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农林核心期刊

全文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农业水土工程
    韩文霆, 周龙, 吴普特, 刘文帅, 李星恕, 崔利华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3, 31(6): 534-53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8530.2013.06.015
    为使喷头能根据灌溉面积形状变化的要求实现喷洒域和喷洒量同步可控,提出一种精确灌溉喷头变量喷洒调节器的设计.该变量调节器采用上阻水片和下阻水片式结构,上下阻水片由中央通孔和扇形通孔及扇形阻水片组成.喷头转动时上阻水片和下阻水片发生相对转动,导通时过水面积增大,射程增加,封闭时过水面积减小,射程降低.设计了使喷头能量损失达到最小的扇形通孔中心角及中央通孔等的结构参数.采用水流运动的局部阻力理论设计了变量调节器的上下阻水片中央通孔的直径.结果表明:研究的变量调节器过水通孔的结构和参数可以保证过水断面阻力损失最小,通过射程及水量分布试验,发现其射程周线由圆形变为近似方形,射程最大时基本能达到原喷头射程,水量分布较为均匀,能够满足喷头流量和射程的变化规律按需求控制,实现喷头的变量喷洒精确灌溉.
  • 水利水电工程
    李仁年, 刘殿兴, 董志强, 魏显著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3, 31(5): 401-40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8530.2013.05.007
    为了解决水泵水轮机“S”形区所导致的水泵水轮机在水轮机工况并网困难问题,研究了水泵水轮机“S”特性工作区域的内部流动情况,选取国内某抽水蓄能电站模型水泵水轮机水力模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几何建模,并借助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CFX进行全流道数值模拟.模拟采用了区别于传统RANS模型更为精细的分离涡模型进行计算,得到了水泵水轮机内部的流动状态以及外特性参数,并同模型试验值、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分离涡模型的计算结果可以达到很好的精度,转轮流道内的流场与理论分析结果相吻合,外特性与试验值相吻合,仿真计算误差小于3%;随着流量不断减小,转轮进口流动分离现象逐渐增大,最终发展成旋涡对流道造成堵塞,堵塞还将引发转轮与双列叶栅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整个流道流动不稳定性的产生.
  • 水利水电工程
    刘计良, 王正中, 苏德慧, 杨晓松, 刘铨鸿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2, 30(2): 181-1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8530.2012.02.012
    系统总结了明渠特征水深研究领域的计算方法,评价了各方法的特点;为了优选出典型断面渠道临界水深简捷、通用、精度高、适用范围广的显式计算公式,通过定义包含典型断面几何要素及流量的量纲为一的参数,将目前成果中临界水深的显式计算公式用定义量纲为一的参数进行统一表达,并对其进行简捷性、精度及适用范围的综合评价比较,优选出梯形、圆形、弧底梯形、普通城门洞形、马蹄形等5种典型断面渠道临界水深的显式计算公式;对标准城门洞形断面的临界水深应用最优一致逼近原理,提出以幂函数形式分段表达的新显式计算公式.误差分析表明,在工程常用范围内,由推荐的显式公式所计算的6种典型断面的临界水深,其最大相对误差均小于1%,满足工程设计对精度的要求.该研究可为典型断面排灌渠道的设计及水力计算提供参考.
  • 水利水电工程
    刘计良, 王正中, 苏德慧, 杨晓松, 刘铨鸿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2, 30(3): 324-32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8530.2012.03.015
    明渠正常水深的计算是排灌渠道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对典型渠道断面引入包含渠道糙率、底坡、断面几何要素和流量的一组量纲为一的参数,将目前文献中正常水深的显式计算公式进行量纲为一化的统一表达,使其更具有通用性并且方便进行相对误差评价;指出每种典型渠道断面量纲为一的参数在实际工程中的常用取值范围,在此范围内对各量纲为一的显式计算公式进行相对误差评价,作出相对误差全局分布图,比较各显式公式的最大相对误差和全局相对误差,并比较公式的简捷性,据此优选出梯形、圆形、弧底梯形、普通城门洞形、马蹄形等5种断面正常水深简捷、精度高、适用范围广的显式计算公式;应用最优一致逼近原理,提出标准城门洞形断面正常水深分段表示的显式计算公式.相对误差分析表明:推荐出的6种典型渠道断面正常水深的显式计算公式的最大相对误差均小于1%,可为典型断面排灌渠道的设计及水力计算提供有效的计算方法.
