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
中国社科院AMI核心期刊
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成员刊

过刊目录

  • 全选
    |
    笔谈:高校学术研究评价
  • 笔谈:高校学术研究评价
    朱剑
    2012, 6(2): 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笔谈:高校学术研究评价
    叶继元
    2012, 6(2): 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笔谈:高校学术研究评价
    刘尧
    2012, 6(2): 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校长论坛
  • 校长论坛
    李仁洙
    2012, 6(2): 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经营水原大学和水原科学大学30年来的经验出发,总结了在当今全球化时代,高校领导者应当具备的三大才能:分析才能、实践才能、创造才能。指出,分析才能最为优先要做到的就是一切要根据统计数据来讲话,根据统计数据来做决定,根据统计数据来执行决议。实践能力是意味着价值观的联系,即通过实践创造出以前根本没有任何关系的现象之间的概念性的联系。创造能力是意味着价值创造,创造的价值就是指以前根本没有想象过的事情能够变成可以想到的事,或者进而能够变成可以实现,最终变为必须要去实现的事,创造力在大学经营中是争取良好结果的关键。
  • 校长论坛
    姜朝晖
    2012, 6(2): 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论从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结构,美国大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应地给大学校长职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美国大学校长作用的对象:发展理念、学科专业、多元生源、新兴技术、社会公信等大学组织的变化;大学校长自身职业发展的困惑:遴选机制、多重角色、个人自由、职业风险;大学校长应对职业发展的策略:入职的准备、工作的策略、卸任的智慧三方面展开论述,提出了对当下中国大学校长的职业发展启示:能够在任职前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任期中能够协调平衡各方利益,卸任时能够有充足的智慧。  
  • 校长论坛
    王飞
    2012, 6(2): 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行中国大学校长政府任命制的缺陷是:大学校长被界定为政府官员,而不是学术和教育领袖,任命制的保守与陈旧,任命程序的非科学化等直接诱致大学校长的行政化领导、大学校长的任职短期化、大学校长的过关意识等问题。祛除问题需对政府任命制给予改进,恰当的改进路径需要大学校长的内部培养选拔与外部遴选模式双轨并举,且需选择最佳的大学校长遴选模式。  
  • 专题研究:地方高等教育发展
  • 专题研究:地方高等教育发展
    臧兴兵
    2012, 6(2): 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高等教育为例,对中国10省市比较分析显示,地方政府教育投入与教育发展关系密切,两者通过经济发展耦合在一起。为了保证教育投入与教育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地方政府应自觉加大力度降低行政成本,领导者更要提高投入教育的意愿,并硬化教育经费投入的增长指标,中央政府也须进一步健全中央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 专题研究:地方高等教育发展
    孙兆扬
    2012, 6(2): 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优势富集效应是起点上的微小优势经过关键过程的级数扩大而产生的更大级别的优势累积,是一种全新的起点发展理论。优势富集效应的特色突显,低成本发展诉求及相关资源进化的累加和适应趋势启示地方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必须立足自身传统与优势,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采取非均衡发展战略,才能形成特色。
  • 专题研究:大学文化建设
  • 专题研究:大学文化建设
    王荣霞1, 3, 于建福2
    2012, 6(2): 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大学一定要有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所培养的学生理应具有中华文化气质和文化底蕴。利用中华文化尤其是儒学沃土中蕴藏着的丰厚资源,采用学游结合、寓学于游的教育方式,积极而有效地开展中华文化本根教育,以利于大学生人格完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件富有远见并带有根本意义的大事。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儒家文化寻根之旅”为案例,对大学生游学活动进行总结和审视,以期对完善当今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有所裨益。
  • 专题研究:大学文化建设
    刘海1, 李晓明2
    2012, 6(2): 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高校办学的日益开放与社会化,高校校庆活动越来越具有教育性、社会性和文化性的特征,尤其呈现出特有的文化功能,蕴涵着独特的文化价值。高校校庆活动的文化基础在于建构与运作文化符号系统,校庆文化的价值核心是凝练大学精神,打造特色文化,提升核心竞争力。而建立师生相互责任的心理契约,培育师生的学校归属感,是实现高校校庆文化价值的根本诉求,也是积淀大学文化的重要支撑和保证。
  • 探索争鸣
  • 探索争鸣
    袁文榜
    2012, 6(2): 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校战略联盟是高校间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重要战略手段。站在不同角度可对高校战略联盟进行不同的分类,不同种类的战略联盟肩负着不同的联盟功能。针对中国高校普遍缺乏联盟经验、联盟实践中存在诸如强制联合、契约执行不力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政府引导基础上的自愿联合;构建契约执行的监督与奖罚机制;由浅入深的联盟发展模式;联盟伙伴选择的评估机制。
  • 探索争鸣
    周继良1, 2
    2012, 6(2): 5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主招生联盟是我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现阶段自主招生规模扩大的现实选择。目前,我国高校自主招生联盟的制度设计存在诸多限制学生选择的失当规定。由此,为了实现自主招生选拔优秀人才的目的,使自主招生联盟运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应该强化自主招生联盟的必然因素,实现联考和面试成绩的共享互认,尽量分散考试时间和多设考点,取消有关优惠录取政策的不合理限制,推进考试的社会化和联盟高校的培养机制改革。
