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实用心电学杂志
 返回杂志社|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期刊订阅 | 投稿指南 |行业新闻 |优先出版| 录用公告 | English
 
 

稿件处理系统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文章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理事单位

 
                  更多 
 

友情链接

 
· 国家科技期刊开放平台
· 中国知网
· 万方数据
· 维普网
· 中国医师协会
·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4年 33卷 2期
刊出日期:2024-04-22

封面
目次
论著
经验技术交流
综述
病例报告
读者.作者.编者
起搏与电生理
PDF全文
   
PDF全文
105
《实用心电学杂志》2024年第二期整本PDF
2024 Vol. 33 (2): 105-105 [摘要] ( 21 ) [HTML 1KB] [PDF 133726KB] ( 447 )
封面
107
封面
2024 Vol. 33 (2): 107-107 [摘要] ( 16 ) [HTML 1KB] [PDF 21077KB] ( 370 )
目次
108
目次
2024 Vol. 33 (2): 108-108 [摘要] ( 18 ) [HTML 1KB] [PDF 856KB] ( 360 )
起搏与电生理
109 郑杰,刘晓宇,尤华彦,李库林,赵晓溪,王如兴
肺静脉解剖变异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冷冻消融疗效的影响
目的   评估肺静脉解剖变异对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冷冻消融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接受冷冻球囊导管消融的持续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存在肺静脉变异将患者分为肺静脉变异组(21例)及非肺静脉变异组(7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放射暴露时长及剂量、术中并发症、手术成功隔离率以及各项随访指标。结果   与非静脉变异组相比,肺静脉变异组消融手术时间[(35.1±13.4) min vs. (64.3±17.7) min]和放射暴露时长[(22.3±5.8) min vs (33.6±6.0) min\]均明显延长(P均<0.01),放射暴露CD值[(607.1±212.9) mGy vs. (1 018.5±280.8) mGy]显著增加(P<0.01)。非静脉变异组一次隔离成功率明显高于静脉变异组(75/77 vs. 16/21, P=0.01),但两组手术结束时肺静脉隔离均100%完成。随访一年时两组复发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77 vs 6/21,P=0.726)。结论   对于肺静脉变异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冷冻消融治疗的急性期及长期成功率与非肺静脉变异患者相似。但肺静脉变异患者手术时间延长,且放射暴露增加。
2024 Vol. 33 (2): 109-113 [摘要] ( 22 ) [HTML 1KB] [PDF 1014KB] ( 428 )
114 郭红婧,罗凡,滕传珍,张晓川,庞占琪
二代冷冻球囊消融作为阵发性心房颤动起始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比较二代冷冻球囊消融与常规药物分别作为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起始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以二代冷冻球囊消融作为起始治疗的4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消融组,观察手术时间、消融时间、X线透视时间、肺静脉隔离率、手术并发症等情况;选择同期住院且起始接受药物治疗的4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药物组。两组均于出院后第 1、3、6、12个月进行门诊随访,观察房颤复发率及并发症等情况,比较两组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  消融组手术时间、消融时间、X线透视时间分别为(108.0±39.0)min、(35.0±11.7)min、(10.0±6.9)min;肺静脉即刻隔离率为100%;手术相关并发症3例(6.8%),其中迷走神经反射1例、一过性膈神经损伤2例。药物组发生药物性窦性心动过缓2例,QTc延长1例,甲状腺功能降低1例。平均随访(12.0±5.9) 个月后,消融组房颤复发率为114%,药物组房颤复发率为205%,消融组复发率显著低于药物组(P=0033)。两组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 vs. 9.1%,P=0.108)。结论  与药物治疗相比,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成功率高,未增加并发症风险,可作为阵发性房颤的起始治疗策略之一。
2024 Vol. 33 (2): 114-117 [摘要] ( 26 ) [HTML 1KB] [PDF 955KB] ( 442 )
118 刘沛,范楠楠
起搏器植入患者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起搏器植入患者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行起搏器植入的6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24 h 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起搏器功能障碍[起搏异常、感知异常(心房感知缺失、心房过感知、心室感知缺失、心室过感知)]、起搏器特殊功能(起搏模式转换、频率应答、频率滞后、动态阈值监测、心室起搏管理)、自身心律失常(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颤动、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和起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房室阻滞、起搏性心动过速、频率奔放、心室逸搏)的检出率。结果  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起搏器起搏功能及感知功能障碍和起搏模式转换、频率应答等特殊功能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对自身心律失常及起搏器介导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也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结论  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可有效检测起搏器植入患者起搏器工作状态,灵敏判断起搏器功能异常及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事件。
