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
中国社科院AMI核心期刊
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成员刊
首页
关于期刊
期刊介绍
数据库收录
期刊荣誉
编委会
政策伦理
期刊订阅
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目录
2013年, 7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3-09-10
专家访谈
专家论坛
专题研究:高校协同创新
专题研究:中外合作办学
专题研究:地方高校建设
案例研究
教师教育
探索争鸣
比较研究
研究生教育
大学生就业、创业
全选
|
专家访谈
Select
专家访谈
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杨叔子院士访谈录
陈燕
2013, 7(5): 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机械工程专业科学家,也是高等教育管理方面的杰出专家,从事教育工作近60载,不仅发表了数百篇科学技术论文和教育管理类论文,还发表了上千篇诗词、散文、序函类文章,是我国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首倡者和有力推动者之一。欣闻杨院士今年80华诞之际,由杨院士的数十名弟子选编的《杨叔子槛外诗文选》、《杨叔子教育雏论选》、《杨叔子科技论文选》、《杨叔子散文序函类文选》四种文集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全部出齐。江苏大学杂志社社长带领本刊编辑趁赴武昌开会之际,特约请杨院士就其文集中所涉及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访谈。访谈中杨院士对青年学者教育的核心思想、培养德才兼备的研究生、进行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中的教师职责、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精辟的讲解。杨院士指出,高校要构建适合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营造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青年教师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专家论坛
Select
专家论坛
高校目标管理的刚柔相济
董泽芳1, 张继平2
2013, 7(5): 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科学发展和建立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与时俱进地创新高校目标管理理念,构建刚柔相济的高校目标管理模式,既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强烈要求,也是高校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的应然选择。我国高校目标管理中单向度的目标分解、科层式的目标实施和数字化的目标考核使高校目标管理的现状与其形而上的价值诉求正在渐行渐远。在高校目标管理的实践中践行刚柔相济的思想,要坚持制度融情、实施目标激励、推行人本管理和改革评价标准。
专题研究:高校协同创新
Select
专题研究:高校协同创新
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
孙和义
2013, 7(5): 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哈尔滨工业大学与企业多年来协同创新积累的经验,提出校企之间的协同创新,必须定位于更高的创新目标;必须强调优势互补,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必须集中优质资源协作攻关;必须注重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应关注建立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的长效机制。
Select
专题研究:高校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 全方位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2011计划”实施一周年综述
吴绍芬1, 2
2013, 7(5): 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985”工程之后第三个体现国家意志的战略性计划,“2011计划”从2012年5月7日正式启动至今,虽然历时仅仅一年,但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只有真正明确“2011计划”的实施宗旨,创新体制机制的思路,以科技体制改革带动高校“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能力全面提升的模式,才能真正将计划落到实处,起到更好的协同创新和聚集效应,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更好的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
Select
专题研究:高校协同创新
区域高校科技物理资源共享的协同创新机制 ——以湖北省高校为例
殷朝晖, 龚娅玲
2013, 7(5): 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避免区域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和实验室等科技物理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率,推动区域高校科技的协同发展,探索区域内各高校主体之间科技物理资源共享的协同创新路径和创新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湖北省为例,分析了目前湖北省高校科技物理资源共享的现状和障碍因素,从共享文化、制度环境、共享服务系统和共享平台管理等方面论述了如何构建湖北省高校科技物理资源共享的协同创新机制。
专题研究:中外合作办学
Select
专题研究:中外合作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的定位、现实与展望 ——对“中外合作办学与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思考
莫玉婉
2013, 7(5): 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外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具体实践,是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中的新探索,它为优质教育资源的交流搭建了平台。但是,中外合作办学在机制建设、质量保证及区域均衡发展方面依然面临诸多现实困境。鉴于此,其健康发展需要在监管体系、制度建设及内涵建设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革新,以规范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创新合作办学形式与途径,提高合作办学质量与水平。
Select
专题研究:中外合作办学
中外合作大学的品牌建设:为何,何为与何作为
赵风波