  • 邓强国,, 宋鹏云, 毛文元, 许恒杰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7, 35(2): 144-1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8530.16.0033
    为了了解气体黏度对干气密封等气体润滑机构性能的影响,在高压条件下,气体黏度与气体温度和压力均有关系.文中以氮气作为研究对象,以AP1700物质物性平台数据库作为数据源,采用数学软件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黏-温、黏-压、黏-温-压3种关系式.将拟合关系式与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数据库、中国国家标准《热交换器》(GB/T 151—2014)附录中给出的气体黏度值、Booser编著的《摩擦数据手册》中提供的气体黏度计算值和Lucas经典方程计算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发现:文中拟合得到的关系式具有较高精确度,可以作为气体黏度与温度和压力变化规律的一种表达式,用于涉及黏-温、黏-压、黏-温-压的黏度计算.
  • 泵理论与技术
    袁建平, 孙文婷, 王龙滟, 付燕霞, 洪锋, 周帮伦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5, 33(7): 553-55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8530.14.0111
    为了研究某新型离心式双心室人工心脏泵内部血液流动特性,采用CFD技术对泵设计工况下的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获得了该心脏泵内部速度、湍流动能和切应力分布规律,同时得到了泵进口流量、作用在不同过流部件的轴向力和径向力变化情况,并对蜗壳处的压力脉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型双心室心脏泵内部流场没有出现明显的流动死水区,满足心脏泵的抗血栓要求;泵内压力和切应力分布规律相似,整体分布均匀,满足抗溶血性能的要求;由于心脏泵的整体设计为对称结构,很好地平衡了左右叶轮的轴向力;较小的泵整体结构的径向力和转矩有利于心脏泵抵御瞬态的径向负荷;左右两泵蜗壳处的压力脉动呈现明显的正弦周期性变化规律,均含有6个波峰和6个波谷,且各监测点处压力脉动的主频为叶片通过频率,这是由于叶轮和蜗壳的动静干涉作用.
  • 泵理论与技术
    张菲茜, 武鹏, 吴大转, 王乐勤, 张辉平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4, 32(8): 658-66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8530.13.1011
    对新结构闭式叶轮旋涡泵进行数值模拟,采用RANS湍流模型求解三维不可压缩问题,计算了旋涡泵的水力特性,分析了旋涡泵工作时叶轮与泵壳间隙处油膜对叶轮的轴向承载机理,并进一步讨论了叶轮两侧的楔形槽对油膜承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旋涡泵的水力特性与试验数据趋势吻合,数值相近,验证了仿真计算的可靠性.轴向力分析显示,旋涡泵工作时浮动叶轮的轴向支撑由在叶轮两侧形成的油膜实现,油膜因厚度不同,造成径向的压力降不同,油膜较薄则泄压慢,油膜较厚则压力更均匀,叶轮上下表面受力不等而产生支撑力,而楔形结构能够产生附加的支撑力,强化了支撑效果.研究结果对旋涡泵的设计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排灌装备制造技术
    袁寿其, 李红, 王新坤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5, 33(1): 78-9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8530.14.0202
    节水灌溉装备在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农民增产增收及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经过近60 a的发展,节水灌溉装备在理论研究、技术水平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生产规模基本能满足中国节水灌溉发展的需要,但自主研发能力较弱,在产品质量、技术性能、可靠性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研发多功能、低能耗、低成本、智能化、精准化、绿色化的节水灌溉装备,是今后的发展趋势.建议开展丘陵山区节水灌溉综合配套技术与装备的研究,研制多功能、智能化精确喷灌机组,开发低成本高效水肥药协同精准灌溉技术与装备,研究清洁能源节水灌溉装备与技术,促进中国节水灌溉装备行业的健康全面发展.