2024 Vol. 33 (2): 118-121 [摘要] ( 21 ) [HTML 1KB] [PDF 947KB] ( 373 )
论著
122 陈乐昀,游濠乐,郑炜平
Peguero-Lo Presti指数对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PegueroLo Presti指数对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HFpEF)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于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心内科住院的有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临床症状,且心电图、心脏超声、生化、N末端B型利钠肽原等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依据急慢性心衰诊断和治疗指南推荐的HFA-PEFF评分标准,纳入HFpEF组120例(男60例、女60例),将同期住院无心衰患者100例(男56例、女44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特征,在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上,分别计算和分析Peguero-Lo Presti指数、Cornell乘积指数和RomhiltEstes评分,并比较3个指标诊断HFpEF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FpEF组性别、年龄、糖尿病比例、冠心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肌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尿酸血症的比例显著升高(P<0.05)。在男性亚组中,Peguero-Lo Presti指数ROC曲线下面积[0.84(0.76,0.90)]高于Cornell乘积指数[0.70(0.61,0.78)]和RomhiltEstes评分[0.62(0.53,0.71)](P均<0.05);Peguero-Lo Presti指数的敏感性(66.67%)高于Cornell乘积指数(48.33%)和RomhiltEstes评分(36.5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女性亚组中,Peguero-Lo Presti指数ROC曲线下面积[0.77(0.69,0.85)]高于Cornell乘积指数[0.68(0.58,0.77)]和RomhiltEstes评分[0.57(0.47,0.66)](P均<0.05);敏感性(68.33%)高于RomhiltEstes评分(26.6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电图Peguero-Lo Presti指数对HFpEF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检查方法便捷,临床上可作为HFpEF的辅助诊断和筛查指标。
2024 Vol. 33 (2): 122-127 [摘要] ( 28 ) [HTML 1KB] [PDF 1176KB] ( 335 )
128 李佳星,杨保同,刘亚林
血清CKMB、Hcy、BNP与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同型半胱氨酸(Hcy)、B型钠尿肽(BNP)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s)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02例AMI患者为研究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102例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不同组别、不同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病变支数患者血清CK-MB、Hcy、BNP水平的变化情况。采用Spearman、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血清指标与冠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组患者予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依据术后6个月内是否发生MACEs分为MACEs发生者、MACEs未发生者,并分析各组术前、术后1个月血清CK-MB、Hcy、BNP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术后1个月各血清指标水平对MACEs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CK-MB、Hcy、B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CK-MB、Hcy、BNP与冠脉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5)。MACEs发生者术后1个月血清CK-MB、Hcy、BNP水平高于未发生者(P<0.05)。术后1个月血清CK-MB、Hcy、BNP联合预测MACEs的AUC值为0.943,高于单项指标预测的AUC值0.769、0.847和0.794(P<0.05)。结论  AMI患者血清CK-MB、Hcy、BNP水平升高,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上述血清指标联合检测对MACEs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2024 Vol. 33 (2): 128-132 [摘要] ( 25 ) [HTML 1KB] [PDF 1504KB] ( 445 )
133 庞磊,吴文英,黄妹青,邵宏华
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心电图特征分析
