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网刊维护  |  留言  |  联系我们  |  返回杂志社  |  English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常用链接

 
· PDF阅读器福昕下载
· 江苏大学
· 外文期刊参考文献查询
· 中国知网
· 万方医学网
·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年 29卷 06期
刊出日期:2019-11-30

目录
基础医学
临床医学
检验医学
经验技术交流
   
目录
1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9卷第6期目次
2019 Vol. 29 (06): 1- [摘要] ( 36 ) [HTML 1KB] [PDF 728KB] ( 666 )
基础医学
461 邱莎丽, 刘雪, 汪竹涛,等
miRNA-34a基因敲除DBA1/J小鼠的建立
目的:  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全基因组微小RNA-34a(microRNA-34a,miR-34a)基因敲除DBA1/J小鼠,并进行繁殖、鉴定。方法: 根据CRISPR/Cas9原理,构建出miR-34a-/+DBA1/J鼠为F0代小鼠;将其与DBA1/J野生型小鼠进行杂交,通过PCR鉴定筛选出基因型为miR-34a-/+的F1小鼠;筛选miR-34a-/-的F2代小鼠,分析其生长特性、繁殖能力;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体内免疫器官和外周血中T、B淋巴细胞比例。结果:  获得2只F0代小鼠,4只F1代小鼠,5只F2代小鼠;与DBA1/J小鼠比较,miR-34a-/-DBA1/J小鼠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没有显著变化(P>0.05),但B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未发现miR-34a-/-DBA1/J小鼠的体重、繁殖能力有明显的改变(P>0.05)。结论: 通过CRISPR/Cas9技术成功敲除miR-34a基因并繁殖获得目的小鼠。
2019 Vol. 29 (06): 461- [摘要] ( 46 ) [HTML 1KB] [PDF 11224KB] ( 783 )
467 毛正发1, 徐进2, 季佩宇1, 王旭青1, 张建新1, 周小明2
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对Hela细胞微管蛋白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complex 1,mTORC1)对Hela细胞微管稳定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使用50 nmol/L雷帕霉素预处理Hela细胞24 h后,加入5 μmol的诺考达唑处理30、60和120 min,免疫荧光检测微管蛋白的稳定性;使用50 nmol/L雷帕霉素处理Hela细胞24 h后,蛋白质印迹检测促微管解聚蛋白stathmin、KIF2A,促微管聚合蛋白CLIP170,微管切割蛋白Katanin、Spastin的表达变化。转染ATG5-shRNA抑制自噬相关基因5(autophagy-related gene5, ATG5)后,免疫荧光检测微管蛋白稳定性的改变。使用50 nmol/L雷帕霉素预处理Hela细胞24 h后,蛋白质印迹检测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as homolog gene family member A,RhoA)的表达;转染GFP RhoA-Q63L或GFP RhoA-N19、p190RhoGAP-siRNA质粒后,免疫荧光检测微管稳定性的改变。结果:  用雷帕霉素抑制mTORC1的活性后Hela细胞微管的稳定性增强,但微管稳定性相关蛋白stathmin、KIF2A、CLIP170、Katanin、Spastin无明显变化。抑制细胞自噬后,微管的稳定性无明显改变。雷帕霉素抑制 mTORC1的活性后RhoA GTP酶的活化水平下调;下调p190RhoGAP的活化水平后,微管的稳定性减弱。结论: RhoA在mTORC1介导的Hela细胞微管稳定性中起重要作用。
2019 Vol. 29 (06): 467- [摘要] ( 48 ) [HTML 1KB] [PDF 10654KB] ( 674 )
472 臧光耀, 李波, 耿田欣, 严金川
一种快速建立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方法
目的:  探讨一种快速高效且不需要借助呼吸机和开胸操作的方法,建立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 取40只雄性昆明小鼠(6~8周龄,体重18~25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15 min+再灌注24 h组、缺血30 min+再灌注24 h组和缺血45 min+再灌注24 h组,每组10只。给予2%异氟烷气体麻醉,分离胸大肌和胸小肌,于左侧第3、4肋间隙挤出心脏,迅速定位,假手术组仅穿线不结扎,手术组分别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15、30和45 min后,松开结扎线24 h以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同时在结扎前、结扎后5 min及再灌注24 h后进行心电图检测。再灌注24 h后在结扎部位再次进行结扎,进行伊文思蓝-TTC染色,垂直于心脏长轴切片,检测心肌缺血区和梗死区面积。结果:  至再灌注24 h后,小鼠生存率为90%,心肌缺血再灌注造模成功率86.7%。心电图检测显示LAD结扎5 min后均出现T波高耸,ST段抬高,QRS波增宽。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ST段逐渐回落。结扎LAD 5 min后,肉眼可见结扎线以下心室壁呈现灰白色,再灌注24 h后可见与周围组织区分明显的白色梗死区,心脏搏动频率和幅度较结扎前明显减弱。心肌组织切片经伊文思蓝-TTC染色呈现界限明显的缺血区、梗死区和正常心肌组织区。缺血45 min+再灌注24 h组小鼠(切片缺血区面积+梗死区面积)/左室总面积比值为(63.8±6.36)%,梗死区面积/(梗死区+缺血区面积)比值为(46.7±5.77)%。结论: 该方法建立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减少了呼吸机使用所需要的时间,操作快速便捷,造模成功率大于85%。
