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
中国社科院AMI核心期刊
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成员刊
首页
关于期刊
期刊介绍
数据库收录
期刊荣誉
编委会
政策伦理
期刊订阅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目录
2021年, 15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1-09-10
专题企划:“双循环”与高等教育
专题企划: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高教研究
教师发展
全选
|
专题企划:“双循环”与高等教育
Select
专题企划:“双循环”与高等教育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大学的国家使命与责任
眭依凡
2021, 15(5): 1-9.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210824.0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学与国家前途命运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大学必须时刻牢记并切实履行对国家负责的大学使命。大学应时刻自觉处在社会改革和国家发展进步的前沿,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肩负起责无旁贷的使命和重任。为了应对当前国际政治与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做出了经济“双循环”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服务经济“双循环”发展战略是大学的国家使命与责任。为了更好地推动经济“双循环”发展,大学必须自觉强化引领和服务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使命意识,主动担负起推动国家知识和技术创新的使命与责任,并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Select
专题企划:“双循环”与高等教育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来华留学教育推进路径探索
刘志民, 朱莉, 程立浩
2021, 15(5): 10-22.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210824.0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赋予了来华留学教育新的使命。本研究通过对世界前八大留学目国最新位序变动情况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支持力度是影响留学教育的两个重要因素。本研究从经济发展、教育资源投入、政策支持及社会文化四个方面作进一步实证探索。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源国双边贸易关系、留学生教育师资队伍以及奖学金政策对吸引国际学生来华留学具有积极作用;地理距离、学历学位互认政策和教育投入占GDP比重具有负向影响;生源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距离对不同类别国际学生来华留学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因此,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应以需求为导向,强化国际联结机制,构筑服务“双循环”的来华留学教育体系;以质量为根本,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来华留学教育服务“双循环”的能力;以资源为保障,优化发展空间布局,提高来华留学教育服务“双循环”的效率。
Select
专题企划:“双循环”与高等教育
“双循环”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格局的优化研究
李捷
2021, 15(5): 23-35.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210824.0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从系统论角度厘清高等教育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系:高等教育作为子系统内嵌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大系统,且发挥着枢纽的作用,助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向更高能级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受到层次、学科专业、类型和区域结构体系不相匹配,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力不足,教育对外开放有待加强,教育治理水平不相适应等现实短板的掣肘。未来,高等教育应通过坚定人才培养方向,提高供给体系适配性,强化创新与转化能力,提升对外开放能级,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路径全面深度融入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专题企划: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
Select
专题企划: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
人工智能时代大学教师的角色定位研究——技术整合视角
韦岚, 陈士林
2021, 15(5): 36-45.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210824.0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工智能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大学教师角色定位提供了契机。技术整合理论为大学教师审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技术应用提供了视角,大学教师通过建构经典的技术整合模型——TPACK模型完成“模型要素角色定位角色实现”过程,帮助自身实现技术掌握到艺术生成的升华,成长为智慧型教师。大学教师可围绕TPACK模型的三个核心要素进行动态实践,以信息数据应用的探索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及时反馈的合作者、智能教育建设的服务者、技术双重属性的反思者等为角色进行定位,并以提升先行探索意识、强化过程引导能力、提高互动合作水平、提供高效服务和坚持深度职业反思为路径实现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Select
专题企划: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
智能技术赋能下的大学治理形态变革
张海生
2021, 15(5): 46-54.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210824.0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新兴智能技术的影响下,大学治理需要在智能技术的全面渗透下实现个体、组织与制度的深度融合。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看,技术形态的变迁最终决定着大学治理形态的变革;技术发展的“一切皆可数据化”趋势表明技术智能性与治理科学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数据治理、规则治理和程序智能将成为未来大学治理的主要形态。未来大学治理在个体层面,要通过提高个体的信息化素养和人机竞合能力,全面提升大学治理团队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在组织层面,要加大对院校数据的价值挖掘与整合力度,努力将各种数据用起来,充分发挥院校研究的价值,为大学决策提供最优方案;在制度层面,要注重大学制度的标准化建设和精细化发展,细化大学制度文本,变原则性规定为程序性规定,增强大学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提升执行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Select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从管理到治理:高校党建引领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
