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学报动态 | 法律法规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投稿须知 | 联系我们 | 返回杂志社 | English
 
 

在线办公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友 情 链 接

 
· 中图分类号
·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 中国知网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 农业机械学报
·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 39卷 2期
刊出日期:2018-03-10

论文
   
论文
125 韩志强, 钱云寿, 田维, 夏琦
多参数耦合作用对仲丁醇层流燃烧速度的影响
利用纹影法和球形火焰扩散法,在不同环境温度、压力和当量比下研究仲丁醇空气层流燃烧特性.重点分析环境参数与当量比的耦合作用对仲丁醇层流燃烧的无拉伸火焰传播速度、无拉伸层流燃烧速度的变化值、变化率、变化率之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环境压力和当量比的耦合作用下,压力越大,无拉伸火焰传播速度变化越小;无拉伸火焰传播速度变化率比值随着当量比的增加而增加,直到当量比为1.10左右时,开始呈现下降趋势;当量比小于1.05时,低压环境对层流燃烧影响更大;在环境温度和当量比的耦合作用下,当量比为0.75~1.15时,无拉伸火焰传播速度变化受较高环境温度影响更大;在当量比小于0.85和大于1.45时,当量比对无拉伸层流燃烧速度影响较大.
2018 Vol. 39 (2): 125-131 [摘要] ( 829 ) [HTML 1KB] [PDF 2603KB] ( 2121 )
132 郭金刚, 董昊轩, 盛伟辉, 涂超
电动汽车再生制动能量回收最优控制策略
 为提高电动汽车再生制动能量回收效果,提出一种基于制动强度控制的制动能量回收最优控制策略.在理想再生制动控制策略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与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汽车纵向动力学理论、MATLAB/Simulink和CarSim搭建联合仿真模型,研究制动能量回收与制动强度之间的关系,得到不同制动初始速度下实现能量回收最大化的最优制动强度.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最优制动强度变化规律,得到多项式拟合方程,制定包含制动力分配和最优制动强度控制的再生制动能量回收最优控制策略,并与理想再生制动控制策略进行仿真比较.结果表明:制动强度对制动能量回收效果影响较大,所设计的最优控制策略可以实现制动单次工况能量回收率最优.
2018 Vol. 39 (2): 132-138 [摘要] ( 2193 ) [HTML 1KB] [PDF 1993KB] ( 3197 )
139 曹艳玲, 曹增, 徐立友
电动助力转向在环仿真试验台的开发
针对车辆EPS系统的传统性能试验周期长、投入成本高、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基于TAT6/TL型“电动助力转向在环仿真试验台”,对该试验台进行了重新开发,完成了阻力加载系统的设计与试验验证.根据EPS系统的工作特性和测试内容,选择电动推杆式加载装置,由控制器(MCS912)根据车速和转向盘转角对电动推杆进行实时控制,可以精确模拟不同转向工况下的转向阻力矩.利用虚拟试验技术与EPS试验台的结合,使试验台试验更加接近实际转向工况,且调试方便快捷,减少了对实车试验的依赖.通过原地和行驶转向工况的转向阻力相关试验、电流跟随与响应特性试验对直线型EPS系统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仿真和试验结果基本一致,满足了EPS性能测试的基本要求.
2018 Vol. 39 (2): 139-143 [摘要] ( 1819 ) [HTML 1KB] [PDF 1923KB] ( 2175 )
144 王强, 焦生杰
基于生命周期的工程翻新轮胎碳排放分析与评价
构建了基于生命周期分析的工程翻新轮胎碳排放模型,提出了工程翻新轮胎生产阶段、运输阶段、使用阶段和再利用4个阶段碳排放的理论计算模型及计算方法,提出了工程翻新轮胎净碳盈余、碳削减模型及碳削减率等碳排放评价指标,定量分析了工程翻新轮胎生产阶段、运输阶段及使用阶段的碳排放清单,分析了二次翻新、燃烧分解、机械粉碎、燃烧发电、低温粉碎等5种典型再利用阶段的碳排放削减清单,并进行了各阶段的碳排放对比分析及评价.结果表明:工程翻新轮胎生产阶段的碳排放最大,运输阶段的碳排放最小,二次翻新的碳排放削减效果最好,燃烧分解、低温粉碎的碳排放削减效果最差.
2018 Vol. 39 (2): 144-148 [摘要] ( 1059 ) [HTML 1KB] [PDF 1513KB] ( 2086 )
