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
中国社科院AMI核心期刊
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成员刊
首页
关于期刊
期刊介绍
数据库收录
期刊荣誉
编委会
政策伦理
期刊订阅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目录
2015年, 9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5-11-10
专家访谈
校长研究
大学综合改革
大学治理
创新人才培养
探索争鸣
大学治理
素质教育
比较研究
教师发展
学生管理
综述
全选
|
专家访谈
Select
专家访谈
抗日烽火中的高等教育奇迹:理念、制度与文化——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会长潘际銮院士访谈录
吴绍芬, 潘际銮
2015, 9(6): 1-4.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51019.0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西南联大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诞生,仅仅8年的时间,大师云集、人才辈出,培养了大批英才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西南联大培养优秀人才的秘诀到底在哪里,有哪些成功经验值得借鉴?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会长潘际銮院士以他的求学经历总结了这所大学在抗日烽火中的治校理念是教授治校、学术自由、自主办学;建立严格的教学要求与宽松的教育制度;始终有大师精神与先进文化的熏陶。
校长研究
Select
校长研究
大学校长的教师职业荣誉感研究——以潘懋元先生的教师职业生涯为例
于洪良
2015, 9(6): 5-11.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51019.0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大学责权关系结构顶层并拥有最高行政权力的治校者和管理者,大学校长的教师身份仍然是其职业角色中最本质的方面。大学校长的教师职业荣誉感并非一蹴而就,它是校长本人多年教学和管理实践的历练和升华,在大学治理中具有重要价值。回顾潘懋元先生八十年的教师职业生涯,曾多年担任厦门大学副校长的他始终坚定地明确自己的教师身份,并引以为荣,躬行实践。这种强烈的教师职业责任感已经内化为“言传身教”“业务超群”“师德至上”等可贵品质,对涵育当代大学校长的教师职业荣誉感带来诸多启示。
Select
校长研究
大学校长的学术追求与职业精神——杨德广教授从教50年学术对谈
张应强, 瞿振元, 潘懋元, 滕建勇, 张伟江, 李敬来, 李建勇, 杜飞龙
2015, 9(6): 12-16.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51019.0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5年6月20日,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了“杨德广教授从教50周年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出席了会议。潘懋元、瞿振元、张应强、张伟江等对杨德广教授富有创新性、批判性的教育学术理念,具有开拓性、敢于担当的职业奉献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
大学综合改革
Select
大学综合改革
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体制机制综合改革的路径选择
马利凯
2015, 9(6): 17-21.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51019.0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以系统论理论为基点,系统审视了当前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领域中学科综合改革存在的问题,就构建研究型大学综合改革路径的原则以及具体路径进行思考。文章认为,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由多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论视阈下,推进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必须处理好学科发展近期、长远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学科建设中学术、行政与民主监督权力的关系,学科建设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学科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关系。
Select
大学综合改革
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级统筹下的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评析
杨红霞, 张婕
2015, 9(6): 22-26.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51019.0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黑龙江省、江苏省和湖北省作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承担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任务。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是综合改革的核心内容,在改革过程中,全国三个试点省份始终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重点从改革考试招生制度、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改革探索,改革成效已经初步显现。
大学治理
Select
大学治理
国际化视野下高等教育创新驱动型人才的培养
卓泽林
2015, 9(6): 27-34.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51019.0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1世纪是瞬息万变的时代,在这个不确定时代,美国大学迷失在务实教育的泥沼中,其结果是大学迎合市场逻辑的功利化和迎合公众口中的平庸化,学生自身也变得急功近利,他们把上大学等同于找工作,忽略了人的全面、持续发展。换句话讲,大学所培养的人才难以契合时代需求,因此,需要呼唤并重建大学,培养具有思维核心素质、批判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观念能力以及不同探究模式专业知识的探究驱动型学习者。
创新人才培养
Select
创新人才培养
中美创新人才培养衔接比较研究——以四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罗丹, 李峻
2015, 9(6): 35-40.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51019.0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通过比较中美四所研究型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发现,中美两国案例院校本、硕、博课程衔接分别呈现出“反复加深专门化”和“由博而专”的特点。美国案例院校通过本科教育激发和培养学生“潜能”,与硕士和博士阶段的课程和学习构成“放射状”,本科教育是原点;我国案例院校本科教育重在知识掌握,与硕士和博士阶段的课程和学习构成“尖塔状”,本科教育是基层。要提高我国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关键在于加深对本科阶段人才培养地位与任务的认识,进一步落实“宽口径、厚基础”培养,使之成为一种创新能力教育,并在此基础上相应改革研究生培养方式,增强本、硕、博人才培养的合力。