2013, 7(5): 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伴随着中外合作大学的发展,品牌建设应该成为促进中外合作大学顺利办学的关键路径。品牌建设是中外合作大学应对教育市场激烈竞争的选择,是维系大学机构持续发展的需要,亦是增进社会公众对大学信任度的产物。从品牌理论视角分析,结合中外合作大学的主要特性,重点探讨了中外合作大学品牌建设的战略思路,认为中外合作大学的品牌目标确立应以教育消费者满意度提升为核心定位,品牌质量的打造应以培养国际型人才为重要内容,品牌形象的塑造应以理念、行为和视觉识别系统的完善为关键策略,品牌传播的开展应以大学国际知名度提升为主导方向。
Select
专题研究:中外合作办学
研究生层次中外合作办学人才
培养模式改革探讨
徐程
2013, 7(5): 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研究生层次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有效渠道逐渐受到重视,但也相继涌现出一系列问题,如办学层次不高、人才培养模式趋同化、专业设置过于集中等,通过案例分析,试图为研究生层次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几点建议,如加大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力度、合理设置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
专题研究:地方高校建设
Select
专题研究:地方高校建设
地方高校特色发展的理性路径 ——人才培养模式的视角
黄彬, 陈想平
2013, 7(5): 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才培养特色是办学特色的基本体现,办学特色生成与发展,必须从人才培养模式中、在人才培养上进行不懈探求。人才培养模式承载着不同高校的特色性“质量标准”,体现出特色性“核心技术”。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争创特色是地方高校特色发展的理性路径。可以从理念重建、目标重塑、过程优化、管理评价制度创新等方面创建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生成人才培养特色,实现地方高校的特色发展。
Select
专题研究:地方高校建设
后大众化进程中地方院校发展使命与战略转型
张文格, 马丁
2013, 7(5): 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经济社会结构和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转型的角度来看,地方院校不仅只有通过学科、专业的内涵、特色发展以求升格这一条道路可走,还应承担起后大众化进程中时代赋予的作为高等教育规模继续扩大的“容器”与非适龄人口的中学后教育和培训的双重使命。地方院校可以通过特色发展、文化活动、教育内容实用化以及模块化课程等战略达到多样化、分层化发展,而地方院校成功实现多样化、分层化发展是形成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的结构框架的关键。
案例研究
Select
案例研究
美国加州大学多校区系统的发展
及其总分校关系的演变
谢广宽1, 2, 钟灿涛3
2013, 7(5): 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了美国加州大学多校区系统的发展历史和总校—分校关系的演变,对加州大学多校区系统未来发展的三种趋势进行了分析,认为加州大学系统是在长期发展中各方力量不断博弈的历史产物,总校和分校的权力界限也在冲突中不断调整,但总体上加州大学在不断向分权化发展。中国大学在多校区办学的实践中虽然很难直接采用美国加州大学系统的模式,但可以借鉴加州大学的办学经验,着眼长远,处理好总校与异地校区的关系。
Select
案例研究
大学内部管理机构设置的实证分析与问题探讨 ——以“985工程”大学为例
高桂娟, 刘地
2013, 7(5): 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于中国大学的内部管理组织架构,长期以来最受诟病的是其机构臃肿问题。“精减”是否是科学合理的大学管理机构改革之道,大学内部管理机构究竟如何设置?为此按照区域分布,从东部、中部、西部共选取了21所“985工程”大学作为研究样本。通过网络调查了这21所大学内部管理机构设置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构建常模以及进行特殊样本分析,最后提出了大学内部管理机构改革的建议:我国大学内部管理机构的改革不能简单地做减法;将“双轨制”作为我国大学内部管理机构改革的节点。
教师教育
Select
教师教育
高校海外归国青年教师思想动态及政治倾向调查
常亮, 杨春薇, 李一鸣, 王磊
2013, 7(5): 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部分高校海外归国青年教师一对一的访谈调查,初步了解该群体的思想动态和政治倾向。调查发现,高校海外归国青年教师存在政治敏感度不高,思想多元化趋势显著,易产生不满情绪;个人思想与价值观主动输出倾向明显;更易受到社会负面信息的影响;政治意识淡漠,缺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了解和认同等现实问题。在现有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既符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遵循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和青年教师队伍发展实际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坚持党对海外归国青年教师的思想引领和政治把握;以爱国主义旗帜引领海外归国青年教师群体工作全局;坚持求同存异,杜绝“先入为主”的思维误区;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创造有利于海外归国青年教师发挥才干的环境;拓宽政治意愿表达渠道,建立畅通高效的双向沟通机制。
Select
教师教育
高校教师在大学生“云学习团队”中的角色嬗变
周海燕, 明静
2013, 7(5): 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信息化时代对教师的教育权威、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提出巨大挑战。顺应“云学习”而生的大学生“云学习团队”为高校教师开辟了新的教育舞台,促使高校教师角色发生重大转变。“云学习团队”中高校教师的角色素质由网络技术知识,敏锐的洞察力,高超的设计能力和团队训练能力,团队决策、引导、控制、协调以及评价的能力,平等的意识,积极的态度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构成。高校和教师应该通过改变教育理念、创建良好环境、主动进行“云教育”实践全面实现教师角色素质的升级换代。
探索争鸣
Select
探索争鸣
高校学术衍生权辨析
贺武华
2013, 7(5): 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学术权力是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根本权力。学科自主权、专业自主权、发展自主权、资源配置权、内部机构设置权、人才管理和使用权、课程设置权和教育教学权均可理解为是学术权力的衍生权力。从办学实然状况出发去考察分析学术衍生权,高校办学自主权中仍有很多实质性的地方并未得到突破:高校主体性地位不够彰显;权力部门对高校的隐性权力控制加强;高校自身权、责、利难以协调统一。
Select
探索争鸣
论大学“去行政化”中的政府责任
陆小兵1, 2
2013, 7(5): 8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与大学之间存在着控制与被控制、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政府是大学的唯一主宰,并构成了政府主宰下大学的行政依附,导致了中国大学发展中的“行政化”问题。在新中国大学六十多年的发展进程中,政府虽对大学实施了多次行政体制改革,但直到今天,这种体制整顿与清理一直还未从实质上突破大学的行政依附。在当前“去行政化”的场域中,政府应当审视自己在“去行政化”中的责任和担当,从更长远的目标上来制定国家的大学发展政策,对大学的健康发展给予必要的支持,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和环境条件,以民主与法制还大学以本来的意义。
