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
中国社科院AMI核心期刊
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成员刊

过刊目录

  • 全选
    |
    治理研究: “双一流”建设
  • 治理研究: “双一流”建设
    钟秉林,王新凤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之一,是普及化阶段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而对“双一流”建设成效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是促进“双一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应以一流人才培养为核心,注重结果导向、持续改进、多元参与,优化评价内容,处理好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的关系。同时,“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需要处理好中国特色与世界一流,共性要求与分类评价,主观、定性评价与客观、定量评价等评价标准的关系,完善政府、高校、同行专家、第三方评估机构等多元协作的评估体系,以更好地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 职业教育
  • 职业教育
    高书国,张智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职业教育先后经历了农业社会的1.0时代、工业化初期的2.0时代以及工业化中后期的3.0时代,目前正在进入知识社会的4.0时代,与此同时我国职业教育也正在进入技能强国的新时代。职业教育4.0时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通过高技能人才战略积极推进技能强国进程,以持续维护各自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领先地位,而我国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体系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不利于技能强国的顺利推进。为此,面对工业互联网建设的新趋势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要求,我国需要重新进行中国特色技能强国建设的顶层设计,正确认识总体目标和战略重点,进一步厘清其发展的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培养体系、推进职业教育智能化发展、加快课程体系和育人模式改革、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加快世界一流职业院校建设、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等途径深入推进技能强国建设,进而促进我国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建成职业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
  • 职业教育
    潘海生,程欣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管理体制的变化,国有企业所办职业教育逐渐由封闭走向开放,其办学成本逐渐大于办学收益。以公共物品与集团理论进行考察,国有企业所办职业教育的成本分担格局应随着办学收益所覆盖群体规模的变化而变化。国有企业所办职业院校法律地位的“模糊”与“冲突”、政府财政支持的“若有”与“若无”,导致国有企业所办职业院校陷入在管理体制上属于公办院校,但又缺乏法律依据的办学困局。国有企业所办职业院校外部资源获取能力的不足导致其面临办学困境时的无能为力。因此,走出国有企业职业教育办学困境的关键在于政府应明确国有企业所办职业院校的法律地位,建立完善的成本分担机制,并不断增强其外部资源获取能力。
  • 民办高教
  • 民办高教
    史秋衡,张纯坤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经济逻辑主导下民办高校跨越式发展背后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隐忧。具体而言,办学动机的逐利性导致民办高校发展缺乏长期稳定性,办学理念功利化致使民办高校战略规划短视,办学经费来源单一影响民办高校办学质量进一步提升。面向未来,民办高校需要回归教育初心、重构内在发展逻辑,通过追求办学定位的稳定性、注重战略规划的适切性、关注不同利益主体利益诉求的权变性,引导以教育逻辑驱动自身发展。为了更好地推动民办高校发展内在逻辑的重构,无论是民办高校自身还是相关政府部门都需要通过改革创新为其探索转型之路:民办高校既要革新教育发展理念,为教育逻辑引领高校发展营造稳定的内部环境,又要创新并完善决策管理体系,为回归教育逻辑谋划适切的战略布局;各级政府要不断推动政策创新,为民办高校分类发展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 民办高教
    阙明坤,陈春梅,王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国家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社会力量捐赠举办教育意愿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呼唤高水平民办大学、民办教育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健全的时代背景下,建设以西湖大学为典型代表的新型高水平民办大学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从西湖大学的发展历程来看,其生成机理主要体现在获取政府支持,整合办学资源;实行专家治校,汇聚一流人才;坚持有限学科,助推特色发展;设立基金会,促进多元筹资;优化董事会结构,奠定治理基石。当前西湖大学可持续发展仍面临办学定位、办学经费、办学特色、办学合法性等方面的挑战。未来我国发展以西湖大学为代表的新型高水平民办大学需要进一步精准明晰办学定位,广泛开辟资金来源渠道,凝练塑造办学特色,优化内外部制度环境。
  • 教师发展
  • 教师发展
    张端鸿,樊诗慧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水平师资队伍成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不少“双一流”建设高校纷纷借鉴国外长聘教师制度,但在改革中面临诸多阻力。文章选取一所典型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大学作为个案,详细分析了A大学长聘教师制度改革的动态过程和探索实践,揭示我国长聘教师制度改革的过程逻辑,即制度准备、制度移植、制度冲突、制度转化和制度绩效等,其中制度本土化转化对制度移植的成败起到决定作用。在此基础上,文章通过评述A大学在整个制度构建过程中各阶段所采取的因应策略,提炼出我国高校长聘教师制度改革取得良性循环的关键原则:一是制度变革的前提是做好教师分类管理,以及授权学院自主聘用长聘教师的权力;二是对于移植而来的制度可采取制度试点的方式及时发现制度冲突,减少改革成本;三是在制度转化过程中,高校可以采取增量改革的方式维护制度主体的利益,促进新旧制度耦合,实现制度的自我维系;四是长聘教师制度改革从“双轨”走向“并轨”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考虑老教师的压力和心态,保证原有体系与长聘体系的平稳衔接,逐步形成符合国情校情的长聘教师体系。
  • 教师发展
    张伟, 张茂聪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校青年教师作为学术新生代力量,往往被视为组织学术绩效的重要达成者,也是聘任制改革的主要制度对象。文章从新制度主义经典理论出发,将高校青年教师学术职业放在聘任制改革语境下予以考察,旨在透视造成其学术职业困境的制度性根源。随着聘任制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高校青年教师学术职业的诸多困境不断显现:聘任制改革冲击了传统意义上的“单位人”身份,忽视路径依赖,学术职业的诸多传统特征发生改变;“委托代理”式的典型学术契约关系抑制了青年教师的行动空间,追求学术绩效和进行职业竞争成为青年教师学术职业的常态;青年教师的行为和心理图式发生偏轨,异化现象横亘于其学术职业进程之中。为了实现聘任制改革的应然旨归,未来新制度主义视角下的聘任制改革应遵循以下变革路径:剔除管理本位主义,遵循学术职业的内在规律;强化制度理性,彰显人本化的改革取向;塑造基层学术组织文化,提升学科治理水平。