  • 泵理论与技术
    李玉龙, 孙付春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2, 30(2): 147-15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8530.2012.02.005
    在浮动轴套(侧板)受力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其内侧油膜挤压力、困油力、工作油压力和其外侧补偿力等的计算,构建出浮动轴套(侧板)轴向的动力学模型.利用龙格-库塔法在一个啮合周期内的迭代运算,获得端面间隙的动态仿真结果,并就压紧力系数、工作油压的不同分布和困油压力对端面间隙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案例工况参数下的端面间隙值一般在013 mm左右,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同一压紧系数下浮动侧板内侧因工作油压的不同分布所引起的总油压力越大,端面间隙则越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压紧系数越大,端面间隙越小;油压的不同分布、压紧系数的大小对端面间隙具有明显的影响,而困油压力的影响较小;总体而言,中、高压外啮合齿轮泵的端面间隙实际上波动较小,可采用动态端面间隙的均值以简化后续计算.
  • 泵理论与技术
    王 勇, 刘厚林, 袁寿其, 谈明高, 王 凯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1, 29(2): 99-10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8530.2011.02.002
    基于ANSYS CFX软件应用标准 k-ε 湍流模型、均质多相模型和Rayleigh-Plesset方程,对一比转数为94的离心泵在不同工况下其内部的空化特性进行数值模拟.根据模拟结果预测了模型泵无空化时的能量特性和发生空化时的空化性能,分析了不同空化状态下叶轮中间流面内的空泡分布和叶片中间流线上的载荷特性,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预测结果具有一定的精度,模型泵在3个工况下空化余量的绝对误差分别为0.25,0.29和0.06 m.流场分析表明:随着进口总压的降低,空泡首先在叶片背面进口边附近产生,然后沿流线向叶轮出口扩散,并随着流道过流面积的增加向叶片工作面扩展;与其他叶片相比,正对蜗壳隔舌叶片中间流线上的载荷最小.随着泵空化程度的加剧,除正对蜗壳隔舌的叶片外,其余叶片上相对位置为0.35~0.80处的载荷明显增加,说明空化对叶片载荷有较大的影响.
  • 农业工程
    王新坤, 李 红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0, 28(2): 179-18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8530.2010.02.019
    温室作为设施农业产业中的主体,在解决我国蔬菜供应、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与发展前景.目前我国温室行业在理论研究、调控技术、装备水平及产业规模等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温室产业与技术体系.但在设备配套能力、环境调控与节能技术、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作物栽培与管理等方面的科技含量与技术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应加大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力度,加强基础理论与标准体系研究,提高温室设备与技术的系统性、可靠性、配套性和先进性,推动温室产业向高效、低能耗、环保、多功能、智能化、标准化、区域化等方向发展.
  • 泵理论与技术
    周盼, 张权, 率志君, 李玩幽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5, 33(1): 16-1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8530.13.0126
    为了研究离心泵进口形状对振动噪声的影响,在保证泵体和叶轮几何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离心泵进水口形式,从试验与数值模拟2个方面对进水口诱导离心泵振动进行研究.采用RNG k-ε模型分别对进口改进前后的离心泵进行全流道稳态及非稳态数值模拟,分别获得2种进口形式离心泵的稳态速度及非稳态压力脉动特性,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并测量了不同进水口形式下模型泵机脚的振动信号,对振动信号数据进行处理,以验证仿真结果及修改离心泵进水口所产生的振动影响.结果表明:改进离心泵进口,对其进口及叶轮蜗壳内压力速度分布有一定改善,直进式离心泵比预旋式离心泵对流场影响更小,叶轮及蜗室内各个监测点压力脉动也有所减小,经试验验证机脚振动响应减小了约5 dB.
  • 泵理论与技术
    李伟, 施卫东, 张华, 裴冰, 陆伟刚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2, 30(2): 176-18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8530.2012.02.011
    以雷诺时均N-S方程为基本控制方程,采用标准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及多相流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CFX模拟了发动机冷却水泵内部的三维湍流流场,对某一叶轮严重损坏的发动机冷却水泵外特性性能和汽蚀性能进行预测,并分析叶轮损坏原因,观察冷却水泵叶轮内部汽蚀情况.模拟结果表明:在85 ℃下模型泵的临界汽蚀余量约为107 m,在表压为0时已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汽蚀现象,叶轮破坏主要是由汽蚀引起.通过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水泵在285 L/min设计流量下扬程为61 m,远远低于常温下的数值模拟结果,说明该泵在实际运行工况下已发生严重汽蚀,试验结果与数值预测结论基本吻合.研究结果对于改善发动机冷却水泵的汽蚀性能、防止和减轻空化现象产生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判断和模拟发动机冷却水泵的汽蚀破坏提供了一个快速、准确的计算方法.