  • 探索争鸣
    朱慧欣
    2012, 6(2): 5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我国教育民主化过程中,高校实行“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制度是大势所趋。“教育民主化”与“教授治校”是形殊质同的统一体。教育民主化视野中“教授治校”的内涵及外延是:教授治校是“体”,而非“用”;教授治校亦是教师治校或共同治校;治校的理想是学术自治,行政其中。教育民主化背景下“教授治校”的实现因素:学术法制化;学校构建以院系级决策为主体的权力体系;营造民主管理的文化氛围。
  • 探索争鸣
    杨习超
    2012, 6(2): 6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厘清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开展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前提,是获得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科学结论的保障。目前,学界对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逐渐增多,但对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内涵、基础、原则等基本问题仍然认识模糊。从本质看,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是对高等教育的研究,是相对于高等教育学研究方法的其他学科方法的研究,是对高等教育同一问题运用两门以上学科方法进行的研究。从事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研究者一定要有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基础、高等教育哲学的理论基础和高等教育学之外两门以上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基础。进行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必须遵循外观与内省相结合、现象与规律相结合、方法与理论相结合的原则。  
  • 比较研究
  • 比较研究
    王盛水1, 2
    2012, 6(2): 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状况的介绍,深入分析了美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特点:高等教育系统的多样化特征;教育体制的灵活性特点;教育模式的特色性;特点鲜明的评估认证体系;先进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如何借鉴美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出5点思考:创新教育理念,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教育改革;创新高校管理体制,创造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宽松学术环境和氛围;创新研究生培养体系,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创新教学模式,实行开放性办学;创新师资队伍管理模式,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
  • 比较研究
    叶爱珍
    2012, 6(2): 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美两国学生管理最新发展动态,从管理手段的视角考察中美两国学生管理的差异,发现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专业手段3个维度上中美两国学生管理手段差异性比较明显,美国学生事务管理手段体现出法治化、专业化的特点,而我国学生管理手段更多地表现出行政特色。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因素在于两国的学生管理观的不同。在此基础上对完善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提出3条建议,即转变学生管理理念,变“管制”学生为“服务”学生;完善学生管理的法律法规,提高法制意识,弱化行政导向;学习美国学生事务管理的专业化手段。
  • 学生管理
  • 学生管理
    陈山1, 陈少平2
    2012, 6(2): 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教育部第12号令《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对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范围做出了界定。高等学校与大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主要有3种:其一,两者之间因教育教学活动而缔结成的法律关系;其二,高等学校与大学生之间的外部行政法律关系;其三,我国行政法学上所讲的内部行政法律关系。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原则。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分析为:高校承担责任,他人承担责任,学生或家长承担责任,混合型责任。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及处置方法为: 建立大学生安全宣传教育制度,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建立高校教育设施管理责任制度,建立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制度。在加强防范的同时,高校还应该健全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置机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要以全力抢救生命为第一原则,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尽量减少损失,形成快速反应的工作机制。
  • 学生管理
    朱红1, 闫广芬2
    2012, 6(2): 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教练技术的核心原理出发,结合大学生生涯辅导的目标和流程,构建了T-GROAS教练式个体生涯辅导模型,按照该模型,具体将教练过程分为建立信任,调整心态;明确目标及其影响;确定现实问题,找到突破口;突破思维局限,选择可行路径;确定行动计划和后期跟踪支持5个阶段进行。教练技术在大学生生涯辅导中具有有助于澄清生涯目标,有助于调整心态,有助于探寻新的生涯路径,有助于促进行动、收获成果的独特价值和具体应用。