  • 教学管理
  • 教学管理
    徐海玲, 葛世伦, 魏晓卓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MOOC是学术界和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教师通过MOOC平台进行教学活动,知识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得以转移,因而知识转移绩效是MOOC得以发展的根本所在。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的方式,从知识源特征、MOOC平台媒介、知识输出方特征和知识接收方特征四个方面考查其对MOOC学习中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知识源的内隐性和系统性对知识转移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知识源的复杂性、知识接收方特征、知识输出方的编码能力和MOOC平台的可操作性对知识转移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输出方的转移意愿和MOOC平台的界面友好度对知识转移绩效无显著影响。基于此,本研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优化MOOC平台的知识资源结构,打破教师和学生知识转移壁垒,提高MOOC平台的可操作性,提升知识转移绩效。
  • 教学管理
    庄腾腾,姚继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科生对专业课的教学满意度是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结合“新工科”建设的有关改革举措,检验了教师课堂授课方式、教师对学生的学业支持、课程的跨学科性以及多元考核评价方式四个变量对理工科本科生专业课教学满意度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教师课堂授课方式、教师对学生的学业支持、课程的跨学科性均显著影响学生的专业课教学满意度,多元考核评价方式在教师对学生的学业支持到专业课教学满意度的影响路径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在课程的跨学科性到专业课教学满意度的影响路径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且多元考核评价方式对专业课教学满意度的影响在“985/211高校”中比在“非985/211高校”中更为明显。基于此,本研究就推进“新工科”建设的有关举措进行了探讨。
  • 探索争鸣
  • 探索争鸣
    焦磊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高等教育示范区是新时期国家对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发展提出的新愿景,亦为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指明了新路向。探析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高等教育示范区的意涵、分析其当前态势是制定国际高等教育示范区建设方略的基础。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高等教育示范区建设应充分整合大湾区内部国际化高等教育资源,组建战略联盟;加强世界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引入,构筑多样态的中外合作办学体系;创建实体性国际大学城园区,聚拢国际教育资源并扩大其辐射效应;打造世界级区域高等教育中心,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输出优质高等教育资源。
  • 探索争鸣
    李瑞琳,Hamish Coates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大学与社会联系的日益加深,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性不断凸显。通过对大学社会服务职能发展脉络的梳理可以发现,其可划分为3个阶段:政府主导的初步发展阶段、“三螺旋”模式推动的加速发展阶段和广泛参与的强化发展阶段。当代大学社会服务职能以广泛参与为基本特征,对实现高等教育和社会共赢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我国大学在服务社会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一些成就,但目前还存在政策上缺乏长远规划和分类指导,地域间、领域间发展均不平衡,参与主体不够多元且参与程度相对较浅,国际经验借鉴不足且国际交流合作程度不高等问题。因此,未来我国需要通过做好长远规划、加强分类指导,促进地域间、领域间均衡发展,引入多元主体、提高参与程度,合理借鉴国际经验、持续推进国际交流合作等途径更好地促进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履行。
  • 探索争鸣
    项杨,周志强,亓晶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学科群是一个由多主体、多要素构成的多学科聚集体,具有自组织性、异质性、非线性、聚集性和动态性等特征,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从相互独立的学科组织协同进化为具有整体功能的学科群组织,其过程遵循复杂系统演化的“自组织”和“他组织”双重逻辑。来自知识创新的内生驱动力和组织权力的外生拉动力是影响学科群生成演化的根本动力,二者在不同时空条件下对学科群的影响程度不同,形成了知识创新型和组织权力型两种学科群生成演化路径。基于此,根据协同治理理论,未来我们需要通过以下途径更好地推进学科群建设:转变思维模式,建设开放合作的学科网络;平衡内外动力,兼顾学科基础与组织管理;打造共同愿景,重塑学科群协同创新文化;构建协同机制,提高学科群协同治理能力。
  • 综述
  • 综述
    张继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1世纪初期,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我国高校本科教学改革逐渐进入质量提升阶段。从启动质量建设及构建保障体系、确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到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再到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作用,我国高校本科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为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在此过程中,本科教学重获高校工作的中心地位,人才培养目标也逐渐向培育具有核心素养的综合型人才转变,适应了高校教学规律及时代要求。但客观来说,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还存在一些短板,迫切要求加强高校教学治理,改进人才培养模式。针对我国高校教学治理实践中存在的高校缺乏教学自主权等一系列问题,文章提出深化“管办评分离”与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科学化、专业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建构基于自主与责任的教学文化,构建教师共同体和强化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等建议,以构建现代化教学治理体系,保障本科教学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