  • 泵理论与技术
    谈明高, 王勇, 刘厚林, 吴贤芳, 王凯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2, 30(2): 131-13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8530.2012.02.002
    基于虚拟仪器数据采集系统和泵产品测试系统在离心泵闭式试验台上建立了泵空化诱导振动噪声试验测试系统,实现了泵能量性能参数和流动诱导振动噪声信号的同步采集.以一台比转数为93的5叶片单级单吸离心泵作为研究对象,在保证泵体和叶轮其他几何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将叶轮叶片数分别设计为4,6和7片.测量了不同叶片数下模型泵在全流量范围内的能量性能、振动强度和噪声信号,并对振动和噪声信号数据进行了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模型泵内部流动诱导的振动对泵体的影响最大,5叶片时模型泵的振动强度最高;随着流量的增大各测点振动强度大致都呈现先基本不变后显著上升的趋势;泵的噪声信号主要集中在0~2 000 Hz的范围内;在小于设计流量时,随着叶片数的增大,轴频的峰值逐步增大.研究结果对于建立低振动低噪声离心泵水力设计方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指导作用.
  • 流体工程
    肖业祥, 杨凌波, 曹蕾, 王正伟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4, 32(4): 319-32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8530.13.1064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矿产和动力能源,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开发海洋资源已经逐渐成为各国新的战略目标.深海采矿扬矿的工作环境恶劣,对设备要求较高,技术难度大,因此亟须开展相关研究.文中首先介绍了海底矿产资源的分类及全球分布,并就中国深海采矿现状进行了总结;然后以大洋锰结核的开发为例,重点对各种提升方式进行了综合分析.扬矿技术是深海采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管道提升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方法.管道提升包括水力、气力、管道容器、轻介质和重介质等方法,其中矿浆泵水力提升和气举泵提升技术已进行了深海试验,最具发展前景;最后对多级离心式提升泵的设计方法和研发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对深海采矿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要立足国情,借鉴国外技术经验,吸收近海石油煤炭提升技术,进行技术攻关的发展思路,进而为商业开采提供技术储备.
  • 流体工程
    符永宏, 王祖权, 纪敬虎, 杨东燕, 符昊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2, 30(2): 209-21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8530.2012.02.017
    采用声光调Q二极管泵浦Nd:YAG激光器, 利用“单脉冲同点间隔多次”激光加工工艺, 对碳化硅机械密封试样端面进行激光表面微织构的加工工艺试验研究.采用WykoNT1100表面形貌三维测量仪测量了微织构的几何形貌参数,分析了泵浦电流、脉冲重复频率、脉冲重复次数和扫描速度等激光加工工艺参数对微凹腔和微凹槽织构的几何形貌参数与加工质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泵浦电流和脉冲重复次数对微凹腔的几何形貌参数与加工质量影响较大,而重复频率的影响则相对较小;泵浦电流、扫描速度和重复频率对微凹槽的加工质量均有较大影响. 通过优化激光加工工艺参数组合, 可以加工出较优的微观几何形貌. 加工微凹腔较优的工艺参数范围:泵浦电流为14~16 A,脉冲重复次数为1~10次; 加工微凹槽的较优工艺参数范围:泵浦电流为14~16 A,重复频率为1 500~2 500 Hz,扫描速度为8~25 mm/s.
  • 泵理论与技术
    张德胜, 施卫东, 王川, 王国涛, 邹萍萍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2, 30(2): 167-17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8530.2012.02.009
    为了研究斜流泵叶轮和导叶由于动静相干作用(RSI)而引起的压力脉动规律,基于标准k-ε湍流模型、SIMPLEC算法和滑移网格技术,根据叶轮和导叶叶片数及其叶片厚度设计了多种计算方案,并对不同方案的斜流泵模型进行了非定常数值模拟.采用叶轮进口、叶轮出口和导叶内部布点监测压力的方法获得了压力脉动曲线,并基于时域图分析了叶轮叶片数、导叶叶片数及其厚度对斜流泵内部压力脉动特性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斜流泵叶轮叶片动静干涉对整个流场的压力脉动影响较大,叶轮叶片数越少,叶轮进、出口压力脉动幅值越大;在设计工况下,导叶内部的压力脉动波形主要受叶轮叶片数影响,而导叶厚度对导叶内部压力脉动影响较小.研究结论将为斜流泵的设计和稳定运行提供参考.