Select
创新人才培养
高等工程教育创新人才培养“3+4”实践教学体系探索
孙爱东
2015, 9(6): 41-45.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51019.0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要从工程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把握其职业性、工程性和现场性等实践教学特征;要遵循学生本位、职业导向、系统化培养、彰显特色、国际视野五项基本原则,推进实践教育教学改革;要围绕确立合适的目标体系、构建合理的课程内容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管理体制机制和建立实践教学保障机制等多个层面,探索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路径。
探索争鸣
Select
探索争鸣
教育学“中国化”、“本土化”和“中国特色”的价值取向辨析
张忠华, 贡勋
2015, 9(6): 46-53.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51019.0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教育学“中国化”、“本土化”与中国(特色)教育学是百年中国教育学研究与发展中的三个关键词。教育学中国化是对“进口教育学”的不满而反思的结果,其价值导向是“由外而内”。教育学本土化是在全球化、国际化背景下产生的一个概念,其价值导向既包括“由外而内”,亦包括“由内而外”。教育学本土化就其实质而言是立足中国本土,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并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教育学。中国(特色)教育学是建立在中国教育历史传统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教育实际,用先进教育理念与方法,建构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质的教育学,它是共性与特性的有机结合,其价值取向立足“由内而外”“本土创生”,亦即教育学本土化的实质拓展。确立“由内而外”的本体价值追求,做到研究理论、研究历史、研究现实与批判借鉴研究的有机结合,在实验中积聚经验并进行方法综合创新是创生中国(特色)教育学的必由之路。
大学治理
Select
大学治理
我国大学治理与校院二级管理的实践逻辑
金宏奎, 陆明峰
2015, 9(6): 54-58.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51019.0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学治理的“中国化”应考虑我国教育观念演进的实际,同时也应将校院二级管理制度的改革纳入大学治理的范畴。就理论价值而言,西方大学治理理念对中国大学制度革新的意义只能是一种思维启示;就结构功能而言,学校、学院应在结构均衡的基础上分工协作,在功能精简、分化的前提下分层设置,通过大学精神的塑造,建构大学治理价值层面的共同意义。
Select
大学治理
大学治理中学术共同体与行政共同体的协同作用
张文江
2015, 9(6): 59-63.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51019.0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坚持学术导向、以教学科研为行为模式,由相关师生组成的有机群体可称为学术共同体;坚持行政逻辑、以服务教学科研为行为模式,由党务、行政人员所组成的有机群体可称为行政共同体。尽管二者在大学治理中的作用有所不同,但其行为都指向传承、研究和应用高深学问这一大学本质属性,这为二者实现协同治理提供了基本可能,大学的松散联合特质为二者实现协同治理提供了结构保证。建立学术共同体和行政共同体协同治理机制的关键是: 超越路径依赖,实现增量治理;建立沟通协商机制,实现协作共治;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实现长效治理。
素质教育
Select
素质教育
实践哲学视域中的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新论
章维慧
2015, 9(6): 64-70.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51019.0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立足实践观视域,让大学生学会思想、学会选择,是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特质在于其生成人文精神的空间架构。这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社会现实三者所构成的特定的、具体的、生动的社会情境,具有历史性、现实性和生产性的特点。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是现实的空间生产活动,是人在其中生成生命姿态的过程。
Select
素质教育
杨叔子的“四论”与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
贺武华, 高学峰
2015, 9(6): 71-75.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51019.0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杨叔子先生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上公开发表的四论“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很重要”常读常新,常有心得。“四论”揭示了当前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的真谛,其中的真知灼见对理解当前大学生竞赛活动,进而推进大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实践大有裨益。
Select
素质教育
美国大学本科生院建设及其对我国高校的影响
张希胜, 张兴旺
2015, 9(6): 76-82.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51019.0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识教育理念及课程模块是全球化背景下高等院校装备学生的基本内容,而本科生院则是通识教育的基本载体或形式。文章阐述了本科生院的含义、特征及基本形式,概述了美国大学本科生院形成与发展、成熟和稳定的过程,介绍了国内高校本科生院实施及建设情况,分析指出国内高校在本科生院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解决当前国内高校本科生院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比较研究
Select
比较研究
美国高等教育多元权力模式及其启示
顾来红, 王力
2015, 9(6): 83-87.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51019.0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从马克斯·韦伯的权力三类型理论出发,剖析了美国高等教育权力体制,并探究了其多元权力模式的各种表现形式及其形成原因,指出中国大学治理结构变革的过程中,彰显大学传统型权力,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前提和基础;释放学术卡里斯玛,彰显学术权力,是安排大学治理结构的关键;做好面对市场的理性化选择,则是大学治理结构重构的难点所在。
Select
比较研究
