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期刊订阅  |  投稿须知  |  联系我们  |  English
 

1999年创刊
ISSN 1671-6604
CN 32-1655/C
 

期刊在线阅读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江苏大学
主  编:梅 强
编辑出版:《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编辑部
电  话:0511-84446186
地  址: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
              301号江苏大学杂志社
邮  编:212013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 26卷 03期
刊出日期:2024-05-30

教育学研究
经济管理研究
法学研究
政治学研究
哲学研究
农业农村论坛
   
政治学研究
1 夏银平,王丽
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发展道路的生成逻辑、鲜明特征与历史突破
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世界和平观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平理念为继承,从近代以来的苦难遭遇和推进与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得出的必然结论和必然选择。我国依靠自身力量独立自主推进现代化建设,同时又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以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实现世界共同繁荣,显现出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发展道路具有自主发展、协调发展和共同发展的鲜明特征。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发展道路摒弃了具有扩张性和掠夺性的殖民老路,又否定了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的依附弯路,是一条正确处理自身与世界关系的现代化新路。
2024 Vol. 26 (03): 1-11 [摘要] ( 19 ) [HTML 1KB] [PDF 955KB] ( 322 )
12 刘力波,韦晰玄
我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其时代价值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主动应对智能化变革新趋势,抓住人工智能创新重大历史机遇,积极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国家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目标明确、导向清晰、内涵丰富、体系完备,是我国在新时代探索科技创新规律,开创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重要举措之一。我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旨在通过人工智能场景创新,引领美好生活新图景的形成,对于新时代我国完善创新型国家建设、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
2024 Vol. 26 (03): 12-21 [摘要] ( 16 ) [HTML 1KB] [PDF 926KB] ( 239 )
哲学研究
22 陈永杰,郭瑾
“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的唯物史观意蕴——兼论“历史终结论”的终结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主张以史为鉴、顺应历史,倡导和平发展,推动全人类的共同进步。面对20世纪末甚嚣尘上的“历史终结论”,“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的观点准确把握现实的历史规律和历史大势,在唯物史观基础上展开了强有力的驳斥,消解了这种抽象的历史观。应当说,“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的观点体现了在唯物史观指引下扬弃与超越资本文明,坚定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要求。历史并非如“历史终结论”所言已经“终结”,而是处在进步发展的过程中。为此,我们要紧跟历史前进的潮流,走以全人类自由全面发展为旨归的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4 Vol. 26 (03): 22-35 [摘要] ( 9 ) [HTML 1KB] [PDF 1063KB] ( 254 )
农业农村论坛
36 李明宇,谭致远,李丽
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方法论及其路径选择
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城乡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从“城乡混沌一体”到“城乡二元对立”,再到“城乡融合”的逻辑嬗变过程。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要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坚持个体发展和共同发展相结合,坚持系统性、整体性思维,坚持底线思维,坚持城乡可承受度和发展实效的统一等科学方法。在此基础上,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应结合实际探求健全城乡居民利益表达机制,提升城乡服务供给机制,构建公平的城乡利益补偿机制,强化城乡利益整合机制,完善城乡主体利益协调机制,以切实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2024 Vol. 26 (03): 36-44 [摘要] ( 14 ) [HTML 1KB] [PDF 927KB] ( 258 )
45 李月,刘义兵
农民教育助力乡村建设百年探索的逻辑机理与实践进路
我国乡村建设探索至今已有百年。百年探索中,农民教育始终是助力乡村建设的关键举措,乡村建设也一直以农民教育为重要抓手。百年回眸,农民教育助力乡村建设的演进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助力挽救乡村与拯救民族阶段(1949年以前)、助力恢复与发展乡村生产建设阶段(1949—1977年)、助力乡村全面改革阶段(1978—1999年)、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阶段(2000—2011年)、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阶段(2012年至今)。这一历程演进揭示出农民教育的逻辑机理:新时代,农民教育在逻辑机理上要一以贯之,在科教兴农、农民“精神重建”与“理想再造”、农民综合素质素养提升、农民政治认同感增强与主体性激发、农民生态环保意识培育上推进乡村振兴。同时基于已有经验,从思想、理论、制度、体系以及行动上,探索更好的服务乡村振兴大计、民族复兴大局的实践路径。