  • 泵理论与技术
    王其磊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5, 33(1): 31-3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8530.14.0095
    为了有效改善多级离心泵转子系统的临界转速问题,利用转子动力学理论结合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比较了几种不同因素对多级离心泵转子固有频率(可转化为临界转速)的影响,同时利用实体模型进行了振动模态数值分析,给出了相应的弯振和扭振阵型图.定量地比较了流固耦合作用和旋转软化效应对转子固有频率的影响,给出了影响转子临界转速的因素与优化方法,并将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准确地简化支承,并合理地确定支承刚度、阻尼矩阵是精确计算临界转速的必要前提; 流固耦合作用对叶片产生的液体力相当于对叶轮添加了虚质量的缘故,而旋转软化是通过科里奥利效应起作用的;多级离心泵转子的干临界转速与湿临界转速差别较大,计算值与试验值基本一致.ANSYS数值模拟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为多级离心泵的转子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 流体工程
    袁建平, 王龙滟, 何志霞, 刘晓凡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2, 30(5): 563-566.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8530.2012.05.014
    通过采用试验验证了的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开展数值模拟,从热舒适性和室内空气品质两方面,研究在商业厨房环境采用置换通风方式和混合通风方式的性能差异.研究发现,使用置换通风系统能够在不增大空调系统工作负荷的情况下,降低室内温度.在同样室内条件下,混合通风系统气流速度平均约为置换通风速度的2倍左右,并且上升下降气流相互交叉运动,气流相对不均匀.置换通风系统温度分布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从下到上逐渐递增,且大概在人呼吸的高度有较合适的温度值.其次,置换通风在呼吸区的空气质量,通常比在一个同样气流速度运行的混合系统要好.且在厨房环境中,呼吸区的平均空气年龄均小于100 s.通过适当的设计,置换通风能保持良好的热舒适环境,空气流速一般低于03 m/s,头和脚踝的温差小于2 ℃,呼吸区不满意百分数小于15,可以在人体所在区域提供更好的空气质量.
  • 许建强;杨晓峰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04, 22(4): 3-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8530.2004.04.002
    揭示了一种通过电磁线圈对柱塞产生电磁感应并使之作往复运动的电磁泵的原理.作往复运动的柱塞使得电磁线圈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电磁回路.
  • 流体工程
    何文博, 王元, 龚霄雁, 金文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1, 29(4): 347-35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8530.2011.04.015
    为了研究植物水分通道导管内流等雷诺数小于1的微通道内流流场特性,采用Micro-PIV试验测量技术和Fluent软件,通过设置合适的多孔介质区域厚度与动量源项,建立多孔介质模型模拟壁面粗糙元影响的数值模拟方法,在雷诺数分别为0.15,0.25和0.35时,对断面尺寸为400μm×400μm的方截面直微通道内流流场进行研究,并将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与直接对控制方程解析求解所得的解析解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微尺度通道往往具有壁面相对粗糙度高的特性,该特性对通道内流场分布造成的影响,在雷诺数很低的情况下,仍然不可忽视.解析解是针对常规尺度通道推出的,未考虑微通道较高的相对粗糙度对流场的影响,虽然其流场速度廓线的变化趋势与试验值相近,但其值在距离流道中心小于0.04 mm的主流区小于试验值,而在距离流道中心大于0.04 mm的近壁区大于试验值.采用多孔介质模拟壁面粗糙元则可以有效地实现对方截面直微通道低雷诺数内流的模拟,试验值所得数据点与模拟值所成曲线重合.