周海燕, 卞谢瑜
2021, 15(5): 55-63.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210824.0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历史实践证明,党的建设融入高校管理体系为建构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制起到奠基作用,为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长期以来,党的建设为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开新局、出新策、发新力,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的新路,成为高校治理现代化的核心组成部分。面向未来,党建引领高等教育现代化要着眼于人、着手于人,围绕“用好人”“管好人”“育好人”三个方面开展工作,确保高等教育治理方向正、规矩好、风气清。
高教研究
Select
高教研究
社会网络与中国大学生创业绩效关系的元分析
孙俊华, 魏丽
2021, 15(5): 64-75.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210824.0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有关社会网络与大学生创业绩效关系的研究文献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但相关实证研究结论并不一致,这就需要通过元分析来寻求一般性的结论。本研究基于2010—2020年期间国内24项研究的5 868个样本对社会网络与大学生创业绩效的关系进行元分析,并分析了取样地区、创业绩效测量方法等5个变量的调节作用。元分析结果显示:社会网络对大学生创业绩效有显著的提升作用,网络规模和网络强度均对大学生创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取样地区、文献发表时间和创业绩效测量方法可以显著调节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大学生创业者要积极通过社会网络来获取创业所需的战略性资源,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要注重提升大学生的社会网络拓展与管理能力以及政府应当重视提高政策的支持力度和针对性等建议。
Select
高教研究
来华留学生省级政府资助政策动因研究
陆晓静
2021, 15(5): 76-89.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210824.0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基于政策创新扩散理论,通过事件历史分析构建了来华留学生省级政府资助政策动因模型并进行检验。Logit回归发现,省级财政资源、进出口总额、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学历留学生比例等因素对省级政府出台资助政策影响显著;上级发文量、省域内高等教育规模与质量、省域内留学生规模、全国扩散影响、区域扩散影响等因素的影响均不显著。由此可见,来华留学生省级政府资助政策由内部因素决定,且受留学生教育质量提升和省域对外开放需求的双轮驱动。来华留学生省级政府资助政策功能的进一步发挥需做好评价与宣传工作,并综合考虑各级政府资助之间的协调定位。
Select
高教研究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变迁的轨迹、机制与省思
杨冬
2021, 15(5): 90-104.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210824.0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变迁历经发轫初创、试点实施、全面推广和转型升级四个阶段。本研究通过基于制度变迁理论解构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变迁机制发现,其变迁主角以政府为主导且融合高校与社会,变迁目的是基于“帕累托最优”的国家创新创业效益最大化,变迁动力是创新创业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结构性张力和创新创业教育本体认识偏好变化,变迁方式以强制性变迁为主、诱致性变迁为辅,变迁路径是注重规模扩大与体系构建的后发外生型路径。虽然这一变迁有力地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实施、体系优化和范式转型,但是其多主体协同合力仍待进一步提升,内外部价值效益尚需进一步平衡,方式惯性与路径依赖有待进一步超越。因此,我国需要健全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利益主体的一体化参与机制,增强政策变迁的协同互动合力;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社会价值与本体价值的平衡与统一,优化政策变迁的目标和动力机制;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强制性变迁与诱致性变迁的有机耦合和联动推进,以“点面结合、重点突破”的方式优化政策变迁的路径;统筹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驱动和内涵发展,引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向提质增效的纵深层次迈进。
教师发展
Select
教师发展
个人组织匹配视角下高职院校教师创新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郑琼鸽, 余秀兰
2021, 15(5): 105-115.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210824.0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职院校“双高”建设的有效推进离不开教师的创新行为。本研究通过对265名高职院校教师的问卷调查,分别采用多元回归和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分析PO匹配对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致性匹配和要求能力匹配对创新行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自我决定感起到部分中介作用;需求供给匹配对创新行为无显著影响,但通过自我决定感产生间接影响。高职称和高一致性匹配组合可促发创新行为,要求能力匹配是推动创新行为的核心动力,外部激励可转化为内部动机。高职院校应从教师和学校一致性匹配角度制定“双高”建设目标和任务;从要求能力匹配角度合理分解“双高”建设任务;从需求供给匹配角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双高”建设绩效管理机制;转变单线管理思维,从组合角度优化创新行为激励方式。
Select
教师发展
大学教师对组织公平的感知与大学回应
何志程, 迟景明
2021, 15(5): 116-124.
https://doi.org/10.13316/j.cnki.jhem.20210824.0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教师感知角度出发,大学组织公平是教师群体对大学组织资源分配结果公平与程序公平的协同认可的有机统一。大学组织公平能够建立起教师的信任,促进教师产生积极组织行为并提升大学的组织效能。大学教师追求组织公平的动因是资源稀缺和关系模糊带来的不确定性,而实现组织公平的逻辑是通过对不确定性进行管理来获取资源和实现自我价值。基于此,在组织公平实践过程中,大学需要在分配公平与程序公平的基础上嵌入基于资源的公平、基于关系的公平与基于可行能力的公平,并以教师共同价值观、心理区隔化和差异化评价为基点建立起网络式的公平互动规则。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编委审稿
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