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
中国社科院AMI核心期刊
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成员刊
首页
关于期刊
期刊介绍
数据库收录
期刊荣誉
编委会
政策伦理
期刊订阅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目录
2023年, 1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3-01-10
专家笔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
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江苏省优秀社科栏目资助)
国际比较教育
职业教育
探索争鸣
全选
|
专家笔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
Select
专家笔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多维思考与协同推进
王洪才,靳玉乐,罗生全,等
2023, 17(1): 1-21.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230103.0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的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一直在路上,但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具有创新、开放、协调、绿色与共享五重内涵,具备中国共产党领导、对西方经验批判性吸收、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追赶型发展、系统反思性等特征。与此同时,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需要建立既彰显“中国特色”,又体现世界“共同特征”,还具有“胸怀天下”担当的现代化治理体系;构建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进一步打开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新思路;紧紧抓住人的发展、人的现代化这个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核心,以现实的人、具体的人、社会的人和集体的人建构高等教育现代化人才培养格局;在实践中通过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和劳动力素质、推进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有效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等途径助推共同富裕的实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
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江苏省优秀社科栏目资助)
Select
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江苏省优秀社科栏目资助)
我国高校交叉学科管理制度体系构建:生成逻辑、功能界定与维度设计
张茂聪,窦新宇
2023, 17(1): 22-34.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230103.0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交叉学科的高质量发展有赖于建设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体系。我国高校交叉学科管理制度体系生成于学科发展规律和知识生态演化的知识逻辑、社会经济发展和问题解决的需求逻辑以及高校职能履行和价值发挥的应然逻辑,以构建学科制度文化、明确学科建设需求、理顺治理主体关系为制度的核心功能和根本目标。基于交叉学科管理制度的生成逻辑及核心功能,本研究尝试通过理论推导初步设定制度体系的三个基本内容维度和十二项核心制度组成要素,并从学科文化、学科建设和学科结构三个方面提出实践方面的相关要求,以期为更好地推动我国高校交叉学科的快速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Select
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江苏省优秀社科栏目资助)
交叉学科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逻辑脉络、关键挑战与实现策略
徐林
2023, 17(1): 35-46.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230103.0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知识生产逻辑下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学科发展逻辑下一流学科建设的要求以及科研范式逻辑下科技自立自强的诉求共同驱动大学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不断提质。本研究基于协同学的分析框架发现,交叉学科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因知识生产问题解决导向、学科发展跨界融合趋势、科研范式协同创新趋向三者交互共促的自组织效应而生发。以此审视,当前我国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仍是传统学科模式,交叉学科总体质量不高,学科交叉融合对科技创新的贡献度较低。为此,大学需优化教学科研模式、创建交叉学科组织、修正学科评价体系,以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升一流学科建设水平,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Select
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江苏省优秀社科栏目资助)
高等教育试点改革的碎片化问题及其应对——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分析
蔡亮
2023, 17(1): 47-58.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230103.0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试点改革是颇具中国特色的政策行为与改革方法,近年来在高等教育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项典型性、持续性举措。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试点改革潜存着碎片化问题,具体表现为试点主体碎片化、理念整合碎片化、运作样态碎片化、信息数据碎片化等,主要诱因在于“嵌入式”运作结构下价值理性的遮蔽、“半契约式”改革关系中机会主义的驱使以及“非对称式”信息条件下治理工具的掣肘。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为解决碎片化问题,实现高等教育试点改革的创新发展,我国可在塑造多元互动的参与网络、树立整体性试点改革理念、建立清晰平衡的权责体系、推进试点服务监管数字化等方面探索实践进路。
国际比较教育
Select
国际比较教育
美国高校驻校企业家制度的缘起、组织形式与启示
施永川,王聪敏