149 王迎慧, 朱静, 盛林弘毅
V形凹槽对微通道流动沸腾临界热流密度的影响
运用VOF模型和用户自定义函数,对水在0.2 mm×20.0 mm微通道内的流动沸腾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V形凹槽的槽深与开口宽度之比h/R、凹槽数量n对水在微通道中临界热流密度的作用.结果表明:入口水温Tin=369.00 K,流速v=0.2 m·s-1的工况下,凹槽数量一定(n=30),h/R (R=0.02 mm)不同,微通道对应的临界热流密度有所差异;h/R分别为1,2,3,4时,相应的临界热流密度为400,375,500,450 kW·m-2, h/R=3时,对应的临界热流密度最高(500 kW·m-2);h/R为定值(h/R=3)时,增加凹槽数量可以提高临界热流密度,n分别为30,90和150时,对应的临界热流密度为500,525,575 kW·m-2;在一定条件下,采用适当的凹槽结构(h/R=3)、增加凹槽数量可以提高微通道流动沸腾的临界热流密度,有利于维持流动沸腾换热的可靠性.
2018 Vol. 39 (2): 149-154 [摘要] ( 969 ) [HTML 1KB] [PDF 2085KB] ( 1940 )
155 王贞涛, 朱忠辉, 夏磊, 郑俊, 王晓英, 李睿
匀强电场下分散相液滴的聚并
为了探究运行参数对分散相液滴的运动、聚并过程的影响,采用VOF(volume of fluid)方法捕捉分散相与连续相的流体间界面,利用漏电介质模型模拟均匀静电场,研究了电场强度、液滴粒径、液滴表面间距和液滴相对位置(液滴中心连线与电场强度方向夹角)对处于均匀电场中离散相多液滴聚并行为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了液滴聚并过程影响因素,并与数值计算结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分散相液滴聚并效率与电场强度、液滴粒径比、液滴表面间距以及液滴的相对位置有关;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液滴的聚并效率显著增强;随着液滴表面间距以及液滴相对角度的增大,聚并效率有所降低;液滴粒径比对聚并效率亦产生影响,当液滴粒径差距较大时,液滴的聚并效率有所降低;电场强度对聚并过程的影响较为复杂,当外加电场强度持续增大时,液滴难以发生聚并,液滴被拉长后产生破碎或者弹开现象,存在阻碍液滴聚并的临界场强.
2018 Vol. 39 (2): 155-162 [摘要] ( 993 ) [HTML 1KB] [PDF 2387KB] ( 2162 )
163 郑星文, 鹿鹏, 杨培杰, 黄护林
液态金属物性参数对自蒸发磁流体发电系统输运作用的影响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使用CFD软件Fluent对金属钠的相变传热及气液两相流动输运进行了模拟计算,依次改变流体物性参数进行对比模拟,得出流体物性参数对两相流输运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液态金属的密度、热导率越大,热容越小,对两相流的输运作用越有利;黏度对两相流的输运作用不明显;为避免流体在出口截面形成环状流降低发电效率,液态金属出口体积分数不宜小于20%.
2018 Vol. 39 (2): 163-167 [摘要] ( 1013 ) [HTML 1KB] [PDF 2151KB] ( 1588 )
168 杨建军, 龚飞, 张华
螺旋锥齿轮精锻大轮修形齿面设计与接触性能分析
为提高精锻成形的弧齿锥齿轮齿面的接触性能,根据小轮切齿加工参数和相应的齿面模型,构建与小轮齿面符合设定传动关系的完全共轭大轮齿面.以该齿面为基准面,提出一种二阶easeoff齿面构建方法.根据构建的大轮离散目标齿面,采用离散齿面轮齿接触分析的计算方法,以临界干涉法判断啮合状态,得到离散齿面的啮合印痕和传动误差曲线,所得传动误差与预置传动关系基本吻合.分析了二阶easeoff齿面参数对传动误差曲线及齿面接触区的影响,结果表明:easeoff各变量可实现对接触椭圆长度、接触迹线角度、接触区位置的精确控制.
2018 Vol. 39 (2): 168-173 [摘要] ( 1559 ) [HTML 1KB] [PDF 3392KB] ( 1446 )
174 裴宏杰, 李公安, 付坤鹏, 陈少峰, 王贵成
基于Copula函数的切削力与表面粗糙度的相关性
为了实现自动化切削加工中表面粗糙度的预测,需要定量描述常用监测参数切削力和表面粗糙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提出了基于Copula函数的相关性研究方法.以车削7075高强度铝合金为试验对象,采用控制变量法得到切削力和表面粗糙度值,然后建立它们各自的边缘分布函数,并利用优化的Copula函数构建多变量联合分布函数,最后基于Copula函数理论以及联合函数模型分析了切削力和表面粗糙度整体和尾部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切削力和表面粗糙度整体上有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结构中心对称,同时尾部相关系数趋向于0,即尾部相关程度较小.