比较研究
Select
比较研究
哈佛大学学生管理特色分析
陈立鹏
2013, 7(5): 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哈佛大学是举世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其办学与管理特色鲜明,在学生管理上可见一斑。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哈佛大学学生管理包括学生的入学及管理、学术指导与帮助、宿舍及社团管理、就业指导及学生自我管理等方面的做法及特色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对我国加强和改进大学学生管理工作有重要启示。
Select
比较研究
纽约理工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理念及启示
张俊洪, 陈铿, 杨文萍
2013, 7(5): 9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的理工科院校在不断加强科学技术教育的同时,常常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和理性精神的培养,究其原因是我国缺乏对学生通识教育的培养。而纽约理工大学在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和实施方面非常成功且具有特色,对我国理工科院校开展通识教育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在开展通识教育时,我国理工科院校应当尽快建立国家层面或地方层面的通识教育统筹机构,坚守高等教育理念,尽快建立加强通识教育课程与课程组设置,消除人们对通识教育的误解,并加强通识教育的推广与宣传。
研究生教育
Select
研究生教育
研究型大学博士研究生科研驱动力分析与思考 ——以Z大学为例
吕旭峰1, 2, 童金皓1, 2
2013, 7(5): 1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博士研究生是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博士研究生的科研驱动力主要有学术职业目标、对研究的兴趣、高水平成就和学术价值判断等内在因素以及学校和院系的科研要求、导师指导和要求、助研津贴、实验室条件、学术数据库建设、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外在因素。研究型大学、博士生导师和博士研究生要重视并充分利用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举措,蕴育和激发博士研究生的科研动力。
Select
研究生教育
博士研究生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证研究 ——基于W大学的个案调查与分析
李娜1, 林聪2
2013, 7(5): 1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博士研究生第一年超过一半时间都在上课的事实,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对保障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作用正成为一个日益重要却一直被忽视的问题。以W大学这所研究型大学的全体博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博士研究生对课堂教学总体情况、教学满意度以及教学管理部门3个方面的评价状况。研究发现:博士研究生对课堂的重视与失望并存;对课堂的规范性基本满意,但是具有层次性;与教学手段相比,更重视并希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进一步改进;对课程的投入时间不多,但这与客观上空闲时间多少的关系不大,而与主观感受有关;认同教学管理部门在参与博士研究生课堂教学评价中的正当性,但期望能够允许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存在。基于这些研究发现,提出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完善对博士研究生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建设以及合理设计课程体系等建议。
大学生就业、创业
Select
大学生就业、创业
大学生就业选择:中小企业招聘的要求及启示
赵金国
2013, 7(5): 1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实证分析将中小企业招聘要求归纳为资格证书、工作期望、职业能力、实践经历、职业道德5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归纳了中小企业招聘要求的特点:重视应聘者的职业道德,注重职业能力和实践经历的考察以及工作期望,不重视资格证书、性别、年龄、学校名气、驾照等。并提出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建议:重视非专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基本能力;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丰富大学生实践经历;加强就业指导,提升实现就业的能力;加强学业指导,使学生正确看待学业证书。
Select
大学生就业、创业
大学生创业的失业风险规避研究
苏海泉1, 2
2013, 7(5): 1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学生创业存在着潜在的失业风险,将这些风险细分为管理风险、项目选择风险、团队存续风险、法律风险、经济波动风险等,分析了大学生创业后失业对大学生个人、家庭以及社会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提出通过加强大学生创业的风险教育,建设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立大学生创业的失业预警系统,健全大学生创业的失业保障体系等对策,来抵御大学生创业的失业风险。
Select
大学生就业、创业
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研究状况综述
朱欣
2013, 7(5): 1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总结了近年来有关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研究状况,发现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学生就业市场诚信缺失问题与对策;大学生就业市场营销问题研究;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求主体研究;如何建设和培育大学生就业市场等。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有关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研究上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不足。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编委审稿
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