2023, 17(1): 59-68.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230103.0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驻校企业家作为连接高校与行业的桥梁,在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推动创业教育师资专业化以及提高大学生创业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效。高校对成果转化的需求普遍加大、学术机构对创业活动的关注逐渐深入、创业教育对师资队伍的要求逐步提高推动了美国驻校企业家制度的发展。美国高校驻校企业家制度发挥着弥合创业教育与商业世界之间鸿沟,推动创意和技术向社会所需成果转化,降低投资风险和提升创业成功率等功能,主要可归纳为对话式、诊断式和培训式等组织形式。借鉴美国驻校企业家制度,我国高校应该明确驻校企业家制度的教育目标,并根据教育目标制定清晰的培养计划和策略;制定本土化驻校企业家聘任制度,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驻校企业家项目;建立制度实施的监管与评价体系,让实施过程更加高效和规范。
Select
国际比较教育
英国高校学生权利救济机制的体系建构及其启示
姚荣,邱兰欢
2023, 17(1): 69-82.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230103.0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上,英国高校与学生法律关系的调整受代替父母理论的束缚。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借由国家立法、政府监管、司法监督等多重规制途径的影响,由视察员主导的封闭的高校学生权利救济格局被打破,形塑了以消费者权利保障以及人权保护与反歧视为核心的高校学生权利救济的规制空间,学生申诉与上诉、独立裁决者办公室、司法诉讼等多元学生权利救济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在适用学术遵从原则与穷尽内部救济机制的前提下,基于自治与法治的理性区分与价值平衡,促进校内救济机制、外部非诉救济机制与司法救济机制的有机衔接与优势互补,构成英国高校学生权利救济体系建构的基本规律与演进逻辑。我国亟待明晰和区分各类高校学生权利救济机制的管辖权范围与功能,充分发挥非诉纠纷解决机制的特殊作用与缓冲功能,建立高校内部救济与外部救济途径的有效衔接机制。
职业教育
Select
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质的规定性
肖凤翔,王棒
2023, 17(1): 83-91.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230103.0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对职业教育发展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战略需求状态的基本价值判断,表现为坚持人才培养的高素质目标、优化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以及实行多主体协同办学,它们集中体现了职业教育发展遵循教育、经济和管理规律的有序状态,成为评价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的基本标准。坚持人才培养的高素质目标要求坚守立德树人,培养有情怀的工匠,制定德技并修的质量标准;优化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要求传承崇尚实践的精神,满足市场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着力建设技能型社会;实行多主体协同办学要求职业教育运行需有多元主体努力,通过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实现多主体协同共事、合作共赢基础上的发展。
Select
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制度壁垒及其结构性消解
王笙年,徐国庆
2023, 17(1): 92-99.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230103.0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形成固化的成果,这一过程有一些关键制度壁垒需要突破。为完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要厘清各级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将职教高考作为突破职业教育纵向贯通和横向融通制度壁垒的动力机制。国家政策视野下的课程建设要加强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建设,正确把握其内涵和意义,明确模块化建设思路,突出教育性开发路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是加强教师培养体系建设,突破项目化思维,以职后阶段作为主阵地完善教师能力标准,改革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探索争鸣
Select
探索争鸣
出国留学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与应用——基于英美两国的评价
林杰,张欣琪,刘业青
2023, 17(1): 100-114.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230103.0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留学风险评估工具是当前营造安全留学环境、推动留学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国家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保障。本研究基于感知风险理论,在德尔菲法基础上搭建了出国留学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将留学风险分为安全类风险和教育类风险;依据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出国留学风险评估模型,并以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留学目的地进行风险等级评估;以美国和英国两个留学目的国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出国留学风险评估模型的可行性和应用性。为合理评估留学风险,保障留学教育质量,我国要增强留学生风险识别意识,开展留学安全教育;建立风险预警模型,全面进行风险评估;完善风险管理路径,搭建社会支持系统。
Select
探索争鸣
高校毕业生创业模仿行为形成机理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
许祥云,刘慧芳
2023, 17(1): 115-124.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230103.0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构建了高校毕业生创业模仿行为形成机理模型。模型表明,高校毕业生创业模仿行为可分为从众型、学习型和创造型三种类型;利益驱使、榜样引领和感知合理性等因素是高校毕业生创业模仿行为的主要驱动力;学校、政府、企业和亲友等外部支持性因素是其创业模仿行为的重要支持力;个人特质、资源禀赋和创业效能感等因素对其创业模仿行为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创业风险和模仿风险等感知因素对其创业模仿行为具有阻碍作用。高校要帮助大学生规避功利性创业价值取向的影响,以正面创业榜样进行引导;为大学生提供融入双创实践的机会,以提升其双创实践能力;重视创造性和原生性创业培育,以鼓励其在模仿中创新;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为其模仿创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编委审稿
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