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
中国社科院AMI核心期刊
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成员刊
首页
关于期刊
期刊介绍
数据库收录
期刊荣誉
编委会
政策伦理
期刊订阅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目录
2020年, 1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0-01-10
治理研究:“双一流”建设
高等教育国际化
探索争鸣
高教管理:创新创业研究
教育经济
职业教育
全选
|
治理研究:“双一流”建设
Select
治理研究:“双一流”建设
学科交叉是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重要途径
刘献君
2020, 14(1): 1-7.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91231.0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双一流”建设中,一流学科建设是其基础和核心,而学科交叉是建设一流学科的重要途径。学科交叉是科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具体学科选择过程中,高校必须立足本校的主体学科和优势学科,并满足大项目研究和学科平台建设的需要。为了更好地推动世界一流学科的建设,高校要为学科交叉创设良好的环境。具体而言,高校要引导相关教师树立正确的观点,对学科交叉建立正确的认识;高校内部要建立矩阵式的学科组织,改革单一的学科评价制度,建设开放、多元的学科文化;为了更好地推动学科交叉的长久发展,我国还应培养具有多学科背景的人才,并鼓励和推动交叉学科理论研究的开展。
Select
治理研究:“双一流”建设
群落生态视角下一流学科组织模式研究
陈良雨,汤志伟
2020, 14(1): 8-15.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91231.0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政策为一流学科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要创新学科组织模式,打造更多学科高峰,但一流学科到底应该呈现怎样的组织模式仍然处于探索之中。在群落生态视角下,一流学科建设应当具有群落生态视野,然而现实中一流学科组织模式却存在诸如学科组织特性的固化、学科生态规律的破坏、学科关联聚集的不足、学科动态平衡的缺失等问题。在学科群落生态观的指导下,基于学科关联的共栖型组织模式、基于学科支撑的优势型组织模式、基于学科交叉的融合型组织模式可以为一流学科组织模式建设提供一定的思考。
高等教育国际化
Select
高等教育国际化
“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发展的实然审视与应然向度——价值哲学视角
刘志民,朱以财
2020, 14(1): 16-28.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91231.0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已步入稳步发展的新阶段。但从长远看,全面推进“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发展亟待破解国家层面制度供给滞后、持续发展能力不足、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信息平台建设不完善等多元困境。在学理上,“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蕴含着目标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与价值共同体4个维度,较之于前三者,价值共同体的构建更加复杂并且充满艰辛,其根本原因在于价值共同体更多地涉及价值共识这一难题。立足价值哲学视野,达成超越个体利益之上的价值共识需要长期的动态演变与悉心培育。“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的价值内涵实质是客体属性不断满足主体需求的过程,只有积极融入联盟场域的整体生态系统中,在满足主体需求“任务”的基础上,借力主体环境提升自身“发展”能力,才能以对话融通与自身进步推动“一带一路”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实现更多的价值创造。具体而言,推动“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稳定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优化完善联盟持续发展机制,有效设计联盟行动模式,拓展联盟公共话语空间。
Select
高等教育国际化
“一带一路”背景下如何提升来华留学生招生质量——奖学金视角
刘进
2020, 14(1): 29-39.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91231.0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面临留学生招生规模与质量脱节的问题,并可能由此带来生源质量降低、学业成就预期降低、国别留学生质量不均衡等各类问题,其本质是在留学生招生规模与质量的历史演进中高等教育目标不够凸显,对质量目标重视不够。当前奖学金对留学生招生质量影响的双面性、留学生求学对奖学金的路径依赖等都可能导致来华留学生招生质量问题持续甚至加剧。为此,当前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相关高校应转变留学生奖学金设置理念、不断增强质量意识,增强奖学金投放效益意识、构建持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招生质量标准,形成留学生奖学金使用评价体系、加强对奖学金投放与招生质量的监管,尽快推动我国留学生招生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
探索争鸣
Select
探索争鸣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大学“金课”——历史逻辑、考量标准与实现路径之审思
吕林海
