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
中国社科院AMI核心期刊
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成员刊

过刊目录

  • 全选
    |
    专家论坛
  • 专家论坛
    杨天平
    2013, 7(1): 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到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再度提出“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前后10年,教育的“二为”方向一脉相承、不断强化,教育的“二为”方针一以贯之、与时俱进,既相辅相成又高度概括了教育促进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发展的基本职能,客观地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内在需求,集中体现了教育方针的科学性与时代性的辩证统一。科学准确地解读我国现行教育的“二为”方针的历史演进与创新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专题研究: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 专题研究: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高树仁
    2013, 7(1): 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特征是实现了大学管理诸多要素的相对稳定与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状态可以从机制、内容、形式和结果等方面加以描述,具体体现在制度安排与大学本质的匹配性,并最终体现一种“自由与秩序”的相融,制度内容上越来越趋向于关注多元利益主体的权力均衡关系,制度形式上实现了大学章程与大学治理程序的协商一致,制度结果上实现大学功能绩效的充分发挥。“问题导向”是我国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应坚持的政策范式,通过对我国大学制度的失衡状态分析,以解决高等教育制度层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积极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 专题研究: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陈雁
    2013, 7(1): 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应遵循如下路径:实现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大学自治与自主办学,大学制度与社会责任的和谐。
  • 专题研究: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崔艳丽
    2013, 7(1): 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回顾现代大学制度从概念形成到上升为政府政策这一历史进程,可以发现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原则为世界通例与中国特色相结合,路径上自上而下为主导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内容上以大学“去行政化”和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为重点。
  • 专题研究: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周本贞, 陆选荣, 王飞
    2013, 7(1): 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大学内部管理体制在“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学术委员会”与“教代会”的机制下,形成了管理主体的多元非共治格局。在这个格局中,四大管理主体在自身利益驱动下,在运行中都存在着各自的主要问题。如何在多元非共治格局中形成多元共治的和谐样态,需从公共管理学与多元共治理念视角对四大主体问题的消解之法进行探讨。
  • 案例研究
  • 案例研究
    于海棠
    2013, 7(1): 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教代会是高校教职工参与大学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教代会制度也是现代大学治理制度的重要内容。以地方综合性大学A大学为例,从教代会教师参与的广度、深度和范围3个方面揭示了大学教代会制度中存在的张力,并从冲突理论的视角进行了分析。
  • 探索争鸣
  • 探索争鸣
    袁川1, 2, 董泽芳1
    2013, 7(1): 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西方世界关于人的和谐发展方面的探讨有不同阐释,但其核心思想具有一脉相承、形异神似的特点。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和科技的不断革新,高等教育关于人的发展方面出现了诸多的矛盾和冲突,特别是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强调以人为本的历史关键阶段,把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作为高等教育目的的价值选择有重要的理性价值和实践意义。
  • 探索争鸣
    王文杰
    2013, 7(1): 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专家治校”是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和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完善我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内部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专家治校”要求处于学校管理核心地位的校长职业化,成为教育家;“专家治校”要求处于学校管理中坚地位的中层管理者专业化,成为专业的高等教育管理者。
  • 探索争鸣
    莫玉婉
    2013, 7(1): 4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层制是目前及今后较长时期内我国大学的基本管理模式,其存在的合理性源自于大学组织自身的日益复杂化、社会干预的增加及社会组织科层化的总体趋势。但是,科层制的组织属性与大学的组织属性在组织理念、组织目标及目标的实现形式、组织权力结构上存在冲突。大学科层制管理模式要实现良好的运转就需要回归大学本身,回归科层制本身,对这些冲突进行有针对性的协调。