2019 Vol. 29 (06): 472- [摘要] ( 90 ) [HTML 1KB] [PDF 4665KB] ( 1156 )
476 张海生, 王思琦, 佘胜楠, 周丽红, 丁俞珍, 冯春来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赤芍中没食子酸、没食子酸丙酯和柚皮素的含量
目的:  建立一种同时测定赤芍中没食子酸、没食子酸丙酯和柚皮素三种活性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 采用ODS-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采用甲醇-0.1%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柱温30 ℃。结果:  没食子酸、没食子酸丙酯、柚皮素分别在5~250 μg/m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检测方法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回收率。测定1 g赤芍生药中含有没食子酸、没食子酸丙酯、柚皮素分别为1.867、0.561和0.093 mg。结论: 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同时准确测定赤芍中没食子酸、没食子酸丙酯、柚皮素三个活性成分的含量,稳定可靠,可用于赤芍药材的质量控制。
2019 Vol. 29 (06): 476- [摘要] ( 41 ) [HTML 1KB] [PDF 3963KB] ( 855 )
481 朱津, 张海, 徐三荣
抑制COTE1表达对多柔比星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br#
目的:  观察COTE1基因对多柔比星诱导肝癌细胞PLC/PRF/5凋亡的影响。方法: 利用COTE1 shRNA慢病毒抑制肝癌PLC/PRF/5细胞中COTE1 mRNA的表达,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COTE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检测多柔比星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经多柔比星处理后的凋亡情况。结果:  经慢病毒感染后肝癌细胞COTE1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CCK-8结果显示,多柔比星对慢病毒感染后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增高;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多柔比星促进肝癌细胞凋亡,而抑制COTE1表达能增强多柔比星对肝癌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结论: 抑制COTE1基因能增强多柔比星对肝癌PLC/PRF/5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
2019 Vol. 29 (06): 481- [摘要] ( 36 ) [HTML 1KB] [PDF 13423KB] ( 744 )
检验医学
485 刘嫣方1,2, 付敏1, 刘海冰3, 尹亮4, 王冬青2,5
胰腺癌患者外周血CD4+T亚群细胞因子及转录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T亚群细胞因子及转录因子表达。方法: 收集27例胰腺癌患者和30例健康者外周血标本,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中IFN-γ、IL-2、IL-4、IL-17、转化生长因子(TGF)-β及IL-10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血清中相关转录因子T细胞表达的T盒(T-box expressed in T cells,T-bet)、GATA结合蛋白3(GATA-binding factor 3, Gata-3)、视黄酸相关的孤儿受体γt (RAR-related orphan receptor gamma t, RORγt)及叉头框蛋白p3(Forkhead box protein P3, Foxp3)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胰腺癌组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FN-γ、IL-2水平明显降低,T-bet mRNA表达下降(P均<0.05);IL-4、IL-17、TGF-β及IL-10水平明显升高,Gata-3 mRNA、RORγt mRNA及Foxp3 mRNA表达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 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Th1类细胞因子及转录因子表达下降,Th2、Th17和Tregs类细胞因子及转录因子表达升高;Th2、Th17及Treg细胞可能协同促进胰腺肿瘤疾病的进展。
2019 Vol. 29 (06): 485- [摘要] ( 42 ) [HTML 1KB] [PDF 3063KB] ( 713 )
489 钱雷1, 于建秀1, 尚守亮2, 于广亚2
