 (04): 355-358 [摘要] ( 1188 ) [HTML 1KB] [PDF 717KB] ( 2692 )
359 张润娉, 李建平
阿米洛利通过自噬溶酶体途径保护PC12细胞
目的:  研究酸敏感离子通道阻断剂阿米洛利对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株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自噬溶酶体通路的影响。方法: 在PC12细胞模型上,观察甲基苯基吡啶(methy-phenylpyridi,MPP+)处理对细胞存活率(MTT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并观察阿米洛利对MPP+所致细胞死亡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自噬通路标志蛋白LC3和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通路标志蛋白LAMP2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MPP+导致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上清液中LDH漏出率明显升高,细胞凋亡率升高,抑制大自噬通路标志蛋白LC3-Ⅱ的表达,同时上调了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通路标志性蛋白LAMP2a的表达水平;而阿米洛利可提高细胞存活率,减少上清液中LDH漏出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并能在激活大自噬通路的同时下调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通路的活性。结论:阿米洛利可能通过抑制酸敏感离子通道的作用拮抗MPP+诱导的PC12细胞自噬性死亡。
2014 Vol. 24 (04): 359-362,368 [摘要] ( 1004 ) [HTML 1KB] [PDF 792KB] ( 2247 )
病例报告
350 潘瑞蓉
强力天麻杜仲胶囊致急性肾衰竭1例报告
2014 Vol. 24 (04): 350-351 [摘要] ( 761 ) [HTML 1KB] [PDF 700KB] ( 2396 )
经验技术交流
363 刘姒, 张昊, 李强, 吴占敖, 马俊青
青少年正畸治疗牙根吸收情况的三维影像分析
目的:  采用三维影像技术评估正畸治疗所导致的牙根吸收情况。方法: 收集青少年安氏Ⅰ类中度拥挤患者48例,其中拔牙矫治22例,非拔牙矫治26例,正畸治疗前后拍摄锥形束CT,观测牙根吸收量,比较拔牙与非拔牙治疗之间、男女患者之间牙根吸收情况的差异性。结果: 拔牙患者的上颌中切牙、下颌中切牙、下颌尖牙牙根治疗后的牙根吸收量明显大于非拔牙患者,女性患者的上颌中切牙、下颌尖牙牙根治疗后的牙根吸收量明显大于男患者。结论:拔牙矫治、性别、牙位均为影响牙根吸收量的重要因素。
2014 Vol. 24 (04): 363-365 [摘要] ( 959 ) [HTML 1KB] [PDF 705KB] ( 1928 )
366 朱华斌, 张建华*, 刘仲娟, 徐颖, 丁俊杰, 蒋燕飞, 郑逸品
布地奈德对鼻息肉中核因子κB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鼻腔雾化治疗对鼻息肉中核因子κB(NF-κB)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对40例鼻息肉患者行布地奈德鼻腔雾化治疗,并以10例正常中鼻甲组织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鼻息肉中NF-κB和b-FGF的表达。结果:经布地奈德治疗后鼻息肉中NF-κB和b-FGF的表达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二者呈显著的正相关性(r=0.53,P<0.01)。结论:布地奈德鼻腔雾化治疗鼻息肉可下调NF-κB和b-FGF的表达。
2014 Vol. 24 (04): 366-368 [摘要] ( 977 ) [HTML 1KB] [PDF 898KB] ( 1658 )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微信公众号

 
 

编辑部公告

 
· 编辑部关于网站维护的公告
· 编辑部关于开具《稿件录用证明》的公告
· 本刊入选武书连研发的《科学引文数据库(SCD
· 本刊荣获教育部“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 作者投稿请从本网站注册登录!
                  更多 
 

下载中心

 
·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中英文引用格式(2021—2023年)
· 2023年总目录
· 2022年总目录
· 2021年总目录
· 论文写作格式
 

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江苏大学
主  编:许文荣
国际刊号:ISSN 1671-7783
国内刊号:CN 32-1669/R
刊  期:双月刊
编辑出版:《江苏大学学报(医学
     版)》编辑部
地  址: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
     301号江苏大学杂志社
邮  编:212013
电  话:0511-84446824
 

版权所有 © 2012《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Journal of Jiangsu University (Medicine Edition)
编辑部电子信箱:xbyx@ujs.edu.cn或xbyx@mail.ujs.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