2018 Vol. 39 (2): 174-178 [摘要] ( 1018 ) [HTML 1KB] [PDF 1422KB] ( 1362 )
179 孙俊, 宋佳, 武小红, 李玉婷
基于改进Otsu算法的生菜叶片图像分割方法
 针对传统的Otsu算法计算量大、实时性差等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PSO+Otsu(S)分割方法.将RGB颜色空间转换成HSV颜色空间,并提取S分量图像.针对基本粒子群优化算法提出一种新的惯性权重系数w更新策略,并利用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搜索最优阈值,将搜索到的最优阈值作为Otsu算法的分割阈值,并对S分量图像进行分割,最终得到生菜叶片分割图.结果表明:提出的生菜叶片图像分割方法不但适合单叶片图像分割,而且适合冠层叶片图像分割;运用本算法分割单个生菜叶片图像以及生菜冠层图像时程序运行时间分别为118,126 ms,迭代次数分别为6,5次,相比于Otsu算法以及标准PSO+Otsu算法,本算法不仅有效缩短了程序运行时间,而且提高了图像分割的准确率,具有较好的实时性.
2018 Vol. 39 (2): 179-184 [摘要] ( 1057 ) [HTML 1KB] [PDF 1731KB] ( 1800 )
185 郁鹏, 潘森杉, 张建明
云环境下基于非线性映射的保序加密方案
针对传统保序加密方法安全性和效率不能兼顾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映射的保序加密方案.该保序加密算法使用非线性映射和非线性分割的方法来隐藏数据分布和数据频率.介绍了云环境下保序加密的系统模型(含问题模型和敌手模型);对于问题模型提出了保序加密方案并且验证其正确性;进一步分析该方案在敌手模型2种攻击下的安全性,并与其他保序加密方案做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保序加密方案可达到抗统计攻击和INDDNCPA安全,有着良好的安全性;每十万个加密数平均加密执行时间大约30 ms,有着较高的效率;该方案可以用任何可编程语言部署和实现,有着良好的可编程性.
2018 Vol. 39 (2): 185-193 [摘要] ( 962 ) [HTML 1KB] [PDF 1767KB] ( 1552 )
194 温嘉斌, 宋春杰, 付瑶, 郭萍萍
内置式U形永磁同步发电机转子结构优化
针对永磁同步发电机齿谐波含量大、电压畸变率高及存在齿槽转矩的问题,对内置式U形永磁同步发电机转子结构进行了优化.研究了齿槽转矩产生的原因,以6极72槽内置式U形永磁同步发电机为例,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磁极偏移程度及非均匀气隙程度对齿槽转矩及电压畸变率的影响.分析了圆形轴向转子通风道位置对永磁同步发电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磁极偏移可以使齿槽转矩相位发生周期性变化,当磁极偏移0.5齿距时,所对应齿槽转矩最小,约为原来的25%;永磁同步发电机的齿谐波含量、电压畸变率及齿槽转矩随非均匀气隙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当转子通风道位置处于合适位置时,在去磁最严重的情况下,永磁体最小磁密面的磁密最大,说明适当的转子通风道位置可以降低永磁体的退磁风险;对于文中发电机,当转子通风道位置顺时针偏转2°机械角度时,永磁磁钢最小磁密面的磁密最大为0.331 7 T.
2018 Vol. 39 (2): 194-198 [摘要] ( 1022 ) [HTML 1KB] [PDF 1482KB] ( 1752 )
199 李传勋, 丁文昌, 金丹丹, 刘恒
地震动入射角度对盆地地震响应的影响
为了研究不同入射角度地震动作用下盆地地表地震响应,基于ABAQUS软件显式有限元计算平台,针对某一45°坡角的盆地,以狄拉克脉冲作为输入SV波,探讨了地震波倾斜入射角度改变时盆地地表峰值位移(PGD)等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入射波作用角度由0°,5°,10°,15°,20°,25°,30°依次增加时,盆地地表PGD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入射角度为10°时,地表PGD达到最大值,为输入地震波位移幅值的7.69倍,说明若按垂直入射进行地震响应分析所得结果将偏于不安全;较垂直入射情形,地震波倾斜入射时盆地表现出更为显著的边缘效应,边缘PGD最大值约为盆地中心PGD的1.3倍;地震动响应聚焦区域会随入射角度的增大逐渐向盆地右侧偏移.
2018 Vol. 39 (2): 199-203 [摘要] ( 1007 ) [HTML 1KB] [PDF 2590KB] ( 2085 )