肥胖青少年外周血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肥胖对青少年外周血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的影响,并通过体外实验分析抑制Lp-PLA2对脂肪细胞分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影响。方法: 收集36例肥胖青少年(肥胖组)和36例正常体重青少年外周血,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Lp-PLA2浓度。体外培养脂肪细胞,经67 p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刺激48、72 h后,化学发光法测定培养上清液Lp-PLA2浓度,RT-PCR检测脂肪细胞Lp-PLA2 mRNA表达;Lp-PLA2抑制剂(20 μmol/L)刺激48、72 h后收集培养上清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oxLDL浓度。结果:  与正常体重组外周血Lp-PLA2浓度\[(123.5±27.3)ng/mL\]相比,肥胖青少年外周血Lp-PLA2浓度\[(353.4±30.4)ng/mL]显著升高(t=33.76,P<0.05);肥胖青少年外周血Lp-PLA2浓度与BMI(r=0.414,P=0.012),腰围(r=0.460,P=0.004)呈正相关;单变量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总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及载脂蛋白B与Lp-PLA2升高相关。与对照组相比,脂肪细胞经LDL-C刺激48 h后Lp-PLA2浓度和Lp-PLA2 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经Lp-PLA2抑制剂作用48、72 h后脂肪细胞产生oxLDL较LDL-C刺激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Lp-PLA2可能是肥胖青少年成年期心血管风险增加的重要因素。
2019 Vol. 29 (06): 489- [摘要] ( 32 ) [HTML 1KB] [PDF 3530KB] ( 681 )
临床医学
494 石俊1, 李燕2, 朱彦1, 刘文新1, 李月峰1, 丁宇晨3, 张书玉3
广泛性焦虑症患者情感调控环路脑区18F-FDG动态摄取及代谢特征
目的:  通过PET显像手段观察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在广泛性焦虑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患者情感调控环路多脑区的摄取及代谢情况,探讨GAD患者脑功能异常机制。方法: 临床收集20例GAD患者及20例健康受试者,行动态PET-CT扫描,采集18F-FDG全脑摄取及代谢数据,通过图像融合及半定量分析法测量情感调控环路多脑区150 min共11个时间点的最高标准摄取值(SUVmax)及动态摄取、代谢变化规律。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GAD患者双侧前额叶皮层摄取峰值和达峰前平均摄取速率明显降低(P<0.05),达峰后平均代谢速率明显增高(P<0.05);左侧纹状体及左侧海马摄取峰值、达峰前平均摄取速率和达峰后平均代谢速率均明显降低(P<0.05);左侧丘脑摄取峰值、达峰前平均摄取速率和达峰后平均代谢速率均明显增高(P<0.05);右侧丘脑摄取峰值和达峰前平均摄取速率明显增高(P<0.05),达峰后平均代谢速率变化无明显差异;右侧纹状体和右侧海马3个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 GAD患者情感调控环路多个脑区存在18F-FDG摄取及代谢障碍,其摄取峰值及速率异常可能与GAD发病有关。
2019 Vol. 29 (06): 494- [摘要] ( 44 ) [HTML 1KB] [PDF 9223KB] ( 868 )
499 袁伟, 仲建军, 李卫东, 陈小节, 严金川
冠状动脉痉挛致急性心肌梗死12例诊治分析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痉挛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12例冠状动脉痉挛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冠状动脉痉挛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呈现多种表现形式,其中右冠状动脉痉挛急性下壁心肌梗死8例(66.7%),左前降支痉挛急性前壁心肌梗死2例(16.7%),右冠、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痉挛急性下壁合并前壁心肌梗死2例(16.6%)。术中经冠状动脉内给予硝酸甘油后冠状动脉痉挛均消失,术后经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及他汀药物等治疗后,患者胸闷、胸痛临床症状缓解。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能够及时明确诊断冠状动脉痉挛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并有效地指导药物治疗,临床上硝酸酯类加钙离子拮抗剂药物治疗冠状动脉痉挛效果显著。
2019 Vol. 29 (06): 499- [摘要] ( 48 ) [HTML 1KB] [PDF 6366KB] ( 727 )
502 杭晨1, 印永祥2, 赵华2, 张金秋2, 蒋新颜3
子宫内膜癌中β-内酰胺丝氨酸样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β-内酰胺丝氨酸样蛋白(Beta-lactamase-like protein,LACTB)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9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21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LACTB蛋白,同时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用已知Kaplan-Meier Plotter 数据库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中LACTB mRNA转录组测序的表达变化与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LACTB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LACTB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年龄分组无关(P>0.05);与临床分期Ⅰ~Ⅱ期相比,Ⅲ~Ⅳ期LACTB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P<0.05);Ⅰ型子宫内膜癌LACTB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Ⅱ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CTB蛋白阳性表达率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相关(P<0.05)。