目的  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患者的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为这类人群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纳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居住且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壮族人群中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各200例,分别作为感染组及患者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2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研究对象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测,比较三组主动性心律失常、被动性心律失常、ST-T改变、QT间期/QTc延长及其他心电图异常改变的情况。结果  感染组和患者组的主动性心律失常、被动性心律失常、QT间期/QTc延长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组这三类心电图异常改变的发生率亦显著高于感染组(P均<0.05)。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人群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较为普遍,多是心律失常、ST-T改变和QT间期/QTc延长,需要临床医师密切关注这部分人群中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的心电图异常改变,以防不良心脏事件发生。
2024 Vol. 33 (2): 133-136 [摘要] ( 21 ) [HTML 1KB] [PDF 958KB] ( 418 )
137 高亚萍,张政,王娇
动脉硬化指数联合脉压指数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价值
目的  分析动脉硬化指数联合脉压指数预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病变程度的价值。方法  选取72例冠心病患者,依据冠脉病变支数将其分为单支组(21例)、双支组(34例)、3支组(17例)。对比三组的动脉硬化指数、脉压指数,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其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绘制ROC曲线,分析联合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  3支组动脉硬化指数、Gensini评分高于其他两组,脉压指数高于单支组;双支组动脉硬化指数、Gensini评分高于单支组(P<0.05)。动脉硬化指数、脉压指数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将双支组与3支组作为整体、以单支组作为对照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动脉硬化指数、脉压指数对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AUC=0.897、0.697),而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更高(AUC=0.924)。结论  动脉硬化指数、脉压指数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更高。
2024 Vol. 33 (2): 137-140 [摘要] ( 28 ) [HTML 1KB] [PDF 1631KB] ( 360 )
经验技术交流
141 景永明,申继红,黄训华,李世锋,樊好义
CR导联心电图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CR导联心电图的原理及临床应用。方法  CR导联系统是有共同负极的双极胸导联系统,其共同负极是右上肢(R),正极是胸部某点(C),多选V导联各点。获取CR导联心电图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常规心电图机实采,四个肢体电极全接右上肢,胸导联电极正常连结;二是基于常规心电图数据通过导联转换获取,首先调取aVR、V1—V6、V3R—V5R、V7—V9等导联的原始数据,再利用固定的转换系数CR-Vi=Vi-23aVR计算目标导联(使用Python语言在Pycharm编译环境下实现算法),最终转换完成后画图。结果  实采法与转换法获取了相同的CR导联心电图,但与相应的Wilson导联心电图相比,左胸导联的CR导联心电图形态类似而波幅略大,右胸导联CR导联心电图与Wilson导联心电图波幅相近但形态截然不同:前者P波清晰,QRS波群主波向上、无宽深的Q波,T波直立;后者P波较低,QRS波群主波向下,可出现非梗死性宽深Q波及非缺血性T波倒置,即所谓的右心室盲区。结论   CR导联心电图开放了右心室盲区,实现了对左、右心室的平等探测,为临床提供了更有价值的心电学形态信息,弥补了Wilson胸导联系统的不足,值得推广普及。
2024 Vol. 33 (2): 141-150 [摘要] ( 24 ) [HTML 1KB] [PDF 23334KB] ( 466 )
151 曹友钰,何建萍,付颖文,耿旭红,王珂,杨莹
心电图检查规范操作对远程心电网络心电图质控的重要性
目的  探讨心电图检查规范操作对远程心电网络心电图质控的重要性。方法  分析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智慧心电中心在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通过网络传输接收的心电图, 以每半年为一个阶段,在此期间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电图检查操作培训,比较各阶段心电图存在的图形质量问题及存在质量问题的心电图数量。结果  经过定期对临床医护人员的心电图操作培训,并进行仪器维护,心电图图形质量得到了较大改善。结论  远程心电网络心电图规范操作直接影响到心电图的诊断准确性,定期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心电图操作的规范化培训,可以提升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准确性,避免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
2024 Vol. 33 (2): 151-153 [摘要] ( 35 ) [HTML 1KB] [PDF 969KB] ( 383 )
154 景永明,荆凡釿,黄训华,樊好义
手持式心电采集仪的使用技巧
手持式心电采集仪是一款简易的双极单导联心电图记录设备,只需双手拇指紧捏正、负两极,就能方便地记录出标准Ⅰ导联心电图,多用于监测心律失常。它属于家用医疗器械,颇受广大中老年朋友的欢迎。基于单极导联与双极导联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本文衍生出标准导联与加压单极导联的记录方法;同时,在深入探究CR导联与Wilson导联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手持式心电采集仪直采CR胸导联心电图的方法。理论和实践均表明,加压单极肢体导联的等效记录法与CR胸导联的双极记录法不仅能满足临床需要,而且还有其独到之处。该方法能充分发挥家用医疗器械的医用价值,值得推广普及。