  • 比较研究
  • 比较研究
    车如山, 季红波
    2013, 7(1): 4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印度理工学院培养的人才不仅实现了印度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为其他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输送了新鲜血液。印度理工学院的注重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实践教学,重视学校高度自治和学术自由以及重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等创造性办学理念,有助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和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宏伟目标的早日实现。印度理工学院对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启发是:建立产学研联合机制,发展应用型高等教育;实行教授治校,保证学术自由;因地制宜,改革招生制度;加强应用型课程建设,强化实践教育。
  • 比较研究
    陈正1, 钱春春2
    2013, 7(1): 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德国高等教育机构的经费主要依赖于公共财政资金,比如联邦政府、各个州政府和辖区管理机构等。德国高等院校的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采用绩效考核的经费管理模式;积极寻求多种资助形式;紧靠市场,重点扶持市场需求较大的行业。这给我国大学经费筹措带来的启示有:加强经费管理;积极寻求非政府经费来源;拓展办学思路,主动与市场接轨,做好产学研的配套工作。
  • 比较研究
    张博伟1, 2, 吕立杰1
    2013, 7(1): 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指导教师是促进实习生专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西方国家指导教师的相关研究,从指导教师的角色、选拔和培训以及指导策略等方面总结了教育实习指导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提出建立良好的教师指导工作情境,完善指导教师选拔体系,实现指导教师角色的转换,促进指导教师的反思是我国指导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 比较研究
    任晓霏1, 2, 路静1, 袁馨怡3
    2013, 7(1): 6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英国高校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培养状况进行实地考察,并从学术道德规范、研究方法的课程设置、学术写作技能的训练、学术讲座的组织以及学术研讨的支持等方面的管理和培养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论证。研究表明,英国高校已经形成成熟的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培养机制,成为英国研究生教育标准严、效率高、质量好的重要保证。在国际化语境下,对于我国研究国际化教育具有极好的启示。
  • 教师教育
  • 教师教育
    黎光明1, 周国华 2
    2013, 7(1): 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学教师对学校的认同结构是测量大学教师对学校认同的一个重要基础。以H省11所大学664名教师为调查对象,探讨大学教师组织认同的结构,问卷显示:大学教师的组织认同是由组织认同感和组织公民行为两方面组成,两方面存在一定的相关,但各自具有独立的结构因素。其中,大学教师组织认同感主要由组织适合性和组织归属性两部分组成,大学教师组织公民行为主要由热爱学校、帮助同事和自我发展3个维度组成。
  • 教师教育
    殷忠勇
    2013, 7(1): 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回顾认识了人格化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与特征,并以此对高校教师管理适用人格化管理策略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认为传统管理策略的滞后、教师的人格特征和劳动特点决定了人格化管理的必要。从管理起点、过程、归宿描述了人格化管理的思路与途径,并提出要辩证认识人格化管理策略以及在教师管理实践过程中要注意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
  • 教师教育
    施进华1, 姚冠新2
    2013, 7(1): 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辅导员工作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更对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借鉴管理学中绩效评估理论,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辅导员绩效评估体系,能充分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辅导员的职业素质,提高辅导员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切实有效推进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
  • 教学管理
  • 教学管理
    董志峰
    2013, 7(1): 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自身也得到了较快发展。然而,数量和规模空前壮大的背后却是质量发展的滞后。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内部的管理理念落后、管理体制不合理、管理队伍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是影响教学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而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废除“科层制”,实行“扁平化”管理,适当引入“市场机制”; 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升教学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规范教学行为是增强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 教学管理