LACTB 阳性表达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高于阴性表达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LACTB呈低表达,可能参与子宫内膜癌病程进展,与雌孕激素受体相关。
2019 Vol. 29 (06): 502- [摘要] ( 39 ) [HTML 1KB] [PDF 13628KB] ( 584 )
506 郭艳军, 丁文娟
多因素分析住院分娩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
目的:  通过对住院分娩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因素分析,探讨妊娠期管理。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5月于航天中心医院住院分娩的排除孕前合并症患者872例,采集孕前相关信息、孕期检查数据,以及分娩孕周、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妊娠期常见并发症等数据。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根据风险因素探讨管理方案。结果:  妊娠高血压风险因素为高龄、孕前高BMI值、体重增长过多、晚期三酰甘油水平增高;妊娠期糖尿病风险因素为高龄、孕前高BMI值、体重增长不足;早产主要风险为妊娠高血压、胎膜早破,微量元素铜水平升高可以减低早产风险;产后出血主要风险因素为高孕前体重、胎儿体重大;足月分娩巨大儿的主要风险为孕期体重增长过多、孕前高BMI、分娩孕周延长;有妊娠高血压、年龄≥35岁、有不良孕产史、胎膜早破者剖宫产风险增加。结论: 围妊娠管理建议在适宜的年龄妊娠,控制孕前体重,适量补充微量元素,孕期控制体重增长速度在适宜范围,积极筛查干预生殖道感染。
2019 Vol. 29 (06): 506- [摘要] ( 51 ) [HTML 1KB] [PDF 3463KB] ( 638 )
511 许翠萍, 琚双五
前后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尿酸的变化及预后分析
目的:  检测前后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血尿酸的变化,并探讨其预后意义。方法: 收集141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损伤部位将其分为前循环组和后循环组,测患者血尿酸水平、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neurologic impairment score,NIS)评分,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尿酸水平与Barthel指数、NIS评分的相关性;根据随访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前后循环AI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前后循环组血尿酸水平与Barthel指数均呈显著负相关(r=-0.832、-0.801,P=0.002、0.005),与NIS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874、0.885,P=0.000、0.000);前后循环预后不良组年龄、发病至溶栓时间>4.5 h、入院高血尿酸症、Barthel指数<60分、NIS>12分患者构成比均高于预后良好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发病至溶栓时间>4.5 h、入院高血尿酸血症、Barthel指数<60分、NIS评分>12分均是影响前后循环AI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前后循环AIS患者中血尿酸的变化与患者自理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关系密切,可作为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2019 Vol. 29 (06): 511- [摘要] ( 31 ) [HTML 1KB] [PDF 2940KB] ( 728 )
516 颜骏, 杨宏锋, 徐娟, 吉木森, 金兆辰
脓毒症患者休克早期血小板下降幅度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脓毒症患者休克早期血小板下降幅度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327例脓毒症休克患者资料,将确诊前后48 h内血小板下降比例<30%或血小板计数升高者作为对照组,血小板下降比例>30%者作为研究组,通过比较两组病例乳酸值、全身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感染部位、血小板下降比例,对影响28 d累积生存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28 d累积生存率(9.8%)明显低于对照组(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1,P<0.01);二元Logistic回归提示确诊脓毒症休克24 h内SOFA评分和确诊前后48 h内血小板下降比例>30%这两项指标与患者死亡结局有相关性(P<0.01);ROC曲线提示在脓毒症休克早期血小板下降比例>30%比血小板计数<100×109/L对死亡结局预测的特异性更好。结论: 脓毒症休克早期血小板下降比例超过30%预示患者预后更差。