204 王斐, 赵牛杰, 郝志超, 王燕燕, 邸丽霞
基于STM32与FPGA的信号采集电路设计
为打破实际应用过程时信号采集电路中人为参与的局限,以嵌入式系统作为数据采集的应用平台,提出了一种基于STM32与FPGA相结合的武器装备信号采集电路设计方案.研究了PPI显示器信号采集电路的信息采集模式,对信号采集过程的总体流程进行重新规划;详细阐述了单片机部分设计思路(包括数据传输模式、FSMC总线)以及利用FPGA实现的数据锁存模块、双向缓冲选通模块、MAX196控制模块、差值测量模块的设计方法;针对信号采集电路进行差值测量试验,通过计算采集信号时的时间差来计算信号时序.仿真结果表明,单片机能够解算信号间的距离,相关接口模块的时序性和交互性得以提升,这证明信号采集总体方案具有实际价值.
2018 Vol. 39 (2): 204-210 [摘要] ( 1935 ) [HTML 1KB] [PDF 1969KB] ( 3026 )
211 雷吉平, 余剑武, 李承波, 陈健美, 罗红
超声振动下Sr对A380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超声振动作用下,添加质量分数(w(Sr))为0~0.25%的Sr,对A380合金进行变质处理,以研究Sr和超声振动对A380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Sr与超声振动使A380合金组织显著细化,树枝晶αAl由粗大变为细小、呈球状,共晶Si相也由粗大针状变为蠕虫状、点状和纤维状;w(Sr)=0.15%时,对组织的细化效果最理想.只添加w(Sr)=0.15%的Sr时, A380合金铸态下抗拉强度(σb)、屈服强度(σ0.2)、伸长率(EL)和硬度分别为305 MPa,219 MPa,3.78%和106 BHN;w(Sr)=0.15%,且有超声振动作用时,σb,σ0.2,EL和硬度分别为318 MPa,227 MPa,3.99%和108 BHN,此时晶粒尺寸最小,约为42 μm,形状因子最大,为0.71.
2018 Vol. 39 (2): 211-216 [摘要] ( 953 ) [HTML 1KB] [PDF 2570KB] ( 1701 )
217 李传君, 李凯, 黄婉婉, 陆益顺, 吕东明, 王志强, 俞婷, 韩彬
激光冲击强化对42CrMo钢耐高温腐蚀性能的影响
采用高能量纳秒级脉冲激光,对42CrMo合金钢表面进行激光冲击强化处理,测定42CrMo钢在激光冲击强化后的残余应力、硬度及粗糙度,并对试样进行高温腐蚀试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试样表面的微观形貌,研究激光冲击强化处理对42CrMo钢耐高温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冲击强化后试样表面腐蚀形貌明显比未进行激光冲击处理试样更好.激光冲击强化后42CrMo钢耐高温腐蚀性能得到提升,主要是由于材料表面残余压应力层能够抑制材料表面氧化膜的脱落,提高其耐高温腐蚀性能.与小能量激光冲击相比,大能量冲击可以大幅度提高试样表层的残余压应力值,并提高残余压应力的影响深度.
2018 Vol. 39 (2): 217-221 [摘要] ( 867 ) [HTML 1KB] [PDF 1554KB] ( 1786 )
222 王威娜, 秦煜, 吕昊文, 闫强, 何晓英
设计特征对水泥混凝土路面错台的敏感性分析
基于LTPP路面错台数据,提出设计特征对水泥混凝土路面错台敏感性的两阶段分析流程.第1阶段对比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灰色关联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神经网络方法等5种方法的分析效果,采用图形分析进行验证,提出较优分析方法与关键设计特征.第2阶段将错台数据分为有传力杆和无传力杆数据集,对比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结合图形分析得到有/无传力杆路面设计特征敏感性,并从设计层面提出抑制水泥混凝土路面错台的建议.结果表明:相关分析法具有较好适应性;针对有传力杆路面错台,设置传力杆最有效;针对无传力杆路面错台,减小面板长度较有效.
2018 Vol. 39 (2): 222-229 [摘要] ( 914 ) [HTML 1KB] [PDF 5266KB] ( 1516 )
230 覃潇, 申爱琴, 郭寅川, 李震南, 樊莉
动水压力作用下纤维沥青碎石封层的抗渗性能
考虑动水压力工况,基于原路面裂缝模拟进行渗水试验,研究了纤维掺量、碎石岩性、粒径及改性乳化沥青洒布量等因素对封层抗渗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不同交通环境下的抗渗性能要求,并借助SEM扫描电镜试验从细观尺度揭示了封层抗渗性能的增强机理.结果表明:多孔板透孔孔径小于3 mm时,纤维掺量对抗渗性能的影响比碎石岩性更为显著,当孔径大于3 mm,则碎石岩性对抗渗性能的影响大于纤维掺量;孔径越大,抗渗性能受沥青洒布量变化的影响越小,且沥青膜越厚,抗渗性能随孔径变化的幅度越小;相同碎石撒布量下,粒径范围为5~10 mm的碎石矿料间隙率大于粒径3~6,4~8 mm的碎石,使其与胶结料之间的黏结面积较小,黏附性也相应较低;玻璃纤维对沥青的物理、化学吸附作用可增强沥青碎石黏附性,并在封层中均匀展布起阻裂作用,保证沥青膜完整性,进而有效增强封层的抗渗性能.