2020, 14(1): 40-51.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91231.0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学“金课”是走入“质量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关注的重要主题。“金课”表明了一种对教学“优质与否”的标准判断。通过历史逻辑的考察可以发现一种围绕“知识”特质而生成的、关涉教学“优质标准”的实践变化和观点争论。从学习科学的视角而言,大学“金课”的评判标准应该指向于学生的“深度学习”,其实现的路径则为“教学感知”,其中,学生感知到的“优质讲授”显示出最大的影响力。从更加拓展的视角来看,“教学感知”还包括“情绪感知”和“共同体感知”,它们都在影响着大学课堂中学生的“深度学习”。基于上述辨析,文章从“质量话语的学生转向”、“教学方法的心灵之思”以及“‘金课’探究的中国智慧”三个方面给出了更深入的思考与建议。
Select
探索争鸣
新时期独立学院规范发展困境及其策略
原珂,阙明坤,周禹彤
2020, 14(1): 52-62.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91231.006
可视化
收藏
当前我国民办教育正处于从机遇性竞争向实力型发展的关键变革期,整体面临着结构性转型的问题,这也要求独立学院转向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而独立学院因其传统发展模式及历史渊源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愈发凸显出种种不适,面临着历史合理性逐渐消逝与现实合法性亟待重塑、比较优势持续弱化与竞争优势尚未成型、营利与非营利的公益属性区分难、转设转型不能满足当下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等困境。为此,我国要采取契合实际的破解策略,促进新时期独立学院的改革与规范发展:适时调整与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实现合法性重塑;明确使命,找准定位,强化办学特色,形成错位竞争优势;区分公益属性下的营利与非营利属性,调整相关公共政策,完善治理结构;因地制宜,分类探索转型改革与规范发展路径以及加强前瞻性的理论研究等。
Select
探索争鸣
多学科类型学院的运行困境与发展对策——基于W学院发展历程的考察
褚照锋,陈廷柱
2020, 14(1): 63-70.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91231.0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拓宽学院的学科跨度、减少院系数量是我国大学院系变革的重要趋势。高校内部客观存在的多学科类型学院是审视这一变革趋势的现实参照。借助组织社会学新制度学派的分析逻辑,本研究通过对H大学多学科类型的W学院30年的发展历程进行考察发现,该类型学院下设的多数学系逐渐走向分化,独立建设学院。多学科类型学院与制度环境不兼容,面临以下运行困境:学校以学院为单位的资源配置逻辑导致该类型学院资源分配受挫;学院内部的学术权力运行异化,学系之间形成追逐自我利益的“小团体”;校院系三级关系难以理顺,院系治理机制不断波动。要解除困境、推动多学科类型学院的发展,我国高校在制度设计上可以完善学院治理的整体制度设计,采用多样化的学院治理方式,为其运行提供制度保障;在资源分配上可以改变以学院为单位的资源配置逻辑,构建基层学术组织与学校层面的资源需求对接平台;在学科发展上可以利用该类型学院的学科优势,打造特色研究领域。
高教管理:创新创业研究
Select
高教管理:创新创业研究
高校公益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现状分析
刘蕾, 邓逸雯
2020, 14(1): 71-81.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91231.0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基于CIPP模型从公益创业教育的环境基础(背景评价)、资源配置(输入评价)、过程行动(过程评价)、成果绩效(成果评价)4个方面构建了高校公益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依托该指标体系对我国10所典型高校的公益创业教育现状进行剖析发现:高校所在城市的公益创业氛围较好,但教育理论研究和创业技术研发有待加强;高校创业教育资源丰富,创业过程支持体系完善,但对公益创业的针对性教育有待深化;教育成果逐步显现,但典型性和示范性项目挖掘有待深入。高校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升公益创业教育质量:建立支持体系,打造动态开放的生态系统;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公益创业项目的支持力度;坚持过程管理,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教育体系;嵌入“立德树人”价值取向,提升公益创业教育的综合价值。
Select
高教管理:创新创业研究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文化根基:学理诠释与夯实路径
许启彬
2020, 14(1): 82-88.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91231.0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双一流”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我国高校一流人才培养的核心要义。在文化的生成本义上,创业教育作为人的生存教育、发展教育、创新教育,表现为一个能够生成并培育生命创造力进而筑牢创业文化根基的过程。而在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进程中,缺乏有深度、有厚度的文化根基是制约当前创业教育质量的重要瓶颈之一。基于文化和哲学的视角,文章以创业教育的文化同一性为逻辑起点,从创新创业是人类创造性文化的重要表征、创业教育是高校文化内涵演进的必然形式两个学理维度诠释创业教育的文化根基。文章为当下高校创业教育探索夯实其文化根基的可能路径,即接续文化基因、强化价值认同、提升多元能力、优化夯实机制,从而为新时代高校创业教育改革提供文化建构维度的理论借鉴。
教育经济
Select
教育经济
行业工资变动对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影响——基于工资比较的计量分析
李玉栋