2019 Vol. 29 (06): 516- [摘要] ( 57 ) [HTML 1KB] [PDF 3267KB] ( 729 )
520 郑永锋1, 丁国文2, 任正兵2, 唐巍峰2, 王洪1, 陈正1, 邵东华1
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和前锯肌阻滞用于保留自主呼吸胸腔镜手术的比较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和前锯肌阻滞(serratus plane block,SPB)对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胸腔镜手术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5岁,体重指数18~24 kg/m2,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TPVB组和SPB组;两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前超声引导下行0.375%的罗哌卡因20 mL TPVB或SPB,全凭静脉麻醉诱导置入喉罩;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自主呼吸恢复时(T1)、手术开始30 min时(T2)、手术开始60 min时(T3)、手术结束时(T4)及苏醒时(T5)平均动脉血压、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记录患者术后2、4、6、12、24和48 h静息及咳嗽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 VAS),术后有效镇痛泵按压次数,阿片类药物累计使用量;记录患者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T0、T1、T2、T3、T4和T5时平均动脉血压、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PB组神经阻滞时间明显长于TPVB组(P<0.05),术后6 h、12 h咳嗽时VAS低于TPVB组(P<0.05),术后有效镇痛泵按压次数及阿片类药物累计使用量低于TPVB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TPVB和SPB均能安全、有效地用于保留自主呼吸全身麻醉下胸腔镜手术,但SPB能明显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减少阿片类药物总用量。
2019 Vol. 29 (06): 520- [摘要] ( 42 ) [HTML 1KB] [PDF 3621KB] ( 787 )
524 徐建慧, 蔡志荣, 朱文利, 徐宇浩, 于明
急性孤立性桥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究急性孤立性桥脑梗死(acute isolated pontine infarction, AIPI)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ND)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IPI患者114例,根据患者END发生与否分为END组(60例)和非END组(54例),收集患者相关人口学和临床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PI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空腹血糖、基底动脉穿支疾病以及小动脉疾病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基底动脉穿支疾病为E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5.614, 95%CI: 1.165~27.055]。结论: AIPI患者END可能与基底动脉穿支疾病相关。
2019 Vol. 29 (06): 524- [摘要] ( 54 ) [HTML 1KB] [PDF 2889KB] ( 683 )
经验技术交流
528 沙欢欢, 张振峰, 彭培培, 倪燕, 周学龙
羟考酮抑制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气管插管反应及膀胱刺激征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并比较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给予单次剂量羟考酮或芬太尼的气管插管反应及术后导管相关膀胱刺激(CRBD)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全身麻醉下行气管插管前列腺电切术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别纳入羟考酮组和芬太尼组,每组30例,在麻醉诱导前2 min分别给予羟考酮(0.2 mg/kg)或芬太尼(2 μg/kg),观察气管插管前后心率、血压的变化,两组患者用药后眩晕、嗜睡等发生率,拔管后0、0.5、2、6 h内CRBD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术后静脉镇痛药的需求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后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的变化值无显著差异(P>0.05),给药后两组眩晕嗜睡等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与芬太尼组相比,羟考酮组拔管后0、0.5、2 hCRBD发生率低(P<0.05);所需静脉镇痛药物更少(P<0.05)。结论: 单次剂量的羟考酮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前列腺电切手术患者,抑制其气管插管反应;与芬太尼相比,羟考酮可降低术后早期CRBD的发生。
2019 Vol. 29 (06): 528- [摘要] ( 38 ) [HTML 1KB] [PDF 2895KB] ( 742 )
531 庄胤, 孙振中, 宋升, 杜世浩, 李渊
椎体后凸成形术结合体位复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性骨折14例分析