美国公立高校风险管理:背景、机制与借鉴
郭洁
2015, 9(6): 88-93.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51019.0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持续减少,营利性高教机构的崛起,院校外部问责压力的不断加大等变化使美国公立高校运营陷入多重风险,由此也激发其于风险管理领域的不懈努力。当前,一些优秀的院校(如加州大学)已于此领域取得可喜成就。文章从组织制度理论视野审视以上现象,从文化、经济、政治等多个层面揭示出该现象得以创生、发展的作用机制,反映出该现象的实质,即院校通过变革自身的结构与运行方式来适应环境压力,以确保自身的存续与发展。对以上内容的明晰将为重塑我国高校风险管理研究的先导性提供观念引导,为逐步创生中国公立高校院校风险管理实践、有效应对实践中日益严峻的高校风险问题提供路径启示与现实策略。
教师发展
Select
教师发展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建构
周萍, 陈红
2015, 9(6): 94-98.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51019.0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美国大学教学学术运动为我们更好倡导科教融合的大学理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文章通过对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建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分析,认为学科教学知识论的产生、学习科学的发现和新信息环境的改变,为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建构提供了可能性。要形成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大学组织、大学教师和大学院系各自的作用。
Select
教师发展
基于过程管理的高校内部教师教学评价探索
罗玉萍, 刘丽娜, 潘庆先
2015, 9(6): 99-104.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51019.0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教师的教学劳动是一种创造性的复杂劳动,科学合理的教师教学评价制度及其有效的实施,能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文章以Y大学教师教学评价为例,提出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教学评价制度,要采取奖惩性与发展性评价有机融合的评价模式,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要为教师教学评价提供制度保障,约束与激励并行;要加强评价过程监控,注重过程管理与服务,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使广大教师通过教学评价感受到专业的发展与提高,享受到通过努力获得成绩的喜悦与满足。
Select
教师发展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研究
姜宇, 姜松
2015, 9(6): 105-109.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51019.0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适应全新的工程教育认证制度,高校教师提高教学创新能力势在必行。同时,伴随着工程教育认证制度的深入发展,国家对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日渐提高,这更要求高校工科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创新能力。工科教师只有在掌握了OBE教育模式的基本理念和规则的基础上,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发掘一条适合培养工程人才发展的道路。文章试从工程教育认证的实施背景及其内涵、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三个方面,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进一步研究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教师教学创新能力。
学生管理
Select
学生管理
大学生意识形态认同生成机理与改进机制
许佃兵
2015, 9(6): 110-114.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51019.0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校学生意识形态认同的内部形成机制与外部形成机制统一于其内在生成逻辑。形成意识形态认同的外部机制无法满足内在机制的需求是导致当前意识形态认同状况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我国要通过改进教化机制,为高校学生认识主流意识形态提供有效途径;改进制约引导机制,为高校学生的意识形态诉求提供有效回应;建立健全奖惩机制与反馈回应机制,强化高校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Select
学生管理
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陈权, 尹俣潇
2015, 9(6): 115-120.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51019.0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如何,直接影响到其创业意向、创业动机、创业行为以及能否成为一个真正创业者。文章在对大学生进行实际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当代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现状,分析了创业自我效能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男大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要显著高于女大学生;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之间创业自我效能感整体上无显著差异;情商、创业经历、创业课程培训和性别对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影响。
综述
Select
综述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阶段性成果回顾和展望
缪子梅
2015, 9(6): 121-124.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151019.0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2010年以来,我国陆续实施了多批次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政校企合作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实践创新、国际化发展等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面向“十三五”,步入深水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应加大统筹保障机制、协同共建共享、谋求创新发展,不断扩大改革成效。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编委审稿
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