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
中国社科院AMI核心期刊
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成员刊

过刊目录

  • 全选
    |
    专家笔谈
  • 专家笔谈
    靳玉乐, 胡建华, 陈鹏, 陈廷柱, 陈亮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学科评估作为学科建设的有力支点,在整个学科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更好地发挥学科评估的监督、警示、激励等作用,最大限度实现以评促建的功能,我们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反思。第一,学科评估应重视学科自身的发展属性,立足学科建设的现实境遇,突出学科发展的创新性、多样性、开放性和包容性,构建个性化的评估新机制。第二,学科评估的改变在评估之外,降低热度、重视内在应成为进一步深入认识学科评估作用的关键。第三,第五轮学科评估需要避免唯科学主义的价值取向,深化分类评估,坚持“以本为本”“立德树人”理念,关注“差异公平”问题。第四,学科评估之后,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应协同多方部门提供高质量的学科发展报告,提升学科评估的社会认同与实际效用。第五,培育独立于政府行政设计的第三方学科评估组织,探究其生长与运行的内在逻辑、组织特征等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客观评价、组织协调与优化整合的功能。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加有效地推进学科评估现代化进程,真正释放以评促建的正义能量。
  • 国际比较教育
  • 国际比较教育
    常桐善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绩效考核是提升职员绩效,促使职员加强职业发展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加州大学投入较多精力开发了聚焦于职员发展,确保职员不仅为过去的绩效负责,而且为未来的工作和个人发展负责的集“目标投入责任结果”为一体的考核模式。加州大学行政职员的绩效考核主要由主管领导负责,以促进职员职业发展为目的,将职员的工作和个人发展目标与核心能力考核紧密结合起来,并通过年度、年中和定期谈话的方式发现职员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纠错行动计划。加州大学的绩效考核模式对中国高校加强行政职员绩效考核有借鉴价值:一是要改革人事管理制度,下放人事部门的考核权力,建立直接管理领导负责制和问责制的考核机制;二是加强基于目标和结果的过程考核,营造透明、坦诚的对话氛围,构建有利于职员能力提升和个人发展的考核机制;三是增加基于提升职员核心能力以及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潜能的考核元素,构建能够提升职员凝聚力、归属感以及核心能力的考核机制;四是要将考核结果与奖惩和纠错行动联系起来;五是要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构建易于操作、易于整合、具有可持续性的绩效考核电子系统。
  • 国际比较教育
    刘志民,李馨儿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国家创新与科学发展战略背景下,澳大利亚高校科研评价改革出现了新动向。在最新的评价体系中,澳大利亚引入了“科研参与和影响”维度,更加关注研究者与外部研究用户的合作互动以及科研对社会的影响,表现出了许多创新特质:一是综合评价“科研参与和影响”因素,更具现实培育意义;二是重视成本控制,减轻高校评价压力;三是尊重学科评价差异,采用基于“指标+叙述文本”的专家评审方式。借鉴澳大利亚实践经验,我国应从以下几方面完善以科研评价为主导的高校学科评估体系:设置个性化指标,对学科的社会参与及影响进行差异化评价;建立科研信息数据库,缓解高校数据填报压力;增强评价各阶段信息公开的透明度与及时性,关注评价高校科研成果的社会影响。
  • 国际比较教育
    韦岚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学院战略规划是学院的行动向导。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健康科学学院建构了具有学院组织个性的战略目标、突出资源整合导向的战略行动、发挥指标衡量作用的战略监控与注重利益相关者的战略制定的战略规划。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健康科学学院以合法性审视为战略规划的前提,以竞争力提升为战略规划的重点,以利益相关者群体为战略规划的动力,积极推动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我国大学二级学院的战略规划要发挥作为手段与过程的作用,推进学院治理现代化;扩大合法性来源,获得广泛支持;重视整合资源,增强竞争力;寻求学科新的增长点,拓展知识创新空间。
  • 探索争鸣
  • 探索争鸣
    贺祖斌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我国要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这一战略部署为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明确了方向。高质量发展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快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我国要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就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重点关注高等教育系统的结构组成、运行产出及发展变革所涉及的不同因素和机制,坚持有机协调与和谐发展的理念,具体做到十大要点:完善内部治理体系,争取外部支持;保持适度办学规模,追求卓越教育质量;优化办学结构,提高办学效益;发展高水平本科教育,强化特色高职教育;巩固公办教育,发展民办教育;推进教育教学现代化,促进科研服务协同化;明确发展定位,加强战略规划;树立前瞻性发展理念,突出办学特色;传承独特优势,实现融合式创新发展;厚植本土教育,加强国际化办学。
  • 探索争鸣
    肖国芳,杨银付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管办评分离是加快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发展第三方评估是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向度和利益分化格局下保证社会公平的逻辑要求,也是高等教育评估走向专业化的必然途径。政府本位的治理逻辑与服务者角色的矛盾,高等教育评估对政府的资源依赖,第三方评估的文化认同和机制缺失是第三方评估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我国要统筹考虑宏观层面的制度环境创设、中观层面的条件保障优化及微观层面的具体制度安排,遵从国家、学校、社会组织的整体制度变革逻辑,自上而下形塑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的制度框架:国家要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的法治化进程,明确高等教育评估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政府要加快职能转型,推动权力“放得下”“接得住”“用得好”;高校要推进内部治理变革,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并切实发挥其功能;第三方评估机构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升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效能。
  • 探索争鸣