2020, 14(1): 89-97.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91231.0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收入通过影响学生及其家庭对高等教育的不同需求从而拉动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本研究通过构建一阶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进行分析,发现行业工资变动整体上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和学科结构调整有显著的影响作用,且不同行业的比较优势变化对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和学科结构变动的影响具有差异性。面对发展的新环境和新挑战,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我国应该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构建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多元主体协同和现代化治理路径,并依靠信息化的科学决策体系,形成动态调整机制。
Select
教育经济
治理结构在资源投入和智库产出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基于125家高校智库数据的实证分析
李韵婷, 张日新
2020, 14(1): 98-105.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91231.0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基于125家高校智库数据,运用层级分析法对智库资源投入效果进行测量,并进一步分析治理结构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部分“211工程”高校智库和处于成熟期的高校智库治理结构缺损;“211工程”高校智库并非天然拥有更多的资源,而完善的治理结构才有助于其吸引更多的资源;对于内部治理结构缺损的智库,资源投入对智库产出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论证明了高校智库的成长不仅依赖于资源投入,更依赖于完善的治理结构和资源管理能力。因此,加强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既要保证资源投入,又要通过政策引导完善治理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而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
职业教育
Select
职业教育
中国职业教育类型化改革的政策理想与行动路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内容分析与实施展望
李鹏, 石伟平
2020, 14(1): 106-114.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91231.0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层次到类型是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基本逻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为新时期职业教育类型化改革提供了政策导向。但是,中国职业教育的类型身份认同迷失,类型特征也不明显。在类型教育的身份认同逻辑中,职业教育的类型化改革是“大职教观”视野下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必须从模仿普通教育、追赶高等教育转向应用性的类型化特色发展。因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规划了制度框架、国家标准、育人机制、办学格局和政策保障等多个维度的改革任务,不仅从国家政策的战略高度确立了职业教育的“类型身份”,而且规划了中国职业教育类型化改革的“未来蓝图”和改革行动的“施工路线”。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改革要树立“一盘棋”的战略思维,统整职业教育类型化改革的目标,探索全面深化改革与综合治理的行动路径。
Select
职业教育
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改革的目标框架与行动路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现代化蓝图与实践方略
吴虑, 朱德全
2020, 14(1): 115-124.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91231.0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基于“大职教观”确立了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地位,同时也赋予了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改革的新目标,即从层次到类型,显著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从定界到跨界,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从排斥到选择,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从封闭到开放,持续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新时代,受信息技术的影响,中国的职业教育现代化改革将呈现时间维的灵活性与终身性共存,空间维的开放性与智慧性并蓄,价值维的职业性与教育性整合的特征。对标2035年国家现代化要求,加快推进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改革,我国还需以教育信息化为牵引,以供给侧适需改革为支撑,以多方协同治理为保障。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编委审稿
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