  • 流体工程
    汤跃, 汤玲迪, 刘二会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2, 30(2): 219-224.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8530.2012.02.019
    为了研究泵系统调阀过程的瞬态特性和内流机理,在一维分析软件Flowmaster中建立了包含管路、阀门和泵在内的仿真模型,并以三维简化闸阀为模型,采用Fluent 62进行计算,对开启过程的非定常内部流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采用动网格的方法分析了阀门开启过程中阀芯运动引起的流场变形.结果表明:直线特性和对数特性的调节阀都具有快开特性,即流量变化对阀门的相对开度相当敏感,当阀门开度为10%~20%时,水击压力迅速下降;而通过内部流态分析可知,在阀门开度较小的工况下,阀后流场紊乱,造成较大的水力损失,使阻力系数值增加,当阀门开度小于50%时,稳态和瞬态工况下阀门的阻力系数值有较大的区别.由分析可知,研究阀门开启过程的瞬态特性,以及建立内部流态模型,都不能完全按照通常的稳态理论进行,尤其对阀门开度较小的工况,应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正,以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 泵理论与技术
    严敬, 王桃, 肖国华, 李宇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2, 30(3): 265-269.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8530.2012.03.004
    为了改善轴流泵叶片翼型的水力性能,创新这类叶片的设计理论,给出了一种新颖的翼型骨线计算方法.以代表平面图形复变量的儒可夫斯基变换为基础,阐述了轴流翼型和叶片设计计算的原理与方法.通过复变量的定量计算,介绍了由偶极子、点涡和平面均匀流3种势流叠加后的复杂流动所产生的偏心圆的几何特性、流动特性及圆周上驻点的位置,讨论了以儒可夫斯基变换所得到的圆弧的几何性质和绕流动力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平面有势流动绕流变换曲线环量的不变性和变换前后复平面上无穷远来流速度大小和方向的不变性,给出了确定最终所得翼型骨线的方位及形态的应用性方法和步骤.导出的轴流式叶片翼型骨线计算的基本原理与方式,与升力法、奇点分布法、流线法等传统的叶片翼型设计准则有完全不同的理论基础和实施过程,易于设计人员在设计实践中应用,可为轴流叶片设计人员提供一种翼型设计新方法.
  • 泵理论与技术
    龙新平, 姚鑫, 杨雪龙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2, 30(2): 136-140.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8530.2012.02.003
    基于有限体积法和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对多孔喷嘴射流泵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引入涡动力学理论对喉管内部工作流体和被吸流体的混合机理进行分析,研究了喉管内部流向涡和展向涡的分布及其峰值沿流向的变化.结果表明:多孔喷嘴结构能够加快工作流体和被吸流体的混合,提高射流泵的效率;射流泵喉管内的涡结构对工作流体和被吸流体的混合有重要影响,相对流向涡而言,展向涡的强度较大,在喉管内的衰减较为平缓;在射流泵中,对两股流体起主要掺混作用的是流向涡,其强度和衰减的速率决定了混合效率;在涡量一定的情况下,流向涡越强,衰减越快;展向涡结构越小,越能加速喉管中的混合,从而提高泵的效率;喉管内涡的分布表明,位于喷嘴中心的出口可能导致较大的损失,各孔喷嘴出口应优先沿圆周方向布置.
  • 农业水土工程
    王卫华, 李建波, 王铄, 王全九,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5, 33(7): 626-633.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8530.15.0062
    为了研究土壤物理基本参数、水气热参数在省域尺度上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实地调研测量的数据为基础,结合GIS技术与统计学原理对陕西省13处采样点的土壤物理基本参数进行空间变异特征分析.运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将土壤质地、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气热参数的影响作出评价.结果表明:反距离加权插值法(IDW)构建的空间变异分布图显示陕西省自北向南土壤中砂粒含量逐渐减少,黏粒含量逐渐升高;土壤饱和导水率、导气率和热导率随砂粒含量的减少而减小;土壤质地、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均与土壤水气热参数空间分布有着较强的关联性;土壤类型对土壤水气热参数空间分异的解释能力大于土地利用方式且小于土壤质地;建议在省域尺度上对土壤水气热参数进行空间分布预测时,应将土壤质地、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3因子结合分析,从而提高对土壤水气热参数空间分异的预测准确性.