2024 Vol. 26 (03): 45-57 [摘要] ( 19 ) [HTML 1KB] [PDF 978KB] ( 251 )
经济管理研究
58 朱永跃,邹佳璐,宋锐
领导风格与员工建言行为关系的元分析
领导风格与员工建言行为关系的元分析结果表明:领导风格是影响员工建言行为的关键变量,不同变量对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包容型领导、变革型领导和服务型领导对集体主义倾向的员工的建言行为影响力更高;包容型领导、服务型领导和威权型领导的测量方式对员工建言行为的调节效应更为显著,建言行为测量工具仅在伦理型领导与员工建言行为的关系中发挥调节作用;谦逊型领导、真实型领导在自评情境下对员工建言行为的提升贡献力更大,领导—成员交换在自评情境下的影响效应也更为显著;包容型领导、谦逊型领导、真实型领导在多时点下对员工建言行为的调节效应显著低于单时点,领导—成员交换在单时点下对员工建言行为的调节效应更为显著。
2024 Vol. 26 (03): 58-70 [摘要] ( 17 ) [HTML 1KB] [PDF 1115KB] ( 316 )
71 吕婵,刘何影
CEO职业视野与企业创新——基于实物期权与企业行为的理论视角
在创新驱动的背景下,CEO职业视野影响企业战略选择的灵活性,从而使得企业之间具有差异化的创新战略。利用2009—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基于实物期权理论和企业行为理论,实证检验了CEO职业视野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CEO职业视野越长远,企业创新水平越高,尤其表现为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的显著增加;当企业面临严峻内部经营困境(历史期望落差大)和高外部动态环境压力(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高)时,会强化具有长远职业视野的CEO对企业创新的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处于成长期企业和非国企的样本中上述关系更为明显。
2024 Vol. 26 (03): 71-85 [摘要] ( 17 ) [HTML 1KB] [PDF 1077KB] ( 215 )
法学研究
86 牛玉兵,许皓铭
人民调解精细化的理论逻辑与发展限度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人民调解经历了从衰落到复兴的变化,尤其是在2002年之后,人民调解案件数量持续上升并在2010年之后稳定在高位状态。而与此相伴随的,则是同一时期人民调解组织和调解人员的持续减少以及调解员解纷比率的不断上升。这种现象的形成与近年来人民调解的“精细化”发展密切相关。人民调解的精细化主要表现在组织结构的精密化、纠纷处置的网格化、解纷技艺的专业化和调解过程的精致化等方面。矛盾纠纷复杂化与人民解纷需求转变、社会治理理论的发展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是造成人民调解精细化发展的重要动因。人民调解的精细化发展顺应了治理重心下移的要求,促进了调解效能的提升,为人民调解的转型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方向,而受到制度内在属性、调解活动的价值理性以及资源投入边际效应等的限制,人民调解的精细化也存在着值得注意的限度。
2024 Vol. 26 (03): 86-101 [摘要] ( 17 ) [HTML 1KB] [PDF 1336KB] ( 265 )
102 王殷舟
《民法典》高空抛物规则价值意蕴与适用重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简称《民法典》)1254条“高空抛物规则”吸收了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简称《侵权责任法》)第87条“补偿责任”规则的同时,又以增加建筑物管理人安全保障义务与公安等机关介入条款,对原有的高空抛物规则作出了实质性变更,实际上放弃了先前《侵权责任法》在高空抛物问题上的强调救济功能的立场,转而追求社会总体利益的更大化以及矫正正义与分配正义的平衡实现。基于此,高空抛物规则的适用要点也需要根据其价值意蕴的改变而获重塑:明确补充责任在先、补偿责任在后的责任担当次序,同时拓展“补偿责任”规则细化的空间,并明确公安机关为解决民事纠纷介入调查与实施治安处罚、追究刑事责任的区分。
2024 Vol. 26 (03): 102-115 [摘要] ( 17 ) [HTML 1KB] [PDF 1007KB] ( 299 )
教育学研究
116 张静,宋小洪
当代大学生消极苦乐观的表征解析、疗愈理论与教育对策——以“摆烂”现象为例
苦乐观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个体对自我生存意义的探寻,而当前部分大学生的“摆烂”现象反映了其苦乐观的消极倾向。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摆烂”现象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部分大学生在苦乐观方面存在以下表征:片面理解苦乐内涵与关系的怀疑倾向,苦乐态度不端与情感消极为表征的颓废悲观倾向,苦乐信念缺乏与意志薄弱的精神虚无倾向以及苦乐动机功利与行为脱节的精致利己主义倾向。借助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探讨大学生苦乐观教育,有助于消解大学生“摆烂”症候,帮助大学生辩证对待人生苦乐矛盾,树立积极向上的苦乐观。
2024 Vol. 26 (03): 116-124 [摘要] ( 12 ) [HTML 1KB] [PDF 1007KB] ( 243 )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微信公众号

 
 

通知公告

 
· 我刊在第七届高校社科学术期刊质量检查与评估活动中喜获佳绩
· 喜报:《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再次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 我刊两篇文章入选首届江苏“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
· 我刊获江苏省委宣传部优秀社科栏目资助
·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征稿启事
·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栏征稿启事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商团结进步与社会发展—— 第二届南方民族与社会发展论坛在镇江召开
· 本刊网站以及在线投稿系统试运行,欢迎投稿
                  更多 
 

下载中心

 
·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论文样板
· 中图分类号
 

友情链接

 
· 中国知网
· 万方数据库
·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网
·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
· 中图分类号
                  更多 
 

版权所有 © 2012《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