目的:  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结合体位复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性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结合体位复位治疗的无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性骨折14例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 score,VAS),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及手术前后、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前缘、中部高度以及脊柱后凸Cobb角,并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4例患者手术顺利,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2个月(9~23个月)。患者术后伤椎即刻获得稳定,患处疼痛缓解明显,术后VAS评分(2.5±0.8)和末次随访VAS评分(2.8±0.7)均较术前评分(8.4±0.9)明显降低(P<0.01)。术后和末次随访的ODI无明显差异,但两者均明显高于术前ODI(P<0.01);术后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后凸Cobb角由术前(19.7±8.8)度减小至术后(9.8±7.1)度(P<0.05),末次随访Cobb角无明显丢失(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肺栓塞等并发症,2例患者出现少量骨水泥渗漏,分别漏向上位椎间隙以及椎管,无临床症状。结论:  椎体后凸成形术结合体位复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性骨折能明显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及形态。
2019 Vol. 29 (06): 531- [摘要] ( 42 ) [HTML 1KB] [PDF 3429KB] ( 622 )
535 朱勤惠1, 李祥2, 卢玉振2, 徐蕾2
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尾加压素Ⅱ和胱抑素C联合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尾加压素Ⅱ和胱抑素C联合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KD)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T2DM患者60例,以24 h尿微量白蛋白(mAlb)含量分为单纯T2DM组(mAlb<30 mg/24 h)和早期DKD组(mAlb在30~300 mg/24 h)。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AU5800生化仪检测各组空腹血清NGAL、胱抑素C和尿肌酐,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尾加压素Ⅱ和尿mAlb。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单纯T2DM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NGAL、尾加压素Ⅱ和胱抑素C差异无统计意义;早期DKD组除eGFR显著降低外,UACR、NGAL、尾加压素Ⅱ和胱抑素C均显著高于单纯T2DM组和健康对照组(P均<0.05)。早期DKD组中,NGAL、尾加压素Ⅱ和胱抑素C含量均与UACR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51、0.682、0.723, P均<0.05)。血清NGAL、尾加压素Ⅱ和胱抑素C联合检测DKD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37、92.40%和86.30%,显著高于单项检测的诊断价值(P<0.05)。结论: 在DKD早期诊断中,血清NGAL、尾加压素Ⅱ和胱抑素C联合检测优于单项检测。
2019 Vol. 29 (06): 535- [摘要] ( 50 ) [HTML 1KB] [PDF 2957KB] ( 674 )
538 高波1, 臧加英1, 杨元1, 傅晓明2, 陈龙2, 朱文莉2
超声IOTA简单法则和CT对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  比较超声国际卵巢肿瘤研究组(international ovarian tumor analysis,IOTA)简单法则和CT对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IOTA简单法则分析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30个(113例)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的超声特征,并与CT诊断进行比较。 结果:  手术病理结果提示130个卵巢肿瘤中,良性94个、恶性36个。IOTA简单法则和C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2.2% vs. 77.4%,P<0.05)、(87.2% vs. 79.8%,P<0.05)和(83.1% vs. 79.2%,P>0.05);两种方法并联诊断时准确性为92.3%。IOTA简单法则10个诊断特征中,B1、B2、M1、M2、M3、M5在本组病例中是特征性诊断指标(P<0.05)。结论: 对于卵巢上皮性肿瘤,IOTA简单法则和CT诊断的准确性相当,而IOTA简单法则在诊断特异性、CT在诊断敏感性方面各有优势,两者结合使用可以提高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诊断准确性。
2019 Vol. 29 (06): 538- [摘要] ( 53 ) [HTML 1KB] [PDF 12280KB] ( 731 )
542 洪娟, 王冬青, 殷瑞根, 赵天, 朱彦