    肖云, 郑有飞
    2013, 7(1): 8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就当前而言,我国高校学分制改革进入一个“本土化、校本化”的探索阶段。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校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仍在不断探索着既能充分发挥学分制制度优势,又符合国情和校情的现代教学管理制度。地方行业高校是一类极具中国特色的高校,其学分制的实施过程带有中国大学模式的“烙印”,其经验、问题和未来的改革方向为其他同类高校的学分制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 教学管理
    张治勇1, 2, 李国庆2
    2013, 7(1): 9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运动以来,网络公开课逐渐成为了一种世界性的潮流。因此,如何建设本土化特色的网络公开课值得关注和思考。网络公开课是名校在网络上免费公开名师的优质教育资源,以便于感兴趣的学习者学习。其总体目标定位于开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学习者学习,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构建学习型社会。其主要特点有:公益性、开放性、共享性、新颖性、自主性和数字化等。我国网络公开课建设具有政府支持、基础扎实、有可借鉴的经验等优势,但也存在理念上分歧、资金上缺乏、知识产权保护难等不足。我国网络公开课建设需处理好3个基本问题,即谁来开发网络公开课,为谁开发网络公开课及怎样开发网络公开课。
  • 教学管理
    朱玉萍
    2013, 7(1): 9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个体知识不确定性和群体知识确定性需求的矛盾,要求高校教授学生确定性知识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具有思辨和认知的能力。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从知识不确定性内容和表象的分析入手,总结出知识确定性转化过程的4个步骤,即认知方式转化、知识元件转化、逻辑推理转化和知识网络转化,并提出了高校教学的5种策略,即启发和概括、梳理和强化、讨论和辨析、验证和去伪以及协同和统一。并运用5个策略讨论缓解高校教学中需要克服的知识确定性转化中知识确定性与知识进步、知识确定性与存在差异性、学术自由与组织趋同3个方面矛盾的方法。
  • 学生管理
  • 学生管理
    张西良, 李伯全, 潘海彬
    2013, 7(1): 1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克服目前由于创新教育体系缺乏、创新教育受益面低而导致实行创新学分制困难,有必要研究适合多种专业的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按照创新学分制实施要求和分层次创新教育思想,将创造学教育、专业知识学习和创新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融普适型创新教育与精英型创新实践训练于一体,建立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及保障机制。通过制定创新教育激励政策措施,建立合格稳定创新教育教师队伍,加强创新教育过程有效监督和管理,促进课外创新训练有效开展,将确保创新学分制全面实施。
  • 学生管理
    张立迁
    2013, 7(1): 1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对博士生招生工作现状的考察分析,提出了博士生招生工作中若干重点关切问题。从实施以学科为导向的招生配置,构建奖学金体系吸引考生报考,对生源质量指标和流程控制进行比照分析设计及引入淘汰机制的倒置诉求4个方面着手进行综合论述,以确保吸引更多优质的博士生生源,提高博士生教育水平。
  • 学生管理
    饶家辉, 王宏娟, 张乃生
    2013, 7(1): 1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学术诚信问题已引起各方面的密切关注。研究生是科研院校科研力量的生力军,肩负着国家科技创新的重任,是我国多数论文、著作产出的源头。为此,大力加强研究生的学术诚信建设,让他们勇于担当学术诚信的重任,对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科技发展,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提升我国学术声誉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生可以通过把握学术道德内涵,树立真诚的学术态度,坚持实事求是的学术行为,与学术腐败行为作斗争等途径来担当学术诚信的重任,从而辐射、影响并带动人们共同构建诚信社会、和谐社会。
  • 经典研读
  • 经典研读
    晏小敏
    2013, 7(1): 1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杰出的教育理论家,是近现代教育、教育理论的最伟大的奠基者之一。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专著《大教学论》中,该书系统完整地阐述了其教育目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等,他依据自然适应性原则,详述了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规则,首次提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教育原则体系,是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他的教育体系为现代的系统的教育学奠定了始基,对我国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 经典研读
    向桂君
    2013, 7(1): 1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许美德教授试图通过文化的角度来获得对中国大学百年历史的一种阐释性认识。她借助韦伯的“理想型”,抽离出自治权和学术自由这一对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西文化以及高等教育的差异。她通过叙事的方式展示了中国大学百年来在两种文化下经历的冲突、借鉴和融合。最后,她期望中国大学在吸收这一百年来调和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之矛盾与冲突的成功经验上,可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模式,即真正的中国大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