    郑磊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校要切实履行科研诚信建设的主体责任的内涵是高校应当履行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法定职责,并承担怠于履行职责的法律责任。学术自由、大学自治、辅助原则和合作原则以及实定学术法规范构成高校主体责任的法律基础。高校主体责任的法治建构应当基于三元主体责任,从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和强化外部国家监督两方面展开。前者强调在强化研究者自律责任的前提下,压实高校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预防责任和处理责任;后者强调高校主体责任应置于大学自治与国家监督的二元框架之下,通过党政问责、行政监督、责任追究、司法审查等构建确保高校履行主体责任的法治监督体系。
  • 创新创业研究
  • 创新创业研究
    刘文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校创业生态系统是以高校为主导,使人才、资金、信息等创业教育资源在高校、政府和企业之间循环流动,从而构成的对高校创业教育实施效果起制约作用的有机生命体。高校创业生态系统通过学术资本转化、技术转移较好地实现了教育性与创业性的有效融合。从环境、结构、功能、演化四个维度来看,我国高校创业生态系统存在一些问题:政策环境有待优化,文化环境较为孱弱;种群间发展不均衡、不协同,尚未形成和谐共生的关系;人才流动、资金循环、信息传递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系统处于成长期,创新要素的集聚与扩散能力不足。为此,我国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完善高校创业生态系统:优化政策环境,重塑文化环境;平衡种群发展,建立协同互动、和谐共生的种群关系;统筹人才流动、资金循环、信息传递功能的发挥;完善运行机制,增强创新要素的集聚与扩散能力。
  • 创新创业研究
    吴刚, 薛浩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众创空间是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载体。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众创空间呈“井喷式”增长,理性控制众创空间数量、提高众创空间质量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值得关注的问题。高校众创空间是国家众创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高校众创空间质量,制度建设是关键。当前,高校众创空间制度在顶层设计、协同执行、利益表达等方面均存在“碎片化”倾向。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根据制度的基本组成要素,我国解决高校众创空间制度“碎片化”问题可从三方面着力:在规则向度,健全兼容匹配的法律法规体系;在组织向度,构建跨界联动的协调机制;在实践向度,塑造互利共赢的互嵌结构。
    关键词: 高校; 众创空间; 制度“碎片化”; 整体性治理理论
  • 治理研究:高等教育评价
  • 治理研究:高等教育评价
    乔锦忠, 姚春花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通过分层随机抽样与目的性抽样相结合的方式抽取理、工、农、医四大学科176位************特聘教授为样本,采用年均SCI论文发表数量、篇年均被引频次、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指数、期刊规范化引文影响力指数4项指标对其入选前后SCI论文发表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第一,************特聘教授入选前后SCI论文影响力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与世界顶尖大学的学者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第二,总体来看,我国************特聘教授入选后SCI论文发表数量显著增长,质量相对稳定;第三,分学科来看,理、工、农、医四大学科SCI论文发表数量均显著增长,理科论文质量显著下降,工科、农科和医科的论文质量虽有所上升但并不显著。基于此,高校应实施分类评价,降低对基础学科科研成果的数量要求,在考核指标中引入代表作制度评价科研成果质量;建立科研质量预警和监督机制,促进科研产出数量与质量的平衡;适当加大投入力度,在职称评定和聘期考核中提高对应用型学科人才科研成果质量的要求。
  • 治理研究:高等教育评价
    葛少卫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在对大学排行榜指标的选择归并以及对国内文献资料共词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指标梳理,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评价指标集合,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代表性成果”“合作创新能力”“整体竞争力表现”“办学环境”“开放性水平”5个公共因子来表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特征。其中,“代表性成果”对评价核心要素整体表现的影响程度最高,“合作创新能力”主要体现的是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强弱,“整体竞争力表现”能够从多方面展示高校综合办学实力,“办学环境”是高校履行办学职能的重要保障,“开放性水平”是高校办学定位的重要表现。在具体实践中,高校要注重科教融合,促进高水平原创性成果产出;加强产教融合,有效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加强重大基础前沿和战略领域的前瞻布局,深化学科交叉融合,提升高校的整体竞争力;积极争取各类办学资源,营造良好的办学环境;延展跨国融合的广度,提升开放性水平。
  • 治理研究:高等教育评价
    何声升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本研究将高校科技创新行为划分为高校科技创新研究与开发阶段和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阶段,并利用分位数回归模型检验各因素对两阶段高校科技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高校科技创新绩效呈现阶梯化和集聚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在第一阶段,校企合作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在各分位点上均对高校科技创新研发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科技人力资本投入未表现出显著影响,而政府支持力度、研发人才质量在不同的分位点上其作用存在明显差异;在第二阶段,科技成果成熟度在各分位点上均对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效益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发明专利授权数、企业科技吸纳能力在不同的分位点上具有异质性的影响效果,控制变量市场创新环境影响不显著。基于此,政府应当积极搭建校企信息沟通平台,促进高校科技创新成果的市场化;高校应注重增加高质量和高成熟度的专利,提高专利转化效率。
  • 综述
  • 综述
    柳友荣, 张蕊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对1985年以来我国本科教学评估政策的历史演进及其制度逻辑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985年以来我国本科教学评估政策历经了启动、渐进变迁、激进变迁和断裂平衡变迁四个阶段。从变迁路径来看,我国本科教学评估政策演进过程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1999年高校扩招和2010年“管办评分离”的提出是我国本科教学评估政策变迁的两大关键节点。从动力机制来看,教学评估政策演变受到外部制度环境变革和内部自身条件变化的推动。展望未来,在政府职能转变、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应通过以下途径实现本科教学评估的有效转型:重视高校主体地位,推动本科教学评估理念由“被动规制”向“自律自觉”转变;依法评估,加快推进本科教学评估由“指令约束”向“条文规制”转变;优化评估方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