半自动化灰度检测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辅助诊断
目的:  探究半自动化灰度检测对肋骨骨折的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81例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首诊的DR成像、CT成像及三维重建图像行半自动化灰度检测,比较各自的诊断能力,并以ROC曲线分析灰度检测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诊断效能。结果:  在46例(53处)非隐匿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中,半自动化灰度检测与初诊影像诊断无显著差异,诊断率均为100%。在35例(37处)隐匿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中,半自动化灰度检测的诊断率显著高于初诊影像的诊断率(83.8% vs32.4%,χ2=31.886,P<0.01);基于DR、CT成像及三维成像的半自动化灰度检测的诊断率分别为72.7%(8/11)、94.1% (16/17)和77.8%(7/9),3种成像的灰度检测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67,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基于DR、CT及三维成像的灰度检测诊断隐匿性骨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0.86和0.73。结论: 半自动化灰度检测对隐匿性肋骨骨折具有较高的诊断率。
2019 Vol. 29 (06): 542- [摘要] ( 32 ) [HTML 1KB] [PDF 10061KB] ( 656 )
545 杨学兵1, 陆雯萍2, 余先球2, 施小凤2, 丁宏胜1, 陆益龙2
不同诱因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诱因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 患者临床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35例HP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原发疾病分为EB病毒感染组(12例)、肿瘤相关组(13例)和免疫疾病组(10例)。将EB病毒感染组患者HPS相关临床特征在2周内全面表现者设为早期表现组(5例),>2周者设为迟发表现组(7例)。EB病毒感染组及肿瘤相关组HPS患者中,对确诊并行干预性治疗120 d内死亡者设为近期死亡组,超过120 d死亡、包括长期存活者为非近期死亡组。分析HPS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转归等指标。结果:  HPS患者以发热、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减少、肝功能损伤为初发表现多见,病程中多出现脾肿大、进行性贫血及全身多部位感染,部分患者有胸、腹腔、心包腔积液。EB病毒感染组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水平较肿瘤相关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疾病组血小板计数较肿瘤相关组和EB病毒感染组升高,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较EB病毒感染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早期表现组HPS患者乳酸脱氢酶、铁蛋白水平及HPS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迟发表现组患者。近期死亡组HPS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铁蛋白水平较非近期死亡组明显升高、而白蛋白水平较非近期死亡组患者明显降低。结论: HPS患者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尤其是EB病毒感染HPS患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2019 Vol. 29 (06): 545- [摘要] ( 42 ) [HTML 1KB] [PDF 2889KB] ( 631 )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微信公众号

 
 

编辑部公告

 
· 编辑部关于网站维护的公告
· 编辑部关于开具《稿件录用证明》的公告
· 本刊入选武书连研发的《科学引文数据库(SCD
· 本刊荣获教育部“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 作者投稿请从本网站注册登录!
                  更多 
 

下载中心

 
·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中英文引用格式(2021—2023年)
· 2023年总目录
· 2022年总目录
· 2021年总目录
· 论文写作格式
 

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江苏大学
主  编:许文荣
国际刊号:ISSN 1671-7783
国内刊号:CN 32-1669/R
刊  期:双月刊
编辑出版:《江苏大学学报(医学
     版)》编辑部
地  址: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
     301号江苏大学杂志社
邮  编:212013
电  话:0511-84446824
 

版权所有 © 2012《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Journal of Jiangsu University (Medicine Edition)
编辑部电子信箱:xbyx@ujs.edu.cn或xbyx@mail.ujs.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