2018 Vol. 39 (2): 230-235 [摘要] ( 926 ) [HTML 1KB] [PDF 2092KB] ( 1228 )
236 张兰峰, 汪海年
考虑横向接地应力的沥青路面剪应力分析
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三维半刚性路面结构模型,单轴双轮加载模式,每个轮胎荷载简化成5条可移动的应力、长度和宽度不同的条带非均布荷载,使用 Fortran 语言编写程序 Dload 和 Utracload子程序,用以施加垂直荷载、水平荷载和横向荷载.分析模拟车辆在考虑横向力作用下的路面剪应力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当横向力系数增大时,路表正剪应力减小,负剪应力增加.最大正剪应力出现的位置位于轮胎两侧边缘;中间荷载带的负剪应力逐渐增加并超过轮胎边缘剪应力,最大负剪应力由边缘位置向中间荷载带转移.横向力系数与路面不同层位不同点位(5个荷载带中点和轮隙中心点)剪应力呈线性增加关系,横向力系数对路面剪应力影响最大,对其他层位剪应力的影响随深度增大依次减小.
2018 Vol. 39 (2): 236-241 [摘要] ( 911 ) [HTML 1KB] [PDF 2860KB] ( 1664 )
242 何锐, 黄鑫, 仵江涛, 王振军
SBS-胶粉-HDPE复合改性沥青制备工艺
采用SK90#基质沥青,通过正交试验设计选择6个试验变量,制备复合改性沥青,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其技术指标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复合改性沥青的最佳制备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基质沥青经过SBS胶粉HDPE复合改性后,针入度大幅度降低,软化点和5 ℃延度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且第22组弹性恢复率高达60%,弹性较好;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确定制备SBS胶粉HDPE复合改性沥青的最佳工艺参数如下:改性剂SBS掺量为5.0%,改性剂胶粉掺量为20.0%,改性剂HDPE掺量为4.5%,剪切速率为4 500 r·min-1,剪切时间为45 min,剪切温度为170 ℃;在高温剪切的作用下,SBS和HDPE相互缠绕联结,形成以胶粉作为填充物的三维网状结构,其中聚合物作为分散介质,沥青作为分散相,从而使复合改性沥青的整体性能得到提高.
2018 Vol. 39 (2): 242-248 [摘要] ( 1049 ) [HTML 1KB] [PDF 1321KB] ( 1336 )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微信公众号

 
 

编辑部公告

 
·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会委员招募启事
· 第三届信息技术和机器人创新与发展国际会议(IDITR 2024)
· 我刊入选《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2020 STM)》
·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办公地点搬迁公告
· 2020暑假工作安排公告
· 关于近期网络不稳定情况的说明
· 2019暑假工作安排公告
· 祝您 2017春节愉快!新春如意!百事可乐!万事顺利!
                  更多 
 

下载中心

 
· 江苏大学杂志社审定稿及发表流程
· 版权转让协议
· 维护期刊出版道德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公约
· 投稿须知
· 论文写作模板
 

期 刊 信 息

 
主管单位 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 江苏大学
主  编 邢卫红
编辑出版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地  址 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301号江苏大学杂志社
邮  编 212013
电子信箱 xbbj@ujs.edu.cn
电  话 0511-84446612
 

版权所有 © 2012《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