  • 熊珍兵;罗会信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06, 24(3): 35-38.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8530.2006.03.010
    为了提高CAE分析的质量和效率,研究了国外流行的商业有限元前处理软件HyperMesh的功能,并以轴承座为例重点说明了在HyperMesh软件中进行有限元分析前处理操作的步骤、注意事项及结果文件的导出等问题,为有限元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研究表明,先在HyperMesh中进行有限元前处理,然后再将其生成的CAE文件导入到ANSYS软件中进行求解计算是可行的.此种方法对CAE工程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泵理论与技术
    孔繁余, 何玉洋, 郑德, 张慧, 夏斌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4, 32(2): 108-112.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8530.12.0223
    为研究外啮合齿轮泵重要参数对流量脉动系数的影响,通过理论推导获得流量脉动系数计算公式,分析齿数、压力角对流量脉动系数的影响;采用边界型函数和动网格技术,并结合k-ε湍流模型对不同参数条件下的齿轮泵进行非定常模拟,分析负载压力、径向间隙对流量脉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齿数和压力角均会减小齿轮泵流量脉动系数,有利于提高齿轮泵的流量特性.另外,增大齿数与增大压力角对提高齿轮泵的流量特性效果较为接近;齿轮泵的流量脉动系数也会随着负载压力及齿轮径向间隙的增大而减小,在设计中适当增大负载压力及齿轮径向间隙,可以改善出口流量特征的质量;过大的负载压力和齿轮轴向间隙会导致齿轮泵容积效率下降,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 水利水电工程
    王钊宁,, 郭鹏程, 罗兴锜, 王亚林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3, 31(8): 681-687.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8530.2013.08.007
    针对溪洛渡水电站机组具有水头高、变幅大和单机容量为770 MW的巨型混流式水轮机水力开发的特殊问题展开研究.从水力稳定性控制的角度,讨论了水轮机水力开发条件,论证了额定转速、单位流量、单位转速、设计水头等4项关键水力参数和导叶相对高度、进出口转轮直径之比等2项关键几何参数的选择原则与匹配关系.并通过研究对比不同水力初设方案,分析不同设计参数可能引发的水力稳定性问题,结果表明:在巨型混流式机组的设计过程中应该选择较低的水力参数进行设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提高设计水头的水力优化措施既使得转轮叶片进水边背面初生空化远离了水轮机的运行范围,又改善了水轮机高水头部分负荷运行区转轮内的流道旋涡特性.最后根据模型验收试验证明了所采用的水力设计方法具有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 泵理论与技术
    曹卫东, 高一, 王秀兰, 许荣军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2, 30(2): 157-161.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8530.2012.02.007
    应用三维造型软件Pro/E对矿用潜水电泵过流部件内部水体和部件进行实体造型,导入ICEM软件对水体部分进行非结构化网格划分.基于雷诺时均Navier-Stokes方程、标准k-ε湍流模型和SIMPLEC算法,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CFX对矿用多级潜水泵不同工况下的外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模拟结果的可靠性.将流场模拟结果导入Ansys Workbench,对两支点支撑方式的转子系统进行基于流固耦合的模态分析,计算得到了原有转子系统的一阶临界转速低于运行转速.根据对转子振型特点的分析,对转子系统进行三支点优化设计,并再次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原有两轴承支撑转子系统临界转速过低,是轴承7217AC/DB提前损坏、密封环磨损严重的主要原因;三支点转子临界转速远大于泵的实际运行转速,可大幅度提高轴承可靠性,减缓密封环的磨损.
  • 流体工程
    赵延风, 王正中,方兴, 刘计良, 洪安宇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1, 29(3): 241-245. https://doi.org/10.3969/j.issn.1674—8530.2011.03.012
    为了给半立方抛物线形渠道断面正常水深的计算提供一种简捷、通用、精度较高的显函数计算公式,根据迭代理论并采用优化计算确定初值函数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引入断面特征水深的概念,对半立方抛物线形渠道正常水深的基本方程进行变换处理,推导出收敛速度较快的迭代公式,并证明了公式的收敛性;在断面特征水深范围即无量纲正常水深H∈[0.025,40]范围内,对迭代公式进行优化计算,取得合理的迭代初值函数;合理初值与迭代公式的配合使用,得到半立方抛物线形渠道断面正常水深的显函数直接计算公式,并对公式进行了误差分析以及用工程实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工程常用的断面特征水深范围内,正常水深的最大相对误差小于0.3%,计算公式具有形式简单、精度高、适用范围广的优点,该研究为排灌渠道的断面设计以及渠道流量控制时求解均匀流水深提供了简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