2024 Vol. 33 (2): 154-157 [摘要] ( 30 ) [HTML 1KB] [PDF 6110KB] ( 411 )
综述
158 廖欢燕,程思源,韩宇臣,李琰,李峰,汪雪松,牛海涛,卢喜烈,李自成,姚焰,郭军
对心房颤动以外的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认识
过去临床普遍认为,房性早搏(简称房早)、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等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以外的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并无重要临床意义。但近年来,随着检测手段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发现,房早、房速等除房颤以外的心房异位活动与脑卒中的风险相关,并可能进一步导致死亡率升高。同时,此类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次数与房颤、缺血性脑卒中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其机制可能与亚临床心房心肌病的介导作用有关。对该类心律失常的临床临界值和室上异位活动,目前仍无明确定义。因此,通过动态心电图等手段、遵循规范化流程,对房颤以外的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进行规律检测和处理至关重要。本文介绍此类房性心律失常与心源性脑卒中的关系,以及对此类心律失常的检测在心源性脑卒中评估中的作用。
2024 Vol. 33 (2): 158-165 [摘要] ( 27 ) [HTML 1KB] [PDF 3397KB] ( 350 )
166 彭佳,白芳,林燕青,罗安果,尹立雪
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预测及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癌症是全球第二大死因,而全球1/4的癌症相关死亡发生在中国。目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肿瘤幸存者继肿瘤复发转移后的第二大死因。准确预测和早期诊断肿瘤患者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心血管毒性,不仅可使患者获得最大收益,而且还能减轻社会的医疗负担。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预测和早期诊断的相关研究进展,为高风险患者的识别提供思路。
2024 Vol. 33 (2): 166-174 [摘要] ( 22 ) [HTML 1KB] [PDF 1115KB] ( 291 )
175 杨坤,张桂霞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在心血管病临床实践中发现,肾动脉狭窄(renal artery stenosis,RAS)患者越来越多。RAS是引起高血压和(或)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其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在冠心病和外周血管疾病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therosclerotic renal artery stenosis,ARAS)患者不断增多,而ARAS又是继发性高血压的重要病因之一。如果ARAS在临床上能够早期发现并得到纠正、诊治和有效干预,则对患者控制血压和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本文从ARAS流行病学、ARAS与高血压的关系、ARAS诊断线索、检查方法及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
2024 Vol. 33 (2): 175-180 [摘要] ( 12 ) [HTML 1KB] [PDF 1054KB] ( 398 )
181 余开创,张舒媚,温伟谊
心率减速力临床研究现状及应用进展
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DC)是反映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指标,因其无创、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等优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心脏疾病的预后及猝死风险评估。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将DC检测运用于心脏以外疾病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将对国内外DC相关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全面系统地梳理DC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潜力。
2024 Vol. 33 (2): 181-185 [摘要] ( 20 ) [HTML 1KB] [PDF 986KB] ( 351 )
181 穆耶赛尔·麦麦提明,刘惠娟,王芳丽,冯艳
基于人工智能的可穿戴设备在心房颤动筛查中的应用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并可能引起多种并发症,因此需要借助精准医学方法来识别和加强房颤检测,从而实现及早诊断和治疗。基于人工智能的可穿戴设备对房颤患者的筛查与管理具有重要价值,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这类设备应用于房颤筛查的相关文献。
2024 Vol. 33 (2): 181-194 [摘要] ( 24 ) [HTML 1KB] [PDF 961KB] ( 320 )
186 王芳丽,穆耶赛尔·麦麦提明,冯艳
基于人工智能的心房颤动筛查与管理的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具有隐匿性、阵发性、复杂性、高致死致残率等特点,且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传统的房颤筛查方法具有局限性,而新出现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房颤的筛查、诊断、预测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房颤筛查中智能可穿戴设备具有较好的可行性、特异性和敏感性,而且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益。
2024 Vol. 33 (2): 186-190 [摘要] ( 23 ) [HTML 1KB] [PDF 996KB] ( 419 )
病例报告
195 陈腾飞,孔巧琼
文氏型窦房阻滞合并交界性逸搏及逸搏心律的心电散点图特征
患者女,63岁,因心前区不适,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24 h时间散点图呈多层分布;Lorenz-RR散点图呈四分布,还可见与夺获相关的两个点集,逆向心电图显示为窦房阻滞,交界性逸搏及自主节律合并逸搏窦性夺获。本病例二度窦房阻滞的散点图特征明显,Lorenz-RR散点图与差值散点图相结合,是快速、准确地分析这类复杂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夺获点集在鉴别二度窦房或房室阻滞中有重要作用。
2024 Vol. 33 (2): 195-196 [摘要] ( 23 ) [HTML 1KB] [PDF 6811KB] ( 391 )
197 龙佑玲,盛祖桃,张伟,李娟,黄雯,刘明
病理性Q波的临床心电向量图解析
病理性Q波在心电学诊断中较为常见,可见于心肌梗死患者,也可由其他病因所致。本文就临床诊治的心电图均表现为病理性Q波的3例病例,从心电向量图特征、临床病史及相关检查等方面,对其病理性Q波的形成进行解析,以期为病理性Q波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新的分析思路。
2024 Vol. 33 (2): 197-201 [摘要] ( 24 ) [HTML 1KB] [PDF 21818KB] ( 441 )
202 申红霞,李田田,龙洁
电张调整性T波与累积作用
电张调整性T波的累积作用引起的T波改变属于功能性改变,对其充分认识并正确判断,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特殊检查及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频繁发作时,可显示出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  本文对典型的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患者前后相隔一周的两次动态心电图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后的累积作用及其与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持续时间与次数的关系。
2024 Vol. 33 (2): 202-205 [摘要] ( 25 ) [HTML 1KB] [PDF 23283KB] ( 352 )
206 刘惠娟,穆耶赛尔·麦麦提明,冯艳
阵发性心房颤动Lorenz散点图呈矩形1例
大部分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散点图形状特征为扇形,其中为完全无规律的散点,面积大小不等,扇叶边缘锋利,与坐标轴保持一定的距离和夹角。房颤散点图呈规则矩形的较少见。本文报告1例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心电散点图呈矩形,并探讨其形成机制,为分析动态心电报告提供更多诊断思路。
2024 Vol. 33 (2): 206-209 [摘要] ( 20 ) [HTML 1KB] [PDF 11650KB] ( 381 )
210 姚远,李一帆,吴宇辉,刘洋
药源性室性心动过速典型心电图1例
患者男,28岁,因“突发心慌4 h”入院。入院时诊断为室上性心律失常。静脉推注普罗帕酮复律后,患者心电图提示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随即意识丧失,予以非同步电复律,抢救成功,后入院行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行导管消融术,消融治疗成功。经反复心内电生理检查,未诱发室速,证实室速为普罗帕酮所致。本文对普罗帕酮导致的室速病例进行分析,旨在为该药的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同时提醒医疗人员注意: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有促心律失常作用,使用时应进行严密心电监测。
2024 Vol. 33 (2): 210-212 [摘要] ( 28 ) [HTML 1KB] [PDF 9854KB] ( 363 )
213 眭慧芳,曾芳,李丽
急性右冠状动脉闭塞致前壁和下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例
同时发生前壁和下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较为少见,其梗死相关血管主要为包绕心尖型左前降支闭塞。本例患者男,57岁,因被发现神志不清2 h入院。急诊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V3—V6、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0.1~0.5 mV。急诊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其梗死相关血管为右冠状动脉近段完全闭塞。
2024 Vol. 33 (2): 213-216 [摘要] ( 24 ) [HTML 1KB] [PDF 10950KB] ( 391 )
读者.作者.编者
214
2024 年度《实用心电学杂志》选题指南
2024 Vol. 33 (2): 214-214 [摘要] ( 16 ) [HTML 1KB] [PDF 922KB] ( 327 )
215
关于《实用心电学杂志》页码及价格变动的通知
2024 Vol. 33 (2): 215-215 [摘要] ( 18 ) [HTML 1KB] [PDF 815KB] ( 355 )
216
全国首届心电技术应用学术交流会及培训班在北京盛大召开
2024 Vol. 33 (2): 216-216 [摘要] ( 22 ) [HTML 1KB] [PDF 21077KB] ( 389 )
 

微信公众号

 
 

编辑部公告

 
· 《实用心电学杂志》2024寒假工作安排
· 关于《实用心电学杂志》2024年度广告宣传合作征集的通知
· 致谢2023年度执行编/ 青委、审稿专家
· 关于审稿费、版面费和订刊费分开扫码缴费的说明
· 关于警惕假冒《实用心电学杂志》编辑部工作人员与作者联系的声明
· 敬告作者
· 关于《实用心电学杂志》增加页码及价格的通知
· 关于审稿费及版面费缴纳方式变更的说明
                  更多 
 

下载中心

 
· 文献引用格式(2022—2024年)
· 2024年选题指南
· 论文投稿模板
· 论文著作权转让协议
· 审稿专家信息表
 

版权信息

 

主  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  办:江苏大学
主  编:卢喜烈
国际刊号:ISSN 2095-9354
国内刊号:CN 32-1857/R
刊  期:双月刊
编辑出版:《实用心电学杂志》
               编辑部
地  址:江苏省镇江市学府路
               301号江苏大学杂志社
邮  编:212013
联系电话:0511-84446662
E-mail:syxdxzz@sina.com
 

版权所有 © 2012《实用心电学杂志》编辑部
本刊E-mail:syxdxzz@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